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桃小食心虫是黑龙江省果树生产中主要的蛀果害虫。2009~2010年在黑龙江省东部果区设4个田间观测点,对桃小食心虫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论:桃小食心虫在黑龙江省一年发生二代,发生期在7月上旬和8月中旬,所以防治住这两个时期是关键。根据桃小在树上蛀果危害和在土壤中过冬的特点,防治桃小要抓好树下与树上防治相结合,化学与人工防治相结合等多方面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2.
苹果桃小食心虫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桃小食心虫是为害苹果果实的重要害虫之一 ,严重时给果农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在实际生产中 ,探索出了既经济又有效的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方法 ,现介绍给广大果农。1 狠抓树下防治消灭越冬出土幼虫( 1 )根据桃小越冬茧集中在根际土壤里的习性 ,在越冬幼虫出土前夕或蛹期 ( 4月下旬至 5月中旬 )于树盘内 ,撒土壤杀虫颗粒剂 ,如神农丹、特丁磷、地虫清等 ,每平方米50 g左右 ,然后用钉耙耙平耙匀。( 2 )幼虫出土前 ,用地膜覆盖树盘 ,既能大量闷死幼虫 (杀虫率 98% ) ,又能保墒抗旱 ,是一举两得的好方法 ,值得大力推广。2 树上喷药防止蛀果( …  相似文献   

3.
桃小食心虫在吉林省李子园每年发生1代,老熟幼虫在树下土中结茧越冬,6月中旬开始出土,7月上中旬至8月上旬,随之出现产卵盛期,卵期7d左右。幼虫卵化后蛀果为害,在果内柱食期25-45d,8月上旬至9月中旬为幼虫脱果盛期。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南部地区桃小食心虫成虫的季节性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桃小食心虫(Caypaosina niponensis Wals)广泛分布于中国的北方果区。寄主植物有苹果、梨、海棠、山楂、桃、李、杏、枣等,对苹果、梨、山楂危害严重,以幼虫蛀害果实。在黑龙江省桃小食心虫是果树生产中的主要害虫,各果园普遍发生,危害严重的果园虫果率15.0%~27.5%,使果园的产量和质量大幅度下降,严重影响了果农的积极性。对于桃小食心虫的研究,有预测预报及防治技术的多方面报导(1、2、3),在生产中主要采取地面和树上的药剂防治方法。因各地气候条件不同,桃小食心虫的发生时期各异,为了掌握黑龙江省南部地区桃小食心虫的最佳防治时期,提高…  相似文献   

5.
桃小食心虫属鳞翅目蛀果蛾科,简称“桃小”,是我区重要的果树害虫,主要危害桃、梨、枣等。一般都是以幼虫蛀果,蛀孔很小,汁液从蛀孔流出。桃子果实被害后,有的形成畸形果,有的果内虫道纵横腐烂。桃小食心虫成虫体长约7毫米,前翅前缘靠中央处有一蓝色三角形大斑纹。雌虫下唇须长,雄虫较短,卵为椭圆形,桃红至深红色,卵顶有“丫”形刺2~3圈。幼虫体长15毫米,桃红色、纺锤形。茧有扁圆形的冬茧和纺锤形的夏革两种。桃小食心虫每年发生1~2代,以成熟幼虫入土做冬茧越冬。5月中旬至8月上旬越冬幼虫出土,6月为出上盛期。8月为第一…  相似文献   

6.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是梨、桃、李等经济果树的重要害虫之一。为切实明确果实套袋方法在防控梨小食心虫上的应用,研究比较了不同时间、不同程度的和不同部位梨果套袋处理对梨小食心虫危害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程度和套袋时间可显著影响梨小食心虫蛀果率及虫口数量,套袋时间越早、套袋程度越高,效果较好,梨树落花后20—40天后进行100%套袋,蛀果减退率96.96%,虫口减退率达90.51%;10%、30%套袋效果与不进行套袋无显著性差异;仅套取上部果实较仅套取中部果实和仅套取下部梨果,对梨小食心虫防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枣桃小食心中防治技术宋宪军桃小食心虫属鳞翅目蛀果蛾科,简称桃小,又名钻心虫、蛆窟窿、枣实虫等,是我国主要蛀果害虫之一,对蔷薇科、鼠李科植物果实威胁极大,尤其对枣果危害更重。桃小食心虫卵的孵化期为7—9天,幼虫孵出时,先啃食部分卵壳,孵出后在枣果上爬行...  相似文献   

8.
1套袋梨果病虫害防治的特点套袋梨园应侧重于树干、叶部病虫害及入袋害虫的防治。梨果套袋技术能很好的防治梨小、桃小、苹小等食心虫类害虫的危害,减轻梨黑星病、黑斑病、轮纹病的发病程度。但果袋内特殊的阴暗环境给喜阴的黄粉虫、康氏粉蚧等入袋害虫提供了良好  相似文献   

9.
枣尺蠖用2.5%溴氰菊酯乳剂3000倍液防治幼虫,效果达93%,而且成本低廉,每株只花8分钱,用抗蜕皮激素灭幼脲3号50~100 PPm 稀释液防治幼虫,效果100%,而且枣叶受害最轻,只有5~10%。枣飞象用50%杀螟松500~1000倍液防治成虫,喷药一天后,害虫死亡率可达100%。桃小食心虫用2.5%溴氰菊酯10~20ppm 防治卵和初孵幼虫,效果达80%以上,喷药时间,以卵果率达到1%时为宜。龟蜡蚧在卵孵化盛期,喷布25%亚胺硫磷4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1000倍液,一周后害虫死亡率达95%以上。但氧化乐果的浓度不得超过1000倍液,以免枣树受药害而落花落果。  相似文献   

10.
桃小食心虫性诱剂测报和防治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桃小食心虫CarposinaniponensisWals(以下简称桃小 )主要危害苹果、枣、山楂、桃等 ,在巨野枣区历年成为危害枣果的一大害虫。蛀果率一般年份在 40 %左右 ,严重年份达 80 %以上。由于越冬幼虫出土受降雨影响较大且出土期长 ,成虫羽化极不整齐 ,产卵和危害部位隐蔽 ,不易掌握防治适期 ,而大量使用化学农药防治 ,既杀伤天敌 ,又污染环境。因此 ,确定防治适期 ,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治办法 ,是生产上必须解决的问题。本课题组于 1 993~ 1 998年在葛店、薛扶集、吕官屯等乡镇进行了桃小性诱剂测报和防治应用研究。1 材料和…  相似文献   

11.
果树桃小食心虫对苹果、梨、蟠桃的果实危害非常大,严重影响了果实的品质、等级。生产中由于长期在树上喷施农药,不仅对天敌杀伤严重,引起叶螨的大面积发生,而且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多年来,我们在对桃小食心虫的防治中,采用地面施药和地下除茧的综合防治措施,克服了树上喷药防治的弊端,取得了明显的效果。1防治措施1.1抓住越冬幼虫出土的关键时期,用40%辛硫磷700倍液喷洒树冠下地面,触杀出土幼虫,每平方米用2.5kg药液,以润湿土壤3cm为标准。据我们1987年~1990年4年的观测结果表明,5月11日越冬幼虫开始断续出土,6月5日开始连续出土,到6月10日累计出土幼虫57头。这个时期土壤温、湿度已满足幼虫出土条件,是桃小食心虫将要出土的高峰,也是地面第一次施药的关键时期。这样可使6月中旬以前出土的幼虫、蛹、初羽化成虫,大部分处于药效期内。间隔20天左右,即7月2日再进行第二次地面施药。从施药后每日观察幼虫出土羽化及死亡情况来看,出土的37头幼虫,死亡32头,3头幼虫羽化当天死亡,总死亡率达95%,而对照区(树上喷药),出土51头幼虫仅死亡17头,死亡率33%。1.2 在越冬幼虫发生前(7月下旬老熟脱果时),对树盘进...  相似文献   

12.
桃小食心虫是枣树的主要蛀果害虫。根据其生活习性,发展规律,提出了不同时期树下、树上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桃小食心虫出土与外界环境有密切的联系,当土壤温度为19.3℃,空气湿度在75%,土壤含水量为15.3%时,食心虫大量出土,出土率为28.2%;在6月中旬透雨后2-3d为出土高峰期,此时采用25%灭幼脲Ⅲ号1000-1500倍液与功夫乳油2000-2500倍液混合防治3-4次,食心虫死亡率为98.3%,可以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niponensis Walsingham),别名:桃蛀果蛾,是重要的经济林蛀果害虫。性诱剂是防治桃小食心虫的重要手段。通过2年应用防治试验,总结出桃小食心虫成虫羽化初期、高峰期、末期,为科学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枣树桃小食心虫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鄯善县山南各乡镇是我县的红枣主产区,近三年来桃小食心虫普遍发生,危害严重,虫果率达90%以上。造成枣园产量低、品质差,严重影响果农的生产积极性及林果业的发展。本人通过对鲁克沁镇沙坎农场1.5公顷(22.5亩)受桃小食心虫危害严重的红枣园进行防治试点,基本掌握了桃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和无公害化综合防治措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桃小食心虫成虫发生规律与气象因子相关性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掌握桃小食心虫在枣园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最佳期,采用桃小性诱剂为测报工具,对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桃小食心虫成虫每年有2 ̄3次发生高峰,分别为6月上中旬、7月上中旬和8月上中旬,同时,发现桃小成虫发生与气象因子有密切关系;温度在24℃时桃小羽化最为适宜,小于18℃或大于30℃时,难以羽化;羽化期适量降雨有利于羽化,干旱、大风、大雨不利于羽化。因此,6月底以地面防治为主。7月上旬以树上防治为主的防治  相似文献   

17.
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niponen-sis Wals·(以下简称桃小)属鳞翅目、蛀果蛾科。是乐陵枣区历年危害枣果的一大害虫,蛀果率一般年份为15—20%,严重时达50%以上。由于越冬幼虫出土期长,且受降雨情况的影响很大,在生产中如何确定经济有效的防治适期,是防治上必须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为此,我们在1982—1987年利用性诱剂诱蛾,观察蛾量消长规律,以期达到预剂防适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桃小食心虫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桃小食心虫又名桃小食蛾、桃食卷叶蛾、桃蛀果蛾等,简称"桃小",以幼虫蛀果为害。主要为害苹果、梨、枣、山楂、桃、李、杏等。在果树产区普遍发生,尤其大枣产区为害严重,一般虫果率在50%~70%,严重影响枣的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19.
<正>近几年,一些果园出现了桃小食心虫回升,为害程度加重的现象。因此,可以采取"以化学防治与人工防治相结合,地下防治为主,树上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抓住幼虫地面爬行期和果面爬行期两个关键有效的防治时期,  相似文献   

20.
<正>梨小食心虫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简称梨小,又名东方果蛀蛾,别名桃折心虫,俗称蛀虫、黑膏药。国内分布遍及南北各果区,是果树食心虫中最常见的1种,以幼虫主要蛀食梨、桃、苹果的果实和桃树的新梢。一般在桃、梨果树混栽的果园为害严重,严重影响果实的品质和产量。桃梢被害后萎蔫枯干,影响桃树的生长。此外,还危害李、梅、杏、樱桃、苹果、海棠、沙果、山楂、枇杷等果实,以及李、桃、樱桃的嫩梢及枇杷幼苗的主干。梨小食心虫是世界性果树害虫,广布亚洲、欧洲、美洲和澳洲,在国内分布广泛,尤以东北、华北、华东、西北各桃、梨等果产区发生最为普遍,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