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兰花种子繁殖技术概况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兰花,中国传统名花,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其栽培方法一般为分株繁殖,3—4年才能进行一次,生长较慢,难以满足市场需要;而且兰花培育新品种的杂交育种工作也必须通过播种育苗才能达到目的。因此,兰花种子繁殖问题自然被人们所重视。由于兰花种子数量很大,开展种子快速繁殖幼苗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兰花种子非常细小、呈粉状,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楚它的结构。它没有胚乳,只有一个简单的  相似文献   

2.
你问我答     
兰花问答兰花不能从假鳞茎上再发出叶芽问:兰花繁殖有几种方法?能否从假鳞茎上再发出叶芽来? 云南赵宏答:兰花的繁殖可以用分株,这是常见的方法,也可以用种子播种或组织培养来繁殖。兰花不能从假鳞茎的上部再发出叶芽来,  相似文献   

3.
建兰与多花兰杂交胚培养中植物激素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兰花是各国人民喜爱的花卉之一,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我国栽培的兰花“品种”是从野生兰花中选择出来的优良自然变异.由于受繁殖技术的限制,兰花杂交育种工作在我国开展较迟,我国丰富的兰科植物资源没能得到充分利用. 兰花种子非常细小,有一层极薄  相似文献   

4.
生长在地面的兰花称为地生兰。附生在热带雨林中树干或岩石上的兰花,称为气生兰或附生兰。试验证明,气生兰可按地生兰的栽培方法栽培。兰花的果实俗称兰荪。每个果实中有种子数万粒至数十万粒,最多可达200余万粒。比面粉粒还要细,故有人称兰花为“野心勃勃的植物”,一枚果实的种子即能撒遍全球。果实成熟后会自行破裂,呈粉末状的种子随风和水流飘散到空中和地面。  相似文献   

5.
兰科植物在世界上有二三万种,是植物界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个科。对于兰花的起源问题,从古至今一直处于争论之中。 1888年施姆博(shimper)论述:“兰花起源于陆生种,种子落住树木裂缝等含有机物、水分丰富的地方,由于吸收了树木的水分、养分而发芽生长,逐步产生了适应性而进化为附生种。” 1916年安卓斯(Andrews)论述:“兰化起源于附生种,在澳州东部的热带草原,由于树冠环境严酷,兰花从附生种进化乃陆生种。” 1982年罗伯逊(Robinson)和布恩伯洛夫(Burns-Balogh)从兰化种子、化及根的特征分析,认为兰花起源于附生种。原因是:1兰花具多数不具胚乳、  相似文献   

6.
我国兰花栽培有着悠久的历史,野生兰花资源十分丰富。到目前为止我国栽培的兰花多沿用分株法进行繁殖。新品种很少出现,繁殖系数低。主要是因为没有解决好兰花的播种(胚培养)繁殖。通过种子播种(胚培养)法繁殖兰花的工作虽然早在上世纪末就在西方一些发达的国家开始探索,到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已基本完善,但几乎全部的研究工作是用“洋  相似文献   

7.
兰花的种子夹在贮藏时期易于开裂而使种子污染,因而不适用于无菌的组培作业。为探究合适兰科植物种子的表面消毒方法,并将其应用到无菌萌发研究及生产之中,以兰科植物贵州地宝兰(Geodorum eulophioides)的种子为研究对象,利用一种尼龙网种子袋对兰科植物微小种子进行了表面消毒方法比较的研究。在试验中比较了不同消毒剂及不同消毒时间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75%酒精消毒30 s会使贵州地宝兰种子失去活性,不适用于其表面消毒;2% NaClO溶液的消毒效果与消毒时间成正比,当消毒时间增加为6 min时没有污染,消毒效果较好,种子萌发率达到33.88%,且其对贵州地宝兰种子萌发率后续生长无影响,因此是一种有效的表面消毒方法,可适用于兰科植物种子无菌萌发的研究及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近日,南京汤泉洋兰有限公副根据年轻人的喜好,推出了与12星座相对应的“新星座兰花”引起了市场的浓厚兴趣。 “新星座兰花”的配对方法主要是依据12慢鹰的排行顺序以及各种洋兰的花期顺序进行组合。之所以称为“新星座兰花”是因为每种星座兰花开花时间都比日常生活中所熟知的星座时间推迟将近一个月。  相似文献   

9.
▲太空兰花更有商机:在前不久举办的“第二届中国盆栽花卉交易会”上,广州首次展出了“太空兰花”。广州花卉博览园有限公司一负责人预计,两三年后,将有太空兰花进入商业生产和销售。而这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花卉将为研究、生产、销售这些花卉的企业带来新的商机。经过太空变异的兰花种子花期缩短,花朵硕大鲜艳,表现出更好的抗寒性。经“神州三号”搭载的秋石斛兰经过经心培育,已相继开花,部分  相似文献   

10.
热带兰可通过营养器官和种子进行繁殖。营养繁殖大致包括分株繁殖、切茎繁殖、分离子株和组织培养。分株繁殖多用于合轴型的兰花,如卡特兰、石斛、贝母兰等。这类兰花在栽培一段时间后,便从基部长出新的假鳞茎,花序从成熟的假鳞茎上抽生。对于卡特兰来  相似文献   

11.
1922年,美国的Knodson在含无机类、糖、琼脂、水的人工培养基上进行卡特兰的无菌播种,获得成功,并证明在没有共生真菌的作用下,这些播种苗有能力健康地成长直至开花。他提出的由种子无菌播种繁殖兰花的方法,为以后数十年间兰花杂交种的大量出现和兰花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日本在兰科植物的无菌播种培养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我们在引进日本相关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实际的试验和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  相似文献   

12.
除2004年4月29日四川省崇州市怀远镇发生兰花盗窃大案,300余盆、价值300万元的精品兰花被盗外,近几年,各地曾发生多起兰花被盗事件。2002年9月份开始,在不到半年时间内,昆明附近发生17起盗窃、抢劫兰花案件,价值70多万元。2002年9月13日早上,云南省丽江县塔城乡养兰人和珍家发生特大兰花盗窃案,两个兰花棚内600余盆价值约30多万元的名贵兰花被盗,致使一人死亡,多人受伤。2003年1月25日,武汉港花鸟市场发生特大兰花盗窃案,该市场一家兰花专卖店内价值20余万元的名贵兰花(92盆)被席卷一空。2003年7月2日,四川省荥经县烟竹乡红星村李智慧家22盆…  相似文献   

13.
兰花选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兰科植物为单子叶植物中最大的一个科。全国各地极其重视资源的调查、收集与驯化及其外来品种的引进;已有17个种的兰花种子成功运用超低温技术贮存;染色体分析技术及分子标记成为资源评价的重要手段,应用于研究兰科植物的亲缘关系及其遗传多样性这两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多。兰花育种以传统的人工杂交为主,通过人工杂交已获得大量种间、属间杂交种;多倍体育种方法及生物技术作为辅助手段应用于兰花育种,获得了多倍体植株及转基因植株。  相似文献   

14.
<正>红花,又名草红花、红兰花、刺红花、杯红花。据《博物志》记载,红花是汉朝张骞从西域带回的种子,繁衍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1植物学特征特性  相似文献   

15.
<正>本刊讯1月8~14日,第八届中国(三亚)国际热带兰花博览会在三亚兰花世界文化旅游区开幕。本届兰博会践行简单简朴原则,开幕式没有歌舞表演,没有搭建华丽的舞台,包括领导、嘉宾致辞等环节,整个过程仅用时10分钟,大部分时间留给游客、市民赏兰、品兰。走进兰博会展馆大门,是兰花幽谷仙境景观区,中间是一座木桥,两边水流潺潺,假山上各色兰花争奇斗艳。穿过  相似文献   

16.
近十年来韩国已紧随泰国成为亚洲兰花大国。其发展速度令世人瞩目。韩国是一个兰花生产和消费大国,兰文化的历史虽然只有20年时间,但发展速度很快,兰花市场潜力很大。在韩国,生日、节日送兰花以示祝贺,探望病人送一盆兰花祝愿早日康复,这已成为一种习俗。临近元旦,在办公室、花店、宾馆及居室等场合到处可看到标有“祝新年快乐”字样条幅的兰花。有的医院有规定、给病人只能送盆兰,因火山石栽植的盆兰干净无毒,美化香化病房。进入九十年代,由于西洋兰萎缩,东洋兰兴起,而韩国资源贫乏,生  相似文献   

17.
国兰的叶脚处是假鳞茎,假鳞茎下面则隐藏着兰根与根状茎。兰花的根呈圆柱形须根状,有一层海绵般的皮层,吸足水时饱满易折断;稍干旱时收缩较柔韧。除了这些肉质根外,还有另外一种“根”,即俗称的“龙根”、“竹节根”。这种根并不是真正的兰根,而是兰花伸向地下的根茎。细小的兰花种子在适宜的自然环境中发芽时,均先出叶,然后才长出一条伸向地下的“龙根”,在这种“龙根”上再萌发兰根。“龙根”较坚实,圆柱状有茎节,节上有薄薄的小苞衣,表面凹凸不平,有不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兰花的“幽灵草”?先得从稻田里的“白秧”说起。有农事活动经历的人,大都知道什么是“白秧”。在绿如丝毯的稻田里常可看到少许的白色秧苗,农民称之为“米秧”,误认为是夹杂在稻种里的米粒长出的秧苗。其实,稻谷通过砻碾,种子的胚芽早已磨去,是不可能发芽的。这种“白秧”在兰花中也偶有出现,表现为兰花叶片出现纯白色或白里带黄,最后转成全白。不少人认为是变异,甚至有些兰花贩子也以此假冒变异兰骗人,上当的人不在少数。其实,这就是兰花“幽灵草”,因其像幽灵般地在兰丛中若隐若现,故得其名。资料上对此并无记载,只在兰界口头中流传。  相似文献   

19.
玉簪花的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簪的种子在蒴果里成三摞排在那里,每粒边上有一圈薄翅,一旦果实成熟开裂,种子们便乘风而去了。蒴果由3心皮组成3室,但开裂的缝偏偏不在心皮连接处,而在心皮的背脊部位,形态学称之为“室背开裂”。裂开后的果实像一朵兰花。冬季可当干花插瓶(图1)。  相似文献   

20.
兰花棘豆硬实种子的活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兰花棘豆是山西省特有的野生豆科牧草。主要分布在五台山、恒山、云中山、芦芽山等海拔1400-2700米的山地,它是棘豆属中唯一未曾家畜中毒的优良牧草。 1984年山西省牧草站在广灵县建成万亩种子采收基地。在多年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编写出《兰花棘豆栽培技术规程》,1991年经山西省标准局审定通过,作为地方标准在全省范围内实施。同年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通过,经农业部批准,定为优良野生牧草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