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基于太保山省级森林公园的森林资源现状对其发展森林康养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太保山森林公园林地资源丰富,且森林覆盖率很高;②森林公园中既有国有林地,也有集体林地;③林地结构比较简单,有林地占主要优势,森林以天然林为主;④乔木优势树种主要为云南松、华山松和栎类;⑤林地活立木蓄积量相对较低,乔木林各龄组中中龄林占比最大,其次为幼龄林,表明林木正处于旺盛生长阶段。总之,太保山森林公园具有良好的森林资源作为发展基础,具有发展森林康养的巨大潜力,故建议当地政府在兼顾森林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前提下适当发展太保山森林公园的森林康养产业。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流溪河林场5 种不同林分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枯落物和土壤持水特性。结果表明:(1) 5 种林分枯落物持水能力表现为:荔枝(Litchi chinensis)林> 针阔混交林> 杉木林> 阔叶混交林> 毛竹 林;(2)5 种林分0 ~ 60 cm 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60 cm 土层平均容重大小依次为:毛竹林< 针阔混交林< 阔叶混交林< 杉木林< 荔枝林;(3)5 种林分土壤总孔隙度平均大小依次为毛竹林> 针阔 混交林> 阔叶混交林> 杉木林> 荔枝林;(4)5 种林分土壤贮水量大小为毛竹林> 针阔混交林> 荔枝林> 杉木林> 阔叶混交林。总体而言,荔枝林枯落物持水性最好,毛竹林土壤持水性最强。  相似文献   

3.
我国森林食品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 开发利用森林食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中在参考了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 将森林食品分为森林蔬菜、森林粮食、森林油料、森林饮料、森林饲料、森林药物、森林蜜源、森林香料以及其他, 共9类, 分析了我国森林食品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 并探讨了森林食品开发利用的前景、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根据森林资源清查资料,总结铜仁地区30多年来森林面积、蓄积、结构的动态变化,分析近年来铜仁地区森林质量及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林业用地面积和蓄积均呈下降趋势,随后林业用地面积和有林地面积明显增加,林木蓄积和森林覆盖率上升;自2005年以来.通过国家重点林业工程项目的实施,全区森林面积和蓄积...  相似文献   

5.
祁连山森林土壤的水文生态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受立地水热条件的影响和自然、历史干扰,多世代演替共存,分布占祁连山3个垂直气候带,主要由湿性灌丛林、青海云杉林、祁连圆柏林、干性灌丛林4种类型组成,6个林型即湿性灌丛林、藓类青海云杉林、灌木青海云杉林、草类青海云杉林、祁连圆柏林、干性灌丛林。调查研究表明,各类森林枯落物(层)的现存量,组成成分、持水率、持水量等均不相同。森林土壤矿质层的主要物理性质因森林类型而不同,并均随着土壤的深度呈某种规律性的变异。森林土壤的持水量主要受土壤孔隙度的影响。在祁连山林区,森林土壤的持水量较非林地(牧坡草地)土壤为高,在各森林类型中青海云杉林和灌丛林的持水量,较祁连圆柏林为高。  相似文献   

6.
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功, 林权成为林业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关键词。林权作为一种私人财产权, 能够增加社会力量造林和发展林业的积极性, 其效果自不待言。然而这种将森林资源完全私有化的做法, 忽视了森林资源的社会价值, 比如提供公民休憩和娱乐的场所以及基本生存的能量来源。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林权, 为与森林资源利益攸关的其他利用人提供其合理利益的保护十分必要。德国和俄罗斯在立法上设置了森林进入权(森林逗留的权利), 这对于在这一领域的立法实践和理论研究方面尚存空缺的我国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Forest cover change is one of the defining contemporary environmental changes that validate the proposition of the Anthropocene narrative. Forest transition is a well-recognized global phenomenon, which has been studied and explained in well elaborated forest transition theory. Forest transition has been observed in over 30 countries, and it has been a trend in multiple countries in Asia. Forest transition is most relevant for the Anthropocene narrative, as it suggests that forest cover decline may eventually be followed by a forest cover increase at the global scale. The paper reviews evidence of forest transition in eight Asian countries and juxtaposes this with global forest cover trends. In Asia countries like China, India, Japan, Philippines, South Korea, and Japan and Vietnam are among the countries that have experienced an increase in the area under some kind of tree cover. Complex interplays of forest cover, population growth, economic development, demand for forest goods and services and governance effectiveness are the driving forces of forest transition. While it is not possible to extrapolate Asia's forest transition to the global scale, the Asian experience makes it possible to make statements on possible global forest cover scenarios. Ultimately, forest transition theory in general, and the experience of forest transition in Asia also support the concept and related narrative of the Anthropocene.  相似文献   

8.
国有林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和实施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编制和实施好森林经营方案是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确保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的重要基础和措施。文章阐述了编制和实施好国有林区森林经营方案的必要性,通过分析云南省国有林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调查国有海寨林场的森林资源、森林防火设施、森林火灾发生情况及现有森林防火措施等,总结了曲靖市国有林区森林防火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森林防火工作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国有林场深化改革、推进林业产业结构转型等背景下,森林旅游正在成为国有林场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将国有林场森林旅游发展与产业减贫及乡村振兴紧密结合,有利于实现国有林场多重效益和乡村振兴。文中分析国有林场森林旅游在减贫中的作用和机制,并总结国有林场森林旅游在促进减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国有林场森林旅游自身发展薄弱、可能抑制社区发展、农户管理参与度低、森林资源产权纠纷严重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树立保护重于开发的意识、重视解决国有林场改革遗留问题、注重森林旅游与乡村产业振兴相融合、培养森林旅游专业经营管理人才、拓宽森林旅游金融支持渠道、积极处理林地纠纷等建议,以期推动国有林场森林旅游发展获得新动能,促进周边区域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11.
高温干旱对浙江林业的影响和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2003年夏季高温干旱时对浙江林业影响的调研,分析了高温干旱对森林、特别是经济林果的影响,表明森林在发挥生态屏障功能、降温增湿等方面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建议加强森林资源的合理配置,切实提高林分的质量,提倡经济林的生态栽培模式,因地制宜适度发展高山蔬菜等.  相似文献   

12.
中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中国集体林权制度变迁路径进行了回顾;评述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现状;指出了林权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确立林农经营主体地位,吸收广大林农参与改革,促进林地和林木适度流转,科学合理地划定生态林,改革林木限额采伐制度和税费制度,构建林权交易平台等6个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石家庄市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评估及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石家庄市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及相关统计资料,对石家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进行价值评估及预测。结果表明:2005年石家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184.98亿元/a;从森林资源空间分布看,森林生态服务价值分布严重不均衡,价值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平山县、辛集市、灵寿县、赞皇县、晋州市和赵县等森林资源丰富的6个县(市);从各项服务价值构成来看,调节气候服务价值最大,各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大小排序为调节气候净化大气环境固碳释氧涵养水源保育土壤森林游憩。根据石家庄森林资源现状和城市森林建设规划,分析和预测了20年间石家庄森林生态服务价值的动态变化,表明随着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和活立木蓄积量的提高,生态服务总价值和人均生态受益价值都将得到提高。为了充分发挥森林潜在生态功能,在今后应加强森林保护,扩大森林贫乏区造林面积,丰富造林树种,通过森林结构调整提升森林质量。  相似文献   

14.
林区道路是林场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决定林区经济能否顺利发展的重要因素。林区道路规划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林区产业的生产、发展和壮大。针对当前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现状,笔者研究了林区道路规划设计中常遇到的重要问题,并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了解决的办法,以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森林破碎化及其化解研究综述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森林面积增长举世瞩目,但森林破碎化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化解森林破碎化问题尚未引起国内学术界的充分关注,研究储备难以支撑中国森林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管理政策实践。文中在综述中国森林破碎化驱动力的基础上从社会经济发展、森林景观恢复、森林治理3个视角综述化解森林破碎化的相关措施,并基于奥斯特罗姆的社会生态系统分析框架提出森林破碎化化解框架,指出中国森林破碎化研究的基本路径和未来展望。现有社会经济发展、森林景观恢复、森林治理等方面的研究在如何解决森林破碎化问题上渐趋融合,认识到单纯从生态系统或者社会系统出发的解决方案收效有限,需要将森林破碎化问题置于社会生态系统中进行考虑,探索化解森林破碎化的综合方法。森林破碎化化解框架为揭示森林破碎化的化解因素、作用机制和效果评估提供了分析工具,需要挖掘和整理中国在化解森林破碎化方面积累的实践经验,识别影响森林破碎化的关键因素,理清它们与森林破碎化之间的作用机制,明晰它们的综合作用如何影响了中国森林破碎化和森林生态系统综合管理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日本森林疗法及启示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4  
森林疗法是基于实证实验,科学利用森林浴效果,达到增进身心健康和预防疾病目标的替代疗法。文中介绍了森林疗法的起源、基本含义和机理,综述了日本森林疗法的发展历程、证实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森林疗法线路设计理念,分析了日本森林疗法基地认证和森林理疗师资格考试制度,还对北京市引进与开展森林疗法进行了展望,认为推动森林疗法对增进居民健康、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和发展区域经济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根据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方法,将独龙江流域进行单独区划,衔接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及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实施方案修编成果,得到了独龙江流域的森林资源现状。分析认为,独龙江流域具有林地比例高,人均林地面积多;森林覆盖率高,林地利用充分;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大,森林质量高;生态区位重要,公益林比例和林地保护等级高;天然林比重大,近成过熟林比例高;原始林多,植被保护好等特点。提出分级保护、发展林下经济、开展森林生态旅游、禁止木材运出等保护及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8.
应用森林健康理论分析得出影响三明林区森林健康的自然因素主要是林分结构不合理、林业有害生物和气候异常;人为因素主要是森林火灾、乱砍滥伐和乱捕滥猎等,提出了保护与发展策略:合理改造林分结构,加大扶育间伐力度,严格封锁林区,科学防治林业有害生物,严密监测森林,严防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入侵,加强对森林健康经营管理的领导,树立森林健康理念等。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森林资源利用特点与结构调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基于大量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对黑龙江省森林资源利用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森林可采资源日趋危机,林分密度普遍偏低,成过熟林的消耗量远远超过生长量。森林生产力持续下降,森林结构严重失调,但天然更新良好。根据黑龙江省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合理的森林结构调整指标及森林经营的对策,为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0.
四川丘陵区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地块破碎,森林覆盖率低,人工低质低产林较多,这些特征影响了林权改革后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因此,探讨四川丘陵区林权改革后森林经营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四川丘陵区典型代表县三台县为例,分析了丘陵区林权改革后森林经营利用和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经营利用和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