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参照国家有关标准,借鉴国际保护地管理先进经验,首次对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进行科学评估.通过评估,从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体制、管理机构建设、资源的保护与适度开发利用、科学研究与宣传教育等方面分析了云南省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的现状,总结了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健全资金投入、开展资源本底调查、强化队伍建设、完善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管理考核评估制度等促进保护区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环境保护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国家海洋局七部门联合组织评估组,对云南省1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进行评估。据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国家林业局办公室联合公布的2011年云南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评估结果报告: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保护有成效、社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与成效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2016年《云南省自然保护区年报》分布的数据,系统总结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和经费投入、生态建设工程、规划和计划、巡护与监测、科研成果、宣传教育、宣传活动、生态旅游、社区共建共管、国际合作与交流、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管理现状,全面评估其保护管理成效,结果表明:云南省基本建立了自然保护区体系,有效保护了大部分特有和典型自然生态系统及重要物种,加强了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生态服务功能,创造并奠定了国家公园建设,建立完善了保护管理机构和执法体系,加强了科研监测和公众保护意识,提升了国际影响力,弘扬了自然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云南省楚雄州生物多样性概况、自然保护区建设情况、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及野生动植物产业发展情况,并针对目前野生动植物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5.
云南自然保护区现状与发展对策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至2001年6月,云南省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120个,总面积254.9万hm^2,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47%。目前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存在着严格依法行政不足、经费短缺、保护区基础设施薄弱等5大问题,提出了依法行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由云南省林业厅提出,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和云南省林业厅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等单位共同起草的《自然保护区管理规范(DB53/T 855-2017)》已经国家质检总局备案,2018年3月1日由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正式印发实施。  相似文献   

7.
李开斌 《林业调查规划》2006,31(Z1):264-267
介绍了云南省楚雄州生物多样性概况、自然保护区建设情况、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及野生动植物产业发展情况,并针对目前野生动植物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云南省威远江省级自然保护区概况,论述了云南省威远江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针对其不完善之处,提出了加强此方面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对云南省各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存在着相关机构管理职能不清,管理制度、机制不健全,部分保护区有名无实、界线不清、保护价值与保护级别不相符等问题。藉此提出了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制度,提升科学技术在建设、管理中的支撑作用,加大资金投入等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结合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的作用及重要性现状,提出云南省自然保护区战略发展对策,为其自然保护区进行科学的保护、发展和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自然保护地建设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省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地质公园、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类型的自然保护地,保护对象已涵盖除海洋和荒漠以外的所有生态系统类型,保护了大部分特有和典型自然生态系统及重要物种,构筑了牢固的绿色生态安全屏障,加快了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但目前尚存在资源本底不清,保护地范围交叉重叠,保护区域存在空缺,自然资源产权复杂,总体规划滞后,保护与地方发展矛盾突出等问题。文中从政策、管理、资金、人才与技术、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建设发展措施,助推云南省统一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2.
分析青海省自然保护地体系及其基本特征,对自然保护地现状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青海省自然保护地以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为主,包含水利风景区、湿地公园、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沙漠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等类型;管理体制存在生态保护多头管理、政出多门问题严重,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庞杂交叉甚至矛盾,土地权属复杂混乱等问题。提出自然保护地体系由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向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转变;服从大局,整合资源,统一规划管理;尊重自然法则,实现严格保护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有效统一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自然保护区体系建设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促进河北省自然保护区的合理建设与布局,构建能满足京津冀地区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自然保护区体系,以河北省自然保护区的相关资料为基础数据,对现有自然保护区体系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评价,同时,运用GAP分析方法,利用地理系统系统软件ArcGis9.2的叠加分析功能,对森林、草原、湿地三大生态系统在河北省自然保护区中的保护空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现有的自然保护区体系很不完善;生态系统保护空缺分析发现除库塘湿地生态系统存在类型保护空缺外,其他各类生态系统都存在保护面积空缺。针对发现的这些问题结合河北省的各类生态系统分布情况,对河北省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提出了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自然保护区建设的社区参与共管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区参与共管在自然保护区建设中,是有效缓解保护与发展间矛盾的一种管理模式。结合云南金光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归纳社区参与管理的原则,概述社区参与共管的主要实践形式,有针对性地指出减轻保护区资源压力的社区发展实践方向。  相似文献   

15.
社区参与共管在自然保护区建设中,是有效缓解保护与发展间矛盾的一种管理模式。本文结合云南金光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归纳社区参与管理的原则,概述社区参与共管的主要实践形式,有针对性地指出减轻保护区资源压力的社区发展实践方向。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梳理云南省近年来并网光伏电站建设现状、发展趋势,及其使用林地情况,分析光伏电站建设对林地经营管理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为云南省光伏电站大批量建设给森林资源保护带来的负面影响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自然保护地资源现状及保护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省自然保护地的土地利用、森林起源和类别、生态系统、重点保护物种和景观资源等现状进行分析,并从多样性、典型性和脆弱性、稀有性和特有性、自然性等方面评估其保护价值。结果显示,云南省90%的典型生态系统、27.61%的湿地生态系统、57.90%的原始林、超过90%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约80%的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以及重要的地质遗迹、自然风景资源在保护地内得到有效保护。对云南省自然保护地资源状况的全面掌握为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以及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森林城市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分析云南省森林城市建设现状和差距,明确云南省森林城市发展的目标。在科学评价全省16个地(州、市),129个县(市、区)森林城市发展潜力的基础上,构建“五区、四带、三群”的云南高原山地森林城市发展布局,并结合全国森林城市建设先进经验和云南实际情况,提出森林城市发展对策,以期为云南高原山地森林城市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已建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157个,总面积达282.52万hm2,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7.2%,基本形成了布局合理、类型较为齐全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自然保护区建设与发展是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云南的重点:保护了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普及了生态文明知识;推动了生态文明和美丽云南建设;满足了社会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促进了保护区周边社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为深入探索云南省自然教育发展模式,调研云南省自然教育发展状况,构建云南省自然教育活动模式。结果表明,云南省近年来自然教育发展速度快,范围广、形式多样,以自然保护地、湿地公园、遗产地、科普馆、社会团体等机构组织开展为主;构建了五感体验、植物鉴定、春播活动、昆虫采集、夜晚观察、观鸟活动、叶子画制作、永生花制作、土壤探秘、秋天收获模式;云南省自然教育未来发展方向以基层与科研院所相结合逐步完善体系建设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