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喷雾法,用几种农药对草原毛虫进行防治,结果表明,生物源农药瑞·苏1.2%微乳剂对草原毛虫,速效性较好,持效期长,药后7~14d防治效果保持在80%~90%。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城口县2002年茶毛虫大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毛虫 (EuproctispseudoconspersaStrand)又名茶毒蛾、茶黄毒蛾、茶斑毒蛾 ,俗称毛辣虫、茶辣虫、毒毛虫等 ,属鳞翅目、毒蛾科 ,是茶区的主要害虫。该虫以幼虫咬食茶树叶片 ,造成损失。危害严重时可将茶树的嫩枝、花蕾、幼果咬食吃尽 ,仅留秃枝 ,远看似枯树 ,不仅严重摧残茶树树势 ,导致当年无收 ,而且影响第 2年的树势和产量。同时由于其幼虫体外密布毒毛 ,触及人体皮肤后能引起红肿、奇痒 ,从而严重影响茶叶的采摘、茶园及间套作物的耕作管理 ,给茶叶的生产和农民的增种增收造成了极大的影响。1 城口县茶…  相似文献   

3.
茶毛虫(EuproctispseudoconspersaStrand),又名茶毒蛾、茶黄毒蛾、茶斑毒蛾,俗称毛辣虫、茶辣虫、毒毛虫等,属鳞翅目,毒蛾科,是茶区的主要害虫。该虫以幼虫咬食叶片,为害严重时可将嫩枝、花蕾、幼果咬食殆尽,仅留秃枝,远看似枯树,不仅当年无收,而且严重影响第二年的树势和产量。同时,由于幼虫体密布毒毛,触及人体皮肤后能引起红肿、奇痒,严重影响茶叶的采摘及田间管理。1发生为害情况该虫60年代在城口县发生严重,曾造成较大损失,后经过防治,有效地控制了为害。2002年茶毛虫在本县茶园突然暴发成灾,在为害盛期的5~6月,平均每叶有1~2头幼虫…  相似文献   

4.
李昭凤 《植物保护》1980,6(3):25-25
草原毛虫(Orgyia sp)系鳞翅目毒蛾科害虫。在青海境内一年发生一代,以一龄幼虫在茧内、土缝或草根下越冬,至翌春4月中下旬开始活动为害,7月中下旬老熟结茧化蛹,8月初羽化成成虫,8月中下旬为产卵盛期,9月初开始孵化出新一代幼虫,然后进入越冬期。幼虫有六个龄期,以越冬的一龄幼虫的生活期最长,其余各龄约13天左右。每龄更替之间多数钻入草丛或石块、牛粪,凤毛菊叶下,停止活动,不取食,经6天左右开始脱皮,脱皮后经过24—48小时,才外出活动与取食。  相似文献   

5.
舞毒蛾卵平腹小蜂[Anastatus disparis(Ruschka)]属膜翅目、小蜂总科、旋小蜂科、平腹小蜂属。该蜂是多种重要林、果害虫的卵寄生蜂。1988年5月至1990年4月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简报如下: 1.寄主范围:通过野外采集、室内饲养及野外挂卵诱繁,得知其天然寄主有柞蚕(An-theraea pernyi Guerin)、天幕毛虫[Malacosoma neustria(Linnaeus)]、苹果枯叶蛾(Odonestis pruni)等的卵及黑带食蚜蝇(Epistrophe balteata)的蛹。室内人工接蜂可  相似文献   

6.
茶园茶毛虫的发生及其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毛虫(Euproctispseudoconspersastrand)是茶园重要害虫。尤其在老茶园表现出常发性。属鳞翅目、毒蛾科害虫,又称茶毒蛾、毒毛虫、摆头虫等。其食性较杂,还可为害多种作(植)物,如山茶、油茶、梨、柑桔、乌桕、油桐等。1 发生与为害  茶毛虫的发生,受温、湿度影响很大。春季气温回升快,雨水多,则第1代幼虫发生较早。茶毛虫在龙岩市一年发生3代,各代发生较整齐。一般以卵块在茶丛中、下部叶背越冬,越冬卵多产于温暖向阳的一面,在冬无严寒,春暖干旱的气候条件下,有利于越冬。90年代以来,茶毛虫在部分老茶园暴发成灾。1993年夏,上杭县湖洋…  相似文献   

7.
舞毒蛾种群分子系统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线粒体COI基因片段为分子标记,扩增了舞毒蛾部分种群的DNA序列,结合GenBank上发表的世界舞毒蛾种群相关序列,重建了舞毒蛾不同地理种群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世界舞毒蛾分成4支:冲绳舞毒蛾、北海道舞毒蛾地理种群、欧亚大陆舞毒蛾地理种群(包括日本大陆地区)和北美舞毒蛾地理种群.其中世界地理种群在COI基因上变异为0%~7%,中国种群在COI基因上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8.
杨雪毒蛾(Stilpnotia candida Staudinger)又名杨毒蛾、柳毒蛾,属毒蛾科.主要为害山杨、黑杨、赤杨、小叶杨、柳树、白桦及榛子,是我国主要森林害虫之一.在我国分布范围较广.主要分布于新疆、青海、河北、山东、黑龙江、甘肃、宁夏、吉林、辽宁、内蒙古、江苏、河南等地.近年来,杨雪毒蛾对林业造成的为害越来越严重,不少片林和行道树叶片被吃光,且有大量排粪,严重影响了城市园林绿地的环境卫生.遭受为害的杨树长势衰弱,易发生树干腐烂病,也易被蛀干害虫潜入,致使树木大量死亡,对林木和生态环境的威协较大.  相似文献   

9.
韦建东 《广西植保》2002,15(4):24-25
黑毛虫 ,为灯蛾科和毒蛾科幼虫统称 ,因其体驱长着一簇簇黑毛而得名。它是我县石山地春玉米上发生的一种重要害虫 ,常年发生面积 30 0~ 40 0 hm2 ,占全县春玉米种植面积的 3.75 %~ 5 % ,个别严重年份达 60 0 hm2 。为害轻则咬食叶片造成缺刻 ,影响植株的生长 ,重则整株被咬断造成缺苗断垄 ,被害株率达 7%~ 1 0 % ,严重甚至达 40 %以上。为了明确药剂对黑毛虫防治效果和使用技术 ,作者于 2 0 0 2年 3月在东兰镇伦界村 1队进行药效试验 ,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供试玉米品种   正大华玉 4号。于 3月 6日播种 ,3月 1 …  相似文献   

10.
灰斑古毒蛾(Orgyia ericae Ger-mar)和古毒蛾[O.antiqua(L.)]是当前吉林省果树、林木的主要食叶性害虫,也为害大豆、向日葵、麻类、黄瓜等作物,还喜食萹蓄等蓼科杂草。寄主较广。在整个作物生长季节此2种毒蛾都有发生。因其形态、生物学特性等近似,有关书刊对形态描述和主要生物学报道常有不确或混淆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