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从河南省4个地市(区)商品肉鸡病料中分离了15株大肠杆菌(E.coli),在对其进行生化鉴定的基础上,采用微量倍比稀释法测定了17种抗菌药物对它们的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并按照美国临床实验标准化委员会(NCCLS)的抗菌药物敏感性标准(2009年第十九版)进行耐药性判断和耐药谱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5株鸡E.coli对17种抗菌药物中的16种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对头孢唑林、恩诺沙星、新霉素、环丙沙星的耐药性比例达90%~100%,对阿莫西林、头孢曲松、庆大霉素、阿奇霉素的耐药性比例达到80%以上,对多西环素、大观霉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比例达到60%以上。17种抗菌药物敏感性比例达到60%以上的有多粘菌素B、阿米卡星、氟苯尼考,其余药物的敏感性比例均在40%以下。15株鸡E.coli均为多重耐药菌株,耐药谱最多的药物达到14种,耐药谱最少的药物有6种。说明鸡E.coli对常用抗菌药物已产生比较普遍的耐药性,而且耐药谱较宽。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鸡大肠杆菌病是养禽业中主流疾病.各地区致病菌血清型和对药物敏感性存在很大差异。本试验通过对沈阳苏家屯地区多家肉种鸡场、商品肉鸡场和蛋鸡养殖场现场调查,将分离出O78,。优势血清型作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结合微生物培养方法,使大肠杆菌在不同的抗菌药物培养基环境中不断的适应,人为的诱发其耐药性产生达到最大程度.进一步在无药的环境中继代培养。观察其耐药恢复的情况.从而筛选出适合本地区鸡大肠杆菌疾病比较有效稳定的防治药物。  相似文献   

3.
鸡致病性大肠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阿拉尔某鸡场分离出1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应用K—B法,用10种抗菌药物对其敏感性进行了测定。结果,抑菌作用最强的是红霉素、庆大霉素、磺胺甲基异恶唑、磺胺嘧啶、环丙沙星;无抑菌作用的是青霉素、四环素、氟哌素、头孢唑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007和2016年广西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差异,为兽医临床用药防治猪大肠杆菌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6年初从广西25个猪场采集腹泻仔猪的肠内容物、直肠棉拭子或肠系膜淋巴结等200份样品,分离大肠杆菌后进行致病力试验,选取103株致病性大肠杆菌用于体外药敏试验,将药敏试验结果与2007年的相关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从腹泻仔猪的体内共分离获得大肠杆菌178株,分离率为89%,其中有143株大肠杆菌可致试验小鼠死亡.与2007年相比,2016年广西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对50%的抗菌药物(9种)的敏感率上升,50%的抗菌药物的敏感率下降,上升最明显的为壮观霉素,升高34.9%,下降最明显的为氟苯尼考,降低46.9%;除头孢曲松和强力霉素的中介率与2007年相比基本无变化外,其余16种抗菌药物的中介率均降低,最明显的为头孢拉啶,降低55.2%;耐药率降低的抗菌药物只有阿米卡星、壮观霉素和强力霉素3种,降低12.3%~15.5%,耐药率升高的抗菌药物有15种,上升率为1.2%~62.1%,其中阿莫西林上升62.1%,氟苯尼考上升57.0%.耐药谱方面,2007年以5~11重耐药为主,占受试菌总数的75.7%,2016年以11重耐药以上为主,占74.8%.[结论]当前广西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以广谱耐药为主,敏感性降低,中介率降低,耐药率明显升高,生产中可选用阿米卡星和壮观霉素进行猪大肠杆菌病防治.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鸡致病性大肠杆菌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纸片扩散法,对山西省11个地区的138株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用26种抗菌药物进行敏感性测定,结果,138株鸡致病性大肠杆菌对卡那霉素、阿米卡星、磷霉素、头孢唑林、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等的高敏率为62.3%~83.3%;对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多黏菌素B、氟苯尼考的中敏率为50%以上;对26种抗菌药物均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如恩诺沙星耐药率为81.2%,多西环素为83.3%,氨苄青霉素为85.5%,阿莫西林为87.0%,罗红霉素为89.1%,复方磺胺为99.2%,利福平为100%。所以,临床首选高敏的药物,慎重使用中敏药物,尽量不用恩诺沙星等高耐药性的药物。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部分地区鸡源大肠杆菌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吉林省部分地区临床分离的43株鸡源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的药敏试验方法,对其耐药性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吉林省部分地区鸡源大肠杆菌普遍耐药,耐药菌株大多数为多重联合耐药。本研究所采用的15种抗生素中,抑菌作用最强的是兽医临床上尚未使用的头孢唑啉和丁胺卡那霉素,其次为头孢哌酮和卡那霉素;大肠杆菌对四环素、氨苄青霉素、青霉素等药物表现出100%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鸡致病性大肠杆菌耐药性质粒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永芬  边传周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060-3061,3074
对河南省32个县市的93株鸡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耐药性质粒的分析,并对其中12株100%耐庆大霉素(GM)的菌株进行耐药质粒的转化试验,成功获取了2个转化子。质粒检测结果表明:93株鸡致病性大肠杆菌可以分为49种质粒图谱类型,质粒电泳条带最多6条,最少1条,其中质粒图谱为1条条带的菌株占测试菌株的45.16%;同一地区、同一鸡场菌株的质粒图谱相同或相似,不同地区菌株的质粒图谱不同,但它们之间会有相同或相近的少量流行质粒存在。质粒转化结果表明:同一质粒可编码1个至数个抗药性基因,不同质粒可以携带相同或不同的抗性基因,证明了质粒可以传递多种耐药性,细菌的抗药性与抗药性质粒的转移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鸡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耐药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白静  王宇 《河南农业科学》2007,(10):105-107
对河南省3个不同地区的38株鸡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了O血清型的鉴定、15种抗生素药物的耐药性试验。结果表明:河南省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血清型种类众多,以O78,O1,O2为优势血清型,分别占定型菌株的35.29%,23.53%,17.65%;耐药图谱复杂,可以分为21种耐药类型,菌株耐药种类4~14种;不同来源的菌株其血清型、耐药性一般不同;相同来源的菌株,其耐药图谱相同或相似,但血清型有多种。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渭南地区鸡大肠杆菌的耐药现状,无菌采集养鸡场疑似大肠杆菌病病料样品33份,对采集病料进行细菌的分离纯化、生化试验和致病性试验,共鉴定出26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将分离鉴定的菌株进行15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头孢曲松和阿米卡星较为敏感,分别占分离菌株的76.9%和65.4%;对阿莫西林、复方新诺明、四环素、链霉素、多粘菌素和恩诺沙星等药物的耐药性较强,均达53%以上,其中对阿莫西林、四环素和复方新诺明耐药菌株最多,分别达84.6%、76.9%和73.1%。结果表明渭南地区鸡大肠杆菌具有多重耐药性,耐药菌谱广。  相似文献   

10.
天津某规模化鸡场出现一批疑似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 coli)感染的病鸡,为分离该鸡病的病原菌并分析其致病性,研究通过临床综合诊断、病料采集、细菌分离培养、鉴别培养基和生化鉴定、16SrRNA检测、系统进化树与同源性分析、药敏试验、毒力基因检测、小鼠致病性试验及病理组织学观察等综合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剖检可见典型的腹膜炎、肝周炎、心包炎等症状;分离菌株革兰氏染色为阴性短小杆状菌,培养基和生化鉴定结果与大肠杆菌的生长特性一致;16S rRNA特异性引物PCR扩增和系统进化树及同源性分析发现,分离菌株与大肠杆菌亲缘关系为同一分支,同源性高达99.99%以上;药敏试验显示该分离菌株对氟苯尼考高度敏感,对四环素、多西环素中度敏感;PCR扩增出fimC、hlyF、ompT和iroN4种大肠杆菌毒力基因;动物致病性试验中接种分离菌株的小鼠在16h内全部死亡,且在小鼠肝脏和血液中均检测到细菌;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感染小鼠的肝脏、心脏、肺脏、肾脏、脾脏以及肠道均受到不同程度损伤。研究结果表明,该病鸡分离菌株为大肠杆菌,且该菌株具有多重耐药性并携带多种毒力基因,对动物有较强的致病...  相似文献   

11.
规模化养殖场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与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武汉郊区规模化养殖场采集腹泻仔猪的棉拭子和病死动物的泄殖腔分泌物或肝脏,分离鉴定出致病性大肠杆菌73株,分离率为100%.采用K-B法对分离菌株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根据CLSI2006标准判定结果.结果显示,猪源性大肠杆菌仅仅对阿米卡星和大部分头孢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低,对多数抗菌药物均表现为较高的耐药率,并呈现出严重的多重耐药现象,主要表现为7重耐药、8重耐药、9重耐药和10重耐药;禽源性大肠杆菌对头孢类、氨基糖苷类和硝基呋喃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30%,其他的均>75%,多重耐药主要表现为6重耐药,总体看来.其耐药性较猪源性大肠杆菌轻微.  相似文献   

12.
13.
中药与抗菌药物联用对大肠杆菌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将黄芩及4种中药组合分别与5种抗菌药物联用来检测这些组合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抑制效果。结果表明,所采用的大多数中西药物组合对大肠杆菌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不同组合对大肠杆菌生长的抑制作用显著不同,其中黄芩与5种抗菌药物的组合对大肠杆菌生长的抑制作用均十分明显。另外,同一种中西药物组合对大肠杆菌耐药株和标准株的生长的抑制作用也不同。  相似文献   

14.
对国内7个省份临床分离的32株鸭大肠杆菌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及药物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32株分离的鸭大肠杆菌中产ESBLs菌株7株,阳性检出率为21.87%;产ESBLs菌株对常用头孢三代及半合成青霉素类药物的敏感率低于42.9%,耐药率则高于28.6%,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噻呋的耐药率高达100%。产酶菌株和非产酶菌株对新型头孢四代产品头孢吡肟及碳青霉烯类药物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敏感率高于96%。加酶抑制剂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阿莫西林/棒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等对产酶菌株和非产酶菌株的敏感率全部高于未加酶抑制剂的单方药物。产ESBLs菌株存在多重耐药现象,酶抑制剂能够部分解决此类耐药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大肠杆菌流行株耐药特性对其免疫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经人工诱导不同耐药水平的菌株,改变其耐药特性,制成灭活制剂免疫小鼠,2周后分别用致死剂量的原菌株和24株同期分离菌株感染免疫小鼠,考察小鼠存活率。结果表明:“O”抗原相同的菌株免疫小鼠,耐药种类少且耐药水平较低的1号菌株对24株同期分离的致病性鸡大肠杆菌的保护率仅为31%,免疫后接受体外敏感药物环丙沙星(CIP)治疗保护率为34%。经体外诱导耐药后保护率无明显变化,但再给药治疗保护率明显提高,达到54%。而135号菌株对受试的11种抗生素耐受9种,且耐药水平较高,其培养物免疫小鼠后对致病大肠杆菌感染的保护率显著提高,达到67%,含有抗生素培养基培养的菌液免疫小鼠,保护率略高于普通培养时的保护率,达到72%。当使用体外不敏感药物CIP对免疫小鼠治疗时,其免疫保护率达到最高77%。但使用抑制剂抑制其耐药性后,保护率随之大幅下降,为37%。7号菌耐受6种抗生素耐药水平中等,无药培养后灭活物的保护率为54%,含药培养后灭活物的保护率为61%,体外不敏感药物在体内可以加强免疫保护作用,保护率达到79%。大肠杆菌流行菌株的耐药特性可能与其免疫学效果有关,多重耐药株对当前流行菌株具有更好的免疫保护作用,而且已耐受抗生素可加强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杨超 《北京农业》2011,(Z1):58-61
对分离自不同年代患病畜禽的196株大肠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对20种抗菌药物(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氨苄、头孢呋辛钠、头孢曲松、四环素、多西环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土霉素、头孢噻呋、磺胺异恶唑、安普霉素、氟本尼考和甲氧苄啶)的耐药性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分离菌株除对头孢氨苄、头孢呋辛钠、头孢曲松、安普霉素全部敏感外,对其余抗菌药物均显示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不同年代分离菌株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呈现逐渐增强的变化趋势,菌株的多重耐药率也明显增加。不同年代菌株显示出不尽相同的耐药谱,且耐药谱呈现出不断增宽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132株临床分离仔猪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吉林省不同地区猪场仔猪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情况,实验采用Kirby-Bauer氏法(K-B法)测定了临床分离的132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对2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继而通过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了其中的40株多重耐药性大肠杆菌对6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132株大肠杆菌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并且多数为多重耐药株,其中的40株多重耐药大肠杆菌对6种常用抗菌素的耐药率在31.3%~93.8%之间。这些结果为临床大肠杆菌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头孢噻呋为底物将大肠埃希菌标准菌株诱导为耐药菌株,研究诱导的耐药菌株对头孢噻呋产生耐药性的机制。[方法]用亚抑菌浓度法对标准菌株C83907和C83845进行诱导,诱导10代后用双纸片法和PCR扩增法,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spectrumβ-lactamses,ESBLs)检测;用试管2倍稀释法测定头孢噻呋对产ESBLs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值;对产生ESBLs的耐药菌株,用试管2倍稀释法测定了头孢噻呋与他唑巴坦钠以不同配比对产生ESBLs大肠埃希菌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诱导15代后,头孢噻呋对诱导菌的MIC值8~10μg/ml,且均检测出ESBLs;头孢噻呋与他唑巴坦钠质量比(1∶1~8∶1)联合使用对产生ESBLs的大肠埃希菌的最小抑菌浓度较头孢噻呋单独使用降低20~22倍。[结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噻呋产生耐药性的主要机制是产生了ESBLs。  相似文献   

19.
健康鸡猪体内大肠杆菌对四环素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分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张纯萍  宁宜宝  宋立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12):2578-2583
【目的】四环素作为人类和动物临床上广泛使用的广谱抗生素,其耐药性问题一直为全球所关注。健康动物体内的共生性大肠杆菌作为耐药指示菌和耐药基因的贮存库,了解其对四环素的耐药性及耐药机制对于疾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从健康鸡、猪体内分离大肠杆菌,用微量肉汤法检测其对四环素的耐药性,并用PCR方法对耐药菌株中8种四环素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进行调查,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鸡、猪体内大肠杆菌分离株的耐药性和耐药基因分布情况的差异。【结果】总共分离鉴定出大肠杆菌269株,其中86.2%的菌株对四环素产生了耐药性,健康猪体内大肠杆菌分离株的耐药性明显高于健康鸡体内分离株(P0.05)。tet(A)、tet(B)和tet(M)3种四环素耐药基因广泛存在于健康鸡、猪体内的共生大肠杆菌中,所携带比例分别为87.9%、28.4%和15.5%;所有对四环素耐药的大肠杆菌均携带tet(A)或tet(B)基因,其中25.0%和2.6%的耐药菌株分别携带有2种和3种耐药基因,tet(M)基因与tet(A)或tet(A)+tet(B)基因共存于对四环素耐药的大肠杆菌中;健康鸡、猪体内耐药性大肠杆菌在tet(A)+tet(M)基因携带率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康鸡、猪体内的大肠杆菌分离株普遍对四环素耐药,四环素耐药基因广泛分布于大肠杆菌分离株中,大肠杆菌对四环素的耐药机制以主动外排作用为主,核糖体保护基因在大肠杆菌对四环素耐药机制方面的作用尚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