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细胞体外培养,对尕里巴牛的染色体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尕里巴牛的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60.共有29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所有常染色体均为端部着丝点染色体;X与Y性染色体均为亚中着丝点染色体.研究发现,尕里巴牛染色体中还存在三倍体和四倍体.  相似文献   

2.
旨在研究新品种乾华肉用美利奴羊染色体的核型和G-带,揭示该品种的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变异特征.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及常规染色体标本制备技术,分析染色体核型和G-带.结果表明,乾华肉用美利奴羊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54,26对常染色体中有3对为中着丝粒染色体,23对端着丝粒染色体;在性染色体中,X染色体为最大的端着丝粒...  相似文献   

3.
鸡与鹌鹑染色体核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鸡与鹌鹑染色体核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鸡和鹌鹑染色体数目均为2n=78,但染色体形态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No.1、No.4、No.6、No.8和W染色体上。No.1染色体,鸡为m型,鹌鹑为sm型;No.4染色体鸡为sm型,鹌鹑为st型;No.6、No.8和W染色体,鸡分别为sm、m、m型,鹌鹑全为t型。  相似文献   

4.
成年黇鹿耳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对1头黇鹿的耳缘皮肤组织采用0.1%胶原酶(Ⅰ型)消化组织块法进行原代培养,反复传代纯化,获得了成纤维细胞,进行了生物学特性观察,并对各代细胞进行了常规冷冻保存.利用Photoshop软件对F12代细胞染色体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表明该黇鹿的染色体数目为68,常染色体中1号和7号为M染色体,其余的均为A常染色体;X染色体是最大的A染色体,Y染色体是最小的M染色体;该黇鹿的核型式为4(M)+62(A),XY(A,M);对部分冷冻细胞进行了解冻培养,解冻存活率和贴壁率分别为61.04%、38.85%.  相似文献   

5.
伏牛白山羊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常规染色体标本制作技术,分析了伏牛白山羊的染色体核型,同时通过G-显带分析所呈现的带型对染色体进行分析配对.结果表明:伏牛白山羊染色体数目为2n=60;其中有29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母羊为60(XX),公羊为60(XY).所有的常染色体为端部着丝点染色体,X染色体为第2对大端部着丝点染色体,Y染色体是最小的而且是唯一的中部着丝粒染色体.数据处理后显示,公羊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在5.64~1.12之间,母羊的相对长度在5.50~1.76之间.研究结果还显示,伏牛白山羊的染色体存在一定的畸形率,大约是6.7%.  相似文献   

6.
果蝇是遗传学实验教学的重要实验材料,在此结合普通遗传学实验教学,分别设置15 ℃、20 ℃、25 ℃、28 ℃等4个不同温度,摸索一种适合做<果蝇唾腺染色体观察>实验材料的培养温度,结果显示利用在15 ℃培养的果蝇三龄幼虫能较轻松获得清晰的带纹染色体图像,方便对其染色体上带纹的形态分析.  相似文献   

7.
应用地高辛标记技术,对通过睾丸注射法制备的转基因猪进行荧光原位杂交,确定外源pGH(猪生长激素)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整合位点及数目.选用睾丸注射法制备的140日龄转基因长白猪6头与同期同龄非转基因猪2头进行血细胞培养及荧光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外源基因已整合于染色体上,但在染色体上的整合位点具有随机性,而且不同的转基因猪阳性个体外源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整合位点有差异,但集中分布于1、6、8、13号染色体上;非转基因猪染色体上无杂交信号;个体杂交信号数越多,其生长速度越快.  相似文献   

8.
试验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短期培养及G-带、C-带和Ag-NORs显带技术,研究了滇陆新品系猪的染色体核型及带型;并参照其他作者的研究结果,对新品系猪与其亲本的染色体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滇陆新品系与其亲本品种在染色体结构上有一些差异,形成了不同于亲本的部分遗传特征.  相似文献   

9.
采用改进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对浙东白鹅和四季鹅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浙东白鹅和四季鹅的染色体2n=78,它们染色体形态十分相近,No.1染色体都为sm型染色体,No.2、No.4、Z和W染色体都为m型染色体,No.3、No.5、No.6、No.7、No.8和No.9染色体都为t型染色体.研究结果为明确我国鹅种染色体的数目和鹅核型的标准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小鼠体内发育的囊胚、扩张囊胚和从1-细胞期取出在CZB培养液中培养的囊胚、扩张囊胚的染色体相对长度进行统计分析,在各号染色体相对长度出现显著性差异的同时,发现体外培养的比体内发育的染色体相对长度短;体外CZB培养的不同时期添加外源性过氧化氢,发育至囊胚、扩张囊胚阶段,制作胚胎标本,观察胚胎的染色体相对长度。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添加外源性过氧化氢组比对照组的染色体相对长度短。说明经过氧化氢处理之后存活下来的胚胎染色体相对长度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1.
涡虫是一类常见的扁形动物,是研究细胞再生、细胞分化与去分化分子机理、动物行为以及染色体的良好材料,也是动物学教学中的重要实验材料.由于近几年来的环境破坏,水体污染等问题,使涡虫在野外已不易采到.因此,人们开始对涡虫进行室内人工培养,以满足实验的需要.本文总结了几种涡虫室内培养方法,对微型生态系统在涡虫室内培养中的功能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涡虫室内培养管理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2.
固始鸡核型、G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对固始鸡染色体核型和G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固始鸡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78,染色体基本臂数为NF=88,No.1、Z和W染色体为中央着丝粒(m)染色体,No.2、No.4、No.7染色体为亚中央着丝粒(sm)染色体,No.3、No.6、No.8、No.9、No.10为端着丝粒(t)染色体。G带研究表明:前10对大染色体(包括Z、W染色体)共可分为34个区,138条深带核和带。  相似文献   

13.
<正> 自从Hsu1952年首次把组织培养技术应用于哺乳动物染色体研究以来,有效地提高了精确性,使这一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然而组织培养在设备条件方面要求较高,需时较长,而且在培养过程常因培养所产生的人工效应影响染色体的观察。在有些情况下,采取快速制备染色体的非培养法,亦能准确、有效地观察染色体。为此,在水貂屠宰季节,我们利用刚宰杀的水貂尸体,开展快速染色体制备方法的研究,获得了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4.
二倍体桑树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 前言广泛栽桑以桑叶做家蚕饲料,有关桑属(Morus)的细胞学研究,过去已有很多报道(田原,1909;大泽,1916;Janaki,1948;关,1952,1959;吴,1964;潘,1980;胜又,1979,1980).但其内容,多偏重于染色体数目方面.而对染色体核型(karyotype)分析报道尚少.大泽(1916)在二倍体桑树的染色体中,发现两条巨大染色体,并将这两条染色体称为M染色体.在三倍体桑树中,有三条M染色体.胜又(1979、1980)对爪哇的黑桑(M.nigra L)和华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通过对连城白鸭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秋水仙素处理后制备染色体标本,并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连城白鸭体细胞数目为2n=78±,1号常染色体为亚中央着丝粒染色体;2号常染色体为中央着丝粒染色体;3~9号常染色体及W性染色体为端着丝粒染色体;Z性染色体为亚端着丝粒染色体。本文通过对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为进一步研究连城白鸭品种选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对1头黄占鹿的耳缘皮肤组织采用0.1%胶原酶(Ⅰ型)消化组织块法进行原代培养,反复传代纯化,获得了成纤维细胞,进行了生物学特性观察,并对各代细胞进行了常规冷冻保存。利用Photoshop软件对F12代细胞染色体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表明该黄占鹿的染色体数目为68,常染色体中1号和7号为M染色体,其余的均为A常染色体;X染色体是最大的A染色体,Y染色体是最小的M染色体;该黄占鹿的核型式为4(M)+62(A),XY(A,M);对部分冷冻细胞进行了解冻培养,解冻存活率和贴壁率分别为61.04%、38.85%。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云南半细毛羊毛囊干细胞(hair follicle stem cells,HFSCs)的生物学特性,采用组织块法分离培养云南半细毛羊HFSCs,并对其细胞形态、生长动力学、冷冻与复苏、染色体核型等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HFSCs为贴壁生长,体积小,核质比高,呈典型的铺路石状,在显微镜下折光性强、胞体透亮.细胞生长曲线为“S”型.冻存前细胞活率98.2%,复苏后细胞活率96.4%.染色体中正常二倍体数目2n=54,其中,长染色体中有3对为中着丝点染色体,23对为端着丝点染色体,X染色体为最大的近端着丝点染色体,Y染色体为最小的亚中着丝点染色体.所得细胞呈现典型的HFSCs特征,细胞活性好,细胞系为稳定的二倍体细胞系.  相似文献   

18.
采用常规及分带技术,对Wistar系大鼠染色体研究的结果如下:2n=42;1;X号染色体为亚端着丝点染色体;2~10;Y号为端部着丝点染色体;11~13号为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14~20号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染色体G-带与天津Ⅰ系大鼠G-带基本一致.染色体Ag—NORs定位于11,12,13以及X号染色体上,分布范围为1~7个,众数为6个.染色体C-带明显者为4~8,10~12,14~19,X号染色体,C-带不明显者为1~3,9,13,20,Y号染色体.  相似文献   

19.
藏鸡、茶花鸡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改进的鸡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空气干燥法,分析了藏鸡、茶花鸡染色体核型.研究结果表明:藏鸡和茶花鸡的染色体形态十分相近,染色体2n众数均为78,但No.4、No.6染色体的形态存在一定的差别,即藏鸡分别为sm和m型,而茶花鸡分别为st和sm型.同时收集丝羽乌骨鸡、鹿苑鸡、狼山鸡、萧山鸡、北京油鸡的核型资料进行分析,发现鸟类核型进化可能是由不对称向对称发展的,着丝粒以及着丝粒周边区域的染色体重排可能是地方鸡种分化和形成的重要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20.
岩羊染色体核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常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火焰干燥染色体制备和核型分析技术,对青海省珍稀野生经济动物岩羊的染色体核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岩羊的染色体数目为2n=54,染色体臂数NF=60;常染色体形态为4个近端(ST)着丝粒染色体,48个端(A)着丝粒染色体;性染色体形态为X是较大的中(M)着丝粒染色体,Y为最小的中(M)着丝粒染色体。公母岩羊的染色体核型公式为54,XY和54,XX。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