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喷微灌技术在浙江省的应用概况及进一步推广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国内外喷微灌技术发展的背景出发,结合浙江省喷微灌技术发展的历史,将喷微灌技术在浙江省应用的历程概括为技术引进(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徘徊质疑(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和改进提高(20世纪90年代至今)3个阶段,总结了喷微灌技术在浙江省应用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以余姚市经济型喷微灌推广的成功经验为启发,就喷微灌技术在浙江省的进一步推广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喷微灌技术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世界喷、微灌技术发展概况和趋势,总结了典型国家(美国、以色列、印度)的喷、微灌技术发展状况和成功经验,分析了可量化因素和不可量化因素对喷、微灌技术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喷、微灌技术的发展可以明显地降低灌溉用水比例;推进喷、微灌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人均GNP、农业劳动力人口比例、政府重视程度、投资补贴、研究与培训。  相似文献   

3.
中国水利学会农田水利专业委员会微灌学组编写的<中国微灌设备产品名录>,已由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定价13.80元.<名录>系统地介绍了我国主要微灌设备生产与经营单位和微灌设备产品(灌水器、管材、管件、过滤器、施肥设备)的主要技术参数及参考价,可为微灌设备选择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4.
喷、微灌技术发展状况与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项目调查研究了国外先进国家喷、微灌技术发展状况 ,详细列举了一些先进国家 (如美国、以色列、前苏联、法国、西班牙、澳大利亚和印度等 )发展喷、微灌技术的成功经验 ,又分析了 16个国家 1995年国家喷、微灌技术发展概况及借鉴之处 ,得出了推进喷、微灌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经济发达、人均GDP高、工业化程度高、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缺乏、劳动力人口缺乏、政府的支持和重视、灌溉水价、因地制宜、注重工程管理、注重科学试验和研究、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注重产品技术革新、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积极开展多目标利用等 ;调查了我国喷、微灌…  相似文献   

5.
<正> 经中国水利学会第三届农田水利专业委员会批准,并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于1990年6月11日在河南新乡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召开了中国水利学会农田水利专业委员会微灌学组成立会议,到会的学组成员和应邀代表共31人。  相似文献   

6.
基于变频恒压控制下的喷微灌单元设计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机电泵加压进行喷微灌过程中,机电泵通常是利用工频电源(50 H z)作恒速运行,无法调节泵的运行特性与管网实际变化的运行状况相适应。在分析变频恒压控制系统原理的基础上,针对喷微灌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喷微灌系统的单元设计法,对喷微灌系统压力进行分单元、分级控制,极大的提高了灌水均匀度,能够实现适时适量的科学灌水要求,同时具有显著的节水节能效益。  相似文献   

7.
业内人士指出,我国喷、微灌设备市场的潜力表现在几个方面:1-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由政府出资引进先进的喷、微灌技术与设备作生产示范,让农民效仿。2-农产品贸易市场促进了喷、微灌设备的销售,如山东寿光的蔬菜批发市场,成为全国蔬菜的集散地,意喷、微灌厂商在寿光成立销售部,营业状况良好,生意兴隆。3-休闲农业,观光果园等一批都市农业的兴起,带动了喷微灌技术的发展。4-商贸集团投资农业,进行规模化生产,建立特种农产基地,以作出口贸易、农产品加工或服务于城市的餐饮业等。上述基地追求农业的高品质,引进了精良…  相似文献   

8.
中国水利学会农田水利专业委员会微灌工作组(以下称微灌工作组)2002年年会于2002年11月24~25日在甘肃省兰州市召开。会议由甘肃亚盛集团公司和甘肃耐特费姆-亚盛高科技农业有限公司联合承办,13家成员单位的代表、微灌界老专家、《节水灌溉》编辑部和当地有关领导约38人出席了本次年会。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水利学会农田水利专业委员会于1985年12月召开了江苏省农田水利新技术学术讨论会,会议宣读了论文28篇,内容包括有排水水分和潮位对灌排预报理论研究,有遥感、鼠洞、水泥土、磁化水等技术在农田水利上的应用,有微机在农田水利工程设计、涵闸管理、科研试验、资料分析等方面的应用,有溉区自动化控制设计及示范建设,有田间放水自控器的研制,有大棚蔬菜微灌技术,有农田水利建筑物新型结构及启闭装置革新研究,有暗管新材料开拓试验,有提高泵站装置效率测试研  相似文献   

10.
《节水灌溉》2000,(3):1-2
由中国水利学会农田水利专业委员会微灌学组和全国微灌协作组主持召开的第五次全国微灌学术研讨会二十一世纪中国微灌发展战略研讨会于1999年11月13日至16日在北京召开。我国水利、农业、轻工及农机系统的代表共63人出席会议。他们分别来自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微灌设备生产及销售厂家、公司、塑机生产厂家、微灌技术推广单位、微灌设备用户以及外国公司驻中国办事处、代理商等。水利部农村水利司、中国水利学会秘书长冯广志司长、国科司杨刚教授级高工、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李里特教授到会指导并作了重要讲话,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喷微灌发展前景和实施建议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根据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2003年公布的30个国家和地区的喷微灌面积,对其进行了分类和分析,探讨了各国发展喷微灌的特点,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对我国喷微灌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到2015年我国的喷微灌面积可能达到1066.45万hm^2,并提出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水利学会农田水利专业委员会微灌学组组织编译的《第六届国际微灌大会论文译文集》,已于2001年8月出版。该《论文译文集》由微灌学组组织了国内近30位有关专家、教授等科技工作者编译完成的,共编译了国际灌排委员会和南非、美国、阿根廷、以色列、斯里兰卡、韩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突尼斯、俄罗斯、西班牙、印度、埃及等15个国家的40多位  相似文献   

13.
喷微灌节水灌溉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指标估价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根据喷微灌节水灌溉技术的特点和要求,针对当前我国在工程设计上存在的考虑因素不够全面的弊端,研究了喷微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用该指标体系分析的结果,可作为工程规划设计方案选择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是出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农田水利教研室副教授陈大雕写的综述性文章。文中全面而简要地介绍了我国喷灌与微灌发展的历史,当今的主要技术特点和发展喷灌与微灌的组织形式,最后展望了喷灌与微灌在我国发展的前景。刊登在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出版的《水和电力科技》1989年第4期(校庆35  相似文献   

15.
为了展示、交流我国近几年来微灌设备研制新成果及经验,研讨今后发展方向和攻关重点,把我国微灌设备配套水平和质量推上一个新台阶,以适应“科技兴水”、“科技兴农”形势的需要,满足我国农业对节水灌溉日益发展的迫切要求,受水利部科教司和农水司的委托,由陕西省水利厅和中国水利学会农田水利专业委员会微灌学组共同主持,于1991年7月9日至  相似文献   

16.
中国喷灌技术开发公司自1985年成立以来,为了开发喷灌、微灌等灌溉新技术,作了大量工作。为了提高喷、微灌工程的质最,发挥其最高的效益,除对承贷单位的喷、微灌工程的可行性报告和设计进行认真地调查研究外,还抱着“对喷灌、微灌设备  相似文献   

17.
这两本新作均由经济型喷微灌技术的设计和推广者,浙江省余姚市水利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奕永庆撰著,是作者"十年磨一剑"、创新实践的总结。《经济型喷微灌》侧重于设计,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中国工程院院士茆智、时任浙江省副省长茅临生分别为该书作序。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长江三峡库区开发性移民的要求,水利部科教司于1985年1月委托水科院、农田灌溉研究所和武汉水电大学等单位,组成专家考察组,对长江三峡地区的有关地、市、县的柑桔喷、微灌的可行性进行了考察,专家组认为采用喷、微灌技术解决柑桔灌溉问题,是促进三峡地区发展柑桔生产和开发  相似文献   

19.
苗昌盛 《河北农机》2023,(1):106-108
为提高农田灌溉中水资源利用率,本文针对农田水利灌溉技术进行分析,说明喷灌技术、微灌技术、低压管道浇灌法与步行式灌溉四种常用节水灌溉技术应用方法,分析四种技术的主要优缺点,并且针对性探讨各技术应用要点,以期为农田水利灌溉提供参考,促进节水灌溉。  相似文献   

20.
<正> 这次会议是受水利部科教司的委托和农水司的大力支持,由中国水利学会农田水利专业委员会微灌学组和陕西省水利厅共同筹办主持,于1991年7月9~12日召开的。 与会代表110多名,来自20多个省市自治区、60多个单位,对我国微灌设备现状和今后发展方向进行了认真深入的研讨。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我国自1974年墨西哥政府赠送我国滴灌设备后开始研制滴灌设备以来,微灌设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不配套到逐步配套,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