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松 《农家参谋》2013,(10):30-30
1.禽霍乱:禽霍乱由巴氏杆菌引起,是家禽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往往无任何症状,晚间一切正常,吃得很饱,次日却死在禽舍内,或突然倒地拍翅抽搐而死。急性病程1—2天,病禽体温43℃以上,尾翅下垂,饮水增多,严重腹泻,口、鼻流泡沫样液体,鸭常甩头,称为“摇头瘟”。  相似文献   

2.
秋季气温变化大,各种病原体容易滋生繁殖,是畜禽疫病多发季节。加强饲养管理、做好防疫是防治秋季畜禽疫病的关键。1.禽霍乱禽霍乱由巴氏杆菌引起,是家禽的急性传染病,最急性型往往无任何症状,晚间一切正常吃得很饱,次日却死在禽舍内,或突然倒地拍翅抽搐而死。急性病例病程1~2天,病禽体温达43℃  相似文献   

3.
禽霍乱是南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家禽和野禽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急性型以突然发病、下痢、出现急性败血症症状为特征,慢性型以鸡冠、肉髯水肿和关节炎为特征.禽霍乱属B类疫病.  相似文献   

4.
禽巴氏杆菌病,又称为家禽出血性败血病,是鸡、鸭、鹅等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由于病禽常有剧烈下痢症状,所以称为禽霍乱。病的特征是急性型呈败血症和剧烈下痢,慢性型则发生肉髯水肿和关节炎。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各地也时有发生,对养鸡业危害甚大。  相似文献   

5.
雉鸡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rurellamultocida)的禽型菌株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本病发生时,雄鸡主要表现精神萎顿,倒地挣扎,拍翅抽搐等临床症状.剖检病理变化最显著的特点是十二指肠弥漫性出血,肠内容物含有血液;肝脏肿大,色泽变淡,表面散在许多针尖大小坏死点,心外膜有不同程度的出血.  相似文献   

6.
禽霍乱是由多杀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家禽传染病,以急性败血和组织器官出血性炎症为主要特征.本病大多发生在夏秋养禽数量较多的季节,极易出现地方性流行,一旦发病,传染快,死亡多,对养殖业危害很大,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故应做好鉴别与防治工作.一、禽霍乱的鉴别1.病禽症状体温升高达43~44℃,精神不振,羽毛蓬乱,缩头松翅,离群呆立,不愿走动.带有剧烈腹泻,拉灰黄或黄绿色稀粪,头冠、肉髯呈紫黑色.呼吸困难,从口鼻流出淡黄色带泡沫的粘液,夜晚在禽舍能听到"咯、咯”声.  相似文献   

7.
禽霍乱又称为禽巴氏杆菌病或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慢性型常表现为关节炎和肉髯水肿,急性型表现为剧烈下痢和败血症。本文阐述了禽霍乱的诊断与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春秋是禽病多发季节,危害比较严重的有鸡新城疫、禽流感、禽霍乱。但深秋禽的肠道疾病也较多发生,在这个季节多关照鸡群的健康是至关重要的。1鸡瘟鸡瘟是一种微小毒性很强的滤过性病毒引起大面积鸡群、零星散养鸡、鸭、鹅发病。一般潜伏其为3~5d,传染快、死亡率高、大多于急性败血经过。临床可分最急性型、急性型、慢性型。  相似文献   

9.
巴氏杆菌病主要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畜、禽共患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各种畜、禽及野生动物都可感染发病,以幼龄动物较为多见,且死亡率较高。禽巴氏杆菌病又称禽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禽型菌株引起禽类的一种急性、  相似文献   

10.
<正> 禽霍乱是由禽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四季均可发病,但以春秋两季多发.病状:家禽感染后,一般经3-7天潜伏期,始出现症状.通常分三种类型:(一)最急性型:常见于流行的初期,多发生于营养较好或高产鸡.病鸡有时未出现症状而突然死于窝中;间或有在死前不久出现精神萎靡、体温升高  相似文献   

11.
<正> 禽霍乱,是人们熟知的家禽传染病,广大地区由于饲养管理粗放,对该病始终未能有效控制。本文就笔者多年防治禽霍乱的经验,在预防方面谈一些粗浅见解,供探讨。一、预防禽霍乱必须采取综合措施临床兽医在长期实践中发现,禽霍乱对家禽的危害远远超过其他传染病。这是因为: 1.禽霍乱的发病和流行表现突然性。禽霍乱是由禽型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avimultocida)引起的。这种细菌很容易发生变异,在自然界经常出现弱毒菌株,它们可在家禽体内与宿主长期共存而不致病,但有时却因客观条件的改变使毒力迅速增强,造成禽霍乱在某一地区的  相似文献   

12.
禽霍乱是由多杀巴氏杆菌感染禽类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给养殖业带来重大的损失。本文通过对禽霍乱病原特性、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诊断进行论述,以期为禽霍乱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禽霍乱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禽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家禽传染病,又称禽巴氏杆菌病、禽出血性败血症.简称禽出败,其特征是:急性型表现为剧烈下痢和败血症,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慢性型表现为呼吸道炎、肉髯水肿和关节炎,发病率和致死率都较低。本病对各种家禽包括鸡、鸭、鹅和火鸡都有易感性,在鸭群中常呈流行性,1月龄以内雏鸭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一旦发生会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将禽霍乱的综合防治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禽霍乱是巴氏杆菌引起的以呼吸困难和剧烈下痢为特征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急性病例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该病时常危害鸡群和鸭群,对农村养禽业威胁很大,应加强防治。 1、病原特征 该菌为细小球杆菌,无鞭毛,不形成芽孢。其分A、B、D、E、F五个血清型,禽霍乱主要属于A型,也见于D型。该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不强,直射阳光下经10~15分钟死亡;在表层土壤中可存活7~8天;在疏  相似文献   

15.
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流行广泛,传播迅速,发病率、死亡率高,表现为体温高、头肿、流泪、两脚发软等症状。禽出败又称禽霍乱或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表现为体温升高、腹泻、呼吸困难,死亡率很高。如果两种病同时并发,则死亡率更高。2005年12月吴川市塘缀镇专业户林某饲养4批番鸭,有2批发病,报吴川市畜牧局派员诊断,经了解发病情况,结合临床症状、解剖症状及实验室结果,诊断为鸭瘟并发感染禽出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禽霍乱大多呈现为急性败血症,属于一种巴氏杆菌引发的传染性疾病,在鸡群中呈地方性流行,具有较大的死亡率、发病率,即便是慢性禽霍乱死亡率也比较高,严重影响着笼养蛋鸡的产蛋率和健康。1发病情况突发禽霍乱的主要传染源为病鸡、带菌鸡,且传播途径比较广,包括呼吸道、消化道、伤口,最为特殊的是突发禽霍乱还可借助排泄物、饮水、生活场地、分泌物、寄生虫等媒介实现传播,传播速度非常快,且发病率也特别  相似文献   

17.
王萍 《中国畜禽种业》2010,6(11):125-126
禽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禽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又称禽巴氏杆菌病、禽出血性败血症。虽然该病全年均可发生,  相似文献   

18.
禽巴氏杆菌病又称禽霍乱、禽出血性败血病(简称禽出败)。它是由某些血清型的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家禽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19.
禽霍乱病: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通过病禽接触或通过被病禽所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等传染。是鸡、鸭、鹅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病原抵抗力不强,一般消毒药都能杀死。  相似文献   

20.
禽霍乱又称禽巴氏杆菌病、禽出血性败血病,简称禽出败。本文根据福建省南安市养鸭户苏某饲养的一批肉番鸭的发病情况,阐述了此次发病的临床症状、剖检病变与诊断方法,并结合本人的临床实践经验提出了番鸭禽霍乱病的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