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防止保护地桃树果实裂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产生裂核的原因 桃果实裂核是一种生理性病害.它虽与品种有关,但主要是管理不当引起的。裂核可导致裂果或畸形果。若裂核发生在果核尚未硬化时.常造成果实提前脱落不能成熟;若发生在核已硬化时.若是早熟品种果实尚能正常成熟,但多为畸形果;若是中晚熟品种,则果实常会萎蔫或脱落。  相似文献   

2.
裂核对桃果实品质的影响及防止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久保和京玉2品种桃果为试材,用2 a时间观测了果实裂核概况,总结了裂核原因和防治措施,并测定了成熟果实的主要品质指标.结果表明:调查区内桃裂核现象普遍,久保和京玉商品果平均2 a的裂核率达到了50%左右,而且裂核对果实的果形、色泽和糖酸含量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唐元华 《西南园艺》2004,32(1):29-29
桃果实通过套袋后,可改善果面色泽,使之美观,娇嫩可爱。同时,可有效防止食心虫等为害和机械损伤,从而提高果实品质,增产增收。1套袋前的准备(1)选用或做纸带:红色品种宜选用双层纸袋。也可用单层纸袋,或因地制宜选用旧报纸(或牛皮纸)做袋,剪截成8开大小,每张大报纸可做8个纸袋,用胶水粘接成信封式的纸袋。(2)疏果定果:于5月初的硬核期,在套袋前进行疏果。先疏除病虫果、畸形果和发育不良的小果。然后,根据结果枝长短定果,一般长果枝(长度在30cm以上)每枝留果3~5个,并交错留果,每果间隔10cm左右;中果枝(长度在20cm左右)留果2~3个;短果枝(长…  相似文献   

4.
正桃炭疽病是桃树果实上的重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果实和新梢。流行时造成幼果严重落果,成熟期大量烂果,给生产造成重大损失。1发生情况在北京市平谷区,目前桃炭疽病在油桃上发生重,晚熟黄桃、白桃上也有发生。桃果成熟期大量烂果,采后继续烂果。2危害症状2.1果实油桃距采收10~15天时,果面出现数个病斑,病斑近圆形,直径在1厘米左右,稍凹陷。病斑中心部位产生黑色小点,是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呈轮状排列(图1)。  相似文献   

5.
桃小食心虫又名桃蛀果蛾,简称桃小,属鳞翅目蛀果蛾科,是陕西省渭北果区一种最重要的果实害虫,除危害苹果外,还危害梨、桃等其它果实.幼果受害后生长受阻,果面凹凸不平,果形不正,形成"猴头果".  相似文献   

6.
以新川中岛桃为试材,进行套袋对果实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定果后(谢花后7周)及时套内黑外浅黄双层纸袋,不套袋果实开始着色时摘袋,摘袋后5天及时采收,可以显著改善果实的外观质量.套袋表现果面光洁、茸毛极短、底色乳白、着色鲜红艳丽,裂果率仅1 7%左右,比不套袋果降低近10个百分点,且果实早熟7~10天.套袋果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硬度比对照稍有降低.  相似文献   

7.
设施栽培桃树果实裂核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设施栽培桃树的果实裂核裂果现象比较普遍,早熟品种尤为严重,直接影响了果实的品质和商品价值。为此,我们对设施栽培桃树果实裂核问题进行了研究,采取了相应的防治措施,起到了良好的效果。(1)产生裂核的原因桃果实裂核是一种生理性病害,它虽与品种有关,但主要是由管理不  相似文献   

8.
桃果实缝合线软化与糖代谢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说明桃果实缝合线过早软化的原因,测定了不同发育时期大久保桃果肉软化果和正常果缝合线部位的蔗糖、葡萄糖、果糖和山梨醇的含量以及蔗糖代谢的相关酶——酸性转化酶、中性转化酶、蔗糖合成酶、蔗糖磷酸合成酶及山梨醇代谢的关键酶山梨醇脱氢酶(SDH)和山梨醇氧化酶(SOX)的酶活性,并对软化果和正常果果实中糖积累与酶活性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糖代谢是影响桃果肉缝合线软化的重要因子之一;软化果在硬核期缝合线果肉快速生长,且糖代谢和相关酶活性都较旺盛,以单糖代谢为主,主要受中性转化酶的调节;果实发育进入阶段Ⅲ时,软化果的糖代谢比正常果的进程和速度都快,此阶段前期软化果的糖代谢快速旺盛,蔗糖快速大量合成,后期糖积累减少且糖含量大幅降低,果实出现未熟缝合线先软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甜瓜生产中,环境条件不适、水肥和其它管理不当都会导致果实发育异常形成畸形果。1扁平果果实横径明显大于纵径,在圆球形或近球形品种中表现突出。产生原因:幼果生产前期纵向未能充分发育;植株营养生长弱,叶形小,叶片面积不足,果实生长因得不到充足的光合产物而受阻;结果节位低,果实发育期处于较低温度;夏季高温下也易形成扁平果;花期为促使坐果而控水,  相似文献   

10.
沾化冬枣果实黑斑病发生及防治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1~2004年对沾化冬枣果实黑斑病的发生规律及其生物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花芽是病原的主要越冬场所;病害的初侵染是从花后幼果期开始,在谢花后至田间病果出现前的果实中分离得到多个病原菌株,表明了果实黑斑病具有潜伏侵染现象,其中花后10天带菌果率为1.4%~3.0%,花后20天、40天带菌果率分别为8.5%~15.0%和11.7%~19.5%;病果于7月中旬(即谢花后20天)左右开始出现,至8月达高峰;生物杀菌剂的防治效果明显高于化学药剂,4年的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正>1桃炭疽病主要危害果实、新梢和叶片。1.1症状鉴别1)果实。幼果被害,果面呈暗褐色,发育受阻,萎缩硬化。果实膨大期发病,病斑初期淡褐色,水渍状,以后逐渐扩大,呈红褐色,圆形或椭圆形,显著凹陷。后在病斑上有橘红色小粒点长出,这是病菌的分生孢子盘。被害果除少数干缩成为僵果留在枝上外,大多数在5月间脱落。果实将近成熟时染病,开始在果面产生淡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成为圆形或椭圆形的红褐色病斑,显著凹陷,其上散生橘红色小粒点,并有明显的同心环状皱纹。果实上病斑  相似文献   

12.
<正>1疏果为配合套袋,我市多在5月上旬幼果能分出大小时开始疏果。疏果时多按果间距操作,每隔25~30 cm留一果,每个果台留一果。疏果的原则是:留基部2或3序位的果,壮树壮枝多留,弱树弱枝少留;树冠上部、外围多留,下层内膛少留;疏去小果、畸形果、病虫果,留果以大果、端正果为宜。2套袋果实套袋宜在疏果后至果点锈斑出现前进行,我市在5月20日左右开始套袋。生产上采用全木浆黄  相似文献   

13.
大棚桃果实裂核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保护地桃果实裂核现象比较严重,早熟品种更为严重,直接影响了果实质量,降低了商品价值。采取以下措施,能够防止裂核。1品种选择应选择不易裂核的品种,如东方红、中油5号、早凤王、大京红等。  相似文献   

14.
<正>1梨黑星病又叫疮痂病,是梨树上一种主要病害,危害果实、果梗、叶片、叶柄和新梢等。从落花期到果实近成熟期均可发病,病部形成显著的黑色霉斑,很象一层霉烟,这是最主要的特征。果实受害后,先产生淡黄色圆形斑点,扩大后病部凹陷,其上密生黑色霉层,最后病斑木栓化,变硬,凹陷龟裂。梨黑星病发生后,常引起梨树早期大量落叶,果实畸形,不能正常膨大,同时病树第2年结果明显减少,对产量影响很大。防治方法:6月下旬是梨黑星病防治的关键时期,也是梨黑星病开始侵染幼果的时期。可用活性高、内  相似文献   

15.
枣树桃小食心虫数量增长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桃小食心虫俗称枣蛆、钻心虫等,简称“桃小”,是枣树主要害虫之一。桃小在沧州金丝小枣产区,每年发生1~2代,以幼虫在枣果内蛀食危害。果实膨大期第1代幼虫危害,可使枣果脱落,果实近成熟期幼虫蛀入果内危害,果实内充满红褐色虫粪,形成“豆沙馅”,失去食用价值,严重影响枣果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6.
‘豫农蜜香’是以晚熟鲜食桃品种‘八月香’为母本,中熟鲜食桃品种‘豫香’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早熟鲜食桃新品种。该品种果实较大,果实长圆形,平均单果质量148 g;果面极干净,果皮底色洁白如玉,茸毛短;果肉白色,柔软多汁,风味纯甜,果肉软溶质,香气浓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达15%;离核。在河南郑州地区6月18日可开始采收,6月25日左右完全成熟,丰产稳产、不裂果、不裂核,栽培适应性强,可以在河南各地桃产区进行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17.
李松 《河北果树》2016,(4):43-44
正桃小食心虫,简称桃小,幼虫蛀食桃、梨、苹果、枣、山楂等果树的果实。幼虫多由果实胴部进入,没有充分膨大的幼果受害多呈畸形,果内充满虫粪,俗称"猴头果""豆沙馅"。在华北地区一年发生1~2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茧越冬。主要集中在树干周围1 m范围内3~6 cm土层中。越冬幼虫出土日期因地区、年份和寄主的不同而异。一般在5月初开始出土,5月中旬到6月上旬为出土盛期,一般整个出土期延续1个多月。当雨  相似文献   

18.
<正> 山楂日烧病是指发生在其幼果阳面的一种(机械)灼伤,通常出现在落花后的20~30天内(6月中旬左右)。这个时期正值果实第一次速长期,果实细胞组织非常幼嫩,此时骤遇烈日高温,经2~3小时暴晒,便可使幼果阳面组织灼伤、坏死、褐变。轻者至果实成熟前伤层翘裂自崩,有的畸形发展;重者3天左右果柄开始变黄,造成幼果脱落。1988和1989年我县山楂树严重遭受日烧病危害,损  相似文献   

19.
桃果实缝合线软化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张雪  刘志民  陈华君  马焕普 《果树学报》2008,25(2):172-177,F0004
为了明确桃果实缝合线过早软化的原因,以大久保桃为试材,利用气质联用和高效液相色谱的方法,对缝合线软化果(障碍果)和正常果的种仁、缝合线处果肉和其它部位果肉中的生长素(IAA)、玉米素(Z)、脱落酸(ABA)、茉莉酸(JA)的浓度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果肉ABA浓度是种仁的8~9倍,并随着果实的发育逐渐增加,接近成熟时达到最高,主要表现出对果肉成熟的调控作用。障碍果中Z的浓度在内果皮硬化初期明显高于正常果,与其缝合线异常生长(凸起)吻合;障碍果种仁的IAA浓度在内果皮硬化初期明显低于正常果,果肉中IAA浓度在内果皮硬化后上升,且障碍果高于正常果,说明IAA对中果皮细胞的扩大与成熟软化起调控作用。JA在种仁中的浓度是果肉的3~6倍,在硬核初期障碍果明显低于正常果,到硬核结束时则高于正常果,推测可能JA与内果皮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20.
桃小食心虫.简称“桃小”.又名桃蛀果蛾、蛾蛀虫、桃小实蛾等。属鳞翅目蛀果蛾科。此虫在我国危害已有80余年的历史.广泛分布于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宁夏、江苏等省区。桃小食心虫主要危害苹果、梨、桃、山楂、海棠、李、杏、枣等数十种果树.以幼虫蛀果危害。被害果在幼虫蛀孔处有一小片白色蜡质膜:随着果实生长.果实表面完整,但幼虫在果实内部却纵横串食.使果实变形.果面下陷.形成畸形的“猴子果”:后期幼虫食量增大,且排粪于果实内.使果肉变褐味苦.完全丧失食用价值.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