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县域经济凭什么来发展,如何加快发展步伐?本文立足县域实际,指出:发展县域经济,固然要依托、依靠资源,但更重要的是要保持资源、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是发展县域经济的科学思路,也是可行之策。  相似文献   

2.
<正>资源型县域经济是县域经济体系中的特殊群体。资源型县域经济,也称"资源性县域经济"、"资源县域经济"、"资源指向型县域经济",其中的"资源"是指不可再生性自然资源。因此,所谓资源型县域经济,是指以当地不可再生性自然资源开采和加工业(统称资源型产业)为主导产业的经济有机体。由于对资源的依赖性而受资源储量可耗竭性的制约,资源型县域经济的发展又要遵循资源型产  相似文献   

3.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加快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切入点,要本着统筹城乡发展的原则,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根据各地市县的资源情况,经济基础以及交通等诸方面的因素,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地发展县域经济。  相似文献   

4.
创新发展模式,要研究县域经济发展规律,切实按规律办事.县域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它主要表现在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植性、内生性和群众性,是群众创业愿望和经济发展要求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传统文化、政策环境、当地资源与市场经济制度的有机结合.在其发展过程中,各级政府要力求做到顺应群众的创业愿望和经济发展的要求,政策上给予支持,尊重县域经济发展规律,顺应民意,这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最基本的路径选择和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5.
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壮大县域经济”。县域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处于重要地位。县域是国家经济社会的巨大“底座”,占全国国土面积的 93 % ,人口的 73 % ,GDP的 5 6% ,“郡县治 ,天下安”;县域的社会主体是农民 ,经济主体多为农业经济及其副业 ,县域发展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三农”问题。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发展县域经济是关键。从宝鸡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资源及现状分析 ,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突出发展主导产业 ,是壮大县域经济的必由之路。1 正确认识主导产业农业主导产业是指在农业经济中能够提供…  相似文献   

6.
土地资源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直接影响到县域经济的发展。解决好土地供需矛盾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因此,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合理经营,才能使县域经济的发展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县域经济日益被摆到重要地位,成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在发展县域经济过程中,资金瓶颈问题始终是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障碍,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各级党政部门、银行、企业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也是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着力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要壮大县域经济,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对于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国家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实地考察,研究指出当前制约盂县县域经济的发展主要受产业结构不合理、层次不高、特色资源开发利用不足、特色产品少、市场占有率低、县域经济整体实力偏弱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县域经济竞争力是区域竞争力的一种,它主要是指一个县域单位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其它县域单位相比较所具有的吸引、争夺、拥有和控制资源、市场,以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或潜力。在全球进行资源配置的大范围中,市场的界限模糊,而资源的稀缺性使竞争加剧,西部地区要在有限的资源配  相似文献   

10.
推动沟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洛阳市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运用CiteSpace软件分析2009—2020年沟域经济文献,选取洛阳市孟津、偃师沟域经济与县域发展的相关指标,建立VAR模型,实证探究沟域经济对县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沟域经济发展促进县域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存在差异,孟津沟域经济发展的生态改善功能显著促进了县域发展;偃师沟域经济发展则从生态和经济2个方面促进县域发展,传导机制是人力资源配置优化、劳动生产效率提高、退耕还林、村民收入提高。因此,促进县域可持续发展要因地制宜发展沟域经济,发挥生态、人力资本等要素禀赋优势,促进生态和经济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11.
县域经济是构成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分析了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产业结构不合理、科技发展不足、经济社会发展失调、高等资源要素缺乏等。在"互联网+"大背景下,挖掘县域经济自身特色,明确县域电子商务的发展定位,进行县域电商经济的顶层设计,选择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模式,打造电子商务经济主体,实现县域就地城镇化,从而促进农业、特色产业与电子商务相结合,有效推动县域经济持续、高效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战略部署。县域包括城乡,县域经济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手段,县域经济其实力和活力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要把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县域经济承启城乡.联结工农.是促进农民增收、解决三农问题的潜力所在、关键所在,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壮大县域经济”.党的十六届三巾全会又进一步强调“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这是一个突破性的提法.它为农村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明了方向,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因此.必须紧紧抓住这一机遇.以“三个代表”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当前古浪县经济发展的实践成果和存在问题进行深度分析,全方位探索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手段,为推进古浪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坚持用新发展理念指导实践,找准找实县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打破传统发展模式束缚,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全面提升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结果】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准确把握县域经济发展的优势和短板,始终坚定创新导向,以协调为支撑,以绿色为原则,以开放为依托,以共享为导向,充分利用县域资源和比较优势,做大做强现代农业、生态工业、文旅产业,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国富民强的目标。【结论】牢牢把握新发展机遇,从强化创新引领、优化产业体系、加强生态建设、坚持内外联动、全力改善民生五个方面着力,补齐县域发展短板,促进县域经济更加均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县域经济是具有农村地域属性和资源禀赋特征的区域经济。县域经济发展的状况直接决定着小城镇建设的进程,而小城镇的发展又会促进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发展县域经济,推动县域工业化,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动力。  相似文献   

16.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当前县域经济已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依托和载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探索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对于提高县域经济发展能力,拓展县域经济发展思路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县域经济是以县域为单位进行资源配置的经济,是区域经济的组成部分和国民经济的基础单位,自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壮大县域经济”后,县域经济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热潮中,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关键要抓好七个基本着力点。  相似文献   

18.
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发展县城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内容,县域经济作为一种特定的区域经济,是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政权稳固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特殊地位。因此,探讨如何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对增强综合实力和经济竞争力,促进社会协调稳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赵艳丽 《河南农业》2008,(23):57-57
一、以科学发展为统领(一)以科学发展统领县域经济发展是确保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高度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从创新、人才、市场、投资、资源五个要素角度,分析了皖江城市带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动力,构建出皖江城市带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系统,阐述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系统运作,以期为皖江城市带县域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