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2.
自福建省制定了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区"计划开始,闽台金融合作就不断受到两岸的关注。2008年适逢我国改革开放30年,同时也是"海西"建设的第三年,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闽台金融合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此为基础对闽台金融合作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认为历史渊源、经贸来往以及比较优势的互补将是闽台两岸金融未来合作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3.
ECFA实施以来,两岸农业合作发展很快,并从单纯的农产品贸易转向农业项目投资和资源开发。但因历史和现实原因,两岸农产品贸易和农业合作还存在许多问题和障碍,如ECFA项下清单数量过少,双方贸易的不平衡和准入条件的不对等,导致农业合作的前景受到制约。两岸农业合作的路径可选择由ECFA逐步过渡到WTO规则,ECFA实施范围进一步扩大,多箭齐发打破两岸农业合作不平衡的状况,开拓两岸农业合作未来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说:凡是有利于增进两岸同胞共同福祉的事情,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做好。我们要切实保护台湾同胞权益,团结台湾同胞维护好、建设好中华民族共同家园。分析了闽台农业合作的优势,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农会组织建设、优化投资环境、加强高新技术合作等对策。 相似文献
5.
6.
分析了当前闽台产业对接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建议,认为要把握台资向福建转移的新趋势、新特点,尤其是现代服务业转移和ECFA实施之后对福建带来的机遇,转变传统以制造业为主的招商观念,更加着眼于引进现代物流、金融、贸易、旅游、房地产等产业,利用好ECFA的优惠政策,率先在闽台两地实行关税减免或零关税。 相似文献
7.
该文从闽台创意农业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上,针对合作的现实背景以及地理位置、政策、资源等因素分析了闽台创意农业合作的方向,并对合作的路径进行了资源共享、电商合作、人才培训以及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闽台农业合作的现状和意义,指出了阻碍闽台农业合作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了深化闽台农业合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王蒲华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5-8
分析了闽台农业合作的现状及特征,探讨了闽台农业合作的重点领域,提出了深化闽台农业合作的政策措施:(1)改革投融资体制,多渠道破解闽台农业合作资金瓶颈;(2)创新用地政策,增强农业合作规模经营的内生动力;(3)加强营销合作,建立两岸农业共同市场;(4)优化发展环境,推进闽台农业合作全面深入。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两岸林业合作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台湾林业在技术和资金上具有比较优势,福建在人力和生态资源上具有比较优势,闽台的林业合作是实现两岸林业差异互补,推进两岸林业共同发展的现实选择。进而建立合作博弈模型,对闽台林业产业合作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分析,提出闽台林业产业共同发展的最优选择及合作路径。 相似文献
11.
单玉丽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36-40
分析了台湾地区休闲农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简述了闽台休闲农业合作的优势与潜力,提出了增强闽台休闲农业合作的若干思考:(1)把闽台休闲农业合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2)实施“蓝海”策略,拓展闽台休闲农业合作空间;(3)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休闲农业观。 相似文献
12.
论文阐述了现代农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闽台农业合作与海峡西岸现代农业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了闽台农业合作现状与合作模式;根据闽台农业资源比较优势与闽台区域农业比较优势,以未来的思维,从互补的视角提出了,要以\"大农业\"观念,延伸闽台农业合作的产业链,要从\"多功能农业\"的视角,拓展闽台农业合作空间,要加强闽台农民合作组织的交流与合作,注重人力资本的引进,要创新农地使用政策,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权益,要营造良好投资环境,促进福建农业资本深化与现代农业发展等,进一步挖掘闽台农业合作潜力,创新闽台农业合作空间的途径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14.
闺台林业关系紧密,发展客观条件相似,但是发展的方式不同,这为闽台两地的合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从林业生产要素的角度对比分析闽台林业要素差异,指出闽台林业合作是实现两岸林业差异互补,推进两岸林业共同发展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5.
林翊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0(3):12-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把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放在首要的位置。闽台农业合作是福建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中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与福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一致,相互促进。在论证闽台农业合作是福建新农村建设优势所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闽台农业合作对福建新农村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后提出了深化闽台农业合作,推动福建新农村建设的对策选择,旨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有利契机下实现福建新农村建设和闽台农业合作的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6.
王开明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26-30
针对福建省的三大优势,即对台优势、港口优势和生态优势,着眼于福建未来发展,提出了福建在经济建设领域的战略重点:(1)进一步推动闽台经贸合作,促进我省开放型经济发展;(2)大力发展港口经济,建设海峡西岸港口群;(3)壮大中心城市,建设海峡西岸城市群;(4)培育产业集群,建设海峡西岸产业群;(5)发挥生态环境较好的优势,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福建生态省建设。 相似文献
17.
土地对农民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因而保障闽台农业合作中农民合理的土地权益,对深化两地农业合作意义重大。由于当前农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不完整以及农民自身保护能力较弱等原因,致使合作中农民的土地权益遭到侵犯。为此,应当通过完善农地承包经营权、健全农地租赁市场、创新农地合作模式以及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等方式,来维护合作中农民正当的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18.
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评价闽台农业技术合作的社会效应,发现闽台农业技术合作改善了福建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业经营管理,促进了闽台科研人员的交流,但对福建农民就业和创业、闽台银行企业交流和闽台金融业交流、福建农业区域聚集度的影响有待提高,提出福建应加强闽台农业技术交流和人员培训以促进农民就业和创业,以闽台农业技术合作项目推动两地银行企业交流和金融合作,创造良好的农业技术引进环境以提高聚集度,增设闽台农业技术合作基金等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