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五官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野外调查和农户跟踪调查,研究了金沙江下游五官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包括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农耕措施及其它配套措施,并进行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结果表明,林草覆盖率由25%提高到81%,增加了56%;年均土壤侵蚀量由2.67×104 t减少到6.5×103 t,减少了75.77%;粮食产量由3645 kg/hm2增加至9330 kg/hm2,提高了156%;人均粮食产量由282 kg增加到416 kg,提高了417.52%;农业总产值由41.48万元增加至439.74万元,提高了960.13%;人均纯收入由184元增加至1660元,提高了802.17%.最后总结了五官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成功经验及其对金沙江下游地区小流域治理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经过3年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宁夏隆德县、彭阳县两项目区林草覆盖率分别由42.0%和24.3%提高到74.7%和56.8%,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并对项目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隆德县、彭阳县两项目区年人均粮食、人均纯收入分别由320 kg、928元和571.6 kg、1 078元变为290 kg、1 301元和475 kg、1 393元。两项目区通过实施生态修复,土地利用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农民开始摆脱完全依靠农业的局面,逐步发展为以林草业为主的经济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3.
通渭县鹿鹿山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成效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渭县鹿鹿山小流域经过3年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区内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林草覆盖率从52.3%提高到60.29%,农户年人均纯收入由1613.8元提高到1967.2元,生态、经济系统开始良性循环。该项目的实施为本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初步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4.
分析宁夏彭阳县生态修复项目的实施效果,认为黄土丘陵区利用自然的自我恢复能力,恢复植被效果良好,植被恢复的目标应为当地潜在的植物群落;小面积的高效开发是大面积封育保护的基础,实践证明畜牧产业化开发应是该区域发展的方向;搞好项目后期管理是生态修复成功的关键,宣传教育人们树立良好的生态意识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长久之计.  相似文献   

5.
晋中太行山区生态修复模式及其相关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封育保护,是实施生态修复的一项重要内容。结合近年来晋中太行山区开展水保生态建设的实践,将生态自然修复归结为圈养舍饲—封育保护、生态移民—封育保护、燃料替代—封育保护3种基本模式,并对土地承载力、区域限养量、代燃保证率等相关指标进行了测算。  相似文献   

6.
无定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 ,是黄河粗沙的主要来源地之一。 1982年国家在无定河流域实施重点治理工程 ,按照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的技术进行水土流失治理 ,把措施布局、措施的对位配置作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核心 ,并根据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特点建立综合防护体系。近 2 0年来 ,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控制 ,林木覆盖率由 5 2 %提高到3 1 46% ,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 ,年人均产粮由 87kg增加到 2 0 7kg ,年人均纯收入由 192元提高到 10 67元 ,取得了显著的治理成效  相似文献   

7.
黄土丘陵区生态修复项目实施效果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宁夏彭阳县生态修复项目的实施效果,认为黄土丘陵区利用自然的自我恢复能力,恢复植被效果良好,植被恢复的目标应为当地潜在的植物群落;小面积的高效开发是大面积封育保护的基础,实践证明畜牧产业化开发应是该区域发展的方向;搞好项目后期管理是生态修复成功的关键,宣传教育人们树立良好的生态意识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长久之计。  相似文献   

8.
盐池县自2002年实施禁牧及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以来,草原植被覆盖度从生态修复前的30%提高到2005年的56%,年均产草量达到2 820 kg/hm2,是生态修复前的3倍,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以畜牧业为主的经济发展,使全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实施生态修复前的1 580元增加到了2005年的2 005元。介绍了该县的主要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9.
建瓯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是在开展以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基础上加强水土保持生态自我修复,充分发挥其功能,是加快水土保持防治的一项重要措施。建瓯的试验试点实践表明,地处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只要实施封育保护,严禁人畜故意扰动,植被就能由草-灌-乔逐层次自我修复,最终形成乔灌草混交植被覆盖地表,真正起到防治水土流失的作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96.8”洪灾后,晋中市太行贫困山区榆社、左权、和顺、昔阳4县积极进行灾后重建,全方位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在水保生态建设中通过项目引导、示范推动、大户经营等,积累了国家非重点治理区搞好水土流失防治和水保生态建设的经验。截至2005年底止,累计完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2 267 km2,同时积极探索生态自然修复的路子,通过封育保护、生态移民、牛羊圈养、燃料替代等多种途径,累计封育保护面积达768.7 km2,使区内生态环境有了根本改善。针对生态自然修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积极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