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甘肃省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突出以梯田建设和小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先后实施了"长治"工程、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和中央预算内投资水土保持工程等,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5万km2,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暴洪灾害频发,防洪能力薄弱"、"水土流失严重,治理任务艰巨"、"生产建设项目人为造成水土流失的现象依然存在"、"水土流失监测能力不足"等。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加大投资力度,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多措并举,确保治理成果的巩固"、"建立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宁都县自1993年起被列入国家水保重点防治工程项目县,经过连续15年的综合治理,已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5.46km2,但目前全县尚有979.5km2的水土流失面积需要治理。在分析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确立"生态立县"发展战略、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水保队伍建设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哈尔滨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水土保持工作步入了依法防治的轨道,水土流失治理工作进入了综合治理阶段,水土保持事业得到全面发展。但是,水土保持工作认识不到位,投资力度小、治理速度慢,开发建设步伐加快、产生新的水土流失等制约发展的主要矛盾依然存在。针对哈尔滨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提出了要进一步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全民水土保持意识;明确投资渠道,扩大资金来源;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体系;典型带动,增强农民水土流失治理的积极性;克服"重治理轻管护"现象,树立"治管并重"的思想观念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宁夏水土保持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宁夏水土保持工作坚持政府引导、项目带动、社会参与,采取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技术服务、监督指导等多种措施,提出了水土流失"分区防治"的思路,并在全区积极推广"彭阳经验",大力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初步形成了预防监督、生态修复、综合治理、监测预报四大布局,全区水土保持工作呈现出全面推进、蓬勃发展,生态、社会、经济效益显著的良好局面。在介绍宁夏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做法与经验的基础上,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依法防治 注重效益 全面推进江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0年来 ,江西省加大水土保持宣传力度 ,积极出台与水土保持法相配套的法规及规范性文件 ,全面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促进了全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十五”计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10 0万hm2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初步进入良性发展 ,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步入规范化轨道  相似文献   

6.
黄委天水、西峰、绥德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简称"三站")始终坚持"面向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服务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建站宗旨,多年来积累了大量观测数据,取得了大批研究成果,培养了一支水土保持专业队伍,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黄河流域生态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三站"正面临着与发展不适应的问题和改革的新机遇。为了在"十三五"期间实现研究示范能力升级提质,"三站"必须"顺应大势,巩固优势,探索改革"。在西峰南小河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绥德辛店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天水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升级提质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7.
太原市国土总面积6 988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4 250 km2,占到60.8%。现已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 763.89 km2,治理度达65.03%。"十三五"以来,全市开展各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重点工程20余项,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36 993.33 hm2。通过重点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有效地改善了省城及周边区域的生态环境。特别是在淤地坝运行管理中,创新思路,推行了"一坝一人"和"一坝一表"的淤地坝管护人员持卡管护制度,收到了良好效果。针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今后的水土保持工作重点:一是积极争取水土保持专项资金足额落实到位;二是加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红砂岩特殊地质力学特性下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等区域问题,对红砂岩侵蚀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规划设计进行了研究。本研究基于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江西省水土保持专项普查成果、《江西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与《江西省水土保持区划及防治布局研究》等重要基础成果,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宁都县还安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为典型案例,将红砂岩侵蚀劣地水土保持关键技术与工程设计有机结合,采用"技术集成-应用示范"的方式,因地制宜地对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分区进行设计,完成了高效开发型水土流失治理技术集成与示范。具体实践中,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通过在红砂岩侵蚀劣地综合治理展示区、坡地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示范开发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设计与实施,对侵蚀坡面进行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优化配置,形成了完善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使还安小流域治理度达到86%。实践证明,生态恢复和农林经济开发治理相结合的方法能有效遏制小流域内的水土流失,可为红砂岩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及南方红壤低山丘陵区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自治区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 ,但防治水土流失的任务还很艰巨。必须调整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思路 ,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实行封育保护和综合治理相结合 ,因地制宜 ,分区防治 ,采取有力措施 ,加快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0.
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与山川秀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川秀美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水土保持是实现山川秀美的基础 ,因地制宜采用适宜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实施综合治理是山川秀美的基本内涵。在分析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现状和危害的基础上 ,进一步阐明了水土资源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关系。实践证明水土保持是实现黄土高原地区山川秀美、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减少入黄泥沙的根本性战略措施。针对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近期水土保持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1.
大通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按照新时期水保新思路,以小流域为单元,突出重点、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项目区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粮食单产稳步提高,经济快速发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有力地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2.
加强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是《三峡后续工作规划》的一项重要规划措施,生态屏障区和库区重要支流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生态环境保护体系的重要内容。开县汉丰湖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示范工程是首批实施的三峡后续工作水土保持项目之一。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区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从加强领导、广泛宣传、科学规划、公平竞争、施工管理、财经纪律、档案管理、验收等方面,归纳和总结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取得的成功做法。分析了当前三峡后续工作水土保持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的发布,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新的行动指南和重要纲领,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水土保持工作极具指导意义。在我国水土流失地区,大力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就抓住了生态建设的"牛鼻子",抓住了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关键和基础,对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水土保持工作应在继续广泛宣传、增加投入的基础上重点采取以下战略与举措:进一步加大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力度,全面预防水土流失,有效保护林草植被和治理成果;因地制宜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共赢;强化监管,依法严控人为水土流失;树立水土流失状况"只能好转、不能变坏"的底线思维,将水土流失面积不扩大、强度不加剧、水土保持功能不降低作为各级政府的责任红线。  相似文献   

14.
安顺市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水土流失普遍存在,石漠化现象严重,生态十分脆弱。回顾了全市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基本情况,介绍了全市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搞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十二五"期间,天水市实施的国家水土保持重点项目主要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工程,涉及7县区,总面积859.16 km~2,水土流失面积799.7 km~2,占93.1%。5年间,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31.9 km~2,累计治理程度达到78.59%。介绍了水土流失治理的主要做法与经验,根据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6.
贵州是全国水土流失程度最为严重、农村贫困人口最多的西部省份之一。自1989年以来,国家先后在贵州实施了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等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至2004年,全省共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2.22万km2。针对目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新形势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总体思路与目标。今后一个时期,通过抓好前期工作、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完善激励机制、依靠科技进步、强化队伍素质建设等措施,围绕山、水、田、林、路、居六个方面,扎实推进贵州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临汾市位于黄河中游,汾河中下游,水土流失面积14 374 km2,多年平均侵蚀模数为6 439 t/(km2·a),是山西省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通过分析临汾市基本概况和水土保持情况,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对临汾未来五年,即"十三五"的水土保持工作进行了规划和设想。  相似文献   

18.
大同市地处山西省最北端,水蚀、风蚀交错,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十三五"以来,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为统领,"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齐抓共管,把治水与治山、治林、治田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以防治水土流失、改善人居环境、优化水土资源开发为目标,大力推进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28万hm^2,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着力打造人水和谐的美好家园做出了重大贡献。介绍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经验与做法,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9.
经过几十年的综合治理与开发,甘肃省天水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为农民致富、农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还存在着治理难度大,人为水土流失严重,区域之间、措施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后续产业开发跟不上,以及当前治理模式与乡村振兴战略及生态环境建设新要求不相适应等问题。牢牢把握当前水土保持发展的新机遇,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大局,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以生态建设为基础、以人民为中心、以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在监管上强手段、治理上补短板,是助推乡村振兴,实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效益最大化和美好愿景的根本。  相似文献   

20.
贵州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山区,山高坡陡,土层较薄,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改革开放以来,贵州全面落实"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在顶层设计、制度建设、机制保障、改革创新上大做文章,坚持政府与民间两手发力,坚持预防监督与综合治理并重,坚持水土保持与脱贫攻坚、生态建设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贵州山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特色之路。介绍了贵州省水土保持工作的成效与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