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王泽林 《蚕学通讯》2009,29(4):16-19
在桑园管理措施一致的前提下,通过对栽植密度为600株/667m^2,留条7500~8000条/667m^2,中干拳式树形,基础生长势中等的育2号、育151号、油桑、桐乡青、南一号、实钴11—6、湖桑32号等7个桑树品种生物性状及经济性状的对比调查,结果认为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是油桑、育2号、实钴11—6、桐乡青4个桑树品种。  相似文献   

2.
<正> 启东市现有桑园面积3800 hm~2,主要桑品种有育71-1、农桑8号、湖桑32号、新一之濑、桐乡青、育151等,其中育71-1的栽植面积1130hm~2,农桑8号930hm~2,湖桑32号1300hm~2,其余品种的面积较少。这些桑品种的丰产性状在生产中均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探索和了解各桑品种的有关性状,探讨不同桑品种在当地的适应性,我们对育71-1、农桑8号、湖桑32号等几个主要桑品种的性状进行了比较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陆建明 《江苏蚕业》2004,26(1):26-27
<正> 湖桑32号、桐乡青、育2号等一系列老桑品种是靖江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当家品种。近几年,我市从外地引进桑树高产品种育71-1,新栽近千亩,该品种与传统的桑品种相比,具有叶形大、产量高、叶质优等特点,因此,深受蚕农欢迎。一些蚕户看到育71-1的优良性状,很想更新老桑品种,但对成林老桑舍不得挖去,新拓桑园又需一次性投资购桑苗,  相似文献   

4.
<正> 乐至县的桑树品种。一直以湖桑、油桑为主。品种单一。为推广更新适于我县特点的桑树优良品种,1994年在回澜、龙门等进行了湘7920、实钴11—6等桑品种的多地点、多台位的品比试验。  相似文献   

5.
在32—35℃变温条件下,测定了7个桑树品种对桑红叶螨生长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桑树品种明显影响桑红叶螨的存活率、生殖率。7个桑树品种对红叶螨的抗性强弱依次是:嘉陵16号最强,其次是油桑、嘉陵新9号、嘉陵9号、小官桑、桐乡青,而新一之濑抗性最弱。在螨害严重的蚕区推广抗性强的桑品种嘉陵16号、油桑等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 乐至县的桑树品种,一直以湖桑、油桑为主,品种单一。为推广更新适于我县特点的桑树优良品种,1994年在回澜、龙门等进行了湘7920、实钴11—6等桑品种的多地点、多台位的品比试验。 一、材料与方法 砧木为实生荆桑,树龄两年,1994年1月嫁接。以间作桑品种园繁殖。对照桑品种为现行品种湖桑32、油桑。进行不同地点、不  相似文献   

7.
我们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陆续引进育71-1、育721等几十个优良桑品种,先后在该地区的吉庆镇、墩头镇、仇湖等地试栽.经栽培对比调查,育71-1、育721、湘7920、实钴116四个品种比较适合在海安里下河地区栽培.现将各品种经济性状的调查结果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8.
通过种植品种、产叶量、农艺性状等的对比调查,证实育7l-l、育721、湘7920和实钴116等4个桑品种适合于在海安县栽培。  相似文献   

9.
2012-2013年在湖州市对强桑1号的生长性状进行了测定和调查,结果表明:强桑1号比对照品种农桑14号发芽晚7d,秋叶硬化迟10 d,三眼叶质量增加105.95%,新梢每片叶质量增加21.24%;每667 m2桑国产叶量春期北对照品种高8.43%,秋期高11.83%.强桑1号抗高温干旱能力强,是一个优良的桑树新品种.  相似文献   

10.
<正> 育成和推广桑树良种是提高亩桑产茧量和养蚕效益的有效措施。我市自1984年以来以优质丰产抗逆性为引种目标,试验鉴定出川852、7681和薪一圆三个良种,还推荐育2号和实钴11—6两个品种配套使用。通过大面积生产应用,由于川852叶质优,长势旺,丰产性能稳定而得到蚕农认可并在全市普及。但按早中晚熟品种搭配,土壤肥力和施肥水平等条件分类栽植,桑品种资源尚嫌缺乏,尤其是优质早生、超高产和扦插用的桑  相似文献   

11.
<正> 1989年4月3日至6日,全国桑、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在重庆举行了第八次会议。会议通过了第一批全国桑品种鉴定总结报告和1987—1988年家蚕品种审定结果报告,对25个桑树品种、8对家蚕品种的试验资料进行了审议,认为其中11个桑树品种和3对家蚕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符合国家审定标准,可以推广。这些品种是,可供长江流域试栽、推广的新桑品种育15号、育237号、育2号、7307、璜桑14号;可供黄河流域试栽、推广的新桑品种选792;可供珠江流域试栽、推广的伦教40号、塘10×伦109号、试11号;可供  相似文献   

12.
对黑龙江省主栽的龙桑1号、桲椤桑、铁耙桑3个桑树品种的桑树,分别进行三个密度组合的栽植,实行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通过对测定总产叶量统计分析,确定三个品种与密度的最佳组合,建议东北寒地北部选用龙桑1号桑与栽植1200株/667m2的组合建园;南部选用桲椤桑与栽植密度1000株/667m2的组合建设园。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以人工三倍体新桑品种嘉陵16号为供试材料,以桐乡青为对照,在较大面积内进行了产叶量、养蚕成绩、缫丝成绩的示范对比.其结果是单株产叶量和亩桑产叶量嘉陵16号均优于桐乡青,万头蚕用桑量嘉陵16号比桐乡青少3.42%,而全茧量比桐乡青高0.65%.茧层量比桐乡青高2.67%;茧丝长(m/粒)嘉陵16号为1223.70m,比桐乡青1170.31m长53.39m,其比率长4.56%,解舒丝长(m/粒)嘉陵16号为820.59m,比桐乡青702.91m长117.68m,其比率长16.74%.充分表明嘉陵16号是适合我区栽培的优良三倍体新桑品种,我们今后将加大其推广力度.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多倍体育种对果叶兼用桑树品质性状的改良作用,测定了四倍体果叶兼用桑树新品种嘉陵30号及其二倍体亲本中桑5801桑叶和桑果的部分品质性状成绩。与二倍体亲本比较,四倍体品种嘉陵30号成熟叶片干物中的粗蛋白含量增加2.90个百分点、可溶性糖含量增加1.34个百分点,桑叶用于家蚕饲养的万蚕产茧量提高6.2%、万蚕茧层量提高4.7%,果用品质中的鲜果榨汁率增加6.3个百分点、糖度增加1.5~2.0个百分点,且桑籽的可育性降低。同时检测6个人工诱导四倍体桑树育种材料桑叶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较二倍体亲本提高。由此表明,染色体加倍后桑树的部分生理代谢活性增强,多倍体果叶兼用桑树品种的桑果和桑叶品质都有不同程度改善,其经济价值提高。  相似文献   

15.
6个饲料桑树品种在广西地区品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主要研究桑特优2号作为对照组,桂桑优62号、桂桑6号、粤桑11号、桂桑优12号和粤桑51号共6个桑树品种进行品种种植遴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鲜枝叶产量最高者为粤桑51号[(6.52±0.42)t/667 m^2],最低者为桑特优2号[(3.89±0.28)t/667 m^2];生长性能方面较优质品种为粤桑51号、桂桑优12号和桂桑优62号;粗蛋白含量最高的为桂桑优62号(18.46%),其次是桂桑6号(17.56%);品质较优的品种有桂桑优12号、桂桑优62号和桂桑6号。综合鲜枝叶产量、生长性能和营养与品质评价指标,较优良品种为桂桑优62号和桂桑优12号,其次是粤桑51号和粤桑11号,这些品种可作为饲料桑树品种大面积种植推广,有利于开发成为新的高蛋白饲料资源,助力广西草食畜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对强桑1号的性状、产叶量及抗病性差异进行了调查.3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幼林期时强桑1号的产叶量不及育71-1,成园以后其产叶量略少于育71-1,而秋季产叶量与育71-1相当;从春期桑树的发芽情况看,强桑1号比育71-1早2~3 d;因此,强桑1号比育71-1更易遭遇春季晚霜危害;强桑1号对桑疫病易感,在如皋市推广该品种有一定的风险,但从地区桑品种多样性看,可以适当推广.  相似文献   

17.
在蚕专4号桑叶产量和质量鉴定基础上,本次对桑树育种三大指标之一的抗性又作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种是一个较为多抗的桑树新品种,其抗旱性与湖桑32号相近,明显强于农桑8号、梅村一号、塘10X伦109;对霜冻害的抵抗性接近湖桑32号,明显强于农桑8号等早生品种;抗桑萎缩病能力强于湖桑32号和桐乡青,抗疫病能力稍次于湖桑32号,但明显强于桐乡青;尤其对红蜘蛛、桑蓟马等刺吸式口器害虫为害的抵抗性明显强于湖桑32号和桐乡青;盐碱地上移植栽培袋接体的成活率明显高于湖桑32号和7-11,显示该品种对土壤盐碱地为害也有较强抵抗性。  相似文献   

18.
新桑品种川 799系四川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采用辐射育种与杂交育种相结合的方法培育而成。经多年室内观察调查及鉴定和 2年区试结果 ,农村示范推广应用 ,该品种表现出较好的丰产性 ,平均 1 /1 5公顷 (即每亩 )产桑叶 1 ,551 .53kg ,比对照湖桑 32号高1 1 .6 4%。 1 996~2 0 0 0年列为省科技厅“优质、高产桑、蚕新品种选育研究”重大科技项目桑树主攻品种 ,2 0 0 0年1 1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桑树专业委员会审定通过为合格品种。现将川 799桑品种的性状介绍如下 :1 选育经过1 979年以油桑自然杂交种子经 6 0 Co -r射线 ,2…  相似文献   

19.
一、试验目的与设计优良桑品种必须具备高产、优质和抗病三个主要条件,为了提高单位面积产茧丝量,必须重视桑叶质量。即使在桑叶产量相同的情况下,优良的叶质能提高养蚕的茧丝产、质量。我区引进了若干桑品种,大多已试种6年以上,为了能因地制宜地推广良种,选用育2号、湖桑197和桐乡青三个桑品种作养蚕比较试验。其中育2号是江苏引进种,后  相似文献   

20.
苏国兴 《江苏蚕业》1998,20(3):6-10
对新一之濑、湖桑32、育151、桐乡青四个桑品种的渗透调节能力进行比较研究.发现(1)受NaCl的胁迫,四个桑品种均可大量积累脯氨酸、可溶性总糖,其中新一之濑、湖桑32有较强的脯氨酸积累能力,育151有较高的可溶性总糖积累能力.(2)四个桑品种均可大量吸收Na~+,Na~+含量:根部>茎部>叶片,叶片仍维持较低的含Na~+水平.Na~+在桑品种根茎叶的积累比率呈现出明显的品种差异.(3)桑树在吸收Na~+的同时,还大量吸收Cl~-,参与渗透调节,但桑树缺乏有效的Cl~-区域化机制,根茎叶内都有大量的Cl~-积累.Cl~-积累率四个桑品种有差异.(4)根部K~+含量受NaCl胁迫的抑制,跌幅湖桑32最大;茎部K~+含量受低盐和中等盐浓度的促进,但受高盐的抑制;而叶片K~+含量受NaCl胁迫的促进,增幅桐乡青与育151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