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益生菌作为一种重要的绿色饲料添加剂,对改善宿主肠道内环境,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和诱导宿主肠道免疫反应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已广泛用于畜禽饲料中以提高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然而,益生菌的作用机理还不完全清楚。目前,研究者对于益生菌的作用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解释:①生物夺氧学说:使肠道菌群恢复到正常状态(主要针对芽孢杆菌的作用);②菌群屏障学说:增加肠道内有益菌数量,竞争性抑制致病菌对肠上皮细胞的黏附,拮抗致病微生物;③微生物代谢学说:益生菌产生有机酸降低肠道pH值,产生过氧化氢、细菌素  相似文献   

2.
肠道健康是保证畜禽正常生长的关键,而肠道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受肠道微生物菌群及其形态结构的影响,因此改善畜禽肠道内微生物菌群平衡及其形态结构在养殖生产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阐述了畜禽肠道微生物菌群平衡的重要性以及畜禽在不同生理状态下肠道内微生物组成的变化情况;另结合当前国际无抗养殖的趋势,抗生素作为生长促进剂的使用已受到越来越严格的限制,各种抗生素替代物不断涌现,成了当前的研究热点,重点阐述和比较了抗生素及其替代物在畜禽肠道内的作用机理以及其对肠道菌群和形态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肠道健康是保证畜禽正常生长的关键,而肠道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受肠道微生物菌群及其形态结构的影响,因此改善畜禽肠道内微生物菌群平衡及其形态结构在养殖生产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阐述了畜禽肠道微生物菌群平衡的重要性以及畜禽在不同生理状态下肠道内微生物组成的变化情况;另结合当前国际无抗养殖的趋势,抗生素作为生长促进剂的使用已受到越来越严格的限制,各种抗生素替代物不断涌现,成了当前的研究热点,重点阐述和比较了抗生素及其替代物在畜禽肠道内的作用机理以及其对肠道菌群和形态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EM是英文“有效微生物”的简称,是日本琉球大学教授比嘉照夫发明的新型复合微生物菌剂。由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放线菌、芽孢杆菌等10个属80多种微生物复合培养而成。EM生态技术应用在养殖业上,其机理与作用是EM掺入饲料和饮水进入动物肠道后与肠道内有益菌一起形成强有力的优势菌群,抑制和消灭致病菌群,  相似文献   

5.
丁酸梭菌又名酪酸梭菌、丁酸梭状芽孢杆菌,是芽孢杆菌科、梭菌属的一种产丁酸的革兰氏阳性菌厌氧细菌。具有芽孢结构,能够耐受饲料加工过程中的高温、高压环境,对人工胃液、肠液和胆盐也有较强耐受性。丁酸梭菌是人和动物肠道中的正常菌群,能产生短链脂肪酸、氨基酸、酶等多种益生物质,具有促生长和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能,其主要代谢产物丁酸还可作为肠道上皮组织细胞再生和修复的营养物质[1]。作为一种益生素的活菌制剂,能够改善畜禽消化道菌群平衡,提高机体的抗病毒、新陈代谢、养分消化吸收的能力,预防消化道疾病,具有调节消化道菌群和促进畜禽生长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6.
活性菌体复合酶制剂,是经严格筛选的嗜酸性乳杆菌、光合菌、革兰氏阳性放线菌、酵母菌和芽孢杆菌等有益微生物经特殊工艺发酵而成。为保持其对复杂环境及动物体内胃肠道环境的稳定性,各类微生物各自发挥重要作用,核心是光合细菌和嗜酸性乳杆菌为主导。其合成能力支撑着其他微生物的活动,原液进入肠道后,形成强有力的优势菌群,抑制和消灭致病菌群,同时分泌与合成大量抗氧化物质、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各种生化酶、促生长因子等营养与激素类物质,以调整和提高畜禽机体各器官功能,提高饲料转化率,对畜禽产生免疫、营养、生长刺激等多种作用,  相似文献   

7.
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作为一种微生物饲料添加剂被广泛使用,其在畜禽肠道内定植,具有调节畜禽生长、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等功能,在改善畜禽机体健康方面有积极的作用。丁酸梭菌进入消化道后,主要是通过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繁殖、优化有益菌生长发育的环境而调节菌群平衡,发挥其益生作用。本文就近年来丁酸梭菌在调节畜禽肠道菌群方面的应用进展,及其对畜禽肠道菌群影响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该菌在饲粮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澳大利亚的科研人员用人工培育的共生芽孢杆菌,抑制畜禽肠道系统内致病有机物的生长获得成功。这种共生芽孢杆菌为乳酸菌,原来生长在小牛的肠胃内。研究人员将分离出来的这类细菌放在牛奶中培养,然后干燥成粉状。在给畜禽饲用时,将其混入以牛奶为基本成  相似文献   

9.
产气荚膜梭菌又称魏氏梭菌,广泛存在于土壤、人和动物的肠道中,其致病性主要由它所产生的外毒素引起[1]。在健康的猪肠道内都会有产气荚膜梭菌及其芽孢存在,这些梭菌及其芽孢可随粪便排泄到体外并在猪舍内蓄积。当蓄积到一定程度时,猪在采食时会摄入较多的梭菌。这些梭菌会在肠道内快速繁殖,并造成局部的营养不足,从而使梭菌形成芽孢,在形成芽孢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外毒素,最终导致发病[2]。  相似文献   

10.
纳豆芽孢杆菌(Bacillus natto)是一种从日本传统食品纳豆中分离出来的新型微生态制剂,属细菌科,芽孢杆菌属,其原始菌株与枯草芽孢杆菌相同,是枯草芽孢杆菌的一个亚种。纳豆芽孢杆菌属于需氧菌中的非致病菌,是以内生孢子的形式零星存在于动物肠道中,这类细菌在条件不利的情况下能形成芽孢,将自己保护起来,复活率高。由于纳豆芽孢杆菌具有芽孢,因而有耐酸、耐碱、耐高温及耐挤压等特点,在制粒过程及胃酸环境中均能保持高度的稳定性,在肠道上段迅速发育转变成具有新陈代谢作用的营养型细胞,以自身的耗氧来抑制肠道中有害需氧菌的生长,从而促使以厌氧菌为优势菌群的肠道正常菌群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人们对肉中抗生素耐药性和抗生素残留效应对健康危害的认识,益生菌替代抗生素生长促进剂被广泛认可。益生菌是一种活的微生物饲料补充剂,通过改善宿主动物的肠道微生物平衡而有益地影响宿主动物。抗生素滥用会危害畜禽生长,但益生菌能保护和促进畜禽生长。家禽胃肠道有原生菌群和外来菌群,在肠道内定居的原生菌群来自环境,外来菌群则通过直接饲喂饲料或饮用水引入微生物菌群或益生菌。  相似文献   

12.
疾病概述     
<正>大肠杆菌感染,无论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度,都会造成家禽行业严重的经济损失。这些无所不在的微生物是包括鸡在内的大多数动物体内正常、健康肠道菌群的重要组成成分。但是,集约化生产方式可能会产生一个能够使大肠杆菌具有条件性感染能力的环境。应激或病毒感染造成的免疫系统受损、营养不足导致的肠道菌群不平衡或暴露在环境中高浓度细菌下,都是能够提高鸡感染大肠杆菌风险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中国家禽》2001,23(10):12-12
与抗生素相比,益生素的作用机理在理论上的进展还很小,目前主要有三种学说:①优势菌群学说;②菌群屏障学说;③微生物夺氧学说。益生素主要是通过下述途径在动物体内发挥其作用的:①补充有益菌群,改善消化道菌群平衡,预防和治疗菌群失调症。畜禽消化道内存在大量的微生物菌群,其中有些菌群能有效地促进畜禽生长和饲料消化,称有益菌群;有些菌群具有抑制生长和致病作用,称有害菌群。正常情况下,畜禽消化道内的这些菌群保持着良好的平衡,维持着畜禽的正常生长和生产。这些菌群一旦失去了平衡,则引起消化机能紊乱、抑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4.
枯草芽孢杆菌是国内外皆批准使用的益生菌之一,具有提高畜禽生产性能、增强免疫力、改善肠道内菌群结构及体内外环境等作用。本文归纳总结了臭气成分及危害、枯草芽孢杆菌的作用机理及在畜禽中的应用,以期为其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在动物体内环境中通常有微生物或微生物层,在正常情况下即动物处于健康状态时,并未表现异常或致病现象,称这层微生物为正常菌群或固有菌群和原籍菌群。动物的胃肠道栖息着大约30属500多种细菌,主要由厌氧菌、兼性厌氧菌和需氧菌组成,其中专性厌氧菌占99%以上,而仅类杆菌及双歧杆菌就占细菌总数90%以上。这些菌群是动物机体内环境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正常情况对动物宿主是有益无害的。肠道固有菌群对动物免疫力有如下几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动物体内环境中通常有微生物或微生物层,在正常情况下即动物处于健康状态时,并未表现异常或致病现象,称这层微生物为正常菌群或固有菌群和原籍菌群。动物的胃肠道栖息着大约30属500多种细菌,主要由厌氧菌、兼性厌氧菌和需氧菌组成,其中专性厌氧菌占99%以上,而仅类杆菌及双歧杆菌就占细菌总数90%以上。这些菌群是动物机体内环境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正常情况对动物宿主是有益无害的。肠道固有菌群对动物免疫力有如下几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畜禽微生态制剂作用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畜禽微生态制剂以其独特的作用机理和无毒副作用、无残留、无抗药性等优越性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它的应用可使各种原因导致的畜禽肠道内原有菌群的失衡恢复正常菌群关系,增强抗病能力。现就其作用机理概述如下: 1 建立有益微生物优势种群 畜禽肠道中生存有大量的微生物种群,他们之间相瓦依存,相互制约,形成一个相对的平衡关系,称之为微生态平衡。这种平衡是动态的,当机体受到各种不良因素(如各种应激因素、抗生素的错误应用等)的影响,使畜禽机体抵抗力降低,这种平衡被打破,病原性微生物就会大量繁殖,造成机体发病。应用微生态制剂,补充有益菌使肠道中有益微生物占绝对优势,抑制了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从而达到新的微生态平衡,使机体康复。  相似文献   

18.
雏鸡在出生时肠道是无菌的,进食及与外环境接触使肠道内侵入了各种细菌,且随着微生物进化过程形成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微生态体系,尤其是畜禽盲肠内存在的大量种类繁多的微生物,与畜禽的免疫、营养、肿瘤、生物拮抗、急慢性感染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健康鸡肠道菌群调控措施的研究及相关产品的研制,有利于为维持鸡的正常微生物菌群、减少疾病、维持健康、提高生产性能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动物肠道内寄居着大量微生物,通常被称为共生菌群。它们对动物的生长、代谢和免疫状态至关重要,还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病毒、细菌和寄生虫感染都会使机体的肠道菌群发生紊乱,表现在益生菌丰度减少而有害菌丰度增加。其机制包括引发宿主的炎症反应和抑制机体的免疫细胞两方面。同样肠道菌群也会调控病原菌的感染,如肠道菌群对不同的病毒会产生颉颃或促进作用,对细菌和寄生虫分别产生抑制和促进作用。肠道菌群抑制病原菌的机制包括与病原菌竞争代谢产物和诱导宿主的免疫反应。肠道菌群促进病毒感染的机制包括3点,分别为提高病毒的稳定性及其与靶细胞的黏附作用、抑制机体免疫系统和刺激靶细胞的增殖。肠道菌群促进寄生虫感染的可能机制包括降低Th2细胞因子(如IL-4和IL-13)并提高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频率。肠道菌群、病原微生物和宿主不断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动态的平衡关系,并在感染过程中不断进化。作者主要综述了病毒、细菌和寄生虫感染对动物肠道菌群的组成和丰度的影响,动物肠道菌群如何影响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的感染进程并分析相关机制,以期了解疾病的发病机理,为疫苗佐剂的研发及制定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提供新视角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动物肠道菌群与病原微生物感染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动物肠道内寄居着大量微生物,通常被称为共生菌群。它们对动物的生长、代谢和免疫状态至关重要,还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病毒、细菌和寄生虫感染都会使机体的肠道菌群发生紊乱,表现在益生菌丰度减少而有害菌丰度增加。其机制包括引发宿主的炎症反应和抑制机体的免疫细胞两方面。同样肠道菌群也会调控病原菌的感染,如肠道菌群对不同的病毒会产生颉颃或促进作用,对细菌和寄生虫分别产生抑制和促进作用。肠道菌群抑制病原菌的机制包括与病原菌竞争代谢产物和诱导宿主的免疫反应。肠道菌群促进病毒感染的机制包括3点,分别为提高病毒的稳定性及其与靶细胞的黏附作用、抑制机体免疫系统和刺激靶细胞的增殖。肠道菌群促进寄生虫感染的可能机制包括降低Th2细胞因子(如IL-4和IL-13)并提高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频率。肠道菌群、病原微生物和宿主不断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动态的平衡关系,并在感染过程中不断进化。作者主要综述了病毒、细菌和寄生虫感染对动物肠道菌群的组成和丰度的影响,动物肠道菌群如何影响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的感染进程并分析相关机制,以期了解疾病的发病机理,为疫苗佐剂的研发及制定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提供新视角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