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善伦  庄剑 《中国沼气》1993,11(2):46-46
我县1985年在孝德乡桂兰村四组用沼液、沼渣稻田养鱼,进行种、养结合试验,收到明显效果,与同等条件一般饲养相比,每亩产鱼量增产18%,水稻增产3%,节约碳氨25公斤,价值25元。随后,在全县大面积推广。1991年全县稻田养鱼11333公顷,其中沼肥稻田养鱼2760公顷,占稻田养鱼24.35%。全县有2.73万户利用此项技术,1992年多收鲜鱼9.3万公斤,增产水稻593.7吨,节约化肥1035吨,折合人民币共98.89  相似文献   

2.
湖北宜昌地区狠抓“三沼”(沼气、沼渣、沼液)综合利用,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庭院经济,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使全区的沼气建设得到了稳步发展。通过沼液喂猪养鱼、沼渣肥田,使1.6万农户开辟了小桔园、小鱼池、小型家禽养殖、小苗圃、小菜园,开始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庭院经济,年增收3000多万元、户平增收2000多元。全国农业劳动模范袁朝金是地区农村能源办公室的10个“三沼”综合利用示范户之一,他通过沼液喂猪-猪粪入池-沼气孵鸡-沼渣养鱼、培育果树不仅增收节支近万元,而且还带动了其它各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莲田养鱼在我国农村有悠久的历史。利用人、畜粪便等发酵产生沼气后的沼肥进行莲田养鱼投资少、管理方便、收效快。据试验,沼肥莲田养鱼平均可亩产鱼50公斤,莲子帥多公斤,获得莲、鱼双丰收。沼肥莲田养鱼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4.
沼气发酵产物的综合利用是指沼气、沼液、沼渣(简称三沼)运用到生产过程中,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技术措施。目前开展的沼气发酵产物综合利用项目范围涉及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服务、贮粮等多个行业,对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沼气工程残余物资源化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沼气规模化与工业化生产在解决能源问题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发酵残余物沼液沼渣,国内外现有的沼液沼渣处理和利用方式不能及时、高效地消纳沼气工业化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沼液沼渣,由此产生了资源浪费和二次污染问题,已制约了沼气工业的发展。沼液沼渣富含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是一种优质的有机肥。农田沼液沼渣暗灌工艺可快速、高效和大量地利用沼液沼渣,实现沼液沼渣的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6.
沼渣对稻田甲烷排放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战  贾云中 《中国沼气》1993,11(4):11-15
通过稻田生产性对比试验研究了4种沼渣(分别以猪粪、鸡粪、马粪和人粪尿为主要发酵原料)、尿素和堆肥施用对稻田甲烷排放量的影响。测得前3种沼渣处理的稻田甲烷平均排放通量(3.92~7.76mg/(m~2·h))显著低于施堆肥的稻田(10.16mg/(m~2·h)),说明这3种沼渣作稻田肥料有显著控制甲烷排放量的作用,而且水稻产量也是前者(542.7~459.3千克/亩)高于施化肥(448.0千克/亩)和堆肥(455.1千克/亩)的处理。马粪沼渣处理的稻田甲烷排放量(10.02mg/(m~2·h))不显著高于施化肥(8.81mg/(m~2·h))和不显著低于施堆肥的处理,表现为生长后期排放量较高。此外,观察到一季稻田甲烷排放最高峰值集中在分蘖盛期至拔节期之间,可选作控制稻田甲烷排放总量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7.
《中国沼气》2005,23(4):28-28
兰州利国电子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简-2型超小型沼气罐是一种新型沼气罐,工业化生产定型产品,可以达到快速生产,迅速推广普及的目的,采用于发酵(超干发酵)大大缩小了体积,中、高温范围发酵,所产沼气甲烷含量高、产气量大。超低压工作方式,发酵完全,沼渣、沼液二次利用质量高。  相似文献   

8.
上饶地区的波阳、余干、万年三县、濒临波阳湖畔。该地区总面积7680平方公里,有113万亩草洲,可开发60余万亩,年产鲜草6.8亿公斤。湖区的养殖业正在发展。畜牧业的优势,带来了沼气开发的优势,势在必行。否则,水域污染,废物聚积,造成隐患。利用牲畜的粪便。入沼气池发酵,既开发了沼气,又消灭了血吸虫,减少疾病。还可把“三沼”用于养鱼、养珍珠,作添加剂喂猪,达到利用新能源,建设生态农业,促进生态平衡,改善环境卫生,增加农民收入良性循环,立体开发。  相似文献   

9.
对四位一体北方能源生态模式的沼气发酵原料、沼气成分、沼液成分及沼渣成分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12月份测试时系统内温度较低,沼气发酵受到抑制,9月份温度较高,沼气发酵较活跃;沼液、沼渣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重金属含量较少,沼液、沼渣是良好的有机肥.该研究为北方能源生态模式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干湿耦合厌氧发酵工艺设计与发酵特性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目前大中型沼气工程存在原料单一及沼液沼渣处理难的问题,提出了干法发酵与湿法发酵相结合的干湿耦合厌氧发酵工艺,即畜禽粪便采用湿发酵,将湿法发酵产生的沼液沼渣与秸秆混合进行干法发酵.并研究了干湿耦合比例——沼液沼渣与秸秆比例(BRSR)及干法发酵渗滤液回流对发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湿干比例的增加启动时间缩短、产气量增加;干法发酵的渗滤液总固体质量分数为1%以下,达到了固液分离的效果,有利于循环利用和喷淋,解决了湿法厌氧发酵沼液沼渣处理难的问题,实现了沼液的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11.
睢宁县沼气综合利用调查岳喜高陈俊佳(江苏省睢宁县农村能源办公室221200)沼气综合利用是指人畜粪便经沼气池发酵后,所产生的沼气、沼液、沼渣按食物链关系作为下一级生产活动的原料、肥料、饲料、添加剂和能源等,对生物质的物流、能流进行多层次利用,为农业生...  相似文献   

12.
由于养鱼蚌需要大量的猪、牛等粪,这与沼气发酵原料有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进行了沼肥养蚌的试验。一、试验方法试验于1983、1984两年,在南通县石南鱼场进行。建沼气池10只(20m~3、40m~3各五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沼渣、沼水的利用价值,把农村沼气和水产养殖业结合起来,我们从1985年起,连续四年对沼渣沼水养鱼进行了试验。一、试验方法设鱼池两口,其规格为:长18米,宽10米,深2.4米,开挖面积为180平方米。每口鱼池装水龙头一个。  相似文献   

14.
沼气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沼气池存在发酵受温度影响较为严重、发酵不充分及废料不易清理等问题。为此,设计了一种可移动的罐体进行发酵,运用Solid Works软件对该机构进行建模并通过样机试制和试验验证该机构的可行性。试验表明:该沼气罐在温度提升及发酵的充分性方面均取得不错的效果,沼气的产量有明显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开发沼气是我国利用生物质能的一种重要方式。多年来实践证明,沼气的利用与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密切相关。“猪沼果”工程是一种成功的沼气综合利用模式。所谓“猪沼果”工程,就是以沼气为纽带,联动生猪和果业等种、养、加工业综合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化工程。其基本内容是:“户建一口沼气池,人均年出栏两头猪、人平种好一亩果”。猪粪作沼气原料,沼气用来点灯、煮饭,沼液、沼渣用于喂猪、养鱼、肥果等,从而形成  相似文献   

16.
稻田养鱼是根据稻鱼共生理论,把水稻种植和鱼类养殖紧密结合起来,形成稻鱼共生互利、增产增收、动植物循环的种养方式。笔者在射洪县太乙镇驼柏树村进行了水稻直播、抛秧、大垄双行人工栽培、机插4种播栽方式稻田养鱼比较试验,探寻稻田养鱼最佳效益,为大面积推广稻田养鱼提供依据。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水稻品种选用川优6203,鱼类选用裸斑鱼,投放规格每尾50 g左右,投放量4 500尾/hm2。抛秧选用每张561孔育  相似文献   

17.
怎样利用沼肥养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龙家林 《中国沼气》2004,22(2):43-43
沼肥(即沼液和沼渣)是沼气发酵残留物.沼肥除作优质有机肥料外,还可以作饲料添加剂.实践证明,利用沼肥养鱼具有3大好处.一是营养丰富.  相似文献   

18.
应城县水利局退休干部陈福喜,回乡务农后,以2.9亩稻田进行沼肥养鱼,鱼、稻共生试验,1985年平均每亩纯收入达815.15元,为科学种田、勤劳致富找到了新途径。一、鱼粮共生情况 1985年春,在县沼办的协助下,陈福喜把承包的2.9亩低洼一季中稻田,改成鱼、稻共生耕作制。其中1.5亩(包括二分半鱼沟面积)为早稻二九青与一万五千尾罗非  相似文献   

19.
浅议池州市沼液沼渣用途及利用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池州市农村户用沼气后续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导致的沼渣沼液随意排放问题,作者从沼液沼渣的成分入手,浅显分析了沼液沼渣的用途。通过沼液沼渣在棉花上的应用试验研究,初步探讨了池州市沼液沼渣的合理利用模式,为进一步缓解农村环境污染提供了可靠的实践经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水稻沼渣催芽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沼渣催芽探索潘立章,何楚碧,刘东飚(湖南省益阳市农村能源办公室413000)农村推广使用沼气,对节约能源、开辟肥源,确保农业生态平衡等都极为有利,一举多得。特别是近几年来,三沼(沼气、沼渣、沼液)综合利用技术的迅速发展,功绩越来越大。笔者在三沼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