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热带林业》2009,37(2):F0002-F0002
2009年4月10日,全国沿海防护林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海南召开。 海南省省长罗保铭在交流上介绍,海南森林面积达到2974.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8.48%,平均每年增长一个百分点,特别是去年4月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的全面启动,极大地促进了海南的海防林建设。目前,全省沿海基干林带已基本合拢,对维护海南生态平衡,优化沿海地区人居环境的“天然屏障”作用已初步得到发挥。  相似文献   

2.
沿海防护林工程是能缓解沿海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弥补海岸生态脆弱性,提高抗御风暴、大潮、风沙、盐蚀等自然灾害能力,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改善人们生活环境,保障农业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泥质海岸沿海基干林带是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质量的高低对于整个海防林体系效用的发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总结多年的研究经验和技术成果,用以指导生产,对于提高泥质海岸沿海基干林带的建设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一、建设技术泥质海岸大多都是盐碱地区,  相似文献   

3.
沿海防护林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沿海防护林对福建沿海地区生态系统具有重要,途径迥海防护林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原因,阐述了沿海防护林主要病虫害的可持续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我国建设新型沿海防护林 沿海防护林具有防御台风、海啸等生态功能.截至上个世纪90年代末,我国基本建成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但近年来,由于自然灾害和树种老化,很多地区的防护林遭到了破坏.为更有效地抵御海啸,加强沿海防沙治沙力度,国家林业局部署沿海地区从现在开始建设新型沿海防护林体系.  相似文献   

5.
针对万宁市海防林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目的是为了加强并健全万宁市沿海防护林建设、改善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期望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6.
针对万宁市海防林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目的是为了加强并健全万宁市沿海防护林建设、改善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期望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7.
沿海防护林是我国沿海地区的屏障,在保障沿海地区的生态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分析当前我国沿海防护林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对于我国沿海林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二、总结成绩,分析问题,准确把握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发展形势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沿海防护林体系不断发展壮大。1991年,国家实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进入新世纪,国家启动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及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等六大林业重点工程,进一步加大了沿海地区林业建设的力度,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取得了更加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正> 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是我国林业六大生态工程体系之一。而木麻黄防护林则是东南沿海防护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历史上沿海沙地经常风沙肆虐,当地群众饱受其苦。新中国成立后从50~60年代开始大规模引种、营造木麻黄防护林,使沙地的生态环境、群众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迄今东南沿海7000多公里的海岸带上已建立起雄伟的绿色长城,成为沿海地区有力的生态屏障。不论在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等方面都发挥了难以替代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论广东省沿海防护林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沿海防护林是生态公益林建设的一部分 ,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 ,广东省海岸线长 ,营造沿海防护林时间早 ,规模大 ,成效好 ,50年代在粤西滨海沙地营造木麻黄成功 ,防护林带成为沿海地区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屏障。通过对建设沿海防护林必要性的论述以及广东省沿海防护林沿革情况的回顾 ,提出了沿海防护林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营造林技术措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设生态功能完备、多树种、多层次、多功能、多效益的沿海防护林生态体系,是实现现代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山川秀美生态省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我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构想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我国沿海地区是个多灾地区,主要自然灾害有台风、干旱、水土流失等,且缺少木材和烧柴。作者分析了我国沿海防护林的现状,进而提出建设生态经济型沿海防护林的构想,即不仅发挥其生态防护功能,还应充分发挥其社会经济功能。沿海防护林体系应作为生态经济产业来进行开发和建设。而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确定沿海防护林体系的组成,优化其结构,则是实现稳定高效多功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沿海防护林是沿海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绿色屏障。漳浦县近年来在建设保护沿海防护林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仍然面临较多的困难和问题,制约沿海防护林的发展与保护。为此,必须从沿海防护林建设与保护的机制体制方面入手,切实解决沿海防护林“拿地难、造林难、管护难”等三难问题。  相似文献   

14.
蕉城区沿海基干林带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沿海基干林带是国家规定的特殊保护林带,是沿海防护林体系的主体和核心,是沿海地区抵御台风和风暴潮的第一道、最重要的防线。本文阐述了蕉城区沿海基干林带建设现状、特点及存在问题,提出加强沿海基干林带建设的几点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广西处于我国海岸线的最南端,国家海防林南端界碑,就高高耸立在与越南交界的东兴市。广西境内海岸线全长1595公里,有大小港口15个。2004年沿海十个县市区总人口325.7万,占全广西总人口的6.7%;国内生产总值194亿元,占全广西的5.8%;财政收入12.3亿元,占全广西的403.7亿元的3%。在全国沿海地区中,这里经济相对落后。最近,本刊记者就广西的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采访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局长黎梅松。《中国林业》:黎局长,广西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是何时开始启动的?请您给我们谈谈这些年工程建设的进展及作用。黎梅松:广西系统地规划并启动实…  相似文献   

16.
<正> 长期以来,我国沿海防护林建设处于无计划、无投资、无系统状态,至今为止,18000公里的海岸线只有1156.21万亩防护林,且又多是断带、破网、不成片的。既缺乏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又不能缓和森林资源危机,更不能改善生态环境。因此,全面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已迫在眉睫。由林业部华东规划设计院提供的《全国沿海防林体系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较全面地论证了这一工程的可行性,使我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走上正轨。因为这是一项能提供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生物系统工程,所以,在具体规划和建设中,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是十分必要的。一、与沿海经济发展战略的关系沿海经济发展战略是中央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必须与这一决策联系起来,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将它纳入沿海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中,成为后者的一个子系统。各地政府也要相应地将沿海防护林体系规划到本地的经济发展计划中去,以便充分认识这一工程的重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以往,林业项目往往很少摆到当地重要位置上,不从经济社会的角度去看林业项目,沿海地区更是如此,结果由林业部门“独家经营”,到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实地考察、资料收集、专家座谈等多种形式,对当前江苏、山东两省共10县(市、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进行了专题调研,分析了沿海防林体系工程建设成果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加大宣传力度、明确建设主体、提高投资标准、落实造林地和种苗供应及严格打击破坏海防林行为等方面的建议,以期为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介绍我国沿海地区四旁造林情况及其对沿海防护林体系构建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当前沿海地区四旁造林存在造林树种组成单一、造林效果低下、科研投入较少及民众忽视建设等问题,提出了依法治林、强化管理、增加科研投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利用媒体引导群众植树等对策。  相似文献   

19.
印度洋海啸带来的震惊波及世界,警示着所有具有沿海版图的国家。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340公里,整个沿海地区是一个自然灾害的多发区。据记载,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海啸和频繁的风暴潮。据统计,1990年至1999年的10年间,沿海地区因此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134亿元。我国在沿海地区实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十几年来有效地改善了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不少地区还起到了很好的防灾减灾作用。如广西合浦县在工程建设前的1986年,第9号台风来临时,垮海堤1900处,长293.8公里,而工程实施后的1996年,15号台风来临时,强度比1986年9号台风大,却垮海堤43…  相似文献   

20.
为了科学确定江苏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范围,探讨了海岸带与沿海地区的概念,从风的急剧变化带、汽车行程1 h范围以内的区域、江苏省特殊地理经济条件决定的易灾区、经济范畴的沿海地区等方面,初步确定沿海地区定义为距海岸线100 km左右的范围,在生态、经济上与海洋有紧密联系的区域,也就是海岸线“蓝线”,到沿海防护林体系内陆边线“绿线”之间的区域。据此,江苏省大陆海岸线全长1 320 km,涉及31个县(市、区、市辖区),总面积达4.16 km2,占江苏省国土面积的40.55%,造林面积217 911 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