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偶园四奇石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奇石》和台湾出版的《中国奇石大观》(黄宗胜著)两书,都把现存青州偶园的大型奇石“福”、“寿”、“康”、“宁”与江南四大名石“绉云峰”、“瑞云峰”、“玉玲珑”、“冠云峰”以及现存北京故宫、颐和园等为数不多的皇家园林藏石一起收入“厉史名石欣赏”篇中。由此,足可见“福”、“寿”、“康”、“宁”在我国奇石界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9月24日是北京园博园“吉石”落地一周年纪念日,为此,项目主办方就“吉石”和园内其他奇石项目文化,在园博园内的奇石馆举办主题新闻推介会。中国奇石界著名专家侯康乙、张源等以及众多业内人士出席活动。  相似文献   

3.
“五一”黄金周期间,“六博会”组委会推出“国际奇石博览会”、“异域风情节”等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为“六博会”聚集人气。奇石博览会吸引众多文人雅士以“石、自然、友谊、发展”为主题的国际奇石博览会,于4月30日至5月7日在温江万春镇成都西部花木交易中心举行。这是四川省首次举办的国际性观赏石博览会,充分展现了中华石文化的博大精深。参展展品有根雕、民间工艺品、石艺品、石砚、书画、古玩等。国内有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千余位奇石收藏者参展;美国、马来西亚、泰国、日本、韩国、加拿大等国家及我国港、澳、台地区的赏石界知…  相似文献   

4.
奇石艺术是大自然鬼斧神功造就,分布在深山、溪边、河洲及海底。只有独具慧眼才会发现,所以奇石艺术也可称之为“相术”。我国明代杰出的唯物主义美学家叶燮说:“凡物之美者,盈天地间皆是也,然必待人之神明才慧而见。”法国雕塑大师罗丹也说过:“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一个奇石爱好者要想使自己独具慧眼,有  相似文献   

5.
源远流长的东方文化,以它特有的神奇,将世界文化园林装点得丰富多采,富丽堂皇,近年来,京城屡办奇石展,观者如云,更给这充满魅力的东方文化增添了浓重的一笔。有人把近年来京城出现的奇石热潮形象地称为“奇石文化”,也有人把奇石说成是“发现的艺术”,是一门“猜不透看不厌的艺术”。的确,精美的石头会唱歌,这歌便是作为万物之  相似文献   

6.
2001年金秋,笔者到云南元谋出差,有幸获得一个带有“中国”二字的奇石。“中国”石体积约为9.4厘米×4.8厘米×7.2厘米,重约480克,呈长方形椭圆体。石质坚硬细腻,石体灰色,“中国”二字呈白色,颜色对比鲜明。石体稳健、端庄而又完美,给人以力量和尊严。“中国”二字自左至右排列在石正面,不疏不密,布局合理,自然流畅。“中”字为行书阳字,而“国”字左边一竖为行书阳笔划,中间的“玉”  相似文献   

7.
观我收藏的五彩石珍品“残碑”,便不由使人想起冯玉样将军的一句“我便是我”的名言。此奇石属文字石,15厘米见方,上面书有一个行书的“我”字,虽不是出自  相似文献   

8.
大自然造就了石头,又加鬼斧神工,于是,形形色色的奇石、巧石、雅石、丑石走上了书柜案头,成为人们赏玩珍藏的宠物。古人论石有“漏、透、瘦”之说,归结起来就是一个字:形。而就“形”论,还应该包括“皱”。一块石头,皴皱遍体也是一种韵致。诸如“色”、“质”更不待言。唯有一个“理”字,似乎谈论较少。我们欣赏雨花石,除了它的质地色彩,还在它的纹理,那云霓飞瀑般的种种图形,往往令人称绝。  相似文献   

9.
笔者爱好旅游和收藏,特别喜爱收藏各种天然奇石。多年来,游遍天南海北,饱览大好河山。“外面的世界很精采”。然而在各地采集的天然石头之中,却发现另一个“精采世界”。  相似文献   

10.
山寨竹楼     
“竹楼”是湘西一带土家族居住的一种房子。奇石“山寒竹楼”再现了这一民族生活特点。这颗奇石属墨石,高14厘米、宽16厘米、厚7厘米。楼分二层  相似文献   

11.
围绕东方赏石的命名,目前在亚洲地区,有几种不同的名称:日本的“水石”(suiseki)、韩国的“寿石”、台湾的“雅石”,这三种名称在当地都形成比较统一的名称概念。换句话说,这些名称对非赏石爱好者来说,都会明了名称的内涵。情况比较复杂的是中国大陆,名称很多,一般有奇石、雅石、赏石、石玩、灵石、观赏石等等,  相似文献   

12.
奇石是一种古朴自然的高雅艺术品,千姿百态,饱含野趣,显示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难怪有如此之多的爱好者热衷于奇石收藏。如果没有一种使人产生美感的视觉形象,就不能称为奇石。一块好的石头,往往是万里挑一。寻找奇石贵在发现,一块奇石无需任何加工,就是一件自然的"作品",可以说"不费工夫",但发现它却需要"踏破铁鞋",甘苦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13.
为弘扬中华民族奇石文化、发展地方经济、展示九龙璧奇石独特的魅力,由黄君卫、陆炳辉、李青根创办的“漳州市九龙璧奇石展馆”于9月16日正式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14.
近两年我迷上了奇石——洛阳地区的洛河石与黄河石。有的古朴抽象,有的形似各种物象,惟妙惟肖,让人越看越想看。于是,当你玩到了越玩越想玩,深深地认识到了石头的灵气以后,就会全身心地被它吸引,陶醉。细心观赏,将会发现每一方奇石都是一幅画。如:我的一方黄河石,高21厘米,宽9厘米,厚7厘米,椭圆形,石面上有一漂亮的女子,身着红衣,飘飘欲动,另外她的左臂中似抱着一着白衣的婴孩。整个画面清晰,美观(图1)。我的一方文字石,宽16厘米,高17.5厘米,厚5厘米,深红色的石面上,似有一个“王”字,并且又用白色钩勒出一个边。真乃奇特无比(图2)。再如一方黄河石,石面呈淡黄色,不知是哪位丹青高手,饱蘸浓墨。仅仅数笔于其上,便显  相似文献   

15.
什么样的奇石才算好?笔者浅见,能给观赏者美的享受,引起观赏者“心里震撼”的就是好石。能引起“心里震撼”的奇石,包含了很多审美因素如形、色、质、纹、主题等方面。“心里震撼”正是这些因素综合刺激人体感官后的整体感觉。举个例子。我的奇石小观园有一块较大型的景观石(见《信息时报》元月24号第4版),就我而言,这块石引起我心里震撼的因素很多,其中比较容易引起共鸣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著名书法家孙过庭在《书谱》中讲到“……一点成一家之规,一字仍终篇之准”“违而不犯,和而不同。”意思是在写字时要在变化中求统一,在统一中求变化,写一个字或一篇书法作品,象随意挥毫而内有情志贯穿其中,不得任意违反。这“违而不犯,和而不同”的准则,对盆景创作亦有借鉴之必要。  相似文献   

17.
在新中国成立52周年前夕,笔者在山东沂蒙山区“奇石之乡”费县,偶然发现一方很像共和国缔造者毛泽东侧面像的画面石。人们争相瞻仰。此石为椭圆形,底平,石质坚硬,石肤光洁,表面平坦,上有白、绿、蓝、黄、紫、灰等颜色,构图精致,色彩分明。毛主席高大稳健的身躯出现在顶峰之上,形神兼备。尤其是头形、发际、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组大型奇石(图1—4),石中蕴含着奇人奇行的历史故事——米芾,字元章(元1051—1107年)。宋徽宗召之为书画学博士。他平素举止清狂、违世异俗.人称“米颠”。尤嗜奇石,见辄赞叹跪拜,为历史留下了“元章拜石”的典故。  相似文献   

19.
本刊上期在《瞭望台》报道了广西富川发现奇石树的消息,现根据读者要求进一步配图报道如下: 广西富川县二位工商干部伍文华、刘桂川发现并收藏了这棵人形生石奇观树,经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评审,确定为世界上包石最多的古树。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 近日,广西钦州市举办了花卉盆景根艺奇石协会成立庆典仪式和钦州市首届花卉盆景根艺奇石展览开幕式。自治区林业厅副厅长韦纯良在展会开幕式上介绍说,花卉、盆景、根艺、奇石是广西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