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早薹早花即油菜在冬季就抽薹开花的现象叫早薹早花,这种早薹早花是一种非正常的表现。因为冬季温度低,所开的花不能正常结果,且抽薹开花消耗了植株体内大量养分,油菜抗寒抗病能力下降,容易受冻,导致死株、死蕾和花角脱落,对油菜产量造成严重影响。早薹早花要针对不同  相似文献   

2.
开春后,气温回升,雨水增多,油菜生长速度加快,陆续进入现蕾、抽薹和开花阶段,根据油菜长势酌情施好薹花肥是夺取油菜优质高产的重要一环. 蕾薹期是油菜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重要阶段,需肥量大.在这一时期如果养分供应充足,油菜的主茎和分枝就长得粗壮,绿叶增多,叶片也大,薹能长得高,是搭好高产架子的关键.但油菜薹肥也不能偏施单一氮素化肥,必须配施钾肥和叶面喷施硼肥相结合,才能增枝、增荚、增粒.这是因为油菜苗期缺钾,一般不表现症状,而一旦进入薹期,植株高大,生长快速,如土壤含钾量低,就会使油菜钾素营养比例失调,出现抽薹以前长势好、抽薹以后落黄快的穷抽薹现象.  相似文献   

3.
《农家顾问》2009,(1):31-32
1.稳施薹肥 薹肥在油菜抽薹前或刚开始抽薹时施用.对于促进春发稳长.薹壮枝多、角多都有意义。于薹高10厘米左右时追施.对于生长强壮的高产田块.提早施薹肥可预防早衰.薹肥以氮肥为主.667平方米用尿素10-12千克施于行间。对苗小、苗弱及年前抽薹田块应早施、重施。  相似文献   

4.
正油菜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出现早薹早花、花而不实和发生次生花等异常现象,影响油菜的产量和质量,应采取必要措施加以防控。一、早薹早花油菜在冬季即抽薹开花,使植株抗寒力降低,易受冻害,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1)对生长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以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宁杂1号恢复系宁R1为材料,研究了宁R1分期播种的生物学效应和盛薹期摘薹对植株开花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推迟播种能有效地延迟宁R1的初花期和终花期,但随着播期推迟花期缩短,株高、一次分枝数、二次分枝数下降,植株开花量大幅度减少。而盛薹期摘薹处理不仅能有效地推迟油菜的初花期和终花期,对开花期天数影响较小,且打薹植株的单株开花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因此,盛薹期摘薹是调节油菜花期的一个有效方法,其效果优于分期播种法。研究还表明打薹油菜分化形成的大量二次分枝是植株增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双低甘蓝型油菜菜薹、菜子兼用高效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在综合高产栽培技术的基础上,抽薹前1周或摘薹后每公顷追施薹肥尿素112.4kg,当主茎伸长30cm左右时,摘去主茎12~15cm,每公顷可采摘3386.18~4687.50kg的菜薹作蔬菜用,然后使油菜正常成熟每公顷可收获油菜子2604.90~2772.15kg。且摘薹处理比不摘薹的处理菜子增产4.55%~7.32%。抽薹前1周追施薹肥和摘薹后追施薹肥的在扣除成本后分别较施薹肥不摘薹每公顷净增收入7466.60元和5187.54元,分别增115.01%和82.95%,实现了菜薹、菜子双丰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甘蓝型油蔬兼用油菜宁油16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油蔬兼用,即在油菜生长的薹期摘取主茎薹作为食用,植株其余分枝生产的菜籽供榨油用。摘薹作为一项农艺措施,可以克服早薹早花,防止冻害;在杂交制种中,可用来调节父母本开花期。近年来,江苏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产量、品质和食味作为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8.
<正>1.立春后施用薹肥,是促进油菜早发稳长的关键。施肥量要适当,一般占施肥总量的30%左右。在抽薹前即2月底或3月上旬,每亩施充分腐熟的人畜粪尿1000公斤左右或尿素7.5~10公斤,薹肥可使油菜薹壮而不徒长。但要防止薹肥过多,造成油菜生长郁蔽,倒伏发病。2.灌溉排水。立春后抽薹开花需水较多,干旱时要及时灌水,保证对水分需求。若立春后多雨,土壤含水量  相似文献   

9.
油菜摘薹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增产措施.一是能使植株变矮、节间缩短、分枝增多、角果增大、籽粒增加,通常比不摘薹的单株增加有效分枝4或5个,增加角果30个左右.每个角果增加菜籽2或3粒.平均667平方米可增产10%~13.5%.二是促进植株生长整齐、花期集中、成熟提早.  相似文献   

10.
在油菜冬季长势较旺的情况下,在抽薹达到一定高度时摘薹,不仅可以增加收入,还能减少一次分枝、增加二次分枝,防止春发群体过大,对构建超高产群体有利。但超高产栽培密度很低,为防止群体过小影响产量,不适宜过早摘薹。  相似文献   

11.
正1.巧施薹肥,增施钾肥蕾薹期是油菜春发搭架子的关键时期,此时需肥量较大,约占总需肥量的50%。基肥和腊肥施用不足苗势弱,长势差的田块应早施,重施抽薹肥,薹高3~5厘米时,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2.5~15.0千克加钾肥15千克或三元复合肥30~35千克。苗势过旺的田块抽薹肥应适当迟施轻施。2.补施花肥,防"花而不实"油菜"花而不实"现象由缺硼引起,杂交双低油菜需硼量大,对硼元素敏感更  相似文献   

12.
对于油菜缺素病,要以防为主,一旦出现症状后,就要立即采取补救措施。1.缺氮油菜缺氮时,叶片带黄色,长势弱,植株矮小,一般干旱脱肥时容易出现缺氮红叶。补救措施:每667平方米(1亩)追施7.5公斤尿素或15~20公斤碳铵对水500~750公斤泼施。2.缺磷油菜植株缺磷生长慢而矮小,叶片变小,叶肉变厚,叶色暗绿或灰绿,缺乏光泽。叶柄紫色,叶脉边缘呈紫红色斑点或斑块。叶数比正常植株少2~3片,抽薹慢,薹色发红。补救措施:每667平方米追施过磷酸钙25~30公斤或连续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2~3次。3.缺钾油菜缺钾先从老叶开始,后向心叶发展,最初呈黄色斑,叶尖…  相似文献   

13.
<正>1.控旺促弱保壮 对弱的油菜苗要增施以农家肥为主的促苗肥,适当配合其他化学肥料,争取多发根多长叶。对部分旺长苗要适当加以控制,可在冬至前后,在油菜行间中耕翻土10厘米左右,切断部分支根,以利提高抗寒能力。 2.增磷补钾控氮 磷能促进油菜根系发育,增强抗性,钾可提高油菜抗寒抗病抗倒伏的能力。因此,在追施肥料时,应适当增加磷钾肥的用量,减少氮肥的用量,以免植株柔嫩多汁,抗寒能力弱,影响油菜的正常生长。 3.控制早薹早花 油菜早薹早花,不仅养分消耗多,而且抗寒能力减弱,易受冻害。发现早薹早花,可采取人工摘除和药剂防治,亩用15%多效唑50~75克,对水50千克喷防。  相似文献   

14.
油菜前期的早花早薹和后期的二次开花问题一直是影响产量和造成种子经销商与农户发生纠纷的主要问题。要有效防止早花早薹现象,首先要确定最适宜的播种期,如已经出现或即将出现早花早薹现象,可采取摘薹延开花、中耕控旺长、追肥促生长、摘除早花等措施;预防二次开花现象可采取选择优良品种、适期播种和移栽、科学运筹肥料和加强田间管理等措施。  相似文献   

15.
抽薹现蕾至开花期是油菜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均非常旺盛的时期,施好花蕾肥能起到壮薹、增枝、促花、添果和饱籽的作用。其施肥技巧如下:1、适施氮肥一般氮肥宜在薹期施用。冬前生长较差、供肥不足的油菜田,宜在抽薹始期亩施尿素10公斤;冬前生长较好的宜于薹高10~13厘米时亩施尿  相似文献   

16.
<正> (一)黔油12号 该品种系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育成的半冬性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新组合。1999年7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1、特征特性 该品种株型紧凑,开花集中,营养生长期长,不易早薹早花。株高180厘米左右,一次有效分枝9~12个,主花序75厘米左右,  相似文献   

17.
油菜抽薹现蕾至开花期是植株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都旺盛的时期.此时油菜需肥量大,施好花蕾肥能起到壮薹、增枝、促花、添果和饱籽的作用.其施肥技巧是:  相似文献   

18.
甜瓜具有很强的分枝能力,且有雌花在主蔓上开花迟,在侧蔓上开花早的特性。通过人工摘顶促发侧蔓,可以促进其早开花、多结瓜,达到早熟丰产的目的。 具体做法:在幼苗5~6片真叶,蔓长15~20厘米时,保  相似文献   

19.
<正>一、科学施肥1.适当追施磷、钾肥。春季是油菜的快速生长期,也是其需肥高峰期,要根据苗情适时、适量追肥。生长旺盛的田块要控制氮肥的施用,适当追施磷、钾肥。对于长势较差和迟播田块,可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2~3千克、氯化钾5千克,以增加分枝、花蕾、每角果子粒数和千粒重。2.适时补施硼肥。硼是油菜生长发育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需求量虽小,但对产量影响极大,且以蕾薹期至初花期需求量最大,缺硼可导致油菜"花而不实"、"实而不果"。因此,生产中应在油菜蕾薹期至初花期,对施硼较少或未施硼的田块及早补施硼肥。笔者建议  相似文献   

20.
油菜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会出现早苔早花、次生花和花而不实等异常开花现象,直接影响油菜的产量和品质. 1、早苔早花.油菜早苔早花是指油菜在"立春"前抽苔开花,其发生原因:一是秋冬季温度偏高导致早苔早花,较高的气温会影响油菜生育进程加快,部分田块提前进入生殖生长阶段,尤其是春性品种只需经过5~15天5~20 ℃的温度就可以通过春化阶段,所以春性较强的早熟油菜品种其早苔早花现象比冬性品种明显一些.二是栽培管理不当出现早苔早花.有些地方播种过早,苗床密度大,化控不到位,苗龄过长形成"高脚苗"易出现早苔早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