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棉花高产群体形态与营养生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棉花高产试验条件下研究了群体冠层及营养生理特性,阐明了棉花日生长量,叶面积动态,干物质积累,棉铃时空分布和矿质营养吸收规律。确定了棉花是高叶面系娄3.58,籽棉经济系数37.2%-41.3%。每100kg皮棉吸收N13.52kg,PWO5,3.62kg,K2O27.3kg。N:PSO5:K2O为1.0:0.27:2.0。  相似文献   

2.
刘水东  徐纪嘉 《安徽农业科学》1996,24(4):322-322,324
苏棉10号经1992~1993年江苏省抗枯萎病中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多点鉴定,2a平均皮棉产量为1120kg/ha,名列首位,比对照品种盐棉48增产18.27%。1994年参加江苏省中熟棉花品种生产试验,平均皮棉产量为1630kg/ha,比对照品种盐棉48、泗棉3号分别增产22.40%和8.20%。经稳定性分析,苏棉10号是一个稳定性好的高产优质高抗枯萎病的棉花新品种  相似文献   

3.
1993年在乌鲁木齐、石河子地区对138份棉花品种进行全生育期抗黄萎病和苗期抗枯萎病鉴定,结果高抗黄萎病的品种9个,占6.52%;中抗黄萎病和枯萎病的品种分别为9个和1个,占巴52%和0.72%;耐黄萎病和枯萎病的品种为12个和1个,占8.70%和0.72%。从而为棉花抗枯、黄萎病育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甸棉花黄萎病研究进展与高抗黄萎新种质豫206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棉花黄萎病原菌,致病机理以及气候与黄萎病发生关系等研究进展,并重点介绍了棉花抗黄萎病新种质豫2067的抗病性、丰产性和纤维品质,豫2067黄萎病病情指数8.4(高抗级),枯萎病病情指数3.2;霜前皮棉产量72.8kg/亩,比中棉12增产14.6%,达显著水平;2.5%跨长28.9mm,比强度21.5g/tex,麦克隆值4.5.  相似文献   

5.
在新疆干旱荒漠生态条件下,棉花施用涂层尿素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棉花施用涂层尿素比施普通尿素增产籽棉353.86—449.65kg/hm2,增产8.48%-10.75%,霜前花增加7.3—9.1个百分点,衣分提高2.4—3.1百分点,棉纤维长度增加0.2—0.4mm,氮素利用率提高5.5—8.0个百分点。1hm2棉花净增收746.09—956.83元,投产比为1:23—29。涂层尿素具有缓释、长效、高效的特点,应在新疆地区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氟氯氰菊酯在棉花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和降解情况。样品经过液-液分配和柱层析净化可以较好地去除脂肪等杂质。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最低检测浓度可达0.003mg/kg,添加0.02 ̄1.0mg/kg标样,平均回收率为88.5% ̄96.3%(变异系数1.0% ̄6.0%,氟氯氰菊酯在棉花植株上的半衰期为1.6 ̄2.9天,土壤中的半衰期为2.5天。  相似文献   

7.
简述了棉花黄萎病原菌,致病机理以及气候与黄萎病发生关系等研究进展。并重点介绍了棉花抗黄萎病新种质豫2067的抗病性、丰产性和纤维品质。豫2067黄萎病病情指数8.4(高抗级),枯萎病病情指数3.2(高抗级);霜前皮棉产量72.8kg/亩,比中棉12增产14.6%,达显著水平;2.5%跨长28.9mm,比强度21.5g/tex,麦克隆值4.5。  相似文献   

8.
氯化钙对辣椒幼苗抗冷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0.5%,1.0%和1.5%3种不同浓度的CaCl2溶液喷法辣椒幼苗。结果表明,CaCl2对辣椒幼苗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却增强了辣椒体内COD酶,POD酶和CAT酶活性降低了质膜透性,增加了辣椒幼苗的抗冷性,其中抗冷性强的品种的生长和保护酶系统活性较大,喷施CaCl2的适宜浓度0.5%。  相似文献   

9.
胡建勋  王钰 《安徽农业科学》1996,24(4):318-319,321
皖薯3号是一个高产、稳产、优质、多抗综合性状优良的兼用型甘薯新品种。据多年试验结果,夏薯平均单位面积产鲜薯、薯干和淀粉,依次比徐薯18增产10.56%、11.34%和11.85%。鲜薯烘干率29.6%、淀粉率20.2%,比徐薯18分别提高1.5和2.0个百分点。块根内涵品质以干基平均值计算,含蛋白质3.93%、淀粉77.35%、总糖5.27%,比徐薯18依次增加0.22、4.25、0.95个百分点。皖薯3号高抗根腐病、中抗黑斑病和茎线虫病。耐旱耐涝性较强。大、中薯率80.9%,熟食味优良。积极推广皖薯3号对持续提高黄淮海地区粮食产量,为丰富轻工业原料和发展畜牧业具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于1982,1987,1988和1992年在东北地区的辽宁海城、沈阳、大连和吉林公主岭4个观察圃中系统观测了含有不同抗白粉菌基因的小麦品种和拟等基因系的白粉病病情:Pm1、Pm5、Pm7及Pm3a或Pm3b和Pm3c的病情均达20MS以上,感病严重.Pm2+6,Pm2或Pm4抗性较强,病情仅达0~5HR.采用离体活动圃鉴定法观测表明:1987~1988年各病圃白粉菌出现频率较高的基因为:V7(67.2%~80.4%,平均74.0%),V1(67.9%~78.1%,平均73.1%),V3c(61.9%~71.4%,平均67.6%),V5(62.3%~73.1平均67.3%),V3c(43.0%~51.8%,平均48.7%),V3a(32.7%~47.8%,平均39.5%),V5(15.6%~26.5%,平均20.25%);出现频率较低毒力基因为V2+6(0%~1.6%,平均0.51%),V2(2.1%~7.6%,平均4.05%)和V4(5%~12.6%,平均8.6%)。  相似文献   

11.
冀西瓜4号是利用自交系903和88-3-2-MS配制而成的杂交一代,果实圆形带花条纹,果肉红色,果实发育期28 ̄30d,单瓜重4 ̄5kg,每667m^2产量3500 ̄4700kg,比郑杂5号和京欣1号分别增加9.6%和6.0%,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郑杂5号高出1.6%。对病毒病和枯萎病有较强抗性,可长途运输。  相似文献   

12.
谷子新品种大同14是山西省农科院高寒区作物所用“宣农3号”作母本,“晋谷9号”作父本杂交育成的谷子新品种。该品种经省内外多年多点试验,示范,均表现抗旱、耐瘠、抗病、抗例伏、适应性强、产量高等特点,在1988 ̄1990年山西省谷子区域试验中的折合平均产量4482.0kg/hm^2,比对照品种晋谷4号增产5%,在1990 ̄1992年的生产示范中平均产量为3360.0 ̄5490.0kg/hm^2,比当  相似文献   

13.
2001—2002年,对长江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的16个参试品种(系,组合)分别进行了抗枯萎病和抗黄萎病鉴定,另对3个抗虫品种进行了抗红铃虫鉴定。抗枯萎病鉴定结果:有2个品种抗枯萎病,占鉴定材料的12.50%;I3个品种耐枯萎病,占81.25%:1个感枯萎病,占6.25%.抗黄萎病鉴定结果:有15个品种耐病,占93.75%,1个感黄萎病,占6.25%。抗红铃虫鉴定结果:3个抗虫品种对红铃虫均达到高抗水平.与1999~2000年相比,新品种的抗病虫性有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对中早熟抗枯萎病新品种苏棉11号丰产示范的栽培措施与丰产结构进行汇总与分析,结果表明:(1)新品种播期弹性较大,适应的茬口亦较宽;(2)在麦后连作栽培条件下,不同茬每亩皮产量的变幅为71.6-128.2kg,其中亩产皮棉在90kg以上的田块占45.5%,(3)丰产措施应以肥,密协调控制为重点,根据不同茬口类型,采取相应的肥,密,化调等措施,以达到早熟,丰产与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经5年试验研究,培育出了生长快,材质好,具有较强抗虫能力和早期速生特性的3个杨树新品种-中忻1,2,3号,其各项测树指标均超过我国“北方型”杨树良种群众杨。新品种立木材积生长量较群众杨提高58.5%-117%;在抗蛀干害虫能力上,中忻3号较群众杨虫害参率和虫害指数分别降低23.3%和5;3个新品种在海拔1200m,最低气温达-30.1℃条件下,未发现冻害。其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6.
大豆地方品种在豆腐产量品质及有关加工性状上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南方和黄淮地区的210个大豆地方品种为材料,研究豆腐产量、品质及有关加工性状的遗传变异。100g烘干大豆籽粒干豆腐产量的品种间平均数与标准差为50.0±5.2g,湿豆腐产量246.1±51.7g;豆腐蛋白量16.2±5.0g,豆腐脂肪量11.3±1.9g,豆腐蛋脂量27.5±6.1g;豆腐蛋白含量32.3%±8.4%,豆腐脂肪含量22.9%±3.1%,豆腐蛋脂含量55.2%±9.3%;脂肪利用率80.2%±11.7%,蛋白利用率35.5%±11.0%,蛋白抽提率65.6%±11.7%,蛋白凝固率55.0%±16.7%,残渣率37.2%±5.3%,渣蛋白含量28.5%±3.7%,渣脂肪含量14.0%±2.5%。从中筛选出一批各别性状的优异种质。  相似文献   

17.
麦后地膜覆盖措施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棉花麦垅移栽和点播,增加地膜覆盖措施后,要使棉花生育期缩短2-6d,单株成铃增加2.05-2.25个,铃重增加0.35-0.65g衣分增加2.0%-2.5%,单产提高42.9%-49.7%。  相似文献   

18.
晚稻抛秧栽培不同施肥方法比较试验的结果表明,在施好面层肥的基础上,本田采用“攻前促壮地”5次追肥法比其他5种施肥法增产0.5%-6.2%,是首选的一种高产施肥技术。该施肥法的前、中、后期施肥比例大体是6:5:3:0.5,面层肥、回青肥、分蘖肥、分化肥、齐穗肥的施用比例是3:1.2:2.3:1.2:1.8:0.5。  相似文献   

19.
采用高抗枯萎病西瓜品种一依姆波利亚,在重茬西瓜田种植,将全生育期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 Schi.f.SP.niveum Snyder et Hansen枯死株控制在0.8%,公顷产西瓜达68.25t;在3a连茬西瓜田和4a连茬西瓜种植,全生育期枯萎病枯死株分别为10.8%和13.0%,公顷产西瓜达66.51t和43.5t。  相似文献   

20.
以西峰16为父本,76-89-13为母本杂交育成的冬小麦新品种兰天9号线比试验和全省区试,表现丰产,稳产,抗寒,抗旱性强,抗锈病性广,产量达4597.5-6075.0kg/hm^2,较对照增产16.7%-3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