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苗圃地板栗幼苗嫁接是实现板栗生产良种化的主要措施 ,嫁接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板栗生产大规模的发展。 1990年以来 ,我们在板栗嫁接育苗过程中 ,对板栗幼苗嫁接采用传统的劈接、切接、插皮接、改良切接即去骨切接等方法进行了试验 ,结果表明去骨切接法嫁接效果最好 ,平均成活  相似文献   

2.
《河南林业科技》1993,(3):20-20
解决良种嫁接是发展板栗的先决条件。为此,江西农业大学园艺系于1992年3月上旬开展了板栗切接试验,结果表明,用2年生砧木就地嫁接的成活率最高为66%。  相似文献   

3.
蒋万强 《湖南林业》2005,(12):16-16
板栗单芽切接是嫁接的一种特殊技术方法。是在栗树优良枝条上,选取1个健壮、饱满的芽并截枝一小段作为接穗,与实生砧木切接.以培育板栗嫁接茁。与其他嫁接方法相比,具有操作简便、接穗利用率高、嫁接速度快、成活率高及有利于良种的迅速繁殖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板栗在我国名地广有栽培,素有“铁杆庄稼”之称。诸暨林种站是浙江省的板栗良种定点基地,虽育苗规模一再扩大,仍满足不了生产的需要,而且造成延误嫁接造期(3月下旬-4月上旬20天左右),影响成活、成苗率。为此,根据板栗子苗的生长特性,从1990年进行了秋季腹切接的赏试、结果十分理想。现把板栗秋季腹切的主要技术特点和操作方法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5.
板栗是山东地区的主要经济树种之一,以其独特的风味深得群众喜爱,在国内的食品市场上持续性创造着经济收益,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板栗的品种和品质逐渐形成了特有的要求,利用嫁接及接后管理技术来实现板栗品质的提升,才能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板栗的生产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其长期以来存在育种问题也亟需解决,比如,后代中性混杂、结果晚、成熟期不一致、果实品质参差不齐等情况严重影响了最终成品的质量,由此可见,改变传统实生繁衍的生产模式刻不容缓。利用去骨切接的方式来生产板栗苗木操作简便,并且成活率高,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板栗单芽切接是嫁接的一种特殊技术方法,是在栗树优良枝条上,选取1个健壮、饱满的芽并截枝一小段作为接穗,与实生砧木切接,以培育板栗嫁接苗.与其他嫁接方法相比,具有操作简便、接穗利用率高、嫁接速度快、成活率高及有利于良种的迅速繁殖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正> 解决良种嫁接是发展板栗的先决条件。为此,江西农业大学园艺系于1992年3月上旬开展了板栗切接试验,结果表明,用2年生砧木就地嫁接的成活率最高为66%:用起出的2年生砧苗室内嫁接,然后再定植的成活率稍低,为56%;用购进的1年生  相似文献   

8.
植物嫁接新技术──切接与皮接相结合刘文剑,张新玲,郭子平植物嫁接的方法很多,但以枝接生长快、效果好,因此在植物嫁接中应用较为广泛。而枝接又有切接与皮接等多种嫁接方法,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除砧木与接穗亲和力、嫁接时间因子外,其嫁接成活率均取决于砧木与接...  相似文献   

9.
山茱萸的切接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山茱萸为珍贵的木本中药材,是嫁接难度较大的树种之一.本文研究指出:山茱萸室内小苗切接技术,可以人为地控制愈伤组织生长所需温度、温度和通气条件,嫁接成活率可达到87%.同时定植后达到3年开花结果,始果期比实生苗提早5~10年以上.  相似文献   

10.
<正> 长期以来,为节约成本,板栗育苗均选用小粒种子。仙居县用这种板栗苗木培育的栗树达20多万株,品种杂乱,产量低,品质差。为了改变板栗生产的落后状况,自1986年以来,采用了劈接、皮下接、切腹接和改良皮下接等方法进行板栗嫁接换优试验,其中以改良皮下接效果最好,现将该方法作简要介绍。1 试验方法1.1 试验地点试验在仙居县城关镇卜家岙村、大战乡地村和新港乡金坑村进行。1.2接穗的采集和处理在春季嫁接前30~60天,以优良魁栗母树的树冠中上部外围剪取长40~50cm的1~3年生结果母枝或结果枝,按每捆50~100根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