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制茶工业的发展,大约概括分为四个时期:一、制茶起源时期;二、制茶技术改革时期;三、制茶发展时期;四、制茶机械化时期。一、制茶起源时期从“神农”时期,公元前二千多年到公元九六○年;自首先发现野生茶树一直至唐宋作为普遍饮料,其间经过很复杂的变革,开始生煮羹饮,继而晒干收藏。由于光和热的作用,内质起了很大变化,可说为制茶的起源。到了魏朝(公元二二○年至二六四年)才制造饼茶烘干,饮用时候碾研冲泡。  相似文献   

2.
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它以数理统计为基本手段,把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用准确的数据表示出来,运用数据判断情况管理生产,以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在国外,质量管理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学科——质量学。本文以制茶学、质量学力指导,从制茶工序的调查和分析入手,研究适合制茶工业特点的科学质量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制茶的历史     
一、制茶的开始中国自很古时代就开始利用茶这种植物作饮料了,甚至有说是从药神神农时代开始的,但其普及还是经过三国至唐代才开始的。后来,名茶产地中国的主要茶产地的形成也是从唐代开始的。随着饮茶的普及发展,制茶技术也发展起来;由茶圃、茶田的形成逐步发展为茶行  相似文献   

4.
坦桑尼亚茶叶始于本世纪初,由德国移民试种,1926年开始商品茶生产,1934年种植面积为1000公顷,产量20吨,其中9.3吨出口,制茶工业也从此开始。当今坦桑尼亚茶叶种植面积约1900公顷,年产成品茶1.5~1.8万吨,仅次于肯尼亚、马拉维,为非洲的第三大产茶国。年产量中75%出口,84年创汇2700万美元,在坦桑尼亚农业出口创汇中居第三位。  相似文献   

5.
临安的制茶历史悠久,但在临安历史很难查到真实的制茶发展过程,从临安茶史及茶诗中了解到,从晋、唐、宋生产的饼茶,至元代时沫茶,明代全部改成芽茶后,从明代茶诗或茶史中再也见不到膏、团及沫之类诗句,但从一些短文中临安明代在天目山寺院还在沿用茗粥。  相似文献   

6.
“茶叶不炒不香”、“茶叶的香气是烘出来的”两句俗语,说明了干燥对于茶叶品质作用之大和重要性。干燥是制茶的最后一道工序,从传统的制茶技术开始,干燥技术的变迁只是在日晒、笼烘、锅炒以及烘干机的使用上徘徊,随着各行各业科学化、机械化的发展,制茶干燥技术也将开始新的突破,远红外线干燥在茶叶上的应用体现了茶叶干燥技术  相似文献   

7.
一不發酵茶的發現 湖北省恩施县芭蕉区在历史上就是一个产茶的山区。原来出产内銷青茶,1938年开始制过紅茶。解放后,因出口需要,于1952年在芭蕉区恢复初制紅茶。从这时开始,茶叶收購站在泡湯审評中发現紅茶的叶底中,間或夾杂有少量鮮录色的叶片,起初还以为是制茶技术上的缺点,久之才被引起重  相似文献   

8.
这几年来,世界消费市场的传统饮茶习惯已发生了深刻变化,冲饮方便的红碎茶,快速溶解的速溶茶,各种新型的加香茶,果味茶、冰茶以及具有一定药理作用的茶畅销工业发达国家。因此提出制茶技术革新的问题。一、提出革新问题的原因由于生产力高速发展,“时间就金钱”这一信念越加深入人心,要花费不少时间的传统饮茶习惯与方式,在逐步为饮茶“快餐”化所代替。这一变化,在工业越发达的地区越明显,如日本茶叶消费日益增多的各种速溶茶和罐装茶水——美国速溶茶、琦玉养蜂株式会社生产的蜂蜜抹茶速溶茶、伊藤园的罐装乌龙茶水……,饮用方便,深受欢迎。饮茶的习惯与方式正向快速、方便、保健等多样化趋势发展。为了适应这个趋势,制茶技术上  相似文献   

9.
发展茶叶生产,是一项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经济收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的一项有益事业。唯制茶所需燃料较多,就我县一九八三年各茶叶初制厂生产情况调查来看,加工一担毛茶,要消耗5~6担木柴,燃料消耗占制茶能源百分之六十九。占整个制茶成本百分之三十二。随着茶叶生产和其它多种经营的发展对薪炭林的需要,已使我县的燃料日趋  相似文献   

10.
空调发酵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我国劳动人民发明红茶制法后,叶色由绿变红过程,称为渥红。1890年日本古在油泽(Y.Kosai)首先提出制茶的绿变红过程与工业发酵相同,定名为“发酵”。几十年来国内外科学工作者的研究证实:红茶的“发酵”不是微生物发酵,而是酶促作用。目前,用“发酵”作代名词。在制茶中,从广义上讲,发酵是个过程,揉捻开始,发酵就开始。狭义上讲,发酵又是一道工序,在揉捻或揉切筛分之后,在烘干之前。发酵技术在逐步发  相似文献   

11.
茶叶是我区主要经济作物,近年来,产量持续增长,1981年全区生产干茶37万担,农村社队产量占97%。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提高社队初制茶叶机械化水平,十分重要。当前,社队初制茶厂在机械上存在着茶机型号繁杂,性能落后,产量与机械加工能力不相配套,能源消耗大;在制茶方法上存在着制茶工艺不一,操作规程混乱,因而造成制茶质量下降,松、扁、碎现象严重,香低味淡等问题。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充分利用旧设备适当选用新机具为基础,并以提高社队茶厂的经济效果为目标,研制了《炒青绿茶初制生产线》,以下简称《生产线》。  相似文献   

12.
由于茶叶生产责任制的实行,调动了广大茶农的生产积极性,茶叶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发挥了应有的效益,但有些方面还有不足之处。条茶产区茶叶生产责任制形式以一包到底为主,除少数专业茶场外,社队基本“全包到户”,条茶初制形式绝大多数是分户制  相似文献   

13.
临安县横湖公社红伟茶厂的动力是水轮机,制茶机械是去年试验的一套58型绿茶初制机械,是社办的设备较好的初制厂。1958年8月份开始建厂,在县、社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农、商、学校等单位协助下,广大社员日夜苦干,顺利完成建厂工作。于4月24日正式投入春茶生产,一年来制茶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4.
我們認为这篇碎红茶初制試驗报告对各地制碎紅茶有实际参考作用,故将其实驗結果发表。就肺目的及要求: 由于当前国际市爆杠碎茶销路甚锡,出口量要求甚大,本年中央茶叶总局和省茶叶处,曾雨次指示我们拭制碎茶,摸索畏蔽,提高技术,为今后扩大碎茶生产刽造条件。藏娥工作自六月廿五日开始,至廿七日桔  相似文献   

15.
眉茶是我国主要的外銷綠茶,初制工艺上承受了明朝时創始的炒青方法,經几百年的生产驗証,証明采取炒青制法能制出品質风格特別优良的綠茶。建国以来,系統总結了这一制法的手工艺經驗,作了进一步发展現实机械作业的研究;并取得了全程  相似文献   

16.
把食品速冻工艺技术运用到茶叶初制加工过程中,可以缓解茶叶生产加工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减轻制茶劳动强度,提高低档茶原料经济价值,提高茶叶卫生质量,为茶叶生产加工提供了新方式,开辟茶叶消费的新领域,促进我省茶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能源是“四化”建设和人民生活的物质基础。目前,在制茶上能源的利用效率还很低,随着茶叶生产的迅速发展,制茶能源的供应将更为紧张。因此,如何充分合理地利用现有的能源,提高制茶中的能源利用率,是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由于我国绝大多数的制茶厂、场都处于山区,燃料一般是就地取材,以木材为主。每年需要砍伐大量的木材,这样就势必破坏了森林资源和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给农业生产及整个人类带来不良的影响。本文试图从传热学原理,就绿茶杀青过程中的主要的技术因子进行初步分析,为探索杀青工序的最佳技术条件,制订最佳的制作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消息一束     
中越兩国交流制茶技术經驗根据中越二国技术援助协定規定,越南人民共和国派来我国学习制茶技术的五位越南实习生,正在我国浙江、江苏等地实习制茶方法和操作技术。在浙期間,他們在杭州茶厂实习了綠茶和龙井茶的生产过程,茶叶檢驗項目和檢驗方法,以及机械制茶的原理和实际操作技术。由于全体实习生同志的积极努力、苦学  相似文献   

19.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境内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丰富、民族风情浓郁,是茶树原生地之一,黔东南州群众种制茶喝茶历史悠久,茶文化丰富多彩。初步形成了以黎平、雷山、丹寨三县为主的茶叶生产加工主产县。黎平茶、雷山茶、丹寨硒锌茶、台江苦丁茶等茶产品得到了省内外茶叶消费者的认可,拥有一定的消费群体和市场。本文将从如何进一步发展好黔东南州生态富民茶叶产业角度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20.
我国花茶已有很久历史。公元960年茶民就发现茶叶吸收异味的特性,以“龙脑香料”、“珍菜香草”加入茶叶中“以助茶味”。到明代花茶加工已有了很大发展。顾元庆删揖的《茶谱》中详细记载了窨制花茶的鲜花种类和窨制技术。清代咸丰年间(1851—1861),福州长乐邦茶号已开始用茉莉鲜花窨制花茶销售。1890年前后全国各地茶商纷纷运茶到福州窨制花茶,福州逐渐成了我国的花茶窨制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