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雷波县马湖风景区的旅游资源特点,采用层次分析法,选取资源价值、景观市场、旅游条件3个综合指标,建立了旅游资源评价模型树.根据马湖的实际情况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值,对马湖的各评价因子进行评分,对景区旅游资源进行了总体评价,提出了马湖风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刘玲  牟江 《绿色科技》2013,(9):264-265,268
针对小巫峡风景区旅游资源的特征,采用层次分析法,选取资源价值、景观规模、旅游条件和环境水平4个综合指标,建立了旅游资源评价模型树。根据小巫峡的实际情况确定了评价因子的权重值,对马湖的各评价因子进行评分,对景区旅游资源进行了总体评价,提出了小巫峡风景区旅游开发利用建议,对实现小巫峡风景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森林公园旅游资源价值综合定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模糊决策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建立森林公园旅游资源价值定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和量化评判标准,确定影响森林公园旅游资源价值各因子的权重,将经过专家打分后的评判结果进行统计计算,对甘肃省62处森林公园的资源吸引力指数、可开发利用指数和综合指数进行了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4.
横头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资源的评价是旅游开发的基础。在大量调查数据和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计分法对横头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进行评价与分析,构造矩阵确定森林公园各评价因子的权重系数;采用游客调查和专家判断相结合的方法,对各因子进行模糊计分,从而建立横头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模糊评价的数学模型。评价结果为:横头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评价的最终分值为7.1592,开发潜力为Ⅱ级。  相似文献   

5.
依据国家标准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在海南白沙旅游资源调查基础上,根据对旅游资源单体的评价,得出该单体旅游资源共有综合因子评价赋分值并对其分级,结果表明:白沙旅游资源分为8大主类,24个亚类、54个基本类型,分别占国标旅游资源分类同类项的100%、77.42%、34.84%;69个重要单体其中特品级旅游资源有3个、优良级旅游资源36个、普通级旅游资源30个,分别占单体总数的4.35%、52.17%、43.48%一些单体同时具备多个主类、亚类、基本型的特征。根据白沙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将其分为3个功能区,建议有重点的逐步开发。  相似文献   

6.
以博吉金国家森林公园为例,通过实地考察和分析,选取景观资源质量、环境条件、资源开发建设条件3方面的7个属性,23个指标因子,构建博吉金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基于AHP法对旅游资源进行定量评价,总结公园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劣势。结果表明,公园内的旅游资源分属8个主类、31个亚类和114个基本类型,分别占全国旅游资源主类、亚类、基本类型的100%、100%和73.55%,说明公园内景观类型丰富;对博吉金旅游资源评价有重要影响的综合层因子为"景观资源质量",准则层因子为"自然属性",指标层因子为"与附近景点的异同",说明要提高博吉金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地位,应注重公园自身独特资源的挖掘,保持旅游资源的自然属性,避免旅游地景观均质化、模式化,同时加大资金投入,科学规划,完善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7.
武汉市地处中心内陆腹地,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目前对武汉市旅游资源的评价主要是定性评价,采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武汉市旅游资源进行了定量评价,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马勇洁  仲俊涛  岑嘉玲 《绿色科技》2022,(7):172-174,179
以青海省为研究区,以县域为研究单元,采用熵值法、加权求和法从旅游资源、开发条件和资源影响力3方面构建了评价体系,对旅游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青海省旅游资源分布相对集中,县域分布不平衡,资源较好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宁市及周边地区;重点旅游区域多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主,人文旅游资源为辅;青海省县...  相似文献   

9.
旅游活动对资源与环境具有负面影响,可能会导致旅游资源的破坏与环境的污染,威胁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为了实现可持续旅游,系统分析了旅游资源永续利用的过程,从而建立了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制度的综合体系.这个体系由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制度体系、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制度体系、旅游资源管理保护制度体系、旅游资源经营管理制度体系和旅游资源环境保护制度体系等5个子体系构成,每个制度子体系又包含了一些具体的制度.这些具体制度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形成了较为科学而和谐的整体系统.  相似文献   

10.
保护区旅游潜力评价体系初探--生态足迹理论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基于生态足迹的理论及模型方法,引入了经济、社会等综合指标因子建立旅游地潜力的评价体系,突破了传统对自然保护区旅游评价的静态观点,更为强调保护区在旅游开发运营过程中的动态过程,以全新的视角去解决在保护区开发的不同阶段进行动态分析的潜力评价问题。  相似文献   

11.
城市森林保健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城市环境问题的日益凸出, 城市居民更加关注环境对自身健康的影响.城市森林是与人类接触最为紧密的森林类型, 也是城市环境中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生态系统.文中综合分析了对人类健康起到积极影响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这些功能大致可以划分为3类:1)改善城市环境的保健功能; 2)调节人类生理、心理状况的保健功能; 3)促进社会属性健康的保健功能.分析结果显示, 影响城市森林保健功能发挥的因素主要包括城市森林的组成和结构、居民的生理和心理状况以及他们的社会经济背景.目前对城市森林保健功能的研究受到缺乏统一的理论基础和有效验证方法的限制.今后研究除应继续加强对各项功能和影响因素的定量化分析外, 重点应放在确立城市森林生态服务和人体健康之间的因果关系上.  相似文献   

12.
利用模糊数学原理和方法,确定了对旅游资源开发模式起决定作用的7种特性指标,包括旅游资源的观赏价值、科学价值、体育健身价值、休闲娱乐价值、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宗教价值等,建立了各特性指标的隶属函数和多目标模糊决策的数学模型。应用此模型对满城县6个旅游资源实体的开发模式进行了模糊决策,并结合各景区旅游资源特色对满城县旅游资源开发模式进行了适宜性分析。  相似文献   

13.
水库是进行旅游开发的重要载体。从水库构成要素分析其旅游资源价值,在水库功能分析上指出旅游开发的重要性,以湖南省为例探讨了水库旅游开发的可行性、必要性,指出了水库旅游开发方向和相关原则。  相似文献   

14.
带岭林业局森林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其中,包括地文旅游景观类、水域风光类、生物景观类、古迹与建筑类、消闲求知类及购物类。通过对带岭林业局森林旅游资源的分析,评价出带岭旅游区是开展森林和环境科普教育的理想基地。  相似文献   

15.
我国山村森林资源丰富、民风各异, 为山村森林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由于我国森林旅游业发展历史较短, 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足。日本埼玉县饭能市的山村环保旅游向我们展示了现代旅游业的新气象, 不仅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而且还发挥了旅游的带动作用, 使林业由资源产业向生态产业转移, 给我国山村森林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西藏林芝的生态旅游资源及特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西藏林芝地区的生态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分析了生态旅游资源特色,对生态旅游资源品位和开发前景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7.
岳阳市旅游资源开发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岳阳市丰富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并分析了当前岳阳市开发旅游资源的有利因素:良好的区位优势,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旅游资源类型齐全,组织良好,区域经济背景良好,旅游需求潜力大等。也指出了旅游开发存在缺乏科学合理规划、缺少参与性旅游项目等问题。最后提出了岳阳旅游资源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8.
旅游设施工程规划浅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概述旅游区规划层次、旅游区规划程序、旅游区设施工程规划程序的基础上,探讨了旅游区交通规划、建筑规划、其他设施工程规划,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建设生态旅游区和建设和谐社区两方面来创新、构建新型旅游区。  相似文献   

19.
旅游开发下普陀山植物群落类型及其排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对旅游地生态环境的干扰日益严重。其中,以植物所受的影响最为直接,所产生的效应也比较明显。旅游开发下研究植物群落的类型及其排序,在理论上,可以深入揭示植物群落的结构、生态、动态、分类及其分布格局等规律,在实践上,可以掌握和运用生态规律来控  相似文献   

20.
长处管理策略是近30年来西方国家风靡的一种管理方法.在阐述其内涵、作用以及国内外应用的基础上,着重对中国旅游企业运用长处管理策略现状的调查进行了分析,指出必须将长处管理策略运用于中国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促进企业员工事业成功的同时,培养一支优秀的从业人员队伍,以达到产业的预定目标,实现"从亚洲旅游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的跨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