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铁军 《茶业通报》1999,21(4):33-34
出口茶叶贸易成交样是茶叶外贸业务活动的基础,是茶叶贸易,生产,检验依据。正确认识出口茶样的重要性,严格管理,合理使用,妥善保管出口茶样,对指导出口茶叶生产,保证出口茶叶质量,促进茶叶外贸事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国际茶叶价格已在逐步上涨,印度也随之上涨,但由于茶叶在印度已成了人们每天膳食的一部分,所以其上涨率并不高。自从1977年以来,印度的茶叶“实际”价值稳步下降,甚至1983年还达不到1977年4.90卢比的价值。故从“实际”来说,茶叶的价格不象其它商品一样直线上涨,即使出现高涨,也只是在一年之内而不是以稳定的比例在几年之内逐  相似文献   

3.
美国是世界上仅次于英国的第二茶叶消费国,其需求最近三十年来平均每年逐增约3%。1980年进口茶叶约八万吨,其中红茶占95%,其余是绿茶占4%,花茶,普洱茶、乌龙茶占1%。1977年由于咖啡减产,价格猛涨,于是饮咖啡的转而饮用茶叶,国际市场出现了茶价成倍上涨的罕见现象,美国进口量急剧下降,1973年降到6.3万吨,价值1.14亿美元,1979不到8万吨,1981年回升到8.3万吨。美国虽是咖啡的主销国,但是茶叶也是主要日常饮料之一,平均每人每年茶叶消费量0.76磅,其消费量趋势是逐年增加的。在饮用方法上,茶叶作为热饮料占30~35%,冷饮料占65~70%,对品质的要求是:用于热饮料的红碎茶,内质要求汤色明亮、滋味浓强。鲜  相似文献   

4.
据国外报导,有机磷农药杀螟硫磷,是高效低毒,低残留防护剂之一,用于保管粮食对虫害有护和治的作用,可以达到较安全地进行粮食保管.近年来,我们在有关兄弟单位协助下,进行了杀螟硫磷保粮的药效试验.现将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大力支持下,关于杀螟硫磷在稻谷(包括统糠和标二米),小麦(包括标准粉)、玉米和高梁保管期间各粮食品种进行小试和中试(结合生产)的残留和消长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一九八五年十月,省茶叶学会在崇安县召开的“乌龙茶研讨会”专门研究、讨论乌龙茶的历史、分类、药理、生产、销售等问题,目的是继往开来,为更好发展我省乌龙茶这一宝贵遗产而努力。同年十一月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为庆祝建所五十周年纪念会而举办的具有全国性的茶叶学术交流活动。这次的学术活动牵涉的面较广,从茶树育种、栽培到茶叶采制、销售;从茶树病虫害到茶叶机械;从茶叶的生理及对人体的保健作用到开发新产品;从茶叶科研到教学等等内容甚丰富,当然其中也包含不少有关乌龙茶的研究课题。我县是乌龙茶主产区之中,经常分析茶叶产销形势,研究茶叶发展策略,不断提高乌龙茶的竞争能力,对我县乌龙茶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一般采用充氮处理或冷库保管茶叶,这对销售量少的农协和自产自销的个体农户来讲,对购买价高的充氮机是有困难的。如没有充氮机而要保持茶叶的品质也是个问题。为此笔者与三菱瓦斯化学公司合作进行除氧剂对保持茶叶品质的试验。试验方法本试验采用三菱瓦斯化学公司1985年10月研制的用于低水分商品的,除氧剂(一种特殊处理铁粉末)。采用铝箔密封包装袋,每袋装精制绿茶100克,分(1)装除氧剂一包(氧吸收量为50毫升),(2)充氮气,(3)对照三个处理,在低温(0~5℃)和室温下保  相似文献   

7.
何其彩 《茶业通报》1991,13(3):41-43
茶叶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是国内广大群众喜饮的廉价饮料。茶叶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国内销售和出口创汇。为了充分利用茶叶产品的经济价值,保证我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和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必须实行茶叶产品标准化,规格化,坚持制做和使用茶叶标准样。本文就坚持茶叶标准恢复茶叶质量的问题谈谈个人浅见。  相似文献   

8.
茶树品质是高品质茶叶成品的源头保障。为探讨铁观音茶叶品质与茶树种植年限的关系,选择种植4年、9年、30年的铁观音茶树及对应的土壤为材料,通过无性繁殖后再移植到不同年限种植土壤及新土壤等处理,对比不同处理方式下茶叶产品品质。结果表明,铁观音茶叶品质随茶树种植年限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经无性繁殖后的茶树幼苗移栽到4年、9年、30年的土壤后,其茶叶品质依然呈现下降趋势。而移栽到新土壤后的茶叶品质差异较小,表现为茶叶品质得分浓香型铁观音分别为95.60,94.80,94.70分,清香型铁观音则分别为94.90,94.85,94.40分。可见,茶树连续种植后,茶叶品质下降主要原因在于种植土壤。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茶叶生产国,英国是全球最大的茶叶消费国,两国人民都把茶叶视为"国饮"。茶文化产生于中国,英国把茶文化不断推向新的高度。习近平主席2015年10月访问英国时在演讲中说到:"中国是茶的故乡,英国则将下午茶发挥到极致。"1中国茶叶对英国经济的巨大吸引力催生了下午茶文化中国是世界茶树原产地,是全球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茶叶产销量约占全球的40%,联合国粮农组织政府间茶叶代表常凯松于2015年  相似文献   

10.
把食品速冻工艺技术运用到茶叶初制加工过程中,可以缓解茶叶生产加工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减轻制茶劳动强度,提高低档茶原料经济价值,提高茶叶卫生质量,为茶叶生产加工提供了新方式,开辟茶叶消费的新领域,促进我省茶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高海燕 《贵州茶叶》2009,37(4):27-28
说起茶叶.人们第一个联想到的就是茶叶的滋味如何,香气如何,似乎没有一个消费者会想到茶叶的等级符合吗?茶叶的农药残留超标吗?茶叶的实际制作工艺是否与产品的介绍一样?  相似文献   

12.
茶叶,是世界人民普遍爱好的保健饮料,茶叶消费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茶叶经营又具有多国性特点,所以茶叶为世界性商品,价廉物美,稳步发展,经久不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茶叶产销水平提高很快,生产国家已发展到50多个。消费国家和地区遍及世界各大洲。尽管茶叶与其他饮料之间、茶叶各经营国之间竞争激烈,但在诸多土特产品  相似文献   

13.
茶叶是人们普遍饮用的饮料。以往人们终是把茶叶经过一定加工,放在杯子中用开水冲泡后喝,为方便出差旅行,野外考察特设计了生产茶叶含片的生产工艺流程。茶叶含片既可以口含,也可以泡在开水中喝。一、原料选择与生产技术茶叶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茶叶含片质量,生产成本。质量好茶叶含片质量好,生产成本低。  相似文献   

14.
汪光荣 《茶业通报》1999,21(2):21-23
武义县现有茶园6866.7hm2,其中有5000hm2分布在海拔高度超过150m的山区。七十、八十年代,山区茶叶无论是产量,还是质量,曾经都是“武义茶业”的重要支柱,在金华市乃至浙江省争得名气,发挥过平原茶区无法替代的作用。山区乡镇人们,通过种茶而逐...  相似文献   

15.
近日记者获悉,欧盟、日本将于下半年再次提高茶叶农药残留标准,后期我国茶叶出口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从今年9月1日开始,欧盟对出口到欧盟的茶叶检验将从原来的100多项增加到200多项。另外,欧盟今年还将实施新的更为严格的茶叶农药残留标准,不仅正式禁止含有化学活性物质的320种农药在境内销售,  相似文献   

16.
陶德臣 《贵州茶叶》2009,37(4):31-34
中国是世界茶的原产地。至迟到西汉时期,已经产生了最早的茶叶市场。茶叶区域市场的产生,推动了茶叶生产的发展,表现为拓展茶叶产地,增加茶叶产量,改进种制技术,提高茶叶质量,丰富茶叶品种;刺激了茶叶消费需求,这种刺激作用主要从消费心理、消费行为、消费习惯等多方面表现出来;搞活了茶叶流通环节。具有相当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茶叶产业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农业产业,茶产业的发展状况关乎到我国从事茶产业相关领域人士的根本利益,因此必须重视我国现代茶产业的建设。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消费者对于茶叶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绿色、健康的无公害茶叶成为目前茶叶市场发展的主流。对于茶农来说,无公害茶叶的培养以及茶叶种植过程中的防虫害工作是两项必须掌握的内容。从我国茶叶产业中的无公害茶叶培养技术及防虫害措施两方面入手进行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8.
傅真鹏 《茶业通报》2003,25(2):78-79
1前言中国是茶的发源地,远在唐代茶叶经济就很发达,茶叶、瓷器、丝织品是中国古代主要输出商品。19世纪是中国茶的世纪,在世界茶叶贸易中,中国茶叶一直占主导地位,英、美等国主要进口中国茶。据史料记载,鸦片战争前中国茶叶输出量已达3万t的水平,商品量约13万t,鸦片战争后,由于出口需求拉动,中国茶叶生产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到1886年,中国茶叶输出量达到13.4万t。在1868~1896年近30a,茶叶在全国出口商品中名列首位,其后茶叶出口量呈萎缩状态,逐年递减,在衰落中开始了中国茶叶20世纪的坎坷历程。在1840年后一百年间,中国茶叶从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9.
茶叶商品作为茶业科学的一门新兴学科,从无到有,是一个了开创。现在,应该逐步建立和建全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茶叶商品学的研究范围涉及到茶叶的产制运销各个方面,是对茶业各基础学科的高度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茶叶学会于三月中旬召开茶叶区划学术讨论会。来自全省科研、院校、农林、商业等单位80余名省学会会员参加了学术讨论。会议还邀请了安徽农学院、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从事茶叶区划研究的教授、专家到会指导进行的。 1981年成立了省茶叶区划领导小组,拟订了工作方案和面上、典型区划调查参考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