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usmunro),别名甜竹、大叶竹,为禾本科竹亚科牡竹属,为大型合轴丛生竹类。主枝和次生枝都可用作扦插繁殖的种条,利用幼年竹秆上的部分隐芽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采取适当的措施,促使隐芽萌发生根,也能长成独立竹株。传统的麻竹造林常采用移母竹造林法,这种方法取苗难,运输栽植不便,造林成活率低,成本高。麻竹高位压条育苗具有繁殖系数高、劳动强度小、成本低、造林成活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我区自1964年开始,采用移竹造林的方法,先后发展毛竹18000亩,从造林成活率来看,几乎都在95%以上,但抽鞭产竹只有70%左右,还有30%左右的母竹不能产竹。为了弄清这些母竹不能产竹的原因,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造林生产,我们曾于11月7日在宜兴县大贤岭林场虬山岭上区一号界,挖取16株1975年栽植的(栽时母竹年龄1—2年生)而至今从未产竹的母竹进行竹鞭解剖分析。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一、解剖的方法和步骤 首先通过观察母竹周围是否产竹,以确定要解剖的不育母竹,然后用山锄挖去  相似文献   

3.
竹类造林在我国大都采用传统的“移母竹”法,该法的优点是:成活率高,新竹生长较迅速,但也存在一定的缺点: 1.选用的母竹连蔸带杆一株的重量达数十斤,运输困难,费用也大; 2.母竹只需要竹杆的下部,而余留的中、上部因为是嫩竹,利用价值不高,造成重大的浪费; 3.每种一坎需用一株母竹,大面积造林种源很难解决;  相似文献   

4.
所有的造林树种,均具有开花结实能力,主要是靠种子繁殖,这叫有性繁殖。要扩大种植面积,通常是用种子播种青苗造林。而竹类植物却不一样,开花结实罕见,其繁殖是靠营养体如:竹节、竹枝、竹鞭繁殖,这叫无性繁殖。而丛生竹地下茎为合轴型,粗而短,不能在地中作长距离的横走,扩大竹林面积,过去习惯上采用移母竹造林。用这种方法扩大造林面积,存在种源不足、成活率低、工效低、成本高的缺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广西林科所和有关单位进行了研  相似文献   

5.
丛生竹的引种繁殖及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10余年来的丛生竹引种、育苗和造林试验得出:丛生竹走母竹育苗,以苗繁苗、竹苗造林来扩大和发展江西省丛生竹之路是行之有效的。并筛选出了适合江西省东西部栽植的丛生竹优良品种有黄竹、坭竹,青皮竹、绿竹、梁山慈竹。赣南地区除上述竹种外,还适合栽植的有粉单竹、大头典竹、吊丝单竹、吊丝球竹、吊丝竹、撑绿竹等10多个丛生竹种。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楠竹造林成活率,通过一系列试验得知,用楠竹母竹造林,当地母竹比外调母竹造林成活率高,但当地母竹资源不足;楠竹容器苗比裸根苗造林成活率高;山腰及山谷地带比山脊地带造林成活率高,森林资源丰富、雨水充沛地区造林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7.
为了揭示厚竹内源激素及新竹发育对繁殖方式的响应特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析内源激素,结合样地调查,分析厚竹不同繁殖方式对一年生新竹的内源激素及新竹数量和规格的影响。结果表明:断鞭、埋鞭和移母竹3种繁殖方式所繁殖的新竹,其内源激素含量及不同器官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在4种内源激素中,玉米素核苷(ZR)对繁殖方式的响应最为敏感,赤霉素(GA)次之,吲哚-3-乙酸(IAA)和脱落酸(ABA)相对较小。不同器官比较,ZR和ABA在竹叶中含量最高,GA在竹秆中含量最高,IAA含量在不同部位差异不明显。不同繁殖方式比较,移母竹繁殖的新竹地径和高度最大,断鞭繁殖的次之,埋鞭繁殖的最小。不同季节移栽母竹对新竹高度和地径有极显著影响,但对新竹数量影响不显著,12月份为厚竹移母竹造林的最佳时期。12月份移栽母竹,母竹地径对新竹的数量和规格无显著影响,3月份移栽母竹,新竹的地径和高度在一定范围内随母竹地径的增大而增加,造林母竹规格以地径4~6 cm较好。  相似文献   

8.
<正> 丛生竹地下茎为合轴型,粗而短,不能在地中作长距离的横走,扩大竹林面积,过去习惯上采用移母竹造林。这种方法在大面积造林时,存在种源不足、成活率低、工效低、成本高等缺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广西林业科学研究所和区内有关林业科研单位,从1958年开始,在总结了广西历年来竹子无性繁殖工作的基础上,对群众无性育苗进行了调查总结,并对广西主要竹种,进行了多年的无性繁殖试验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正月栽竹,二月栽木”,意指在这个黄金季节内。栽竹或栽树比较适宜,过后就难以成活。所谓夏秋,在我国,每年4-6月为夏天,7-9月为秋天,夏秋移竹实在是不容易,特别是在25℃~34℃酷热的高温季节移竹谈何容易,往往在山上挖取母竹后竹叶伴随着高温几分钟后很快枯萎,如果母竹较大并且带土较少,或泥土散落,或管理不当则更加难以成活,最后导致移植造林失败。但是,只要掌握了一定的相关技术,在成本造价上稍微高一点的话,在夏秋移竹造林还是可以成活的。  相似文献   

10.
采用1~4年生的毛竹母竹进行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母竹对毛竹的造林成活率和出笋率、成竹率均有极显著影响,以2年生母竹的造林成活率和出笋率、成竹率最高,分别达93.3%、76.9%、83.7%;3年生母竹次之;1年生、4年生母竹的造林成活率和出笋率、成竹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11.
马尾松是浙江省江山市的主要用材林树种,同时也是主要的低产林分,大面积马尾松纯林时常受马尾松毛虫的危害,经济效益低下,如能选择几个优秀的乡土树种,把部分马尾松纯林取而代之,使林种结构更加多元化,可提高林分抗性和经济效益,其意义很大。为此,我们在凤林镇中岗村白坑山马尾松林,选了100亩,进行试验,效果不错。主要造林技术措施1.母竹的选择是造林成功的关键。优质母竹造林易成活,劣质母竹不易栽活成林,试种场地采用二年生胸经为4—6厘米的种竹为母竹,选择分枝较低,土层较浅的林缘竹,长在岩石边上或阶梯式的石层上的毛竹更好,这种母竹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4年研究,早园竹梅雨季节移竹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均高达90%以上,高于春、秋季造林。其主要技术关急进是: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立地条件;采用带状或块状整地,施基地;选好母竹,带土移植,随起随栽;栽植时要做到深挖浅栽,下紧上松,母竹再度勾梢,开沟排水和覆草防旱。  相似文献   

13.
通过4年研究,早园竹梅雨季节移竹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均高达90%以上,高于春、秋季造林。其主要技术关键是: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立地条件;采用带状或块状整地,施基肥;选好母竹,带土移植,随起随栽;栽植时要做到深挖浅栽,下紧上松,母竹再度勾梢,开沟排水和覆草防旱。  相似文献   

14.
绿竹移竹蔸苗造林与插枝苗造林比较试验结果表明, 两者间无显著差异; 造林后绿竹生长情况与母竹的直径大小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5.
毛竹与肉桂混交造林和裸地种竹对比试验表明两种造林模式的母竹成活率均在80%以上;混交林母竹成活率、母竹当年出新竹的频率分别比裸地种竹高8%、9.7%;新竹发生株数、高度、冠幅、枝盘数、平均竹鞭数、竹鞭长度、平均鞭径、平均鞭幅等混交造林明显大于裸地种竹,而1 m长竹鞭节数、竹鞭分布深度则是混交造林小于裸地种竹;同时混交后,肉桂第3年树高就达到1.74 m,胸径3.2 cm,优于肉桂纯林.  相似文献   

16.
丛生竹枝条扦插,埋节造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枝条扦插、埋节造林是丛生竹造林的新方法,在生产中越来越受重视。此项研究从立地条件、竹种和种源选择,母竹运输贮存,整地方式,造林密度,造林时间,应用生根剂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方,选择枝条粗壮、秆壁较厚、易于生根的黄金间碧玉、甜龙竹、龙竹等大中型丛生竹种,扦插、埋节前先用相应的生长素处理,采用全面整地或带状清理大块状整地,于4月上旬至6月上旬造林,造林5m×6m  相似文献   

17.
毛竹不同繁殖材料造林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竹蔸、竹鞭、无鞭母竹、有鞭母竹等繁殖材料形成林分5年的观测,结果表明:有鞭母竹成活率、出笋率、长竹率、新竹生长等指标较好,但造林成本较高,竹蔸造林其次,无鞭母竹造林虽成活,但不长竹。综合考虑,选择毛竹繁殖材料的次序为有鞭母竹、竹蔸、竹鞭。而无鞭母竹不能上山造林。  相似文献   

18.
进行了慈竹一种新的栽植方法──“蔸秆平埋”栽植与传统栽植方法──“埋蔸露秆”栽植的造林效果对比及不同年龄母竹的造林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l)新的栽植方法可明显提高造林成活率,并能提高一定的竹株平均发笋数量,而两种栽植方法的发笋质量没有差异。因而,认为新的栽植方法可提高造林成效,是一种在生产上可推行的栽植方法。(2)母竹的年龄对造林成活率有显著影响,对发笋数量和质量也有一定影响,但没有显著性差异,造林母竹以选择一年生竹为宜,二年生竹次之,三年生竹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19.
栽竹不同于栽树。栽竹不能指望所栽的母竹本身长大成材,而是依靠母竹蔸上的芽苞所连的竹鞭抽鞭发笋,长成新竹,蔓延成林。栽竹时,要掌握好选、挖、运、栽、管五个环节。 1.选1-2年生的母竹。因其所连的竹鞭一般都处于壮龄阶段,鞭色鲜黄,鞭芽饱满,鞭根健全,具有抽鞭发笋的能力,造林成活率高。 2.挖母竹。挖母株时要注意保护鞭芽,少伤鞭根,不要猛摇竹干,以免扭伤母竹与竹鞭相连处。母竹挖起后,留枝3-5盘,削去竹梢。挖掘小杂竹时可2—3株为1丛,带土  相似文献   

20.
进行了慈竹一种新的栽植方法———“兜秆平埋”栽植造林试验。结果表明,新的栽植方法可明显提高造林成活率,提高竹株平均发笋数量,而发笋质量与传统的栽植方法没有差异。因而,认为采用新的栽植方法可提高造林成效,在生产上可推行。试验同时表明:母竹的年龄对造林成活率有显著影响,对竹株发笋数量和发笋质量也有一定影响。造林母竹以选择1年生竹为宜,2年生竹次之,3年生竹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