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正多年来,山区茶园以纯种为主。除茶树幼龄时期,在行间套种部分农作物或经济作物外,茶树封园后一般不再套种。但近年来调查研究发现,在茶园套种部分落叶果树(茶果套种),与大面积单一种茶相比有许多优势。现将其优点及注意事项介绍如下:一、山区茶园套种落叶果树的优点1.可以改善茶园小气候茶树生长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尤其是名优茶对温湿度、光照等条件要求更  相似文献   

2.
孙玉雷 《茶业通报》1999,21(4):22-23
乌jiu茶树复合植茶园内种群关系表现为,时间和空间互补、协调,与纯茶园相比,复合种植茶园对时间资源和空间资源利用充分;由于乌jiu的蔗荫作用,复合种植茶园内光照弱、湿度高,这对茶树的生长和茶叶品质提高有利。此外,由于复合种植茶园凋落物多、根系发达,土壤的理化性质均较纯茶园好。因此,复合种植茶园内两个主要种群(乌jiu、茶树)在功能关系上表现为相得益彰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方和汝  方勇 《茶业通报》1998,20(2):12-13
复合茶园一般是在茶园内问植经济树木。如海南茶区胶茶间作,本省茶区林茶间作等。但以乌桕与茶,山苍树与茶的立体复合种植效益较为显著。祁门是优质茶产地,有着多种种植方式,密植和常规茶园以套种乌桕或山苍树为代表的立体复合茶园占有一定的面积,这些复合茶园对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稳定群体结构,调节小气候、促进茶树有机物的转化、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显著的效应。复合茶园能改善茶树生态环境茶树正常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温度、水份和光照。复合茶园能够创造利于荣树生长的多项有利条件。如夏秋季能减少光照强…  相似文献   

4.
雷元胜 《茶业通报》2009,(3):122-124
对同一区域内的茶树—板栗、茶树-日本甜柿、茶树-桃树及纯茶园4种类型茶园的蜘蛛种群与小绿叶蝉个体数开展了为期1年的调查,查得4类茶园蜘蛛种数、个体数依次为24种和2182头、24种和2013头、23种和1498头、21种和1250头,小绿叶蝉个体数依次为872头、1216头、690头和1466头。结果表明,间作茶园蜘蛛无论在种类上还是个体数均比纯茶园多,而小绿叶蝉个体数比纯茶园少,说明间作有助于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增加茶园生态系统异质性,显著地提高了害虫天敌蜘蛛种群和个体数量,从而有效地控制了小绿叶蝉的发生与为害。  相似文献   

5.
山地茶园覆草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汲长岁 《茶业通报》1995,17(4):15-16
山地茶园覆草效应的研究汲长岁(山东省莒南县果茶中心)高家沟山地茶园,无灌溉条件,近4年年平均降水量为630mm,年降水量小于年蒸发量(450mm)与径流量(250mm)之和,茶树生长势弱,经济效益差。为了研究旱地茶园的覆草效应,1991~1994年对...  相似文献   

6.
无性系良种茶苗的定植与管理技术钱六九,江济和(东至茶树良种繁殖示范场)(祁门茶叶研究所)名优茶的发展,必须以良种茶园为基础,尤其是无性系良种茶园,其芽叶性状、发芽期等比当地的群体种茶园优越。因此,无性系良种繁殖与推广,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由于多数老茶区...  相似文献   

7.
“九五”安徽茶园土壤肥料工作的构思廖万有,罗影霞(安徽省农科院祁门茶叶研究所245600)土壤是茶树赖以生存的基础,肥料是补充和调节土壤中营养元素,满足茶树生长发育过程中对营养元素的需求,实现茶叶高产优质的保证。因此,茶园土壤肥料工作是茶叶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8.
茶树喷施微肥复合晶试验王亦才,杨定宽,林尧忠(浙江省泰顺县茶叶特产局325500)于1993-1995年春茶开始在仙稔乡茶场、罗阳镇茶场以及茶叶专业户、重点户茶园,应用微肥复合晶进行茶树叶面喷肥技术的试验,探讨其使用效果,为大面积茶园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杨丽娟 《茶业通报》1995,17(3):15-16
跃进茶果场良种茶园在发展杨丽娟(江苏无锡市多种经营管理局)国营无锡市跃进茶果场位于无锡南端,有茶园面积530亩,其中无性良种茶园近200亩。茶园都分布在丘陵缓坡地带,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利于茶树生长发育。但由于茶场建于大跃进年代,建国基础差,茶园品种...  相似文献   

10.
吴卸根 《茶业通报》1994,16(1):13-14
试论提高低丘红壤茶叶品质技术吴卸根(浙江省十里丰农场)低丘红壤茶园由于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土壤瘠薄,蓄水保肥能力差,茶树生长势差,加之受气候、人为因素的影响,其茶叶品质不如高山茶好,这是众所周知。但是,若能根据低丘红壤茶园土壤特征,茶树生长、生理特点,...  相似文献   

11.
刘金根 《茶业通报》1995,17(3):10-10
茶树喷施菌剂试验初报刘金根(东至茶树良种繁殖示范场)本试验喷施茶叶专用菌、广谱二代增产菌、广谱增产菌三种喷施剂,现将试验结果初报如下:一、试验方法及内容(一)试验地点试验设置在东至茶树良种场茅岗分场成年采摘茶园内,年亩施纯氮17公斤,磷肥8公斤,春茶...  相似文献   

12.
刘双弟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5):229-234
生态空间变小、新梢生长快、叶质柔嫩易导致有害生物危害台刈茶园。通过在台刈茶园套种藿香蓟实施生物覆盖措施改善茶园温室度状况,促进天敌植绥螨种群数量的发展达到“以螨治螨”的生态控制目的。在试验的台刈茶园设置了3种不同耕作模式茶园的试验区,即套种藿香蓟的生物覆盖茶园试验区(A)、对比套种决明的生物覆盖茶园试验区(B)、清耕茶园试验区(C)。从5月开始,当藿香蓟长至10~15 cm时开始调查3种不同耕作模式茶园的跗线螨及其天敌植绥螨的种群数量的消长规律,并于盛夏的7-8月测定、记录试验茶园的空气温、湿度的变化。A、B 2个生物覆盖区,尤其是A区天敌植绥螨在9月中旬有一个明显的高峰期;C区的天敌植绥螨的高峰期不明显。在跗线螨及植绥螨的高峰期,C区跗线螨的密度高达6.6头/芽梢,天敌植绥螨的密度仅为0.13头/芽梢;B区的跗线螨密度为5.3头/芽梢,天敌植绥螨的密度为1.26头/芽梢;而在A区,跗线螨螨口密度仅为2.1头/芽梢,天敌植绥螨则高达2.48头/芽梢。在盛夏的7-8月,A、B 2个试验区与C区相比,空气的平均温度降低2.57~2.84℃,平均相对湿度提高12%~13%。台刈茶园套种藿香蓟的生物覆盖措施,可显著改善茶园的小气候,为植绥螨提供丰富的食料,营造利于天敌植绥螨种群数量增长的生存环境,构建良好的茶树-藿香蓟人工复合生态系统,扩展了植绥螨的种群,促进“以螨治螨”的生态控制效应。  相似文献   

13.
汪于奎 《茶业通报》2003,25(1):24-24
金寨县张冲乡位于大别山响洪甸水库上游山区,现有茶园面积406.7hm2,其中地处海拔500m以上的高山茶园就有43.5hm2。这些高山茶园是70年代开辟栽植的,大多属单行栽梯式低产茶园。从90年代末开始我们就对这些低产茶园逐年进行了改造。由于这些改造的高山低产茶园地处高山地区,森林覆盖度大,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夏季昼夜温差大,很适宜栽培高山反季节蔬菜。因此我们在低产茶园改造过程中,夏季在茶园套种高山蔬菜,提高复种指数,增加收益来弥补由于低改带来的经济损失,同时对茶树萌发的新梢起遮荫保水作用,对茶…  相似文献   

14.
曹刚 《茶业通报》1996,18(4):24-26
灌溉对茶树生理及茶叶产量的效应曹刚(池州供销学校247100)茶树是耐荫喜湿的多年生叶用作物,水是决定茶树新陈代谢强度和方向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茶园水分的多寡,直接影响茶树的生育与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因而,水的问题引起了国内外许多产茶国家学者的普遍重视...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人工生态系统提高茶园生产力俞美英(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我国是茶树的发源地,在自然生态系统中,茶树仅仅是热带雨林中的伴生树种,上层为高大乔木所荫蔽,下层为落叶所覆盖。茶树生长的环境是温暖、湿润,光照多为散射光,土壤酸性、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有机质含...  相似文献   

16.
解子桂 《茶业通报》1995,17(3):11-12
桐茶间作与梨茶间作解子桂(铜陵市农经委)为充分利用光能和土地资源,铜陵市七十年代初千亩茶园间作栽植了梨树,部分茶园栽上了桃树、杉木。七十年代末又开展了泡桐与茶树间作试验。根据多年的实践及试验,调查情况认为:桐茶间作有利无弊,梨茶间作有利有弊。一、间作...  相似文献   

17.
李槐松 《茶业通报》1996,18(3):15-16
九华山区茶树种质资源及名茶开发研究李槐松(青阳县农业局242800)本文从九华地方茶树品种资源调查入手,探讨其历史、特征特性及和九华山之名茶的内在关系并施以技术手段进行研制开发向高产优质转化。一、九华山区茶树种质资源九华山区茶园多分布于500—870...  相似文献   

18.
李倬 《茶业通报》1997,19(1):13-14
茶园中茶树群体及单丛茶株,它们的树冠树体,与周围环境相互不断地影响。在特定的大气候背景下,常形成它们独特的小气候。这些小气候特征,具体表现在茶丛行间,冠层、单丛内外的小范围温度场,湿度场及光能的时空分布上。这些特征,不仅有别于距地表1.5m以上空间的大气候,而且,在距离很近的同一场内,也有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也是导致局部范围茶芽萌发不齐,冻害程度不一,病虫害轻重不同的重要原因之一。过去,国内也曾有一些茶园小气候研究的报导,但多失之过简[1]。本文试将过去在安徽茶区内观测获得的茶园茶树行间,茶丛内外,…  相似文献   

19.
推广茶叶优质高产技术提高种茶经济效益方建淳(浙江省淳安县农业局)一、根据茶树特性。运用适宜的栽培措施以提高单产。(一)建立新茶园时要打好优质高产的坚实基础。在新茶园建立时,关系最大是土地深耕,施足有机肥、选用良种和苗期管理。1.深耕施肥。在播种行开沟...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探讨了新植幼龄茶园中间作套种花生的适宜密度。试验表明:幼龄茶园大行距中间作3行花生为最佳密度,平均产量达到158.2kg,产值达791元,与当地种植玉米亩产值相当。实现茶树与花生同季管理,达到以种促管,以短养长,以管促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