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谷子是山西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我省为害谷子的蛀茎害虫主要有:玉米螟、粟灰螟、粟杆蝇和谷跳(虫甲)等。这几种蛀谷害虫的为害程度常依地势、气候等环境条件而异,但据几年的调查了解,玉米螟和粟灰螟则是分布广、为害重的主要种类。这两种蛀茎螟虫虽然全省普遍发生,但其为害的程度则依气候和地势等环境条件显然有异。概括说,粟灰螟主要发生于山地、旱坡地以及常年比较少雨的雁北川地和山区,而在本省的几个主要盆地,如忻定盆地,忻县和雁北西部一些地区、晋中盆地、以及晋南盆地等,在谷田常年多以玉米螟居于  相似文献   

2.
为在有效控制玉米螟危害的情况下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2018年开展了农药助剂激健减量控害防治玉米螟试验。结果表明,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0 mL/hm~2(减量50%)+激健225 mL/hm~2和5%阿维菌素乳油150 mL/hm~2(减量50%)+激健225 mL/hm~2对玉米螟的防效较全量施药均未明显降低,药后2 d防效均在40%以上,药后7 d防效均在80%以上,有效控制了玉米螟的发生,达到了减量控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粟灰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又称甘蔗二点螟、二点螟、谷子钻心虫等。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及南方各玉米产区。北方称粟灰螟,主要危害粟、玉米、高粱、黍、薏米等;南方称甘蔗二点螟,主要危害甘蔗。  相似文献   

4.
<正> 粟灰螟是为害谷子的主要害虫。谷子在苗期受害后造成枯心苗,枯心苗率常达10~20%,严重年份达50%以上,产量损失可达15~20%左右。 发生原因 粟灰螟的发生与为害程度,主要决定于虫源基数、气象条件和谷子生育期等三大因素的综合作用。 一、虫源基数。据研究报道,越冬幼虫平均每亩有活虫100头时,谷子枯心苗率为10%左右;亩有活虫140头时,谷子枯心苗率为25%左右;平均百茬活虫达3头以上时,谷子枯心苗率可达10~20%。 1.粟灰螟是钻蛀性害虫,由于不掌握其发生规律,抓不准防治适期,当发现田间出现枯心苗,幼虫已蛀入茎内,防治很困难,因此虫口基数连年积累,越冬基数就大。 2.各级农技部门对粟灰螟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5.
粟灰螟防治     
粟灰螟俗称钻心虫,主要通过幼虫钻蛀茎秆造成谷子苗期枯心苗和生育后期茎秆折倒,形成瘪穗而减产。笔者从事育种和粟灰螟防治研究积累了经验,现把防治粟灰螟的几项技术措施向农民朋友介绍如下。1实行轮作据研究结果,粟灰螟幼虫一般在谷茬内越冬,因此,谷子重茬势必为加重粟灰螟的为害提供了有利条件。实践证明,谷子与其它作物实行2~3年间隔期的轮作,可有效地减少粟灰螟的虫源基数,减轻为害。与谷子轮作的作物以大豆为佳,其次为高粱和玉米。2选抗虫品种据田间观察,粟灰螟一般对茎叶颜色较深、茎秆坚硬、秆细和分蘖性强的谷子品种为害较轻。因此,在生产上可选用具有上述性状的抗虫谷子品种。目前,适于辽西地区种植的抗虫谷子品种主要有朝谷9号、朝谷11号、承谷8号和日本132等。3加强田间管理在东北地区粟灰螟一般发生两代,第一代发生于苗期且为害重,第二代发生于抽穗期。因此,在栽培上要根据粟灰螟的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进行防治。如在苗期,根据第一代粟灰螟喜欢在较高的谷苗上产卵的习性,适时进行压青苗,控上促下,使谷苗蹲实矮壮。同时在虫害发生时及时拔除田间的枯心苗,并进行深埋,以减轻第二代粟灰螟为害。4适时喷药试验证明,在粟灰螟发生早期进行...  相似文献   

6.
广灵县地处山西东北部,谷子是我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谷子种植面积稳定在3400公顷。近几年一代粟灰螟为害日趋严重,谷子钻心苗率上升,造成枯心死苗,一般年份谷子被害株10%左右,严重年份30%以上,甚至造成毁种重播。本文介绍了粟灰螟的形态特征,生活史、生活习性,发生与环境的关系,综合防治措施,为当地粟灰螟的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5种杀虫剂防治新泰市玉米螟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用5种杀虫剂对夏玉米田玉米螟开展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处理对玉米螟均有较好的防效,药后1、3、7 d各药剂防效均大幅增加。其中,总体防效以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最佳,5%甲维·虫螨腈微乳剂次之,药后7 d防效分别达93.04%、91.44%。5%甲维·虫螨腈微乳剂、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与25 g/L溴氰菊酯乳油之间防效差异不显著,5%甲维·虫螨腈微乳剂、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的防效显著高于1.8%阿维·高氯乳油和600 g/L吡虫啉悬浮剂。  相似文献   

8.
为防控玉米螟,进行了玉米上释放赤眼蜂、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一代玉米螟等绿色防控试验。结果表明,释放赤眼蜂防治一代玉米螟的防效在70%以上,在中等以下发生年份可以控制玉米螟危害,在中等以上发生年份要结合药剂进行防治;应用生物农药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的防效在70%以上;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的防效在90%以上。释放赤眼蜂和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防治玉米螟,不仅效果好,而且能最大限度地保证玉米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9.
粟灰螟,羣众叫它截谷虫,又叫钻心虫,是谷子上的一种毁灭性害虫。我县常年谷子被害面积占播种面积50—80%,造成严重減产,甚至重种或改种其他作物。因此,正确掌握粟灰螟发生规律,寻求有效的防治办法,是发展谷子生产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尽快地找出采灰螟的防治技术,1958年来,我站在各级党委和上级农业部门的重视与支持下,和广大农民羣众一起开展比较系统的观察,终于揭开了粟灰螟的祕密。在1963年进行多点试验的基础上,1964年在大寨公社五爱人队开展了大面积防治示范。结果证明:运用其发生规律及时组织防治,是提高防治效果的有效途径。1965年在全县推广,首次保证全苗,使大面积谷子获得较好收成。现将几年来对其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的摸索初步加以总结,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新疆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田间应用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20,自引:12,他引:8  
根据1999~2000年在新疆北部玉米产区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田间应用技术研究与示范结果表明,在新疆利用螟黄赤眼蜂防治玉米螟防效好于松毛虫赤眼蜂.螟黄赤眼蜂防治一代玉米螟,玉米螟虫口减退率为44.9;,能有效地控制玉米螟的发生与为害,且可降低玉米螟越冬基数.防治二代玉米螟,玉米螟卵块最高寄生率达81.6;, 卵粒寄生率最高达53.0;,虫口减退率最高达65.4;,其防效较显著,经测产,放蜂田的平均单产较对照田增加9.4;.  相似文献   

11.
玉米螟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螟属鳞翅目,螟蛾科俗称箭秆虫。玉米螟有两种,一种是欧洲玉米螟;一种是亚洲玉米螟。该虫是一种世界性害虫,在我国普遍发生。它食性杂,危害种类达200多种,其中玉米危害最重。由于栽培条件和施肥水平的提高,给玉米螟提供了丰富的饲料和营养,使玉米螟长势旺盛,加上防螟意识淡薄,造成螟虫蔓延猖獗为害。  相似文献   

12.
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是利用有益生物防治害虫的有效措施,2000~2001年,灯塔市五星镇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约660hm2,取得了预期防治效果,一代螟危害株率防效62.9%~76.5%。二代螟危害株率防效56.5%~60%。  相似文献   

13.
齐国康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2):124-124
为了筛选出防治玉米螟的安全高效药剂,进行了5种杀虫剂防效试验。结果表明,20%氯虫苯甲酰胺和3%甲维盐(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防效较为理想,分别达100%和91.7%。生产上应加强玉米生长中后期对玉米螟的防治,使用剂量为20%氯虫苯甲酰胺5000倍液,3%甲维盐2500倍液。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出玉米生产上防治玉米螟的高效药剂,特进行了10%溴氰虫酰胺悬浮剂、10亿PIB/m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0.4%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3种药剂对玉米螟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以每667 m~2用10%溴氰虫酰胺悬浮剂60 mL对玉米螟的防效最好、持效期长,但该药剂价格略贵,建议该药剂在玉米螟发生高峰期施用;每667 m~2用0.4%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450 g对玉米螟的防效略差,但该药剂施用方法简便、省工节本,建议该药剂在玉米螟中等发生时施用;每667 m~2用10亿PIB/m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100 mL对玉米螟的防效最差,但该药剂为生物农药,对生态环境安全,建议该药剂在玉米螟轻发生时施用。  相似文献   

15.
为有效控制亚洲玉米螟的危害,减少农药的残留和污染,采用投射式杀虫灯加挂性诱剂、田间释放赤眼蜂和喷施Bt可湿性粉剂4项技术,分别在亚洲玉米螟一代区的越冬成虫羽化期、产卵期和初孵幼虫期设置三道防线,全程绿色防控亚洲玉米螟。结果表明:全程防控技术平均防效达91%以上,玉米挽回产量损失达20%以上,玉米增产达17%以上,投入产出比大于1∶20,应用亚洲玉米螟全程绿色防控技术能高效控制亚洲玉米螟的危害,大幅度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满足玉米生产的高标准需求。  相似文献   

16.
通过2018年开展的农药助剂激健减量控害防治玉米螟试验示范可以看出,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减量50% +激健和5%阿维菌素乳油减量50% +激健防效均未明显降低,2天防效均在40%以上,7天防效均在80%以上,有效地控制了玉米螟的发生,达到了减量控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氯虫·噻虫嗪撒施对水稻害虫的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2014年,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评价了1.5%氯虫·噻虫嗪GR、0.4%氯虫苯甲酰胺GR和25%噻虫嗪WG撒施处理对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水稻移栽后5~10 d,1.5%氯虫·噻虫嗪GR 90.0~112.5 g/hm~2撒施1次,可有效控制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危害;0.4%氯虫苯甲酰胺GR 42.0 g/hm~2撒施1次,对二化螟及稻纵卷叶螟防效较高,但对稻飞虱防效较差;25%噻虫嗪WG 37.5 g/hm~2撒施1次,对稻飞虱防效较高,但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基本无效。因此,建议在水稻生产实践中,于移栽后5~10 d撒施1次1.5%氯虫·噻虫嗪GR 90.0~112.5 g/hm~2,防治水稻生长前期的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及稻飞虱;间隔40 d再补施1次,以有效控制水稻生长后期的上述害虫危害。  相似文献   

18.
药剂拌种防治直播稻田害虫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药剂拌种防治直播稻田害虫试验,结果表明:5%氟虫腈悬浮剂、5%氟虫腈悬浮剂+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 g/L氯虫苯甲酰胺乳油药剂拌种对纵卷叶螟、二化螟、稻蓟马、稻飞虱防效较好,且在药后48 d仍维持较好水平,可长期有效控制直播田害虫危害。  相似文献   

19.
调查了舒城县阙店乡水稻大螟的发生情况及危害特点,并总结了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对大螟的防效,以期为该地区大螟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了明确不同杀虫剂对白瓜的安全性,筛选在生产上适合防治瓜绢螟的高效低毒杀虫剂,通过田间药效试验,研究不同杀虫剂对白瓜的药害情况以及对瓜绢螟速效性、持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1 500倍液、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 500倍液对白瓜有轻微药害,对产量无明显影响;3%啶虫脒微乳剂和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对瓜绢螟的防效不高,最高防效分别为33.25%和32.55%;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1 000倍液和22%螺虫·噻虫啉悬浮剂1 500倍液药后1 d校正防效分别为84.82%和57.89%,药后14 d其校正防效依然达到68%以上,且对白瓜无药害,具有良好的速效性及持效性,建议在农业生产上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