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6月19日向媒体通报了地震灾区最新环境质量状况。他说,截至目前,地震灾区中四川省、陕西省、甘肃省和重庆市所有饮用水源地均通过了发光细菌急性毒性检测,  相似文献   

2.
<正>国务院于2015年10月17日发布国函[2015]160号《关于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的批复》文件,原则同意《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并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农业部、林业局认真组织实施。这是继1993年国务院发布国函[1993]167号文件《关于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纲要的批复》之后,我国水土流失防治进程中的又一个  相似文献   

3.
<正>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5月30日向媒体通报,连日来,环境保护部组织力量对什邡市等灾区环境隐患集中区域进行重点排查,及时对危险化学品、医疗废物采取就地消化、原地保存或安全转运等措施,对"皇嘉农业雁门硫铁矿尾矿库溃坝"事件等次生环  相似文献   

4.
土壤污染近年来备受瞩目,我国已出台多项法律法规来规范防治,合理评价不同地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情况,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2017年11—12月在研究区采集的29个表层土壤(0~20cm),分析测定土壤pH、有机质和8种重金属元素砷(As)、镉(Cd)、铬(Cr)、铜(Cu)、汞(Hg)、镍(Ni)、铅(Pb)和锌(Zn)的含量,采用最新发布的《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进行污染评价,运用GIS地统计学方法分析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pH呈现酸性至中性;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7.73 mg·kg~(–1),较为缺乏;8种重金属元素(As、Cd、Cr、Cu、Hg、Ni、Pb、Z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8.27、0.17、70.84、24.74、0.20、32.07、28.48和73.57 mg·kg~(–1),除As外,其他重金属含量均超过南京市江宁区土壤环境背景值,但未超过国家现行标准,总体无重金属污染。其中Cd、Cu和Hg元素在局部地区达到了警戒线,风险区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和南部,呈现带状分布,农业生产上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在对榜沙河流域生态因子分析的基础上,选择沟壑密度、土壤保持功能指数、开发建设扰动指数、水土流失治理度、预防监督指数等15类评价指标,以生态特征值作为计算依据,参考环境保护部《流域生态健康评估技术指南(试行)》,分评估对象、指标类型、评估指标3个层次,采用综合指数法进行流域生态评价。结果表明,榜沙河流域生态综合指数WHI=56,流域生态状态一般,其中:榜沙河中上游主流区WHI=65,流域生态状态良好;漳河流域WHI=49,流域生态状态一般;龙川河流域WHI=56,流域生态状态一般。  相似文献   

6.
四川汶川地震区新生水土流失现状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由地震产生的新生水土流失主要类型、新生水土流失特征、新生水土流失危害等方面分析了汶川地震发生后四川灾区新生水土流失现状。为有效防治新生水土流失、搞好灾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出了防治灾区新生水土流失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水资源紧缺,积极构建"海绵城市"是节约用水的重要战略。为此,北京市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与水系统构建(试行)》要求,立足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修订出台了《北京市水土保持条例》和《北京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导则》。依照这些法规、标准和规范性文件,分析了构建"海绵城市"的相互依托与呼应,并探讨了水土保持作用,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四川灾区震后公路重建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5.12"汶川地震后灾区公路设施严重损毁的状况,本文论述了灾区灾后重建过程中,公路设施建设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从水土流失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2019年4月30日,重庆市发布《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奉节县、石柱县退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通知》。通知中提到,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的意见〉的通知》(厅字[2016]16号)和《重庆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检查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渝扶组办发[2018]129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土壤污染防治技术体系建设思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长期以来,中国土壤资源面临着过度开发、严峻的环境问题和巨大的发展压力,土壤污染的负面影响日益凸显,已经严重影响到土壤的生态功能、人体健康和土地可持续利用。2016年出台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土壤保护的高度重视,从顶层设计的战略角度对更好地推进中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作了系统部署。为探索能快速、有效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保障农用地生产安全和人居环境安全的土壤污染防治新模式,本文紧密围绕"土十条"的总体思路和核心理念,立足中国基本国情,通过纲领性文件的深入解读,剖析中国土壤污染防治体系的五大指导思想和五大基本原则,系统构建不同土地用途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通过对中国土壤污染防治建设主题、建设目标和支撑体系的深入解读,指出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技术体系应涵盖预防技术、监管技术、修复与安全利用技术等四个方面,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防治技术体系应涵盖污染预防、环境调查、风险评估、治理修复、全过程监管和可持续再利用等六个方面。中国土壤污染防治体系以法律体系研究为主,忽视了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的系统研究。以"土十条"为思想指导,一套系统有效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应:(1)从"治"的角度对污染土壤开展治理修复和风险管控;(2)从"防"的角度预防新增污染和现存污染的迁移扩散,重视对污染源头的严格监管;(3)形成以融资机制、公众参与等保障机制配套支撑的土壤污染全过程防治体系;(4)在摸清土壤污染状况的基础上,突出土地功能的个性差异,建设用地以人居环境安全和土地可持续利用为目的,农用地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体健康为目的。  相似文献   

11.
《土壤污染与防治》简评《土壤污染与防治》一书由国家环境保护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译审杨景辉先生编著,全书分八章,约65万字,已于1995年第四季度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编著者长期从事土壤和环境科学方面的文献研究工作,发表过多篇有关综述。近年来,作者针对我国...  相似文献   

12.
根据《水利部流域管理机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办法(试行)》要求,近日,松辽委在门户网站上发布《松辽流域2019年部管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实施情况公告》(http://www.slwr.gov.cn/slwggl/202004/t20200407_45630.html)。  相似文献   

13.
《土壤》2011,(4):680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系环境保护部主管、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GCJC),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RCCSE)核心期  相似文献   

14.
汶川地震造成灾区土地损毁,土地损毁研究可间接揭示地震破坏模式。结合灾区多源信息,应用遥感(RS)技术获取灾区地震前后的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格局,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检测土地损毁类型及其空间特征。研究表明损毁土地沿地震带大致呈现椭圆分布形态,且与断层分布呈正相关关系;坡度5°~35°的地貌过渡带内集中损毁土地的71.23%;海拔1 000~2 000 m的损毁土地约占总损毁土地面积的31.89%,损毁土地类型多样;海拔2 000~3 000 m的损毁土地约占总数的34.59%,损毁土地类型单一。结果表明损毁土地空间格局与地震地表破坏机制吻合,损毁土地信息可作为地震之后生态环境评价、恢复和重建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5.
地震灾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恢复效应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震等重大灾害的发生,对区域植被及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能够反映绿色植物的生长状况,进行地震灾区植被NPP恢复效应评价,对掌握震后植被恢复情况和变化趋势具有指导意义。以"5·12"汶川大地震的极重灾区为研究区,选择地震前后3个时期的TM及MODIS卫星遥感数据,结合气象资料等其他数据,利用改进的CASA模型估算了灾区前后三年植被NPP。结果表明,灾后2009年植被NPP总量为9.827亿gC/a,相比灾前2007年减少了31.99%,2011年恢复期相比2009年增长了28.55%,但仍比2007年低12.57%,震后两年,灾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有所恢复,但未达到震前水平;从植被NPP空间分布来看,离地震中心越近的地方,植被NPP受到的削减程度越大,其恢复能力越差;经验证分析,评价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可为相关部门制定灾区生态重建和生态恢复计划与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根据《国务院关于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的批复》(国函[2015]160号),近日,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和国家林业局七部门联合印发《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发展蓝图和重要依据,是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7.
充分考虑芦山地震灾区特殊的地貌类型,基于RUSLE模型结合多源耦合数据,定量提取了降雨侵蚀力因子(R值)、土壤可蚀性因子(K值)、坡长坡度因子(LS值)、地表覆盖与管理因子(C值)、水土保持措施因子(P值)5个因子,进而获取了2014年芦山地震灾区的震后土壤侵蚀强度,并从坡度、高程、土地利用类型方面系统地分析了不同侵蚀强度的空间分异格局。研究结果表明:①震后灾区的全年土壤侵蚀量达9504.97万t,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2248.55t/(km^2·a),总体上属于轻度侵蚀;②坡度和海拔与土壤侵蚀强度有密切关系,在坡度25~35°、海拔3000~5000m的地带土壤侵蚀最为严重;③有林地、其他林地、草地土壤侵蚀强度高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研究成果可以为芦山地震灾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及重建提供数据和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18.
<正> 一、前言土壤和水、大气一样,都是环境的构成因子,在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一旦遭到有害物质的污染,便成为蓄积性污染,其影响将是长时间的。以土壤污染作为典型公害而制定的《公害时策基本法》问世以来,至今已20年。现将已做的有关土壤污染防治对策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20年12月4日,《广东省水利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技术导则(试行)〉的通知》(粤水水保[2020]10号)发布,这是广东省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报告编制的技术性指导文件。以广州智慧城市产业园(广龙地块)为例,基于《广东省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技术导则(试行)》开展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报告编制研究,包括水土保持评价、水土流失分析和预测、水土保持措施、水土保持监测、投资估算、水土保持管理等,并提出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报告编制相关建议,希望为省内其他产业园区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报告编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汶川地震灾区水土流失动态变化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最为严重的地震灾害,破坏性极强,不仅给灾区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也使灾区的山体、林草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系统遭受重创。对四川地震灾区震前(2002年)、震后(2008年)和恢复期(2013、2018年)不同时段的水土流失面积、强度、土壤侵蚀量和土壤侵蚀模数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并对水土流失变化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基于水土流失动态变化的分析结果,对灾区下一步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一些建议,可更好地为灾后重建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