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研究桂辐98-296(GF98-296)种茎直接补种桂糖42号(GT42)宿根蔗对农艺性状的影响,探讨GF98-296解决甘蔗宿根缺株断垄问题,为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设计GF98-296种茎直接补种GT42宿根(A)、GT42种茎直接补种于GT42宿根(B)和自然状态GT42宿根(CK)3个处理,在GT42宿根苗期1-4张叶片时期实施补种,并调查各个处理的农艺性状及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 A处理产量达到77.93t/hm2,分别比B处理和CK增产14.15t/hm2、19.79 t/ hm2, 增幅分别达22.18%和34.03%,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B处理的产量与CK之间差异不显著;直接补种处理均不影响GT42宿根的发株、成茎、产量和蔗糖分;A处理的GF98-296蔗茎蔗糖分略高于GT42宿根;通过GF98-296种茎直接补种GT42宿根,蔗农增收5506.6元/hm2,制糖企业可增加工业产值14813.2元/hm2。[结论]GF98-296适宜作为GT42宿根的种茎直接补种品种,应对这项新技术进行大面积示范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探讨甘蔗新品种桂辐98-296种茎直接补种台优宿根蔗对甘蔗产量和糖分含量的影响,为宿根蔗地种茎直接补种技术的生产应用提供理论基础。直接利用桂辐98-296和台优种茎对台优宿根蔗地进行补种,观察并记载其生长过程,调查补种的桂辐98-296、台优以及宿根台优的各项农艺性状,分别测定蔗茎含糖量。结果显示。桂辐98-296补种处理平均产量为83 355.45 kg/hm2,台优补种处理平均产量为75 710.55 kg/hm2,空白对照宿根台优平均产量为69 490.95 kg/hm2,三者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砍收时,补种的桂辐98-296蔗糖分含量为14.80%;补种台优的蔗糖分含量为14.58%;宿根台优的蔗糖含量15.20%;桂辐98-296的糖分含量和宿根台优差异不显著;补种台优糖分含量和宿根台优差异显著。综上所述,桂辐98-296种茎直接补种台优宿根蔗,可增加单位面积有效茎,有效提高甘蔗产量,同时甘蔗工艺成熟期,蔗糖分含量也和宿根台优相当,因此桂辐98-296可作为台优宿根蔗地种茎直接补种品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甘蔗新品种桂辐98-296种茎补种新台糖22号(ROC22)宿根蔗,以解决宿根蔗缺株断垄、产量下降的问题,为该方法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ROC22缺株断垄较严重的第2年宿根蔗地为试验地,以ROC22宿根蔗地的自然状态为对照(CK),设桂辐98-296种茎补种ROC22宿根(处理A)和ROC22种茎补种ROC22宿根(处理B)2个补种处理.调查各处理植株月伸长速度、单位面积有效茎数、株高、茎径及蔗糖分,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处理A桂辐98-296补种蔗茎的出苗率(75.13%)和成茎率(91.45%)较高,6~9月平均伸长速度(56.4 cm)与处理A和B的宿根蔗及CK的平均月伸长速度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其株高(298 cm)与处理B宿根蔗及CK的株高基本一致;处理A蔗茎产量较CK极显著增产35.17%(P<0.01),经济效益明显.处理B同品种补种的出苗率(71.25%)和成茎率(16.44%)偏低,6~9月平均生长速度(21.2 cm)缓慢,整体产量与CK无显著差异,经济效益不明显.[结论]采用桂辐98-296种茎补种ROC22宿根蔗,可显著提高宿根蔗的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经济效益,解决宿根蔗缺蔸断垄、产量下降的问题,宜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探讨桂辐98-296种茎直接补种广西主栽品种新台糖22号宿根蔗的最适下种时段和植蔗沟深度,为生产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桂辐98-296种茎在新台糖22宿根蔗3个下种时段(芽萌动前、蔗芽萌动和蔗苗长出2~3张蔗叶),进行3种不同深度植蔗沟(沟底与宿根蔗末端基部持平、沟底与宿根蔗低位芽持平和沟底高于宿根蔗低位芽)补种,分别调查桂辐98-296蔗株和新台糖22号宿根蔗的产量性状、蔗茎产量及蔗糖品质表现。补种的桂辐98-296蔗茎产量为16.71~18.30 t/hm2,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各处理的蔗糖分为13.62%~14.23%、变幅不大;各处理新台糖22号宿根蔗的甘蔗产量为54.65~56.19 t/hm2,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明显,蔗糖分为13.72%~14.13%、相差较少。在新台糖22号宿根蔗芽萌动前至蔗苗长出2~3张蔗叶期间,直接补种桂辐98-296种茎,可以增加单位面积有效茎数,增加甘蔗产量;补种种茎摆种的植沟深度与宿根蔗末端基部持平为宜。  相似文献   

5.
甘蔗新品种桂糖49号的选育与种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桂糖49号是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以赣蔗14号作母本、新台糖22号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多年选育而成的甘蔗新品种,2015年6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多年多点试验表明,桂糖49号出苗率高,分蘖力强,分蘖成茎率高,有效茎多,中大茎,蔗茎均匀,实心,易脱叶,抗倒伏;宿根发株率高,宿根性强;早熟、高糖、高产、稳产、不易孕穗开花、综合性状优良、适应性广。2013—2015年广西区试2年新植1年宿根蔗茎产量104.29 t·hm~(-2),比新台糖22号(CK)增产10.39%;11月至翌年2月平均蔗糖分14.80%,比CK同期高0.56%(绝对值),平均含糖量15.43 t·hm~(-2),比CK提高14.64%;2014年生产试验平均蔗茎产量105.89 t·hm~(-2),比CK增产10.18%。  相似文献   

6.
试验研究了甘蔗新品种桂辐98-296在拔节期追施不同浓度的尿素对甘蔗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尿素施用量不同,桂辐98-296分蘖率有一些差别,但差异不显著;桂辐98-296株高、茎径和有效茎的值均随尿素施用量增加而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株高、茎径值以150 kg/hm~2时为最高,有效茎以300 kg/hm~2时为最多;桂辐98-296的产量和含糖量也随尿素施用量增加而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以300kg/hm2时为最高,但是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因此,在生产上只需按常规施肥已经足够,不需费肥、费工追施尿素,以免增加生产成本,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7.
22个糖料甘蔗品种(系)在广西的种性表现与初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21个糖料甘蔗新品种进行新植和宿根品比试验,以新台糖22号为对照(CK),调查其主要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抗逆性,并对蔗茎产量和含糖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桂糖07-108、桂糖42号、桂糖49号、桂柳05-136、福农41号等5个品种(系)蔗糖分高,蔗茎产量和含糖量均显著高于CK,综合性状最好;桂糖31号、桂糖32号、桂糖29号、桂糖36号、桂糖40号和粤糖60号等6个品种(系)的蔗糖分、蔗茎产量和含糖量与CK相当;粤糖28号、桂糖30号、桂糖37号、桂糖41号、桂糖43号、福农38号、福农39号、云蔗04-241和云蔗05-53等9个品种(系)比CK减产减糖;云蔗04-241、云蔗05-53和云蔗06-407表现晚熟,含糖量比CK减产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8.
专用缓释肥在宿根蔗上一次性施用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一次性施用甘蔗专用缓释肥对宿根蔗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降低宿根蔗施肥成本提供参考。[方法]设置一次性施用甘蔗专用缓释肥、一次性施用常规肥、常规施肥及不施肥(CK)4种处理,调查各处理宿根蔗的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和蔗茎产量,并比较其经济效益。[结果]一次性施用甘蔗专用缓释肥的宿根蔗产量显著高于一次性施用常规肥和CK,与常规施肥相当;分别比CK、一次性施用常规肥、常规施肥增收8 671.1、 5 118.5、1 749.2元·hm~(-2)。[结论]宿根蔗一次性施用甘蔗专用缓释肥可减少化肥施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分析甘蔗新品种桂糖44号在广西喀斯特蔗区多年、多点的新植蔗和宿根蔗产量及农艺性状表现,为其在喀斯特地区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ROC22为对照品种,2015—2017年在广西河池环江、宜州和都安3个试验点进行桂糖44号试点种植,对其一年新植蔗和两年宿根蔗的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等进行跟踪调查及分析。【结果】桂糖44号新植蔗和宿根蔗的萌芽率、发株率、分蘖率及产量均高于ROC22,产量在第一年宿根达最高值(130.16 t/ha)。从11月—次年1月,桂糖44号各时期蔗糖分平均值均高于ROC22,且第二年宿根蔗中,各时期的蔗糖分均维持在15.50%以上,蔗糖分平均值达最高值(15.64%)。根据各产量因素分析及最终产量结果可知,在3个试验点中以环江试验点整体表现最好,其产量达115.28 t/ha,含糖量达16.74 t/ha。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株高与单茎重、有效茎数与含糖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有效茎数和含糖量均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甘蔗新品种桂糖44号在广西喀斯特地区综合表现良好,发株率和分蘖率较高,有效茎数多,宿根性强,产量和蔗糖分均高于ROC22,达到高产高糖的标准,具有较大推广潜力,适宜在喀斯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甘蔗新品种桂糖44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新台糖1号为母本,桂糖92-66为父本进行甘蔗有性杂交育种,采用五圃制选育程序,经过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综合考察甘蔗新品种桂糖44号的形态特征和生产特性。结果表明,桂糖44号植株高大,中至中大茎,易脱叶,出苗较好,分蘖力强,有效茎多,抗黑穗病,抗旱性强,抗倒能力强,宿根性好,适合机械化生产,早熟、高产、高糖。五圃制历年选育平均蔗茎产量为90.56-104.37 t·hm~(-2),比新台糖22号(CK)增产5.8%-8.7%;平均糖产量为14.92-16.85 t·hm~(-2),比CK增产16.77%-17.94%。2012-2013年区域试验平均蔗茎产量109.77 t·hm~(-2)、产糖量17.05 t·hm~(-2)、蔗糖分15.50%,分别比CK增加6.86%、13.44%和0.8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浸种处理试验,筛选促进甘蔗分蘖提早发生、分蘖成茎率高的烯效唑适宜浓度,提高甘蔗单位面积有效茎数及产量。【方法】试验采用桂糖42号的常规蔗种,设0(CK)、20、40、60 mg/L 烯效唑4个浓度处理,浸种处理2 h。【结果】20、40、60 mg/L烯效唑浸种处理的新植蔗SPAD值分别比CK增加20.5%、21.1%、27.2%,差异极显著,分蘖率分别比CK增加48.96%、119.74%和169.90%,差异极显著;4个处理中,以20 mg/L烯效唑浸种处理的有效茎数和产量最高,其中新植蔗有效茎和产量分别为59 640条/hm~2和102.22 t/hm~2,分别比对照提高8.32%和8.48%,宿根蔗的有效茎和产量分别为72 894条/hm~2和105.56 t/hm~2,分别比对照提高12.45%和16.05 %。新植和宿根蔗的蔗糖分并不随着烯效唑浓度的增加而变化。【结论】用20 mg/L烯效唑浸种,可有效提高新植蔗苗期+1叶的SPAD值,可提高新植蔗的分蘖率、单位面积有效茎数和产量,提高宿根蔗的发株率和产量,说明烯效唑浸种浓度不宜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解桂辐98-296在广西蔗区的适宜种植密度,为其在广西蔗区大规模推广种植提供依据.[方法]于2013年在广西蔗区对桂辐98-296进行4种不同种植密度水平(6.75万、8.25万、9.75万、11.25万芽/hm2)比较试验.[结果]随着种植密度从6.75万芽/hm2增加到11.25万芽/hm2,桂辐98-296出苗率、单位面积有效茎数和蔗茎产量有提高的趋势,分蘖率和茎径则呈下降趋势.其中,种植密度为6.75万~9.75万芽/hm2时,单位面积蔗茎产量为80 520 ~83 610 kg/hm2,没有显著差异;种植密度为6.75万芽/hm2时,单位面积蔗茎产量达到83 610 kg/hm2.[结论]在桂辐98-296实际生产中要因地制宜才可以达到高产.  相似文献   

13.
桂糖 17号由桂糖 11号×崖城 6 2 /4 0杂交选育而成 ,中大茎、中早熟高糖、高产稳产、宿根性强、高抗黑穗病、抗旱能力强。公顷蔗茎产量 90 .0 t,产糖量为 13.7t;而新台糖 10号 (CK1)蔗茎产量和产糖量为 6 1.9t和 10 .3t/hm2 ,桂糖 11号 (CK2 )蔗产量和糖产量分别为 6 8.5t和 10 .9t/hm2 。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甘蔗品种桂糖42号的种性及其高产稳产性进行分析与评价,为其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可代表广西蔗区70%土壤类型的金光农场为试验地点,选择高、中、低3种不同土壤类型的地块,以新台糖22号(ROC22)为对照,连续进行桂糖42号4年新植3年宿根共30点次的生产性试验;试验期间调查其主要农艺性状、抗性及产量表现,并采用高稳系数与变异系数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其高产稳产性.[结果]桂糖42号新植蔗的萌芽率和茎径与ROC22接近,分蘖率、单位面积苗数和有效茎数高于ROC22,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下同),株高则显著低于ROC22(P<0.05,下同).宿根蔗的株高略高于ROC22,茎径与ROC22相当,单位面积苗数和有效茎数较ROC22有明显优势,与ROC22的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P<0.01,下同)水平.桂糖42号抗螟虫和抗梢腐病能力与ROC22相当,抗黑穗病、抗倒伏能力及抗旱性强于ROC22.新植蔗和宿根蔗的平均蔗糖分为14.95%~15.36%,均高于ROC22,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1~3年宿根蔗茎产量和糖蔗产量分别比ROC22增产28.86%~62.93%和28.98%~63.03%,其中第3年宿根仍有较高的蔗茎产量和蔗糖产量,分别达80.02和12.32t/ha,4新3宿的平均蔗茎产量和蔗糖产量分别达95.32和14.43t/ha,比ROC22极显著增产18.38%和18.86%.从高稳系数和变异系数来看,桂糖42号新植蔗的产量稳定性较ROC22略差,但宿根蔗和新宿平均的产量稳定性较高,较ROC22有明显优势.[结论]桂糖42号在广西金光农场表现出高产高糖、宿根性强、抗旱性好、脱叶性好及抗倒性强等诸多优良特性,适宜在广西及国内相同土壤类型蔗区进一步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培育高产、高糖、抗倒伏、适合机械化生产的甘蔗新品种,为广西和中国甘蔗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种和技术支持。[方法]以ROC22为母本、桂糖92-66为父本进行甘蔗有性杂交育种,采用"五圃制"选育程序,经过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综合考察甘蔗新品种桂糖04-1001(桂糖42号)的形态特征和生产特性。[结果]桂糖42号植株高大,中大茎,易脱叶;出苗较好,分蘖力中等,成茎率高;中抗黑穗病,高抗花叶病和梢腐病,抗旱性强,宿根性好。"五圃制"历年选育平均蔗茎产量为95.06~108.87 t/hm~2,比对照增产11.3%~14.1%;平均糖产量为15.11~16.85 t/hm~2,比对照增产16.0%~18.9%。2011~2012年区域试验平均蔗茎产量101.7 t/hm~2、产糖量15.03 t/hm~2、蔗糖分14.46%,分别比对照增加9.26%、14.45%和0.66个百分点。2012年生产试验中,平均蔗茎产量为88.62 t/hm~2,比ROC22增产7.9%。2013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于2014年入选广西甘蔗良种繁育体系十大主推品种目录。[结论]桂糖42号为早熟、高产、高糖、宿根好、抗倒能力强,综合性状优良的甘蔗新品种,适合在中国南方蔗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机械收获对桂糖47号宿根能力的影响,为桂糖47号的机械化生产提供依据。[方法]在对桂糖47号新植蔗进行机械化种植和管理的基础上,分别进行机械收获和人工砍收对比试验,连续2年调查宿根蔗的发株率、产蔗量、蔗糖分及相关农艺性状并进行分析。[结果]桂糖47号在机械收获后的第1和2年宿根的发株率、株高、茎径、有效茎、产蔗量、蔗糖分与人工收获的差异均不显著。其中机械收获后的第2年宿根产蔗量达到101.70 t/hm~2,含糖量达到15.32 t/hm~2,与人工砍收的相当。[结论]桂糖47号宿根能力强,抗倒能力强,耐机收碾压能力强,适合全程机械化生产,在劳动力缺乏的蔗区应加速推广应用,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17.
甘蔗新品种桂辐98-296在广西合山蔗区的品比示范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解决合山市甘蔗品种单一化问题,引进甘蔗新品种桂辐98-296在合山蔗区进行品比、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在品比试验中,桂辐98-296蔗茎产量112.18 t/hm2,含糖量16.28 t/hm2,分别比新台糖22号(93.20 t/hm2、13.05 t/hm2)增加20.36%、24.75%,同时也分别比新台糖16号(88.32 t/hm2、12.45 t/hm2)增加27.02%、30.76%;在示范试验中,产量105.52 t/hm2,分别比新台糖22号(97.85 t/hm2)、新台糖16号(90.13 t/hm2)增产7.84%、17.08%。说明桂辐98-296适宜在合山蔗区繁殖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7个甘蔗新品种(系)的田间表现进行综合评价,筛选优良品种,为其在柳州蔗区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柳州蔗区条件下,对参与广西甘蔗新品种区试的7个甘蔗新品种进行田间一年新植和一年宿根品比试验,并采用DTOPSIS法对其表现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在7个参试品种中,以桂辐98/296的宿根萌苗率、分蘖率、有效茎数、蔗茎产量、蔗糖分和产糖量表现最好,其他品种表现无明显规律.桂辐98/296、桂糖04/120、玉林1号的综合性状优于对照新台糖22号,而柳城03/362、桂糖04/2278和桂糖02/496低于对照新台糖22号.7个甘蔗品种的C值从高到低排序为桂辐98/296、桂糖04/120、玉林1号、桂糖04/2278、新台糖22号、柳城03/362、桂糖02/496.[结论]桂辐98/296、桂糖04/120、玉林1号适宜在广西柳州地区及气候相似蔗区大面积推广应用,而桂糖04/2278、柳城03/362、桂糖02/496则不宜在该类型蔗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两年试验结果表明 ,桂糖 16号主要农艺性状较好 ,公顷有效茎数、产蔗量和宿根性明显优于桂糖 11号 ,公顷含糖量高于桂糖 11号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揭示不同甘蔗品种(系)的大田性状特性,分析新植蔗及宿根蔗农艺、产量性状变化特点.以新台糖22号(ROC22)为对照(CK),对10份甘蔗品种(系)进行1年新植和1年宿根的品比试验,并对株高、茎径、有效茎数、蔗糖分等17个农艺指标进行变异系数、相关性、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新植蔗与宿根蔗变异系数变幅分别为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