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8 毫秒
1.
对8份叶菜型甘薯种质在海南的试验评价表明,广薯莱2号的鲜嫩茎尖产量为24.3t/hm2,食味优,营养丰富,抗逆性强;阜菜薯1号的鲜嫩茎尖产量18.7t/hm2,食味良,营养丰富,鲜薯产量18.6t/hm2,薯干产量4.2t/hm2,鲜薯食味优,营养高;福薯7-6由于抗逆性较差,鲜嫩茎尖产量只有12.6t/hm2,但食味特优.营养丰富.建议:广薯菜2号可在粗放栽培地区推广,阜菜薯1号可作为菜和薯兼用型品种推广,据有关试验.福薯7-6在良好栽培条件下推广,可获较理想的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2.
叶菜型甘薯蔓尖产量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7个叶菜型甘薯品种:莆薯53、广菜薯1号、广菜薯2号、阜菜薯1号、福薯10号、福薯11号、福薯7-6。1.2方法试验地点设在西南大学重庆市甘薯研究中心北碚农科所基地内,紫色黏土,肥力中上。2006年和2007年均按随机区组排列设计,设3次重复。每小区畦作6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适合广西种植的甘薯新品种(特别是高淀粉型新品种),为提高广西甘薯良种覆盖率、推动甘薯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品种支撑.[方法]2010~2011年在国家甘薯品种区试广西试点对9个甘薯新品种进行试验,测定甘薯鲜重、干重、品质等.[结果]9个参试品种中,鲜薯产量比对照增产的品种有3个,依次为泉薯10号、金薯2号和福薯21,其中泉薯10号产量名列第一(41006.3 kg/ha),比对照增产60.4%;干薯产量比对照增产的品种有6个,依次是金薯2号、泉薯10号、桂粉3号、莆薯16号、广薯205、龙薯14,其中金薯2号产量最高(9797.8 kg/ha),比对照增产45.3%.莆薯16号的干物率最高,为34.85%;桂粉3号的熟食味最好,评分为87.5分.[结论]高淀粉品种桂粉3号、广薯205、龙薯14及其他类型品种泉薯10号、金薯2号和福薯21等综合表现较好,适于在广西全区或部分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卢森权  谭仕彦  李彦青  黄咏梅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179-9180,9186
[目的]总结2006年国家(南方区)甘薯品种区试情况,筛选出适合广西种植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甘薯品种。[方法]将10个参试品种安排在广西玉米研究所试验地进行区试,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3个重复,栽培密度4.95万株/hm2,以金山57为对照品种。[结果]在10个参试品种中,鲜薯产量超过对照的有5个品种,排在前3名的是金山679、金山630和龙薯16,其中金山679鲜薯产量为39840kg/hm2,比对照增产30.6%;干薯产量除福薯8号减产外,其余品种均比对照种增产,排在前3名的是广薯182、桂粉1号和龙薯18,其中广薯182干薯产量为10765.5kg/hm2,比对照增产47.0%。品质方面以桂粉1号的干物率最高,为33.7%,广薯155的熟食味最好,评分为4.05。[结论]除了龙薯16抗病性稍弱外,其余9个品种均适于在广西种植。  相似文献   

5.
以福薯7-6为对照,引进3个叶菜用甘薯品种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福薯53产量高,但食味较差,不列入推广计划;福薯10号产量较对照有一定的提高,品质略优于对照,可在福州市示范推广;广薯菜2号食用无苦涩味,入口略有腻感,产量略低于对照,但不同试验点有所差异,可作搭配品种在适宜区推广.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9份叶菜型甘薯种质在海南的试种结果。根据甘薯嫩茎叶食味的综合品尝评价,兼顾鲜嫩茎叶的产量及适应性,认为海南种植广薯菜1号和2号最为理想。同时,推荐继续试种福薯7-6和枝菜薯。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适合宁德种植的甘薯(紫薯)新品种,为优良甘薯(紫薯)新品种在宁德地区的生产及育种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金山57为对照,2013年在宁德市福安溪柄镇进行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对9个参试甘薯新品种进行产量测定和品质鉴定。[结果]9个参试品种中,鲜薯产量较对照增加的品种有4个,依次为龙津薯1号、龙津薯3号、福宁紫4号和福薯404,其中龙津薯1号鲜薯产量最高,为43875.00 kg/hm2,比对照增产46.25%;薯干产量较对照增加的品种有4个,依次为龙津薯1号、福宁紫4号、福薯404和龙津薯3号,其中龙津薯1号薯干产量最高,为9515.03 kg/hm2,比对照增产27.21%;薯块品质以福薯404最好,干物率26.41%,熟食味好(81.5分),外观好(85分),福宁紫4号次之。[结论]龙津薯1号、福宁紫4号、福薯404和龙津薯3号这4个品种综合表现较好,适宜在宁德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陈英  陈碧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4,(11):3214-3215
[目的]筛选出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适合合浦县自然条件下栽种的甘薯[Dioscorea esculenta(Lour.) Burkill]品种,为当地甘薯品种示范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广西合浦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引进8个甘薯新品种和当地1个当家品种进行品比试验.其中,引进的甘薯品种桂薯131、桂粉2号、富硒11选、桂紫薯1号、桂薯3号、桂薯96-8由广东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提供,广薯87由广西农业科学作物研究所提供,外婆藤由广西平南县提供,当地当家品种为紫罗兰.[结果]桂薯96-8产量24 844.50 kg/hm2,比对照增产44.64%,居首位,萌芽性好,中后期长势旺,结薯性好,单株结薯平均5.3个,大中薯率60%以上,薯形美观,熟食口感好,可在合浦县进行示范推广.外婆藤产量22 011.00 kg/hm2,比对照增产28.15%,居第2位,株型半直立,萌芽性好,整个生长期茎叶生长较旺,茎叶产量高,平均株结薯7.4个,中蔓分枝较多,但煮熟薯块合有少量纤维,薯形不美观,可以作为养殖饲料种植.[结论]桂薯96-8综合性状较好,适合在合浦地区推广种植.外婆藤可以作为养殖饲料种植.  相似文献   

9.
通过筛选国家区试南方薯区参试甘薯新品种,为甘薯新品种选育和甘薯产业发展提供参考。2014-2015年,在国家甘薯品种南方区域试验广西试点对10个甘薯新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记载甘薯地上部性状特征,测定甘薯新品种的鲜薯产量、薯干产量、食味、病害抗性等。10个甘薯新品种中,普薯32号鲜薯产量达42486.30 kg/hm~2,比对照增产21.54%,增产达极显著水平;福薯604鲜薯产量达39 519.60 kg/hm~2,比对照增产13.05%,增产达显著水平。普薯32号、福薯604、桂薯11-196和龙薯31号薯干产量分别为11 400.9、11 179.65、10 759.65和9864.23 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29.33%、26.82%、22.06%和11.90%,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干物率以湛薯11最高,为31.72%,比对照增加24.61%,达极显著水平;其次是莆航薯1号,为31.63%,比对照增加24.26%,达极显著水平;桂薯11-196居第3位,为29.61%,比对照增加16.30%,达极显著水平。湛薯11熟食味最好,评分为88.75;其次为桂薯11-196、榕薯819,评分均为87.5。福薯604、广薯214、湛薯11、泉薯17和龙薯31号3种病毒(薯瘟病、蔓割病和疮痂病)均抗。淀粉型新品种桂薯11-196和广薯214整体表现较好,兼用型新品种普薯32号、福薯604和龙薯31号整体表现较好,适合在广西地区大面积种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鉴定和筛选适合泉州种植的甘薯新品种,为优良甘薯新品种在闽南地区的生产及育种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广薯87为对照,2010-2011年在泉州市惠安县洛阳镇进行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对9个参试甘薯新品种进行产量测定和品质鉴定。【结果】9个参试品种中,鲜薯产量以泉薯10号最高,为37924.98kg/ha,比对照增产41.86%,福薯21和金薯2号次之;薯干产量以泉薯10号最高。为9955.69kg/ha,比对照增产22.16%,桂粉3号次之;薯块品质以莆薯16最好,烘干率高(36.6%),熟食味好(82分),广薯205次之。【结论】泉薯10号、福薯21和金薯2号等3个品种适宜作为高产鲜薯食用型品种在生产和育种上加以利用;桂粉3号和莆薯16等两个品种适宜作为优质高干品种在生产和育种上加以利用;湛薯118、广薯205、龙薯14和湛薯20等4个品种均适宜作为优质高干亲本在育种上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1.
甘薯新品种‘福菜薯22’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于2011年以‘泉薯830’为母本,台农71、福菜薯18号、福薯7-6和紫叶薯为父本,采用计划集团杂交选育而成,201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品种于2014-2015年参加国家甘薯菜用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株型紧凑,短蔓直立,分枝性好,茎尖平均产量37 846.8kg·hm~(-2),比对照平均增产12.97%,食味鉴定综合评分73.55分,高于对照,高抗茎线虫病,抗蔓割病,是一个理想的适合机械采收的叶菜型甘薯品种。  相似文献   

12.
不同叶菜型甘薯品种茎尖绿原酸含量及清除DPPH·能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叶菜型甘薯茎尖绿原酸的含量及其清除DPPH·能力,为叶菜型甘薯的品种筛选、栽培及产业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6个不同生长期分别采收广菜薯2号、莆薯53和福薯7-6的茎尖,测定并分析茎尖叶片、叶柄和茎绿原酸含量及其与DPPH·清除能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6次采收期的不同甘薯品种茎尖绿原酸平均含量大小为:广菜薯2号(0.2920%fb)莆薯53(0.2750%fb)福薯7-6(0.1638%fb),其中叶片(0.3539%fb)茎(0.1444%fb)叶柄(0.1173%fb),叶片含量是叶柄和茎平均值的2.70倍;广菜薯2号、莆薯53和福薯7-6茎尖前3个采收时期绿原酸的平均含量分别是后3个时期的2.22、2.68和2.41倍,其中叶片、叶柄和茎前3次采收期绿原酸含量的平均值分别是后3次采收期的2.49,2.53和2.20倍。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2)根据3个品种6次采收期的平均值计算,叶片对茎尖绿原酸含量的贡献率为73.64%,叶柄为11.96%,茎为14.41%。(3)茎尖6次采收期的DPPH·清除能力平均大小为:广菜薯2号(34.99%)莆薯53(31.05%)福薯7-6(18.83%),其中叶片(32.52%)茎(23.64%)叶柄(17.91%);前3个采收时期的茎尖、叶片、茎和叶柄的DPPH·平均清除能力分别是后3个时期的1.91、2.02、1.69和1.99倍。【结论】叶菜型甘薯茎尖绿原酸含量在品种、部位和采收期间有显著差异;DPPH·清除能力与绿原酸含量具有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在叶菜型甘薯品种选育、栽培和产业化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茎尖绿原酸含量的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出适合海西州种植的高产、优质春小麦品种。[方法]于2004年进行了10个春小麦品种(系)的品比试验,调查比较它们的生育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产量。[结果]供试春小麦品种在海西州均可正常成熟。宁春39号的千粒重和折合产量最高,分别为60.6 g和8972.6 kg/hm2,分别较对照(宁春4号、乐麦5号)增加7.21、0.6 g和12.0%、9.2%,折合产量差异显著。其余品种(系)的折合产量为6095.9~7808.2 kg/hm2,较宁春4号、乐麦5号减产2.6%~23.9%、2.5%~25.8%,暂不宜在海西州种植。[结论]宁春39号可在海西州进行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14.
红壤丘陵区春季黑芝麻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筛选适宜在江西红壤丘陵地区春季种植的优良黑芝麻品种。[方法]以金黄麻为对照,对中芝9号、08-1、旱芝3号、赣芝5号、ZGBA、金黄麻、青麻、油墩黑、青3-3、赵公鞭10个黑芝麻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中芝9号产量最高,较对照增产457.77kg/hm^2,增产42.47%,08-1、旱芝3号分别比对照增产24.32%和18.34%,赵公鞭产量最低,比对照减产14.90%;08-1单株塑果数最多,为95.6蒴,赵公鞭单株塑果数最少(36.2蒴);中芝9号每蒴粒数最多(96.2粒),赵公鞭每蒴粒数最少(44.0粒);旱芝3号千粒重最重(2.90 g);中芝9号单株产量最高(11.27 g)。[结论]中芝9号、08-1、旱芝3号、赣芝5号综合性状优良,可代替金黄麻在红壤丘陵区春播种植。  相似文献   

15.
魔芋配方施肥试验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端波  姚强  潘明艳  张九龄  张健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886-7886,7932
[目的]为探索魔芋配方施肥技术模式,指导农民科学施肥。[方法]按照磷钾定氮、氮钾定磷、氮磷定钾原则设8个处理的试验研究魔芋配方施肥技术。[结果]以施N 225 kg/hm2、P2O597.5 kg/hm2和K2O 262.5 kg/hm2处理效果最好,与习惯施肥比较增产8399.2kg/hm2,增加48.9%,纯收入达32 212.31元/hm2,比对照净增15 430.64元/hm2,且病株率显著低于习惯施肥。[结论]魔芋施N 225kg/hm2、P2O597.5 kg/hm2和K2O 262.5 kg/hm2,无论产量还是经济效益都最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开展内蒙古河套灌区食用向日葵肥料对比试验。[方法]以河套灌区市场内主要流通的6个肥料产品为研究材料,通过与该地区传统施肥模式(CK)进行对比,分析了不同肥料对食用向日葵产量、效益的影响。[结果]525 kg/hm~2田力元掺混肥(17-17-17)+375 kg/hm~2尿素、450 kg/hm~2住商缓释肥(24-12-10)、450 kg/hm~2德源缓释肥(24-12-10)的增产效果显著,较对照(CK)分别增产13.3%、11.9%和5.6%;525 kg/hm~2田力元掺混肥(17-17-17)+375 kg/hm~2尿素、450 kg/hm~2住商缓释肥(24-12-10)、450 kg/hm~2德源缓释肥(24-12-10)、450 kg/hm~2奥佳缓释肥(26-10-12)的效益显著,较对照(CK)分别增收12.3%、11.5%、7.5%和5.0%。[结论]该研究可为当地向日葵生产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