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第一条为有效地防止土地荒漠化,改善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沙区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根据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沙区是指纳入防沙治沙规划的治理区及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的需要治理的沙漠化地区。第三条自治区防沙治沙工作应按照自治区治沙工程规划确定的项目和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实行“统一规划,分工负责,水利先行,防治并重”的方针。自治区治沙工程规划由林业主管部门会同畜牧、农业、水利、土地等有关部门共同制定。第四条自治区防沙治沙工程在自治区人民政府的统一领…  相似文献   

2.
绿色要闻     
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工作8月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工作。会议听取了国家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工作有关情况的汇报,提出了防沙治沙工作的奋斗目标:力争到2010年,重点治理地区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到2020年,全国一半以上可治理的沙化土地得到治理,沙区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到本世纪中叶,全国可治理的沙化土地基本得到治理。会议强调,目前,要认真搞好防沙治沙布局和规划,突出抓好土地沙化预防工作,加强沙化土地的治理,完善防沙治沙扶持政策,加大科技…  相似文献   

3.
五年前,为了保证全国防沙治沙工程达到预期的目标,强化沙化土地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提高防沙治沙的科技水平,加强对沙区各级政府防沙治沙工作的监督,监督防沙治沙政策的贯彻及相应资金的有效利用,提高全社会特别是沙区人民的防沙治沙法制意识,改善沙区人民的生活和生产条件,全国人大于2001年及时制定和通过了防沙治沙法。鉴于防沙治沙关系到国家生态安全,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关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因此建议:一、全面实施防沙治沙规划,启动全国防沙治沙工程,以大工程带动全国防沙治沙任务的完成“防沙治沙”法制…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沙漠化发展趋势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我国防沙治沙取得了显著成就,国家林业局启动实施了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和以防沙治沙为主攻方向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四期工程。2001年8月31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防沙治沙法》,标志着我国防沙治沙工作步入法制化轨道。虽然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治理速度赶不上沙化扩展速度,我国土地沙化“局部好转、整体扩大”的趋势仍未改变。据全国沙漠化普查表明,21世纪初我国沙漠化面积每年已扩大为3436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5.
青海省是我国沙漠化面积大、类型较多、危害较重的省区之一。从20世纪60年代起,各级政府就开展了防沙治沙工作,经过多年不懈地努力,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根据不同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及沙区特点,总结出了青海省多年来防沙治沙的模式,为今后开展防沙治沙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林业工作参考》2006,(1):20-25
防沙治沙,事关国家生态安全,事关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认真落实《全国防沙治沙规划》,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工作,推动沙区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特作出如下决定。  相似文献   

7.
广西沿海风沙化土地现状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广西沿海风沙化土地面积、类型、形态、成因、分布春蔓延和逆转规律的全面分析,科学地评价了广西历年防沙治沙的成效,提出了沿海沙区治理与开发的全副性建议。同时也为今后开展沙漠化问题的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
全国沙漠化普查与监测工作将全面开展根据国务院1993年全国防沙治沙工程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准确、及时、全面地掌握我国沙漠化土地的蔓延、逆转及消长变化情况,为科学治沙,依法治沙,准确评价治沙成效,开创我国防沙治沙事业的新局面,林业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沙...  相似文献   

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防沙治沙,事关国家生态安全,事关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认真落实《全国防沙治沙规划》,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工作,推动沙区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特作出如下决定。  相似文献   

10.
全国绿化委员会: 值此全国防沙治沙工程建设工作会议召开之际,谨向大会表示热烈的祝贺,并通过你们向奋战在防沙治沙第一线的广大干部群众,科研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致以亲切的问侯! 我国是世界上沙漠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沙区广大干部群众和林业、水利等战线的科技工作者,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与沙漠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为有效地遏止土地沙漠化的扩大、改善生态环境做出了巨大的努力。目前,我国防沙治沙工作已进入一个讲规模,求效益,大发展的新时期,任务更为紧迫和繁重。防沙治沙是一项造福后代,荫及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山西省沙漠化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条件、特点和任务,论述了防沙治沙在沙漠化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搞好沙漠化地区防沙治沙的五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土地沙漠化是当今世界十大环境问题之一。我省是我国沙漠化较为严重的省份,建国后虽经大力治理,但沙漠化土地面积仍有发展、扩大的趋势。据调查,目前全省沙漠化土地面积近420000公顷,因此,防沙治沙是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人工造林作为防沙治沙的重要措施之一,涉及许多造林技术问题,诸如种苗、造林、管护以及病虫害防治等。现就治沙造林中涉及到的一些问题提出粗浅见解。 一、林种的布局  相似文献   

13.
民林 《甘肃林业》2005,(4):23-23
全国防沙治沙综合县级示范区——民勤示范区,地处民勤县勤锋滩。近年来,示范区建设依托林业重点工程,以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创新为途径,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集中连片的原则,按照节水型生态、科技治沙、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的思路,重点推广应用防沙治沙新技术进行沙区产业结构调整与沙产业开发。全国防沙治沙综合县级示范区民勤示范区建设是一项大型生态环境治理工程,  相似文献   

14.
一、研究方向和工作基础(一 )研究方向根据我国国情和目前防沙治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实验室研究解决的技术问题及研究方向 :1研究探索适合大面积沙漠化土地的动态监测技术 ,建立科学实用的沙漠化监测信息系统 ,为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及治理后的总体效益评价 ,提供准确、快速的有效方法和数据 ;2研究不同类型区防沙治沙新技术 ,确立新的技术体系 ;3研究土地沙漠化、风沙化历程的宏观演变规律及微观动态特征 ;4研究不同类型区水资源系统的效应 ,测算水资源和利用状况 ;5研究沙区生物资源保护和培育新技术 ,研究植被恢复及合理开发利用新技术…  相似文献   

15.
防沙治沙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安定,大庆地区防沙治沙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因投资少,环境条件恶劣等影响造成治理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治理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6.
绿色沙产业在民勤沙区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民勤沙区在沙漠化防治中如何加快沙产业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治理效益,根据钱学森沙产业理论,提出“绿色沙产业”的新模式,并在防沙治沙中探索其实施途径。通过创建产业基地,进行开发实践,认为该区具有发展绿色沙产业的有利条件,今后可以科学合理地开发该产业。  相似文献   

17.
指出了陕西省治沙研究所长期以来,一直按照党和国家防沙治沙的方针与政策,落实防沙治沙工作,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沙区进行了严格治理,大力发展绿植业。防沙治沙、建设绿植也一直是推动林业发展工作中的中心点,为改善生态环境、避免野生树种面临灭绝的危机,对当地的沙生植物也制定了相应的保护、保存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雾霾、城市热岛效应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出现,人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也随之有所增强,这就对生态建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保证榆林沙区沙生植物种植资源库的全面建设,对榆林沙区当前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沙生植物种植资源库建设的几点思考,以保障生态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大规模的沙漠化土地的治理工程即将开始,为了提高防沙治沙的工程质量,达到预期目标,根据普查资料,针对科尔沁沙漠化土地状况,总结已往防沙治沙经验,提出了首先建立科技示范区的目的意义、原则、条件及模式。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自治区地跨“三北”,境内分布有五大沙漠和五大沙地,是我国沙漠化土地最多的省 (区 )之一。长期以来,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疏和人为不合理开垦、樵采、放牧等掠夺式利用,加之治理力度不够,致使以干旱为主的各类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制约着我区以及“三北”和首都的经济发展和农牧业生产,直接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乃至生存。 我区的防沙治沙工作早在 50年代就已完成了沙漠、沙地的综合考察工作,获得了宝贵资料。 1999年全国防沙治沙工程启动后,我区的治沙工作步入了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发展阶段,大大加快了防沙治沙的…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甘肃省防沙治沙工作的了解,在总结甘肃省防沙治沙采取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经验基础上。分析了甘肃省沙漠化现状、沙化土地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做好防沙治沙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