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建立了多茵灵在黄瓜、番茄、葡萄、苹果和土壤中的残留检测方法。前处理方法采用乙酸乙酯提取,多反应离子监测技术确定多茵灵的2对离子m/z191.2/132和m/z191.2/160为定性离子.m/z191.2/160为定量离子。结果表明,本方法的最低检出浓度为O.001mg/L,线性范围为0.001-1mg/L,添加回收率范围为87.86%~112.71%,变异系数为1.54%-6.22%。  相似文献   

2.
糙米和稻壳中哌虫啶的液相色谱残留分析有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并建立了哌虫啶在糙米和稻壳中的残留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C18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后,液相色谱检测(SPE—LC)。样品前处理过程简单,方法准确可靠,灵敏度和准确度达到了农药残留检测的要求。哌虫啶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0.1-10mg/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3,哌虫啶在上述样品(添加0.02、2mg/kg)中的添加回收率在78.0%-99.1%之间,变异系数最大为8.64%。  相似文献   

3.
茛力花短缩茎作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成功建立了快繁技术体系。不同浓度激素对其增殖及根的形成有不同影响。各个阶段最适培养基:(1)增殖培养基为MS+BA3.0mg/L+NAA1.0mg/L,培养30d,增殖率稳定为4.65;(2)壮苗培养基为MS+6-BA0.2mg/L+IBA0.2mg/L;(3)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4mg/L+蔗糖20g/L时,生根率达95%。  相似文献   

4.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法测定土壤中的矮壮素残留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研究建立了土壤中矮壮素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HPLC-ESI-MS)检测方法。样品经甲醇-乙酸铵水溶液提取、离心及浓缩后,经反相色谱柱分离,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检测,在选择离子监测模式(SIM)下以碎片离子m/z 122.2进行外标法定量。土壤中矮壮素残留的检出限(S/N=3)为0.01 mg/kg,定量限为0.05 mg/kg;在0.01 ~1.0 mg/L范围内峰面积与质量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r2 >0.996)。在0.05、0.5和1.0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矮壮素的平均回收率范围为75.1% ~87.2%,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对矮壮素在土壤中消解动态的研究结果表明,其在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为4.47 d。  相似文献   

5.
4种戊烷脒同系物对灰霉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载玻片萌发法、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组织测定法,结合田间小区试验,系统研究了戊烷脒及其同系物乙烷脒、丙烷脒、丁烷脒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活性和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各化舍物对灰霉病均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丙烷脒和丁烷脒对灰霉病的抑制活性较高,二者抑制菌丝生长的EC50分别为0.6821mg/L和2.1599mg/L,抑制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为2.7510mg/L和5.7362mg/L;丙烷脒和丁烷脒对番茄灰霉病有较高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在田问试验条件下,连续2次施药后,以120g ai/hm^2施用剂量防治豇豆灰霉病,丙烷脒和丁烷脒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8.03%和54.52%,以100gai/hm^2施用剂量防治草莓灰霉病,防治效果分别为71.97%和68.96%,均优于对照药剂施佳乐(450gai/hm^2)和速克灵(468.8gai/hm^2)。丙烷脒和丁烷脒具有开发成为农用杀菌荆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双玫瑰”萱草茎尖作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成功建立了“双玫瑰”萱草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激素对其诱导、增殖及根的形成有不同影响。各个阶段最适培养基:(1)分化培养基为MS+6-BA2.0mg/L+NAA0.1mg,/L,培养25d左右,可诱导出不定芽,平均每株产芽6个,分化频率为100%;(2)壮苗培养基为MS+6-BA0.2mg/L+IBA0.02;(3)生根培养基为I/2MS+NAA0.4mg/L,生根率达100%。  相似文献   

7.
噻呋酰胺240克,升悬浮剂防治花生白绢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喷淋浇灌法开展了噻呋酰胺240克/升悬浮剂防治花生白绢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噻呋酰胺240克/升悬浮剂对花生白绢病菌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14d,噻呋酰胺32、64mL/667m^2处理防效分别为49.4%和67.8%,明显优于生产上常用药剂异菌脲50%悬浮剂和多茵灵40%悬浮剂;噻呋酰胺32、64mL/667m^2处理收获后测产分别增产11.0%和17.8%,明显优于两对照药剂,且对花生生长安全,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几种化学和物理方法处理对狼毒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几种不同方法对狼毒种子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浓度为1.25g/L的甲基托布津溶液漫种0.5h,置于浓度为2.5mg/L的赤霉素(GA3)溶液润湿的培养皿中,发芽率最高(61.7%),其次是98%浓度H2SO4稀释50倍液漫种0.5h,置于浓度为2.5mg/L的赤霉素(GAa)溶液润湿的培养皿中发芽效果较好(48.3%)。变温和紫外线照射对狼毒种子的发芽都有一定的效果。超声波处理和NaOH浸种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水胺硫磷为高毒有机磷类农药,本文建立了水胺硫磷的液-液提取方法,采用气质联用技术(GC/MS)对血液中水胺硫磷成分进行了分析与解谱,并确定了水胺硫磷各离子碎片的归属,本方法在1~100ng/μL之间呈线性,线性相关系数R=0.9984,平均回收率为92.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1%。  相似文献   

10.
在室内测定了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 L.)天然产物莰酮-[2](Cam-phor C10H16O)的杀虫活性和作用方式,并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莰酮对天牛成虫有较强的驱避、熏蒸和触杀作用。每点投放2%莰酮DP1-2g,药后24h对天牛驱避效果为55.00%-85.00%,药后72h达到94.12%-100.00%;熏蒸致死中浓度为8.20mg/L,触杀致死中浓度为15.25mg/L。经回归和相关分析,处理浓度与作用效果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每洞穴喷2%莰酮DP0.1-0.2g,对天牛幼虫防治效果达85.80%-100%;每袋装2%莰酮DP1.5-2.5g,药后7-15天对天牛成虫驱避效果为80.95%-100%。药后30-60天为68.29%-86.36%,田间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QuEChERS前处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UPLC-MS/MS) 测定果蔬中螺虫乙酯、丁醚脲及其6种代谢物 (螺虫乙酯-烯醇、螺虫乙酯-烯醇-糖苷、螺虫乙酯-单羟基、螺虫乙酯-酮-羟基、丁醚脲-脲和丁醚脲-甲酰胺) 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样品经破壁机匀浆,V(乙腈) : V(甲酸)=10 : 1混合溶液涡旋提取,定制的QuEChERS净化管净化,岛津Shim-pack XR-ODS色谱柱分离 (75 mm × 2.0 mm,1.6 μm)。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质谱检测,外标法定量。丁醚脲-脲和丁醚脲-甲酰胺在0.001~0.1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其他6种化合物在0.005~0.5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 ≥ 0.999 3。验证了梨、葡萄、西瓜、芥蓝、芹菜和韭菜6种基质下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在0.001~0.5 mg/kg添加水平下,8种化合物的平均回收率在68%~9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5.4%~15%之间,定量限为0.001~0.005 mg/kg。该方法简便、快速、可靠,适用于同时测定果蔬中上述8种化合物残留。  相似文献   

12.
陈国  朱勇  赵健  杨挺  张艳  吴银良 《农药学学报》2014,16(2):153-158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方法,研究了乙基多杀菌素中2种主要组分(XDE-175-J和XDE-175-L)在稻田水、土壤和水稻植株中的残留分析及消解动态。土壤和植株样品采用乙腈提取,乙二胺-N-丙基硅烷(PSA)净化;田水样品用0.1%甲酸溶液和乙腈稀释;UPLC-MS/MS分析。结果表明:XDE-175-J和XDE-175-L在田水、土壤和植株中的检出限(LOD)分别为2.5×10-4mg/L和5.0×10-4、0.001 mg/kg,定量限(LOQ)分别为0.001 mg/L和0.002、0.005 mg/kg。当添加水平为0.001~0.5 mg/kg(L)时,乙基多杀菌素在田水、土壤和水稻植株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3%~10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9%~6.2%。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SC)按1.5倍推荐使用高剂量(有效成分40.5 g/hm2)于水稻拔节期施药1次,乙基多杀菌素在田水、土壤及水稻植株中的消解动态规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分别为0.35、6.8和1.1 d;施药21 d后,其在水稻植株和田水中的消解率均在95%以上,在土壤中的消解率为86.1%;属易消解型农药。  相似文献   

13.
赵森  黄健  王炯 《农药学学报》2020,22(4):685-692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UPLC-MS/MS) 测定环境样品水基质以及人的血液、尿液和肝脏3种生物样品中矮壮素和野麦枯残留的方法。空白水、空白血、空白尿及空白肝脏样品中加入矮壮素和野麦枯标准溶液,经pH = 8的氨水稀释后,涡旋离心,上清液过混合型弱阳离子交换柱 (WCX) 进行富集提取后,采用UPLC-MS/MS检测。质谱检测采用正离子扫描,多反应离子监测模式 (MRM)。定性和定量均以矮壮素和野麦枯母离子和子离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试验期间矮壮素和野麦枯标准品在不同条件下的降解率为2.4%~11.9%,稳定性好。在0.010、0.10、0.25、0.50和1.0 mg/kg 5个添加水平下,矮壮素和野麦枯在空白水、空白血、空白尿及空白肝脏样品中的回收率在71%~10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1%~19%之间,定量限均为0.01 mg/kg,检出限均为0.005 mg/kg。该方法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4.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LC-MS/MS)建立了香蕉和葡萄中苯锈啶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采用乙腈振荡提取,N-丙基乙二胺(PSA)分散固相萃取净化,ESI(+)电离方式,在多反应监测模式(MRM)下选择m/z 274.3→147.1为定量离子对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香蕉和葡萄基质中苯锈啶的平均回收率在94.1%~118.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6%~8.8%之间,方法定量限(LOQ)为0.01 mg/kg。该方法操作简便,适用于苯锈啶主要登记作物中的残留检测。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柑橘中虱螨脲、灭幼脲、氟啶脲和除虫脲4种苯甲酰脲类农药同时检测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UPLC-MS/MS)分析方法。样品采用QuEChERS前处理技术,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电喷雾负离子模式检测测定。结果表明:在0.01~0.2μg/mL范围内,4种供试农药的质量浓度与其相应的峰面积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4。在0.01、0.05和0.1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4种农药的平均回收率为92%~10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4%~3.3%(n=5)。4种农药在柑橘中的定量限(LOQ)均为0.01 mg/kg。该方法准确、灵敏、简单,适用于同时测定柑橘中4种苯甲酰脲类农药的残留量。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糙米、谷壳、植株、土壤和稻田水中肟菌酯和戊唑醇残留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肟菌酯和戊唑醇在0.001~0.032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5和0.9998,在0.02~2mg/kg添加水平下,肟菌酯和戊唑醇在糙米、谷壳、植株、土壤和稻田水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9%~109%,相对标准偏差为2.3%~8.5%。肟菌酯和戊唑醇在糙米、谷壳、植株、土壤和稻田水中的定量限为0.02mg/kg。  相似文献   

17.
采用QuEChERS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建立了玉米及其土壤中同时检测烟嘧磺隆、莠去津和氯氟吡氧乙酸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采用乙腈(含体积分数为2%的甲酸)提取,基质固相分散净化后,用UPLC-MS/MS外标法检测定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简便、快速等优点;在0.01~1.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3种除草剂的仪器响应值与其质量浓度呈良好线性相关,相关系数大于0.990 6;玉米和土壤样品中3种除草剂的添加水平在0.02~0.5 mg/kg时,平均回收率均为78.9%~117.7%,日内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1.6%,日间 RSD 均小于13.9%。 3种除草剂在玉米籽粒、玉米植株和土壤中的定量限(LOQ)均小于7.1μg/kg。  相似文献   

18.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内标法检测灭蝇胺及其代谢物三聚氰胺在双孢蘑菇 Agaricus bisporus 子实体和覆土中的残留量,以及两者在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中的变化规律。样品经 V (甲醇) : V (水) = 4:1混合溶液提取,MCX固相萃取柱净化,HILIC 色谱柱分离,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三聚氰胺-13C同位素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灭蝇胺和三聚氰胺的检出限均为0.001 mg/kg。在0.02~1 mg/kg添加水平下,灭蝇胺在双孢蘑菇子实体和覆土样品中的回收率为86%~102%,相对标准偏差 (RSD) 为2.7%~5.3%;三聚氰胺在子实体和覆土样品中的回收率为98%~103%,RSD为1.5%~2.4%。在有效成分为1、10、50和250 mg/kg施药水平下,灭蝇胺消解规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在覆土中的平均半衰期为31.3 d。在覆土中灭蝇胺会转化为三聚氰胺,第2潮蘑菇采摘结束后,覆土中灭蝇胺的转化率为8.58%~13.87%。在施药水平较高 (50、250 mg/kg) 时,灭蝇胺和三聚氰胺在第1潮菇中的残留量高于在第2潮菇中的,其最高检出量灭蝇胺为2.36 mg/kg,三聚氰胺为1.75 mg/kg。综合考虑环境和产品安全,建议灭蝇胺的使用量不宜超过50 mg/kg。  相似文献   

19.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四级杆质谱仪(UPLC-ESI-MS/MS),于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建立了茶叶中灭多威、啶虫脒等8种杀虫剂残留的定性及定量分析方法。样品经纯水浸润,乙腈振荡提取,茶叶TPT萃取柱净化,BEH C18柱分离,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测定。结果表明:在0.001~0.5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各农药峰面积与进样质量浓度间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0),检出限(LOD)为0.000 3~0.01 mg/kg;在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的添加浓度水平下,各待测农药的平均回收率在61%~10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0.2% ~9.9%。该方法准确、可靠、灵敏度高,适用于茶叶中灭多威、啶虫脒等8种杀虫剂残留的检测。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同时检测黄瓜中多效唑、戊唑醇、丙硫菌唑、苯醚甲环唑、三唑酮、丁氟螨酯及3种代谢物B-3、三唑醇和CGA205375残留的分析方法,并采用该方法研究了6种农药不同施药剂量下在黄瓜中的消解动态.样品前处理采用QuEChERS方法,经乙腈提取,以N-丙基乙二胺(PSA)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