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省国营淮海农场在灌溉水源紧张的情况下,改变过去的淹水灌溉方式,加强田间管理,采用浅温灌溉技术,把灌溉水的生产率由原来的0.92kg/m3提高到1.44kg/m3,为沿海稻区采用浅湿灌溉技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再生稻抛栽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经数学模型选优,抛栽再土稻获得350kg/666.7m^2,两季产量(头季+再生季)970kg/666.7m^2,需抛栽2.35万苗/666.7m^2,氨基肥用量占74%(8.14kg/666.7m^2),促芽肥施尿素15.5kg/666.7m^2,留桩44cm,发苗肥尿素用量6.8kg/666.7m^2为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3.
大豆施用粉煤灰磁化肥增产肥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粉煤灰磁化肥在大豆上试验表蝗:粉煤灰磁化肥在大豆上一般用量为49kg/667m^2左右。粉煤灰磁化肥比对照增产25.9%,增产23.7kg/667m^2,比当地农民习惯施肥措施增产15.2%,增产15.2kg/667m^2;比等量N,P,K混合肥增产4.5%,增产4.9kg/667m^2,比未磁化粉煤灰复混肥增产2.4%,增产2.8kg/667m^2。最高产量施用粉煤灰磁化肥为66.4kg/667m^2。大豆产量为13.03kg/667m^2;最佳产量施用粉煤灰磁化肥为49kg/667m^2,大豆产量为127.18kg/667m^2。  相似文献   

4.
红麻留种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影响红麻留种高产优质栽培的播期,密度,施肥技术和留种红麻高产优质的生育规律,经济性状指标的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红麻留种的适宜播期,直播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移栽在8月上旬。直播定苗1.0-1.5万株/667m^2,移栽定苗1.2万株/667m^2。施肥量氮素20-25kg/667m^2,磷素10-12kg/667m^2,钾素18-20kg/667m^2,施肥原则;前控,攻中,后补。对留种种子产量  相似文献   

5.
试验表明:沿海垦区稻茬啤麦以18万/667m^2基因苗及施氮量15kg/667m^2时产量最高;并以基本苗18万/667m^2、施氮15-18kg/667m^2为最佳组成,其穗粒结构合理,倒伏风险小,有效穗46万-50万/667m^2,每穗实粒22粒,千粒重41g产量可达400kg/667m^2。  相似文献   

6.
夏大豆亩产262.1kg生理指标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卢增辉  赵俊杰 《大豆科学》1994,13(3):185-192
研究了夏大豆中油-89D亩产262.1kg各项生理指标:叶面积系数,开花期、结荚期、鼓粒期分别为3.98、5.80、4.91;总光合势18.2万m^2·日,平均净光合生产率4.81g/m^2·日,氮磷总积累量分别为22.28kg和3.13kg,每生产100kg籽粒需吸收氮8.50kg,磷1.19kg,总干物质积累876.47kg,粒茎比0.51,经济系数0.30。  相似文献   

7.
在土壤肥力中等,配施P2O5为6kg/667m^2、K2O为3.75kg/667m^2的条件下,双季稻田免耕栽培饲用裸大麦的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以每667m^2施纯N7.5kg,且基肥、分蘖肥各半的处理最高,高产原因是该处理养分吸收和干物质积累多,个体与群体关系协调,因而成穗率高,有效穗多,结实率高,穗大、粒多、千粒重高。裸大麦秸杆富含钾素,秸杆还田有利于培肥土壤。  相似文献   

8.
杂交水稻产量优势稳中求高的育种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杂交水稻威优64和汕优63十年联合区域试验资料统计分析表明,威优64作早稻区试产量变6180~6900kg/hm^2,平均6456kg/hm^2,变异系数1.16%;作中稻区试6645~7815kg/hm^2,变异系数2.08%,汕优63作晚稻区试5759~6525kg/hm^2,平均6215kg/hm^2,变异系数1.43%,中稻区试7728~8759kg/hm^2平均8304kg/hm^2,  相似文献   

9.
大米小麦旱高粱品质与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秀梅 《杂粮作物》1998,18(6):32-34
对“大米小麦旱高粱”的生物学性状,产量性状,内在品质和加工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该品种植株较矮(140cm左右),株型紧凑,茎秆粗壮,高抗倒伏;穗大粒多,产量高,在同等条件下,平均单产9241.5kg/hm^2,比对照品种-本地红高粱单间4338.0kg/hm^2增产4903.5kg/hm^2,增产率为117.1%,籽粒的蛋白质,脂肪,还原糖,非还原糖,淀粉,维生素B1等指标比对照高  相似文献   

10.
鲁中丘陵山区花生5000kg/hm^2优化栽培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鲁中丘陵山区春播地膜覆盖花生种植密度、有机肥、氮、磷、钾肥施用量优化模型,获得期望目标5000kg/hm^2以上的配套措施为:密度135000 ̄150000穴/hm^2;施用有机肥45000 ̄75000kg/hm^2,尿素112.5 ̄187.5kg/hm^2,过磷酸钙375 ̄450kg/hm^2,硫酸钾180 ̄300kg/hm^2。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湖南省1972~1992年水稻品种区域试验资料的产量分析结果,指出我省水稻育种20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无论是早稻或晚稻均上了7500kg/hm^2。产量7500kg/hm^2以上的穗粒结构是颖花量3.5~4.0万/m^2,结实率75%~80%,千粒重26~28g,这些指标可作为水稻高产育种和栽培目标确定的依据,由于水稻育种的进步,早稻和晚具有相同的生产潜力,生产上应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为寻找再生稻抛秧栽培高产稳产的实施方案,利用二次回归模型,设计优化技术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再生稻抛栽综合栽培技术是:每667m^2抛栽1.64万丛,头季施用氮素基肥比例为71%,头季稻齐穗后15d左右每667m^2施25kg尿素作促芽肥,头季稻收割后3-5d每667m^2施2kg尿素作促苗肥,留桩高度为46cm。  相似文献   

13.
保天祥  宋刚 《杂粮作物》2000,20(6):21-24
以成单19、SAU971和SC664为参试品种,在四川省喜德县海拔1700m的孙水河谷冲积土壤上进行试验,采用营养土软盘育苗,定向移栽,施足底肥,配方施肥,化肥深施,防治病虫鼠害,人工去雄和辅助授粉等配套技术措施。产量达15000kg/hm^2以上的有成单19和SAU971两个品种,其中成单19经有关专家验收达15235.5kg/hm^2,突破了原四川省高产记录(15157.5kg/hm^2,成单14)。  相似文献   

14.
在播种期严重干旱的1989,1991,1993和1994年,对旱地小麦干旱种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0~20cm耕层土壤含量低于8%时,采用干旱寄种技术是完全可行的,干旱寄种播种出苗早,出苗率可达70%以上,苗情稍优,产量可达543.0~4428kg/hm^2,比雨后播种增产4.9%~12.2%,平均增产11.3%。  相似文献   

15.
1995年为摸索白皮,大粒小麦新品种绵阳25号的高产潜力,按1994年该品种田间回归设计试验优选的667m^2产500kg综合栽培模式并结合供试土壤养分化验结果和小麦需肥特点,在一般栽培条件下,着重增加肥料的平衡投入,并改进施肥方法,在691.7^2面积上,印证了模式的可行性,每667m^2产量达603.5kg,籽粒粗蛋白含量13.49%,其肥料投入产出比为1:9.68,667m^2获纯利903。  相似文献   

16.
坚尼草高级品比试验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过6a中,高级品比试验,结果表明:CIAT6172的年干物质产量和年粗蛋白产量均居首位,分别为16278kg/hm^2和1045kg/hm^2比对照种分别增产42%和34.5%,CIAT6901的年干物质和年粗蛋白产量均居第二位,分别为14789kg/hm^2和987kg/hm^2,比对照种分别增产29%和27%。  相似文献   

17.
甜菜生长动态及其与氮磷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在土壤碱解N 138mg/kg土、速效P205 31.5mg/kg土、速效K(K2O) 100.20mg/kg土,N、P种肥施用量采用两因素重复D-饱合设计(12区),N、P205施用量分别在0~270kg/hm^2和0~443.55kg/hm^2的条件下,探讨甜菜生长动态,用Logistic生长方程描述块根重的增长过程,以二次多项式拟合叶丛鲜重的变化,12个小区的分析结果表明:块根产量与C  相似文献   

18.
水稻浅湿灌溉的生育表现与节水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年在江苏省不同生态稻区进行了水稻浅湿灌溉的多点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大 田生长期采取浅水──湿润(土壤含水量不低于田间持水量的80%)灌溉方式,不会造成显著减产,较常规水层灌溉每亩可节约灌溉水200m3左右,节水率达60%左右。汕优63采取全生育期湿润灌溉产量较高而稳,而献改63对水分较敏感。在本试验条件下,土壤水分状况对源限制型水稻的颖花总容量影响甚微,对结实率和千粒重则有不同影响。不同试点间,淮北由于水源不足,采取前温后水灌溉既节水又能高产,而里下河地区,水源充沛,宜采取全生育期湿润灌溉。  相似文献   

19.
保墒耕作与施肥对旱地小麦产量的综合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96 ̄1999年在渭北旱塬进行了旱地小麦保墒耕作方法与施肥技术试验。结果表明,施肥与保墒是旱地小麦高产中的两大重要因素。渭北旱塬一般小麦产量水平只有200kg/667m^2左右,要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就必须解决水分不足这一限制因素。试验中采用留茬少耕秸秆全程覆盖或免耕补灌方法,配合氮磷化肥,小麦产量可以达到250 ̄350kg/667m^2或更高。旱地小麦施肥仍以氮磷配合一次深施为主,施用有机  相似文献   

20.
花生绿色食品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根据绿色食品和特点和生产要求,遵循A级和AA级绿色食品栽培的肥料和农药施用准则,研究花生绿色食品的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择生产条件、选用优质抗病品种、施肥、防治病虫病虫草害以及调控生长技术等。5县市9个单位和企业推广应用配套技术,发展花生绿色食品种植面积20000hm^2,平均产量5250kg/hm^2,其中高产田306.5hm^2,平均产量7883.18kg/hm^2,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颁发的绿色食品证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