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为了解决旅游开发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大气质量的不利影响,该文在分析已有的大气质量评价模型及生态旅游对大气质量特殊要求的基础上,建立了生态旅游地大气质量指数模型,利用该模型评价了旅游开发利用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大气质量的影响,取得了很好的评价效果.结果表明,旅游开发利用已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接待区的大气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公园废气的排放量,改善公园接待区的环境质量,以实现公园资源环境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水环境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明旅游开发利用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水体质量的影响,该研究调查分析了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水体污染源的种类、数量及分布,利用公园已有的水体质量监测数据及实测所得数据,对公园水体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公园水体污染源主要为接待区的宾馆、酒店及当地住户,污染物主要为剩菜饭渣、洗刷污水,受影响较大的水质指标为BOD5、DO、NH3-N、COD、MnO4+、总磷及类大肠菌等.受以上污染物的影响,作为公园主景区之一的金鞭溪的水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上、中游水质已降为二级.为了保护公园环境,必须减少污水排放量,并将所有污水集中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同时,还应将部分污染不达标的接待设施关闭或迁出景区.  相似文献   

3.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最佳旅游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大量增加的游客给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环境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为了实现公园的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目标,必须确定公园的最佳旅游环境容量,以此来进行公园的游客管理及接待设施的调控.该研究采用实地调查法,以床位数、游道长度及水体中总磷含量作为衡量指标,分别对公园的经济发展容量、日空间容量、不同季节生态环境容量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根据“木桶原理”确定了公园的最佳旅游环境容量.结果表明:公园的经济发展容量为41 400人/d,日空间容量为13 255人/d,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生态环境容量差异较大,分别为1 848、3 879、1 307和775人/d.根据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确定公园最佳旅游环境容量为13 255人/d,公园“境内最佳住宿容量”春季为1 848人/d,夏季为3 879人/d,秋季为1 307人/d,冬季为775人/d.以上结果可为公园入园游客人数、接待区住宿游客人数及接待设施存量控制与管理提供依据. 关键词: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经济发展容量;日空间容量;生态环境容量;最佳旅游环境容量;境内最佳住宿容量   相似文献   

4.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动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采用野外踏察以及问卷调查法对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公园境内野生动物的种类、数量及生活习性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公园内野生动物在种类、数量和结构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动物已从公园中消失,不少动物亦濒临灭绝;在保存下来的动物中,也有一部分的生活习性发生了改变;在旅游开发利用的不同时期,公园内不同野生动物受影响的程度不一样;在公园开发之初,以鸟类受到的影响最大,兽类次之,爬行类最小,而在公园开发的后期,则刚好相反.为了保护野生动钶资源,必须严禁猎杀野生动物,保持景区安静,建立野生动物通道等.  相似文献   

5.
谭春英  谢恒星  林建宏  张晓杰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0):5161-5162,5170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烟台市区大气环境污染因子(SO2、NOx、TSP)数据序列和大气质量综合指数数据序列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并预测了未来5年内烟台市区大气环境质量状况。结果表明:影响市区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因子是TSP,其次是SO2;未来5年内烟台市区大气环境质量将逐年提高,且均保持在清洁水平。  相似文献   

6.
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黄石寨景区选择4种典型群落类型,研究不同旅游干扰程度对黄石寨景区不同群落类型、不同层次群落结构的影响。采用植被盖度降低率(CR)、植相变异度(FD)及植群高度减少率(HR)3个指标,组成植物群落干扰指数(IVI)。结果表明:旅游活动对4种不同群落类型乔木层的影响均不明显,对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林灌木层的盖度指标影响显著;对4种不同植被类型草本层3个指标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草本层的盖度、物种种类变化在游径10 m之内表现明显,植物高度变化在游径5 m之内最为明显;游客量比例与植物群落干扰指数呈正相关,相关性由近游径向远游径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7.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实地调查和专家问卷的基础上,运用定量方法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进行旅游环境质量评价。运用层次分析法、Delphi法及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旅游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对张家界旅游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张家界旅游环境质量总体上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对旅游环境质量影响最大。为了遏制环境质量的进一步下降,给出了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措施。  相似文献   

8.
吴全  李娟  李现华  刘建国 《安徽农业科学》2014,(24):8306-8307,8310
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典型区为例,主要研究未利用地开发利用为工业用地过程中排放的SO2对区域空气环境质量的影响.通过预测模型计算出鄂尔多斯市2014 ~2018年间SO2排放总量及单位面积排放量,其中新增加工业开发排入大气中SO2的总量呈增加趋势,且在2017年达到最高,为4 428.52万t/年.采用箱式模型计算得出鄂尔多斯市新增工业在生产过程中SO2的排放对地区大气SO2浓度的影响,预计2017年的影响最大,SO2对区域空气质量的影响与SO2的排放总量呈正相关.在未来工业生产过程中,采取必要的大气污染物治理措施,以全面实现区域大气环境保护目标.  相似文献   

9.
钱益春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764-3765
在实地调查和专家问卷的基础上,尝试运用定量方法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进行旅游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张家界旅游环境质量总体上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对旅游环境质量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0.
森林旅游资源特征和分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界定了森林旅游资源的定义、内涵和裁体,阐述了森林旅游资源的特点,并根据对湖南张家界、广州流溪河、江西三爪仑等14个国家森林公园及湖南永州市各县(区)进行的调查,将其按特征划分为3类8亚类115种。为完善森林旅游资源分类这项十分复杂的工作提供了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李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012-18013
介绍了五女峰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资源,并从理念形象、视觉识别、行为规范、听觉识别4个角度对五女峰国家森林公园进行了整体的形象策划,将五女峰国家森林公园的宣传口号定为"自然与神话之旅——五女峰",并设定了公园的景区徽标、象征性吉祥物、旅游形象代言人、旅游纪念品,以期更好地发挥五女峰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优势,创造更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以嵩县天池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为例,采用森林风景资源等级评价明确风景资源的空间分布,在此基础上结合ROS技术确定游憩机会类别的空间布局,划定出功能分区并对功能分区的建设进行规划。结果表明:天池山森林公园存在森林资源破坏日益严重,游憩体验类型较为单一等问题;依据森林风景资源等级评价对ROS技术进行调整,将公园划分为生态保育区、核心景观区、一般游憩区、管理服务区等4个区域;依此划分出的功能分区,通过梳理游憩机会类别的空间布局,可应对公园优势风景资源开发过度、劣势风景资源相关游憩开发不足等问题,为其他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功能分区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前人们进行生态旅游的同时对人文景观也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人文景观丰富,合理利用将大大提高景观质量。森林公园以自然景观为主,笔者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为例,对其人文景观资源进行调查及评价,分析该地区民族文化利用的特点,并针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存在的问题,提出森林公园建设中要重视人文景观资源的保护,要突出地方独特的民族文化,重视旅游产品多样性的开发。  相似文献   

14.
基于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和分析评价方法,对金丝峡国家森林公园的资源空间承载力、设施承载力、生态环境承载力,以及综合承载能力进行分析测算。结果表明,研究区最佳日游客容量为6 238人,合理的年游客容量为112.28万人次/a。金丝峡国家森林公园的现状年、日游客接待量均处于适载状态,逢"假日旅游"高峰期却会出现游客流量严重超载。针对该旅游风景区游客接待状况及其旅游业发展,提出对策性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王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907-19910,20049
为深入挖掘龙潭国家森林公园六冲、龙潭景区的旅游资源特色,采用《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和《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18005-1999)2个国家标准,通过分析龙潭国家森林公园六冲、龙潭景区的旅游资源构成和旅游资源分布特征,对龙潭国家森林公园六冲景区的风景资源进行了定性评价、单体定量评价、旅游资源质量评价。结果表明:该公园旅游资源丰富,有峰谷石崖景观、溪瀑景观,森林景观动植物种类繁多,自然生态环境优越;Ⅳ级旅游景观5个,Ⅲ级6个,Ⅱ级14个,Ⅰ级4个;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分值为41.3分,达Ⅰ级森林公园风景资源标准。  相似文献   

16.
对绥芬河国家森林公园典型样地及绥芬河市区典型对照样地的空气负离子密度、温度、湿度、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和噪音进行了测量,并分析了森林公园与市区样地中各生态因子的日变化规律,比较了森林公园与市区、森林公园内典型样地间的空气负离子密度、温度、湿度、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及噪音在监测时段的发生量。结果表明,森林公园与市区样地的温度、湿度日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森林公园和市区的空气负离子密度、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和环境噪音具有各自的日变化规律。绥芬河国家森林公园空气质量和生态效益整体上高于市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