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川渝黔茶产业发展经验及对广西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借鉴西南茶叶主产区在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方面的先进经验及成功实践,以谋划广西茶叶科技支撑产业发展的建设思路和努力方向。【方法】通过对四川、重庆、贵州主要产茶区进行了实地调研考察,借鉴其茶叶产业发展思路、理念以及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茶叶商业品牌拓展、茶业一二三产融合经营实践经验,提出广西茶产业发展思路和建议。【结果】川渝黔的茶产业规模和效益占到了全国的四分之一,在我国茶行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资源的优势、政府的推动、行业的共识、地方的努力是三地茶叶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共同思路及主要实践经验。【建议】明晰目标定位,集中发力;依托科技创新体系,培养与引进人才;走生态茶业之路,建设品牌;加强一二三产互动,茶旅文养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
贵州发展优质茶叶产业的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充分发挥贵州茶叶产业发展中的区域比较优势,根据国内相关方面研究的最新成果,在介绍贵州优质茶栽培生产现状的基础上,从生态环境条件、发展潜力和制约因素等方面分析了贵州发展优质茶叶产业的前景,指出了贵州茶叶产业化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正为全面总结贵州茶产业2020年工作,安排部署2021年重点工作,日前,贵州省茶产业发展大会在贵阳召开。会上,贵州磷化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杨三可围绕"茶叶专用肥推广工作"进行了汇报。杨三可表示,2020年贵州磷化集团积极发挥产业、技术、农化服务优势,茶叶专用肥市场推广取得阶段性成效。贵州磷化销售"茶之福"专用肥1.53万吨,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茶叶机械技术成为了影响茶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从茶叶机械企业缺乏创新、茶机企业无科技队伍或科研体系不健全、茶叶加工机机械与加工工艺研究较少3个方面分析了制约我国茶叶机械创新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加强茶叶机械技术创新的措施,以期为广大茶叶机械生产者、加工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贵州茶产业市场开发调查及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来,贵州茶园基地规模迅速扩大,市场开发的问题越显突出。本文在分析贵州茶叶发展优势与市场潜力、市场开发存在的困难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提高茶叶经济效益为中心,立足现有市场,发展以高品质绿茶为主的多种类茶产品生产,加快新市场开拓;以培育龙头企业为核心,集中优势资源,加快贵州名优绿茶的规模化生产进程,充分发挥贵州茶园基地的规模化效应;以打造贵州绿茶秀甲天下为目的,充分挖掘贵州茶叶的生态优势、品质优势和茶文化优势的市场发展思路。同时明确了目标任务、指导原则和发展重点,认为持续加快基地建设步伐,稳步现有市场开发,实施企业人才工程建设,整合资源,促进贵州茶叶龙头企业的尽快形成,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尽快完成贵州茶文化的特色内涵研究,实施贵州茶叶出口战略,开拓新产品新市场,筹建贵州茶叶加工工程重点实验室,是当前推进茶叶市场开发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笔者随湖南省茶叶产业技术体系组织的2021年茶叶湘军高质量发展考察团,于2021年7月11日至14日到浙江省安吉县考察,先后考察了安吉龙王山茶叶开发有限公司、安吉递铺玉茗茶场,与安吉县农业农村局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座谈,全面了解了安吉白茶的发展历程和现状,通过分析安吉白茶发展的成功模式,总结几点作为对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相似文献   

7.
历史上,贵州曾有两样产品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一个是如今已名扬天下的国酒茅台,另一个就是贵州茶叶的代表--都匀毛尖茶.而且贵州茶叶出口也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和荣耀的过去.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末,茶叶是贵州重要的出口创汇大宗产品,最多时年出口创汇达300万美元以上,远销欧洲、非洲等地.茶叶作为特色农产品,对贵州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可近年来由贵州外贸企业直接生产加工用于出口茶叶几乎为零,斗转星移,失去了往日的辉煌.而今,面对入世的机遇,如何重振贵州茶叶产业,再现过去的辉煌?  相似文献   

8.
受鸦片种植扩张、茶叶出口受阻等因素影响,民国初期黔茶产量骤减。国民政府西迁后,极力发展贵州茶业,对贵州茶叶进行改良。其通过扩大茶叶种植面积、进行茶叶改良实验、提升茶农种植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贵州茶业产量。但国民政府碍于自身的剥削属性,其茶叶改良政策忽视了种植茶叶对于农民的经济价值,从而导致此政策未能激发农民种茶的积极性,影响茶叶改良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李侠  田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5(19):9145-9146
通过透视贵州茶叶产业现状,分析了贵州茶叶的比较优势,提出了贵州茶叶运营新模式,并对加快贵州茶叶产业发展模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发掘贵州红茶文化,推广源白贵州都云的红茶新秀都云功夫红、贵州红、金骏眉,贵州蒂粹茶业有限公司、贵州都云毛尖茶叶有限公司在贵阳联合举行了蒂粹茗国品牌红茶发布会。据悉,贵州蒂粹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系列红茶运用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种酶抑控与激化制茶技术。  相似文献   

11.
李侠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1231-11233
论述了3个贵州茶业产业贸易发展战略:发挥贵州自然资源优势,建设规模的优质茶园基地;强化初级产品贸易战略,使之成为贵州荼业发展的引擎;打造自然资源和资本技术优势结合的“茅台式”精品战略,并以精品为核心组建省级规模递增的茶业集团,配以巧妙的销售战略,才是贵州茶业贸易繁荣兴旺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贵州茶园机采现状,利用文献分析法对贵州茶园机采应用情况进行总结阐述,分析了贵州茶园机采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加强“宜机化”机采茶园建设、提升茶园农艺管理标准化、机采技术与设备精细化和提升机采茶青制茶品质,以期为贵州茶园高质量发展和机械化采摘技术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贵州茶树种质资源研究进展及野生茶树资源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文献资料综述了贵州茶树种质资源研究进展;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对贵州西南部的野生茶树资源进行了标准化整理和数据描述.  相似文献   

14.
为保存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图书馆建馆以来收藏的珍贵农业图书资料,充分发挥其参考价值,进一步提升贵州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换与推广,采用TRS全文数据库平台和超星数字图书馆系统进行农业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建设研究。该研究开发建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信息资源库群,通过二次开发将引进的单机版英联邦农业和生物(CABI)文摘数据库转换成网络版,并在此基础上整合引进的中国学术期刊(CNKI网络版)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超星数字图书馆等数字资源形成贵州农业科技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5.
贵州野生茶树资源及地方品种变异类型的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野生茶树资源是研究茶树起源、演化、分类的重要材料年口依据.对贵州历史上所发现的野生茶亚属Thea(L.)资源的种类和分布,以及驯化、栽培的地方群体品种的续存现状作了简要阐述,收集并保护野生茶树资源和地方品种的变异类型,是促进茶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发挥省校合作优势 建设西部茶叶大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贵州省茶叶生产资源优势和浙江大学茶学技术与人才优势出发.对贵州建设茶叶大省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述,并就茶叶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引进名特优茶树新品种、引进推广高效安全茶叶生产技术和茶叶增值加工综合技术开发,以及建设1个茶产业工程技术中心、打造1个西部茶叶强县等方面带动西部茶叶大省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贵州生态茶园建设及其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生态茶园是提高茶叶品质、保障安全卫生和确保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道,近年来,生态茶园建设的标准、技术及其模式已在不断地发展。本文根据文献报道和研究实践,分析了生态茶园的内涵、原则、标准和技术等,探讨了适宜贵州发展的"茶+果林"生态茶园、"茶—草本作物"生态茶园、"猪—沼—茶"生态茶园、"茶+家禽畜"生态茶园、"农业观光"生态茶园等几种生态茶园模式。  相似文献   

18.
贵州茶叶产业机械化发的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机械采茶率低是制约贵州省茶叶产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瓶颈,对贵州省茶叶产业机械化基本现状及近年茶叶机械试验示范推广情况进行了阐述,分析了贵州茶叶产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及建议: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要分阶段重点解决和突破;加强中高档名优荼荼青采摘机具和分级分选设备的研发,为贵州特色的高品质名优绿茶生产提供机械化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贵州茶树遗传资源的多样性和创新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贵州茶树遗传资源丰富、茶树品种地域特征明显的特点,全面阐述了贵州茶树资源创新利用的现状,指出保护茶树遗传资源的多样性,积极开展茶树资源的创新与利用研究,实现贵州茶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贵州亚热带地区野生经济植物种质资源极为丰富。利用这些野生植物资源建立农业科技园区有其重要价值。选用野生果树、野生药用植物、野生观赏植物、野生蔬菜、野生香料和野生淀粉植物进行农业科技园区建设 ,走产学研综合之路 ,对促进科技进步 ,从而推进贵州亚热带地区农业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