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亚硒酸钠为外源硒肥,通过在土壤中施入不同浓度硒肥的方式,探索硒肥对辣椒产量和不同生育期植株各器官对硒的富集规律,为富硒辣椒的生产及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施硒浓度在10 mg/kg以上时可使辣椒增产7.50%~10.8%;辣椒不同生育期植株各器官对硒的富集规律存在明显差异,在苗期时,辣椒植株硒含量随土壤硒浓度增大呈现显著的先增大后降低而后保持稳定的趋势,开花坐果期时辣椒叶部硒含量呈现持续增加态势,茎部及根部富硒规律与叶部存在明显不同;收获期时,辣椒叶部硒含量明显高于植株其他器官,各器官硒含量高低依次排序为:叶>根>果实>茎;单株辣椒果实的硒累积量变化规律与辣椒果实硒含量变化规律一致,并在10 mg/kg浓度处理水平达到最高值。综合考虑辣椒产量、硒含量及果实硒累积量因素后认为,10 mg/kg的土壤硒浓度是最适合辣椒进行富硒栽培的土壤硒浓度。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施硒对香蕉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适宜的施硒类型和浓度,以Na2SeO4(5 mg/kg,Se1;10mg/kg,Se2)和Na2SeO3(5 mg/kg,Se3;10 mg/kg,Se4)为硒源开展香蕉苗期施硒试验,分别在硒处理30、60 d时测量植株株高、茎基围、地上和地下生物量以及植株根、茎、叶硒含量.60 d...  相似文献   

3.
花期喷施亚硒酸钠对小麦生长特性及硒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外源硒对小麦生长的影响、籽粒中硒的存在形态及积累特性,探索小麦硒肥施用技术。[方法]于2017—2018年在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基地开展盆栽试验,在中麦175开花期喷施低(8mg·L~(-1))、中(16mg·L~(-1))、高(24mg·L~(-1))浓度的亚硒酸钠(以不喷硒为对照),测定对小麦生长特性、产量形成及硒元素积累的影响。[结果]花期喷施亚硒酸钠处理的小麦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重较CK增加,缓解了根系衰老,提高了根冠比、各器官硒含量及籽粒各形态硒的积累。喷施低、中浓度亚硒酸钠较对照显著提高了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及千粒重,产量增加显著,增幅达8.0%~17.0%,以低浓度效果最佳,而喷施高浓度则反之。各器官硒含量、茎和叶硒积累量所占比例、籽粒中硒酸盐含量及其积累量所占比例、硒代蛋氨酸含量均以低浓度最低,以高浓度最高,而籽粒硒积累量占植株总硒比例、籽粒中有机态硒积累量及其所占比例以低浓度最高,而高浓度最低。[结论]开花期喷施低浓度(8mg·L~(-1))亚硒酸钠可有效增加植株干物质积累,提高千粒重和产量,且更利于硒向籽粒中运转,增加有机态硒含量及其占比,降低无机态硒含量及其比例。  相似文献   

4.
4个双低甘蓝型油菜品种干物质积累及养分吸收动态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采用田问试验研究了4种双低油菜整个生育期内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养分吸收动态.结果表明:播种后140 d(苗期)、140~170 d(蕾薹期)、170~199 d(花期)和199~212 d(角果期)4个油菜品种的干物质积累比例分别为12.7%~20.9%、15.3%~20.0%、60.3%~71.7%和-27.4%~-9.1%;氮素积累比例分别为33.3%~47.8%、11.9%~14.7%、15.5%~28.1%和17.7%~28.8%;磷素积累比例分别为23.4%~37.9%、22.5%~29.4%、32.7%~54.1%和-17.2%~-3.O%;钾素积累比例分别为24.7%~33.9%、16.2%~35.9%、31.0%~53.3%和-43.0~-23.5%.表明油菜干物质累积与养分吸收量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氮素积累量最大时期为苗期,干物质、磷、钾积累量最大时期为花期,干物质及氮磷钾养分积累速率最大时期均为花期.每生产100 kg籽粒养分的需求量平均为N 4.3 kg、P2O5 2.7 kg和K2O 8.7 kg.在同等施肥量水平下,4个油菜品种中,华油杂9号籽粒产量最高,达3 574 kg/hm2;N、P、K养分偏生产力顺序为:中双9号>华油杂9号>华双5号>华双4号.  相似文献   

5.
以西荞1号为材料,研究了高产条件下苦荞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规律.结果表明:全生育期苦荞的总干物质积累呈"S"形曲线,根、茎、叶的干物质质量分别在播种后60d,75d和45d达到最大值,干物质量分别为379.7,3 113.7,2 561.2kg/hm~2.各器官氮(N)、磷(P)和钾(K)百分比(籽粒除外)随生育时期的推进呈现出先升高后逐渐降低的趋势,幼苗期(播种后15d)上升较快,后期逐渐下降.籽粒中氮和磷的百分比随生育期的推进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而钾呈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氮、钾总积累量变化规律相似,出苗后持续增加,播种后60d达最大值,而后略有下降.整个生育期磷素总积累量持续上升,成熟时各器官以籽粒中积累量最高,为10.46kg/hm~2.高产条件下,苦荞N,P,K最大需求量分别为152.1,19.6,182.2kg/hm~2,需肥比例分别为1.00∶0.13∶1.20.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不同施硒浓度对5种作物的影响,了解不同作物的硒吸收及积累特性,为筛选适宜大规模种植的硒蛋白原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油菜、玉米、洋葱、番茄、绿豆分别代表不同科作物进行盆栽试验,以亚硒酸钠为硒源调控土壤基质中的施硒浓度分别达20、40、60、80 mg/kg,同时以不施硒的基质为对照组(CK),培育作物直至开花期,采收其地上部分并测定其硒含量、蛋白含量及蛋白中的硒含量,结合作物生物学产量计算硒积累量与蛋白中硒积累量,从而分析5种作物对硒的吸收与积累情况,并筛选出适合硒蛋白生产的最佳原料。[结果]玉米、洋葱、绿豆、番茄和油菜最佳施硒浓度分别为60、20、60、40、60 mg/kg。在最佳施硒浓度下玉米、洋葱、绿豆、番茄和油菜的蛋白中硒积累量表现为油菜>玉米>番茄>绿豆>洋葱。[结论]与玉米、洋葱、番茄和绿豆相比,油菜的蛋白含量与蛋白硒含量最高,是潜在优良的硒蛋白来源作物,且在施硒浓度为60 mg/kg时表现出最佳的集硒特性。  相似文献   

7.
磷肥用量对菘蓝干物质积累及其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磷肥用量对菘蓝干物质积累及其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方法】于2011-05-14,通过大田试验,研究磷肥(P2O5)用量分别为0,90,180,360,540kg/hm2时,菘蓝干物质累积量以及氮、磷、钾累积吸收量的变化。【结果】在菘蓝生长60~180d,不同施磷水平下,菘蓝总干物质累积量均随生长期的推进呈现出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即"S"型曲线;磷肥用量在0~180kg/hm2时,菘蓝总干物质累积量、干物质日增长量、根干物质分配率均随着磷肥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当磷肥用量超过180kg/hm2时,总干物质累积量、干物质日增长量、根干物质分配率反而下降。菘蓝植株的氮、磷、钾吸收累积量动态变化与其干物质积累规律类似,总体均呈"S"型增长趋势。在整个生长期,以磷肥施用量为180kg/hm2的处理菘蓝植株和根系的氮、磷、钾累积吸收量最高;而当磷肥用量超过180kg/hm2时,植株和根系的氮、磷、钾素累积吸收量反而下降。菘蓝对氮的吸收量最大,钾次之,磷最少,当磷肥用量达到180kg/hm2时,菘蓝全生育期对氮、磷、钾素累积吸收量均达到最高值,分别为1 370.22,192.44,682.44mg/株。【结论】在本试验土壤肥力条件下,磷肥(P2O5)的推荐用量为180kg/hm2,且是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  相似文献   

8.
氮磷配施对水地胡麻干物质积累规律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大田结合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氮磷配施方式下胡麻干物质的积累规律和产量形成.结果表明:单施低氮75kg/hm2和单施中磷150kg/hm2时胡麻植株的干物质积累最大,日均增加量分别达44.11mg/d,46.16mg/d,较不施肥分别提高22.84%和28.70%.配施氮磷均为150kg/hm2胡麻植株干物质积累及最终积累量最大,日均增加量达49.30mg/d,单株干物质积累量达4.95g,分别较不施肥提高了37.44%,37.03%.根、茎、叶、非籽粒、籽粒干物质的最终积累量和分配比率最大的处理分别为单施低磷(75kg/hm2)、施中氮(150kg/hm2)和高磷225kg/hm2、施中氮和低磷、单施中磷、施氮磷均为150kg/hm2,且单施低氮叶物质对籽粒的转移率和贡献率最大,较不施肥均有显著提高.施低氮和中磷胡麻的产量最大,达2 200.00kg/hm2,较不施肥提高36.43%.可见,150kg/hm2氮和150~225kg/hm2磷配施时胡麻的干物质积累量、籽粒干物质最终积累量和分配比率、产量均达最大.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叶面施硒与水稻氮代谢关系,采用盆栽试验,分析4种硒浓度(0,20,40,60mg·kg~(-1))下,水稻生育后期不同器官氮含量、氮积累、氮分配比例及氮迁移率和硒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0~40mg·kg~(-1)硒处理时,随着硒浓度的增加,水稻植株和精米硒含量、硒积累量均显著增加,精米硒含量为0.084~0.173mg·kg~(-1),是对照的3.65~7.52倍。硒浓度0~40mg·kg~(-1)时,随着硒浓度的增加,叶片、茎和穗的氮含量和氮积累量显著增加,40mg·kg~(-1)硒处理籽粒蛋白质含量比对照增加3.83%,60mg·kg~(-1)硒处理叶片、茎和穗的氮含量和氮积累量降低。可见,松粳9号孕穗期喷施40mg·kg~(-1)硒,有利于植株氮吸收,提高精米硒的含量,且精米硒含量达到富硒大米标准。  相似文献   

10.
富硒矿粉对不同小麦品种(系)富硒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小麦鄂恩4号、998042 2个品种(系)施用3种不同含硒量的富硒矿粉,结果表明:①施用富硒矿粉能够提高小麦植株的含硒量,3种矿粉处理的茎、叶含硒量为0.032~0.055 mg/kg,平均0.043 8 mg/kg,比对照增加143.3%;②高含硒量富硒矿粉的效果优于低含硒量矿粉,但施用含量为1 494 mg/kg矿粉的小麦茎叶平均含硒量比含量为104 mg/kg的矿粉仅高65.81%,说明较低含量的矿粉同样具有应用价值;③不同时期的小麦含硒量不同,苗期较低、后期较高,说明硒元素在小麦中存在着一个积累过程;④不同遗传基础小麦品种(系)的聚硒效果不同,鄂恩4号小麦的富硒效果优于998042品系,两者在苗期的差别较大,灌浆期的差别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