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7 毫秒
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7):120-122
以丘陵县(区)统计数据为研究基础,以农民收入结构为主要视角,研究四川省丘陵地区农民增收问题。研究表明,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仍占主体地位,工资性收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已超越家庭经营收入,转移性收入稳中有升,财产性收入逐渐成为农民增收亮点。农业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物流体系不健全、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城市化进程缓慢等因素制约农民收入增长。提出了四川丘陵地区农民增收的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郊区农民家庭收入结构出现了显著变化,工资性收入所占比例大幅提高,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也在逐渐上升,而家庭经营收入所占比例稳步下降.京郊农民家庭收入的变化,主要是工资性收入持续增长、家庭经营第三产业规模扩大、财产性收入快速增加的结果.为进一步提高京郊农民家庭收入,政策的着眼点应放在如何增加农民家庭工资性收入和促进家庭经营第三产业方面.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农民收入来源结构视角分析农村土地流转对农民收入的潜在影响,然后通过计量分析,进一步揭示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提出通过农村土地流转实现农民增收的路径。研究结果显示:(1)1990~2015 年期间,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9.11%、15.72%、15.47%、12.78%;各收入来源结构中,财产性收入占农民收入的比例较低、贡献率较小,但近年来财产性收入年均增长率远高于其他收入来源,且处于收敛趋势;(2)农村土地流转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有效的农村土地流转对农民增收的作用显著;相对其他收入来源结构而言,近几年的农村土地流转对财产性收入增加的作用较小。研究认为,通过确权赋能,进一步强化农村土地流转的中介服务,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的市场化建设,加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资产经营管理,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4.
2002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514元,较上年增加153元,增长4.57%.从构成看,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增长19.47%,工资性纯收入、财产性和转移性纯收入分别下降30%左右.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农民增收难度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5.
从收入结构角度看,当前影响贵阳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包括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等因素。优化农民收入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措施有:加快城郊型现代农业发展,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加快城镇化进程,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减少农村,富裕农民;完善农村土地制度,推进财政、金融等多种服务体系建设,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相似文献   

6.
许少辉  李宗洙 《安徽农业科学》2013,(28):11557-11558,11569
阐述了昆明市农民收入结构的现状及其变化情况,并从收入结构视角分析了农民增收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昆明市农民收入结构中家庭经营收入仍然占主要部分,但工资性收入不断增加并成为农民收入结构的重要部分,转移性收入与财产性收入也渐趋增加。在昆明市农民收入来源结构中,工资性收入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已开始抗衡家庭经营收入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转移性收入与财产性收入也对农民收入做出一定贡献,农民收入来源渠道渐趋多元化。昆明市要发展特色农业,优化农民收入结构,不断缩小各县区农民的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7.
从2011年开始,全面实施“十二五”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规划。,笔者围绕城关镇现情,就农民人均纯收入五年倍增问题开展了专题调研。
  一、霍邱县城关镇基本情况及农民收入先状
  霍邱县城关镇为霍邱县政府所在地,全镇面积为56平方千米,辖12个社区,12个行政村,总人口15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2012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7122元,增长24.4%,超额完成当年目标任务。其中工资收入是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全镇全年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4401.39元,同比增长15.4%,工资性收入占纯收入收入的比重为61.79%。工资性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企业大幅度上调了工人的工资标准;二是工资性收入来源多样化。第一、二、三产全面上涨,第二职业收入都已成为目前工资性收入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营净收入是居民收入的重要补充。随着政府采取优惠政策扶持个体和私营经济发展,全镇个体私营经济保持较快发展态势,社会就业渠道增加,居民经营净收入水平较高。2012年人均经营性净收入为2087.63元,占总收入的30.7%;全镇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收入为4592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2.7%。转移性收入是居民增收的重要支撑。2012年,我镇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463.12元,占纯收入的6.5%。居民转移性收入的主要途径:一是国家加大了种粮农民的补贴力度,2012年全镇通过“一卡通”发放财政补贴农民资金0.82亿元,同比增长14.8%,受益3000多农户,人均受益413.3元;二是国家2012年继续提高低保家庭最低生活保障金标准;三是政府加大了对低收入居民家庭的社会救助力度,使居民家庭非工资性收入得到有效增长。财产性收入对居民收入影响较低。2012年,全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为50.31元,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仅为1.5%,财产性收入占比较低。  相似文献   

8.
王彦秀 《河南农业》2014,(15):59-60
<正>一、我国农民收入的构成我国农民收入的构成可以从收入的来源和收入的性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的来源分析从农户的收入来源看,我国农户人均纯收入包括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含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近几年情况如下表所示。从表1、表2给出的数据可以看出:1990—2012年农业家庭经营性收入从原来的518.55元增加到  相似文献   

9.
通过定量分析自西部大开发以来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变化特征,发现虽然广西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人均纯收入依然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结果得知:财产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对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关联度较高,家庭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关联度较低。  相似文献   

10.
建宁县作为沿海省份的内陆山区县,以农民增收为重点的"三农"问题比较突出。2016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49元,比上年增长8.7%。其中:家庭经营净收入135720万元,增长9.8%;工资性收入41290万元,增长7.0%;财产净收入2830万元,增长14.1%;转移净收入11640万元,增长8.4%。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结构上看,上述四项收入构成比例为70.9:21.5:1.5:6.1,家庭经营净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居主导地位,两项占九成以上。  相似文献   

11.
促进少数民族村农民增收,是福建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本文以收入结构为视角,分析了当前我省少数民族村农民收入的结构特点,并以此为基础从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四方面具体分析影响少数民族村农民增收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吴芳  葛淼  代振  田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360-9362,9367
根据历史统计年鉴,对辽宁农民的收入来源结构和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为辽宁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而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所占比重较低;五大区域间农民收入的差距不断拉大。实行"工业反哺农业"政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等是农民增收和缩小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农村土地流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农民收入来源结构视角分析农村土地流转对农民收入的潜在影响,然后通过计量分析,进一步揭示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提出通过农村土地流转实现农民增收的路径。研究结果显示:(1)1990~2015年期间,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9.11%、15.72%、15.47%、12.78%;各收入来源结构中,财产性收入占农民收入的比例较低、贡献率较小,但近年来财产性收入年均增长率远高于其他收入来源,且处于收敛趋势;(2)农村土地流转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有效的农村土地流转对农民增收的作用显著;相对其他收入来源结构而言,近几年的农村土地流转对财产性收入增加的作用较小。研究认为,通过确权赋能,进一步强化农村土地流转的中介服务,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的市场化建设,加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资产经营管理,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4.
广西农村居民家庭的收入主要有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根据1980—2010年广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消费水平建立消费函数模型进行分析,其结果显示:家庭经营性收入是影响广西农村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工资性收入对消费的弹性不大;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弹性最小。因此,要拉动广西农村的消费需求,必须改革农村生产经营制度,努力提高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就业培训,提高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市场竞争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增加农民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  相似文献   

15.
李志利  白雪  李涛 《油气储运》2009,(12):10-12
安丘市农村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2008年,农村劳动力总数达45.6万人。到目前,已转移农村劳动力30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50元,其中非农产业收入占57%,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6.
采用对应分析方法,对1995、2000、2005和2010年我国31个省市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按4种收入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比重稳步上升,家庭性收入比重逐步下降;而惯量数据方面,工资性收入惯量逐步下降,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均逐步增加.说明农民愈加重视家庭经营收入对整个家庭纯收入的影响,对工资性收入尤其是外出打工收入重视度降低,农民外出就业意愿发生了转变.这表明国家出台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改善,农民工回乡创业成为新的农村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7.
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与其他收入来源相比,对于藏富于民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在当前农民持续增收难度不断加大的条件下,应将家庭经营性收入置于优先地位,并配合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与转移性收入,实现农民稳步增收。  相似文献   

18.
据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对全省2400户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2007年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绝对值、增加额、增长幅度均创1985年以来新高。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634.1元,比上年增加383.6元,增长17.1%,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0.1%。其中,人均家庭经营性收入1910.2元,比上年增加278.6.元,增长17.1%;人均工资性收入521.6元,  相似文献   

19.
沈忠明  徐蓉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1):196-198,218
重庆市荣昌县农民增收主要来自家庭经营性和工资性收人,各占55.4%和37.9%;农民人均纯收人增幅从2005年的12.4%在波动中到2010年的17.6%,增长率接近或高于重庆市平均水平,但低于相邻永川等区县水平;纯收入绝对值从3 426元增长到6 755元,与重庆市其他近似永川区县等相比存在差距,与其他3个直辖市相差...  相似文献   

20.
对珠三角地区农民收入现状及贡献度进行了分析,发现工资性收入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借助多元回归模型,利用广东省2002~2014年统计年鉴的数据,通过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来分析珠三角地区土地流转对农民收入增加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土地流转通过工资性收入途径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效果比较明显,通过家庭经营性收入途径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效果不是很明显,土地流转平均面积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的作用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