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在南大镇实施农业血防综合治理并观察防治效果。方法自1992年开始,在人畜同步化疗同时.逐步实施挖塘灭螺、水改旱、扩禽压(固)畜和兴林抑螺等综合措施,每年均开展家畜血吸虫病感染率与感染度、野粪阳性率、人群感染率及螺情调查,以及防治效果观察。结果通过综合治理,消灭了垸内钉螺,人畜血吸虫病得到有效控制,但随后即在一定范围内徘徊。结论农业综合治理在控制垸内钉螺和降低人、畜感染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要进一步取得更好的防治成效难度极大,必须加强血防新对策和新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2004-2007年在水位难以控制,钉螺不断扩散,感染性钉螺密度高,易感地带面积增大,人与家畜血吸虫病感染的湖滩地区,笔者坚持人畜同步查治,优先消灭传染源的防治措施,力求达到钉螺无害化的目的.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血吸虫病是由日本血吸虫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晚期病人出现肝硬化、腹水等症状,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人畜共患病。我国历史上主要流行于长江流域及南方12省(区、市)。经过60多年的努力,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5省(区、市)已消除血吸虫病。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四川、云南等7省于2015  相似文献   

4.
1血吸虫病概述血吸虫病是危害最严重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之一。据WHO(1996)统计,血吸虫病流行于全球74个国家和地区,有6亿人受到威胁,2亿人感染,2千万人患病,每年有上10万人死于该病。现阶段我国采取对血吸虫病人和病畜进行化学治疗,结合易感地带灭螺和健康教育,加强血吸虫疫情监测(钉螺监测、传染源监测、非疫区监测)为主要内容的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吡喹酮为防治血吸虫病的首选药物,但连续群体化疗在血吸虫未消灭地区只能暂时降低发病,而不能阻断传播,且化疗对已造成的组织没有修复作用,化疗后病人、病畜重复感染,有些…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血吸虫病现有的流行区主要分布在凉山、雅安、眉山、成都4市州16县市区,省血防科技干群于这些流行区进行“四个突破”区域试验,结果人畜血吸虫病感染率下降、钉螺面积大幅度缩小,获得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怀宁县属洲滩型血吸虫病流行区,自90年至98年对疫区耕牛进行了查治工作,共查耕牛50123头次,查出血吸虫病牛2745头次,治疗或扩大化疗耕牛11392头次,耕牛血吸虫病感染率由89年的13.1%下降至98年的5.88%,结果表明,所实施的人、畜同步化疗,净化草洲,严禁外来病原侵入,植树造林改造钉螺孳生环境等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江西省都昌县血吸虫病疫区的家畜、重点草洲的钉螺、野粪及疫水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检测,并了解疫区人、畜的活动情况和搜集4个村居民血吸虫病监测点的资料,根据近十年来全县所采取的人、畜同步化疗和易感地带灭螺等防治措施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分析,认为耕牛长年群放、散牧和渔般聚集的有螺草洲,钉螺阳性率很高,是潜在暴发急性感染的危险地区.  相似文献   

8.
正家畜血吸虫病,是由日本分体吸虫寄生于动物的门静脉系统的小血管所致的一种严重的地方性寄生虫病,在我国长江流域及长江以南10多个省、市、自治区广为流行,对人畜危害甚为严重。钉螺是家畜血吸虫病的惟一中间宿主,此病呈地方流行性。安徽省池州市地处长江中下游,境内呈丘陵江洲湖滩环境,每到梅雨季节,江、湖、河水位上涨。雨水严重的年份,内陆地区受到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致使有螺地带钉螺扩散,钉螺面积与密度增加,感染牛  相似文献   

9.
1血吸虫病流行的传染源问题向.吸虫病的传播是含有病源体的动物(包括人)粪便污染有螺湖洲,虫卵逸出尾拗感染钉螺,钉螺逸出尾拗再次感染接触疫水的人与动物。因此,含有皿吸虫卵的野粪是血吸虫病唯一传染源。多年来,全国血防专家对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认为家畜野粪在血吸虫病流行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但对它的认识不完全统一,主要有三种认识:一认为是主要传染源;二认为是重要传染源;三认为是最主要传染源。对上述认识我们可以从专家们的调查数据来统一。待外。许缓泰(1988)的调查指出[‘J,其一湖洲草…  相似文献   

10.
血吸虫病是人畜共患的一种寄生虫病 ,对广大农民的健康危害极大 ,而且还容易引起大批的牲畜发病死亡 ,影响农业生产和畜牧业的发展。钉螺是血吸虫的中间宿主 ,可恶的罪魁祸首之一 ,消灭钉螺是控制和消灭血吸虫病的重要环节。运用化学药物杀灭钉螺 ,诸如五氯酚钠、溴乙酰胺、氯硝柳胺以及烟酰苯胺都是我国目前使用最广的一些灭螺药 ,其速度快、疗效好 ,但也有美中不足之处 ,就是这种化学药物对人、畜、农作物和水生物都有不同程度的毒性 ,甚至有些药物在施用后还可污染空气和环境 ,从而影响人和动物的健康。为了探究既有杀灭钉螺效果 ,又对人…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桐城市范岗、挂车河镇属血吸虫病内陆流行区。2000年9月22日,范岗镇高黄村发现3名血吸虫病急感儿童,经市卫生、农牧两部门赴疫区调查,确定范岗镇高黄、朱公村和挂车河镇狮象、万元村为血吸虫病新疫区。通过实施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和人、畜同步查治,综合治理的防治措施,几年来取得了明显的防治效果,人感染率由1.53%几乎下降到0,家畜感染率由45.45%下降到2.13%,钉螺最高感染率由0.176%下降到0.0085%,没有发生一例急感病人,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由此提示:不论是新疫区还是老疫区,控制和消灭血吸虫病都应采取人、畜同步防治,全社会参与的综合防治措施,其中加强家畜查治、检疫和管理则是防控重点。  相似文献   

12.
血吸虫病是人和多种哺乳类动物共患的一种寄生虫病,人类感染血吸虫病后,症状明显,危害严重。家畜主要是散播传染源。本文谈的人畜血吸虫病防治同步(简称人畜血防同步),是指在打击病原体、净化易感  相似文献   

13.
牛血吸虫病是由裂体属血吸虫或裂体虫所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通常引起我国人畜血吸虫病流行的主要是日本血吸虫.其成虫寄生于终宿主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虫卵聚集于肝脏、肠道等器官组织中,引起特征性虫卵结节.  相似文献   

14.
湖南省岳阳县中洲乡位于洞庭湖东畔,有耕地42840亩,其中低洼有螺湿地4000余亩,以种植水稻为主。人畜在生产中接触疫水而感染血吸虫病,是血吸虫病高度流行区,人、牛血吸虫病感染率分别为12.24%和10.48%。通过对1008亩湿地有螺稻田实施挖池养鱼,消灭了钉螺,人、牛血吸虫病感染率分别下降49.78%和57.1%,平均每亩收入比种水稻增加4-5倍,是洲垸型疫区控制、消灭血吸虫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牛血吸虫病为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由血吸虫卵随病畜或病人的粪便排出体外,虫卵在水中孵出毛蚴,钻入钉螺,发育繁殖成尾坳,尾坳侵入牛皮肤,经血流至肝脏静脉中发育至戍虫而发病。惠牛食欲减退,排带有血液、粘液的稀便,恶臭。严重的惠牛体温升高,逐渐消瘦,贫血。  相似文献   

16.
2004-2006年,在荆州市石马片区开展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采取人畜同步化疗、有螺地带药物灭螺、环境改造灭螺、改水改厕和健康教育的综合措施,经过3年防治,耕牛感染率由8.33%降至0.98%,人群感染率由1.56%降至0.80%,钉螺面积由10.87hm^2降至0,达到疫情传播控制标准,人均纯收入由3133元增加至5544元。防治实践证明,综合治理可以达到防病和发展农村经济的双重效益,可以在同类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2010,(3):F0002-F0002,F0003
血吸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解放前曾流行于我国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福建、广东、上海、广西等南方12个省(市、区),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同务院高度重视血吸虫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8.
<正>鄱阳湖区是江西省血吸虫病重流行区,湖区洲滩面积大,水系错综复杂,牧草丰富,既适宜钉螺孳生,又是天然牧场,放牧家畜数量多,成为血吸虫病防控的重点和难点。新时期对农业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目标要求,到2020年,全省39个疫区县(市、区)中9个县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30个疫区县要实现阻断或消除,到2025年全省实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鄱阳湖区血吸虫病防治成为实  相似文献   

19.
血吸虫病是人畜共患且危害较大的寄生虫病,1958年对我县进行消灭血吸虫病的鉴定时,家畜血防也同时进行了必要的鉴定。由于和邻近疫区生产和生活上的往来,钉螺有可能随着水生作物及其它途径输入,人也可外出疫区而感染,病人也可从疫区迁入,病畜也可从疫区引进,野生动物也能带病窜入。故消灭血吸虫病不易,而巩固血防  相似文献   

20.
牛血吸虫病是由日本血吸虫引起的牛感染发病的一种体内寄生虫疾病,在我国很多地区广泛存在,钉螺是该种寄生虫的唯一中间宿主,常常呈现地方流行性。牛血吸虫病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牛群感染了该种寄生虫之后会严重影响到牛健康生长,给养殖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最近几年,随着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养殖产业不断向前发展,在提高养殖者经济效益的同时,牛血吸虫病的报告病例呈现增加趋势,需要引起养殖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