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冬季水温低,鱼活动减少,摄食少,鱼病发生也相对较少,但高密度鱼种越冬需规范管理。1.池塘要求越冬塘水深(冰下有效水深)应维持在1.5~2米,池塘底泥为10~20厘米深,确保池中无杂草,有良好的保水性,注意排水方便。2.水质管理越冬鱼入池前,先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以清除凶猛鱼类和耗氧的野杂鱼;同时向越冬池灌注新水(最好采用地下水),  相似文献   

2.
北方冬季寒冷,冰封期长,越冬期间鱼类损失严重。为减少这一损失,提高鱼类成活率,保障渔民收入,本研究通过探究越冬池塘水质调节、有效增氧等系列越冬技术,显著改善了越冬鱼体质,提高了越冬鱼成活率,为寒冷池塘鱼类越冬提供了有效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2001,(12)
为了能使池鱼安全越冬,在寒冷的冬季,对池鱼管理必须做到“五防”。一防池水过浅进入冬季,当鱼池的水体表层封冻后,池中的水温较低,加上气温和阳光影响,通常会出现垂直分层现象,一般在水下1米处,水温约2℃~3℃,从1米处向下,水温会逐渐升高。鱼类在冬季往往都聚集在鱼池的深水处。因此,冬季鱼池里应保持水深1.5~2米,不能过浅。要经常检查鱼池的冰下水位,发现水深低于1.5米时,就要及时向鱼池中注水。二防投料过勤冬季鱼类的生长速度降低,食欲减弱,投喂饵料也要相应减少。如果投料过勤,不仅会浪费饵料,增加饲养成本;而且会影响水质,妨碍鱼的生长。因此,在冬季,当池水的表层水温在3℃左右  相似文献   

4.
1.培肥水质 越冬前每667平方米施发酵好的牛粪100~150千克用来培肥水质,这样做有利于冬季池塘水温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2017,(10)
<正>罗非鱼是热带鱼类,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不能自然越冬,必须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越冬保种。1.越冬准备(1)池塘选择罗非鱼种越冬用的池塘应选择形状规则,避风向阳,面积3~5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为宜,水深2米以上,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尤其要注意水温调控,要保持池塘水温在18~32℃之间。(2)清塘消毒鱼种放养前,应选择晴朗天气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一次彻底清塘消毒,以有效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增加池水中的钙  相似文献   

6.
进入秋季后,天气转凉,水温渐渐下降,鱼类的生长速度逐渐变慢,但此时水体的致病细菌减少,鱼类发病少,因此,秋后是鱼类生长和育肥的黄金季节.   (1)秋季气候温和,是鱼类育肥的好时期,此时,需要大量投饲施肥,以保证不同食性鱼类的摄食需要.饲料投喂量原则上是根据鱼类的摄食情况决定,即鱼类吃多少就喂多少,保证量足,同时坚持定时、定点、定质、定量.主养草食性鱼类的池塘,应先投喂青饲料后投喂配合饲料;而主养鲢鳙鱼的池塘,应以施无机肥为主,做到勤施、少施,一般每5~8天施1次,每次每667平方米(1亩)施尿素2公斤、磷肥3公斤,要求施肥后水色呈黄绿色或油绿色.进入冬季后,水温较冷,此时原则上不投饲施肥,但是,在水温7℃以上时,应适当投饲,使鱼不落膘,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7.
<正> 稻田水浅、水温高、溶氧充足、饵料生物丰富,培育出的一龄鱼种体质健壮,肥满度较好。但由于长江以北地区是单季稻,相比之下也比较冷,鱼一般不能在田间过冬,需采取池塘越冬的方法来提高稻田一龄鱼种的越冬成活率。 1.选择好的越冬水体 越冬水体多为静水体,远离污染源,水深保持在1.5~3米,无大量水草,池底平坦,淤泥较少。因为大量水草冬季枯死,极易败坏水质;底泥中的有机物分解要消耗大量溶解氧,产生二氧化碳或硫化氢气体,促使pH值下降,导  相似文献   

8.
正冬季北方池塘水温较低,而且随着气温的下降水面会结冰,鱼类的活动量减少,很少摄食或停止摄食,生长速度减慢,抗病能力下降,容易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要改善这一情况,冬季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鱼类管理。一、水质的管理1.保证充足的溶氧。冬季浮游植物量少,光合作用产氧就不能保证鱼类的需求。可以通过施肥来增加浮游植物量。在氮、磷丰富的水体中浮游植物量高,每亩池塘每次施尿素和过磷酸钙各3~5千  相似文献   

9.
张士罡  余培丰 《新农村》2008,(11):24-24
严冬时节气温较低,池水容易结冰,水中溶氧降低,鱼类抗病能力弱,常可引起死亡,造成损失。现将冬季鱼类的死亡原因及防制方法介绍如下。 1.病鱼进入越冬池塘  相似文献   

10.
<正> 1 小瓜虫病。由小瓜虫寄生所致。病鱼可见有1mm以下的小白点,病情严重时躯干、头、鳍、鳃、口腔等处都布满小白点,体表似覆盖了一层白色薄膜。病鱼表皮腐烂、脱落、甚至蛀鳍、瞎眼。此病在水温15~25℃时最易发生。 防治方法:①采用生石灰清池(每667m~2水面水深1m用生石灰150kg),鱼种消毒,杀灭残留在池塘中的病原体。②用福尔马林每1m~3水体用约15~25g,兑水全池泼洒,隔天1次,共泼2~3次。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2000,(1)
抓好早春鱼塘管理,能促进鱼类提早开食,恢复体质,增强抗病能力和提高成活率。1.提高水温在适温范围内,鱼类会随着水温的上升而增加摄食、加快生长。因此,初春鱼池水位应掌握在0.6~0.8米,使水温能较快升高,以利充分发挥肥效和促使鱼类提早开食。开春后要勤灌水,对保水力差的池塘,在加注新水时,不要一次大量注入,以防水温骤降,同时应适当施些有机肥,以利提高水温。遇连续阴雨天气时,要适当增加水深,以防水温变化幅度过大。2.调节水质开春后,由于气温、水温逐渐回升,鱼类的生物饵料开始大量滋生。若发现水质老化和偏酸性,可注入20厘米深新水,并每亩用20~30千克  相似文献   

12.
池塘养鱼冬季投放鱼种效益高,渔谚说的好:“放鱼莫过春,过春鱼发瘟。”经过渔民的实践证明,入冬以后至立春前这段时间.是池塘养鱼投放鱼种的最好时机,其优点主要有三:①冬季,水温低,不利于病菌的繁殖和寄生,而利于鱼种适应新环境,减少病菌感染的机会。②冬季气温、水温低,鱼类活动强度小.运输成活率高。③可及早恢复和补充鱼种在越冬及运输过程中的体能消耗.使鱼摄食生长.提高鱼产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正>1水位控制1)保持池塘水位稳定。冬季适当提高水位,增加水体容量,既可保持相对稳定的水温,又可改善水质条件,鱼池水位应保持在1.8~2.0 m。当水位下降10~15 cm时,必须补充新水,保持水位和水质稳定。2)定期调节水质。有水源的池塘,每隔10~15 d应加注新水一次,每次加注新水20~30 cm,并适当排放老水;每隔15~20 d泼洒一次石灰浆,以提高水体钙质浓度;20 d左右再增施一次磷肥,提高水体含磷浓度,增强鱼体抗寒能力;配备增氧机的池  相似文献   

14.
<正>罗非鱼越冬期间,每年都有鱼池发生死鱼现象,其死亡原因:①水温低,直接冻死。②冻伤、机械损伤后滋生水霉、感染寄生虫导致死亡。③缺氧致死。④养殖池塘底部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毒物质超标,水温上升池塘水体对流引发中毒死亡。⑤隐藻水华导致水质败坏从而引发死鱼乃至泛塘。为提高罗非鱼的越冬成活率,笔者收集了有关罗非鱼越冬水域的理化、生物状况的相关  相似文献   

15.
顺德王姓农户问:冬季鱼塘缺氧应该怎么办? 答:冬季水温低,鱼放养密度大,耗氧量增加,易造成越冬鱼塘水体缺氧,影响越冬鱼成活率。养鱼户可采取以下措施给鱼塘补氧。(1)机械补氧。首先循环注水,相邻的两口鱼塘,在一角用水泥管接通,另一角用水泵将水从一池抽向另一池,使两口鱼塘的水体循环,可提高池水溶氧量。  相似文献   

16.
<正>防浅水冬季雨水少,很容易造成鱼塘中水位明显降低,冬天鱼塘水浅、水温变化快、温差大,会给鱼的生长带来不利。防缺氧正常情况下,每年进入冬季后,池塘养殖出现泛池泛塘的现象明显减少,比起夏季和初秋高温季节发生情况明显减少。但是,有些池塘也会在冬季出现泛池泛塘,比如肥水池塘的鱼类、深水池塘的  相似文献   

17.
水温对鱼类的影响及冬季养殖池塘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离不开水,水对鱼的生长的影响是很大的,除了水质,水温也是影响鱼类生存生长的一个重要条件。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鱼类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很多地方都进行人工池塘养鱼,大大丰富了鱼类品种,满足了市场需求。本文主要分析了水温对鱼类生长的影响及冬季池塘的一些管理措施,以供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 开春以后,随着鱼塘水温的回升。鱼的食欲日益旺盛。为及时补充鱼在越冬期间的营养消耗,促进生长发育,应及时加强饲养管理。 1 早施肥。池塘开冻后水温达5℃以上时就应施肥。目的是培养水中浮游生物,供鲢、鳙鱼摄食。但这时水温较低,一般的有机肥料分解较慢,最好施用一些人粪尿或化肥,使水质变肥。施肥的数量应根据池塘底质的肥瘦和肥料的质量而定,一般每667m~2池面可用牲畜粪150~  相似文献   

19.
正春季气温开始回升,水温也逐渐上升,鱼类开始摄食生长,水体中的细菌、寄生虫等致病因子也开始萌芽。鱼类经过越冬,体质较差,抵抗力低,容易感染鱼病。养殖户应该做好鱼病预防工作。笔者根据往年同期病害流行规律,总结出春季最易发生的几种鱼病及防治方法,以便大家做好春季鱼病预防工作。1综合预防1.1及时更换越冬池塘老化水。适时增氧,定期使用二氧化氯全池消毒,定期用光合细菌等有益微生物调节水质,有效  相似文献   

20.
<正>越冬鱼类要在4~5℃的水体中度过2~6个月的冬季。在这一时期,鱼类基本是在停食状态下,其行动极其缓慢,呼吸也较微弱,鱼体温度也降至与水温基本相同(鱼类是水中变温动物),鱼类依靠消耗肌体内的脂肪、蛋白质来提供生存能量。在高密度养殖情况下(500~1500kg/667m2),鱼类受生长速度快、脂肪含量大、鱼体抗病力差、水质污染大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越冬相对困难。总的来讲,要使鱼类安全过冬,首先应树立全年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