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半干旱区起垄覆膜方式对马铃薯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观察了半干旱区起垄覆膜栽培方式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覆膜栽培方式能明显提高马铃薯产量。半膜垄上微沟垄脊穴播、全膜垄上微沟垄脊穴播、全膜双垄垄侧穴播3种栽培方式下折合平均鲜薯产量分别为37 935.0、37 253.3、35 832.8 kg/hm2.分别较露地穴播增产37.32%、34.85%、29.71%。以半膜垄上微沟垄脊穴播为半干旱区马铃薯地膜覆盖较为理想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2.
宁夏丘陵地区马铃薯抗旱节水增产技术探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宁夏南部山区的主栽品种宁薯4号采用起垄覆膜、起垄未覆膜和露地栽培3种栽培方式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起垄覆膜栽培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加快马铃薯生长发育进程,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马铃薯产量。起垄覆膜、起垄未覆膜栽培比露地栽培产量分别提高19 425kg/hm2、8 662.5kg/hm2,水分利用率分别提高83.7%、37.7%;起垄覆膜栽培比起垄未覆膜产量提高10 762.5kg/hm2,水分利用率提高33.4%。  相似文献   

3.
不同覆膜方式对糜子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比较了全膜平作穴播、全膜垄沟种植、膜侧0.4 m、膜侧0.6 m、起垄不覆膜、露地条播(CK)等6种覆膜栽培方式对糜子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能促进糜子生长、增加地上部干物质的积累;全膜垄沟种植和全膜平作穴播处理产量较高,分别为4 851.82,4 534.42 kg/hm2,分别较露地条播(CK)增加32.17%,23.52%,说明全膜垄沟种植和全膜平作穴播等全覆膜种植技术更有利于旱区糜子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试验结果表明:全膜覆盖垄沟种植糜子产量最高为5 353.5kg/hm2,起垄不覆膜产量最低为3 183.75kg/hm2,说明要提高糜子单产,苗期要保证足够的土壤水分,起垄不覆膜导致土壤跑墒,从而使土壤墒情不足。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册亨县杂交玉米的最佳种植方式,开展玉米双垄面全膜覆盖集雨沟播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双垄面全膜覆盖沟播区产量最高,为8 717.17 kg/hm2,常规地膜覆盖穴播区产量次之,为7 825.25 kg/hm2,拉绳穴播区产量最低,为6 522.22 kg/hm2;双垄面全膜覆盖沟播和常规地膜覆盖穴播方式增产明显,可见其可在册亨县玉米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不同覆膜方式试验了冬油菜覆膜后的生物学性状和籽粒产量。结果表明,不同覆膜模式各处理温度差异明显;0~60 cm全膜覆土穴播土壤含水量最高;不同覆膜方式经济性状差异较明显;折合产量以全膜覆土穴播产量最高1 566 kg/hm2,较露地条播477 kg/hm2高出1 089 kg/hm2,增产228.3%。  相似文献   

7.
起垄覆膜方式对半干旱山区甘蓝型冬油菜天油9 号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天水市半干旱山区研究了不同起垄覆膜方式对甘蓝型冬油菜天油9号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覆盖垄沟穴播种植较对照露地穴播的越冬率提高7.23百分点,全生育期缩短9 d,产量增加39.53%,产值达25 975·L/hm2,净收益增加3 083·L/hm2。  相似文献   

8.
在榆中北部高海拔半干旱山区进行的不同玉米品种与覆膜形式试验结果表明,选用中早熟玉米品种酒单4号、沈单16,采用平播全地面覆膜或双垄面沟播全地面覆膜栽培时,较半膜覆盖栽培可提早成熟9~17d,土壤含水量较露地提高7.1~11.3g/kg,较半膜覆盖栽培提高5.0~9.2g/kg;平播全地面覆膜栽培的酒单4号、沈单16折合产量分别为5792.0kg/hm2、6080.0kg/hm2,分别较半膜覆盖栽培增产67.6%和90.0%,采用双垄面沟播全地面覆膜栽培时,酒单4号、沈单16的折合产量分别为7136.0kg/hm2、6304.0kg/hm2,分别较半膜覆盖栽培增产106.5%和97.0%,因此在高海拔半干旱山区选用中早熟玉米品种,采用平播全地面覆膜或双垄面沟播全地面覆膜栽培时玉米均能够正常成熟,并具有提高土壤含水量和增产作用,有较好的推广利用价值,可在同类旱作区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9.
白榆平 《宁夏农林科技》2012,53(11):68-70,73
在宁夏盐池县麻黄山对马铃薯克新1号进行6种不同覆膜方式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半膜单垄处理可以推迟马铃薯全生育期1~2 d;半膜单垄播种期土壤含水量高于全膜双垄,土壤水分耗散也是半膜单垄高于全膜双垄;不同覆膜处理半膜单垄产量高于全膜双垄产量。马铃薯产量最高的为播种期半膜单垄处理,为51 550.5 kg/hm2,最低的为秋季全膜双垄处理,36 385.5 kg/hm2。说明在盐池县南部黄土高原区马铃薯以半膜单垄方式种植较好。  相似文献   

10.
在甘肃会宁旱作条件下,开展了谷子半膜覆盖微垄膜侧沟播、全膜平铺穴播、全膜双垄集雨沟灌、全膜双垄旧膜穴播、露地条播5个处理的田间试验,观测了各处理对谷子生物经济性状、产量、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两年旧膜覆盖穴播谷子效益最佳,产量6947.0 kg/hm2,纯收益高达11145元/hm2,产投比10.12。  相似文献   

11.
采用秋覆膜、顶凌覆膜、春覆膜、露地4种方式,研究不同覆膜时期对马铃薯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秋覆膜垄侧穴播增产效果最佳,产量为46 568.81 kg/hm~2,较露地垄侧穴播增产64.73%;商品率为86.8%,较露地垄侧穴播提高16.7个百分点,适宜在旱作区马铃薯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出半干旱区谷子(Italian millet)覆膜种植最佳模式.[方法]供试谷子品种为晋谷43号.共设4个处理和1个对照(CK),分别为:T1全膜覆盖平作穴播(使用1.2m膜),T2全膜覆盖垄沟种植,T3膜侧沟播(0.4 m膜),T4起垄不覆膜,T5露地条播(CK).[结果]谷子覆膜栽培比露地早熟,其中全膜覆盖垄沟种植谷子产量最高为10 335.15 kg/hm2,比CK增产35.00%,水分利用效率为22.68 kg/(mm·hm2),比CK增加41.75%.全膜覆盖垄沟种植较其他处理明显提高集雨效果和保墒,有利于提高谷子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结论]该研究可为半干旱地区谷子地膜覆盖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对陇东旱塬冬小麦夏覆膜秋穴播、秋覆膜穴播、露地条播3种不同种植方式及锄草效果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中以夏覆膜秋穴播产量最高,平均折合产量达1 813.8 kg/hm2,其较秋覆膜穴播、露地条播分别增产261.0kg/hm2和728.7 kg/hm2,麦田杂草分别减少5.3株/m2和10.3株/m2,是一种最佳种植方式;同一种植方式下,进行人工锄草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不锄草的提高182.0 kg/hm2和1.20 kg/(mm·hm2),农田耗水量降低16.7 mm.  相似文献   

14.
在宁南干旱区采用田区定位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覆膜穴播模式谷子和糜子生长期主要农艺性状、耗水特征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覆膜穴播谷子产量为5 751.0~6 453.0 kg/hm~2,增产效果依次为渗水微膜、普通微膜、垄上覆膜+沟内穴播、降解微膜,较不覆膜穴播增产48.4%~66.5%,水分利用效率(WUE)为17.40~19.95 kg/(mm·hm~2),较不覆膜穴播提高58.9%~82.2%。覆膜穴播糜子产量为4 525.5~5 040.0 kg/hm~2,较不覆膜穴播增产53.9~71.3%;水分利用效率(WUE)为14.25~16.95 kg/(mm·hm~2),较不覆膜穴播提高31.9~56.9%。在干旱半干旱区干旱胁迫环境下,渗水微膜穴播、垄上覆膜+沟内穴播是实现谷子和糜子种植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15.
干旱半干旱区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以定薯3号为试材,设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半膜双垄侧播、全膜垄上微沟覆盖侧播、全膜双垄侧播和露地播种5种栽培模式,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旱作马铃薯生产中合理应用和推广覆膜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下,覆盖栽培马铃薯生育期均较露地种植生育期长,说明覆盖栽培可以适当延长作物生育期,增产增效;覆盖栽培马铃薯0~30 cm耕层含水量均较露地种植高,以全膜垄上微沟覆盖侧播保水保墒效果最好(在马铃薯出苗期、现蕾期、薯块膨大期平均含水量分别为13.01%、11.71%、10.53%,较露地种植分别高2.49%、2.66%、3.45%)。在马铃薯生长前期,半膜双垄侧播、全膜双垄侧播土壤含水量高于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随着生育期的推进,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的土壤含水量高于半膜双垄侧播和全膜双垄侧播;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出苗率、株高、茎粗和主茎个数的影响差异性不显著;不同栽培模式马铃薯单株结薯数为7.0~10.7个,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覆盖处理马铃薯单株薯块重和大中薯率均显著高于露地种植,各覆盖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不同栽培模式下,以全膜垄上微沟覆盖侧播马铃薯产量最高(为39 444.0 kg/hm2,比对照高6 639.0 kg/hm2,增产率为20.2%),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次之(为38 395.5 kg/hm2,比对照高5 590.5 kg/hm2,增产率为17.0%)。说明马铃薯全膜垄上微沟覆盖侧播和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2种栽培模式适宜在干旱半干旱区推广。  相似文献   

16.
大豆不同覆膜时期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不同覆膜时期产量的构成因素株数、分枝数、株荚数、荚粒数、千粒重之间的差异。处理间株高、分枝数、株荚数、荚粒数、百粒重均以顶凌覆膜的顶凌覆膜、全膜双垄沟播,顶凌覆膜、全膜覆土穴播,顶凌覆膜、全膜垄作沟播,三个处理为最好,分枝数则以秋覆膜的秋覆膜、全膜双垄沟播为最多。株高则以秋覆膜、全膜垄作沟播最高,秋覆膜、全膜双垄沟播次之,对照最低。总的来看,不论产量还是产量因素均以顶凌覆膜的三个处理最高和最好,播前覆膜次之,秋覆膜最差。播前覆膜、全膜覆土穴播产量为4 797 kg/hm2,居第1位;播前覆膜、全膜垄作沟播产量4 012.5 kg/hm2,居第2位。顶凌覆膜、全膜覆土穴播,秋覆膜、全膜覆土穴播,秋覆膜、全膜垄作沟播,分别居3~5位对照处理露地条播最差。  相似文献   

17.
对定西市安定区辣椒不同覆膜方式条件下的集雨节水、保墒能力及增产效果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全膜双垄沟覆盖处理的辣椒产量最高,为61 652.27 kg/hm2,比不覆膜起垄种植(CK)增产21 318.18 kg/hm2,增产率为52.85%。  相似文献   

18.
试验结果表明,在景泰县气候条件下示范推广垄膜沟灌技术,适宜的起垄覆膜时期为3月底前后,利于土壤蓄水保墒、利于玉米产量的提高,其中3月31日起垄覆膜的处理,产量为891.0 kg/亩,较其他处理亩增产26.1~41.7 kg,增产幅度为3.0%-4.9%.  相似文献   

19.
在平凉市崆峒区旱地进行了大豆不同起垄覆膜方式试验。结果表明,全膜微垄沟播栽培方式保墒效果最好,折合产量为3 096.9 kg/hm2,较露地播种增产665.6 kg/hm2,增产率27.4%;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折合产量为3 028.1 kg/hm2,较露地播种增产596.8 kg/hm2,增产率24.5%。2种栽培方式可在崆峒区旱地大豆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20.
陇东旱塬区大豆全膜种植模式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陇东旱塬区以露地条播为对照,对秋覆膜、顶凌覆膜、播前覆膜3个覆膜时期的全膜双垄沟播、全膜覆土穴播、全膜微垄沟播3种播种方式进行了试验比较。结果表明,秋覆膜的保墒能力优于顶凌覆膜及播前覆膜,对促进大豆出苗,提高大豆产量作用明显。其中以秋覆膜全膜双垄沟播处理的大豆折合产量最高,为 2 503.5 kg/hm2,较露地条播增产1 322.9 kg/hm2,增产率达11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