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焉莉  王寅  高强 《广东农业科学》2016,43(6):98-102
通过2005—2010年连续6年166个大豆试验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均对吉林省大豆产量和施钾效果产生显著影响。大豆在冲积土地区增产显著,其产量和钾肥的施用效果显著高于白浆土和暗棕壤地区。吉林省降雨量年际间变化显著,明显影响大豆产量。干旱或涝害均会造成大豆的明显减产,且降低钾肥的施用效果,涝害尤为严重。不同生态区因其光照、温度等气象因子对大豆产量有明显影响,吉林省中部种植区产量明显高于东部种植区,但东部地区施钾增产效果显著。因此,吉林省大豆应根据土壤和气候条件微调施钾量,从而提高大豆产量和钾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河南主要土类施用钾肥配合秸秆还定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 ̄1994年在河南省三大土类区(褐土、潮土、砂姜黑土)进行了钾肥配合秸秆还田试验。结果表明,施钾对冬小麦、夏玉米、夏大豆均有增产效果,但不同土类、不同作物增产效果不一。总的来看,夏大豆〉夏玉米〉冬小麦;砂姜黑土〉潮土〉褐土。除洛阳褐土玉米外,单用秸秆还田就能显著增加物产量。但三种作物都是施钾配合秸秆还田处理的产量最高,施钾或施钾配合秸杆还田对作物生长发育均有促进作用,并能减轻小麦、大豆的病  相似文献   

3.
河南主要土类施用钾肥配合秸秆还田定位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2~1994年在河南省三大土类区(褐土、潮土、砂姜黑土)进行了钾肥配合秸秆还田试验。结果表明,施钾对冬小麦、夏玉米、夏大豆均有增产效果,但不同土类、不同作物增产效果不一。总的来看,夏大豆>夏玉米>冬小麦;砂姜黑土>潮土>褐土。除洛阳褐土玉米外,单用秸秆还田就能显著增加作物产量。但三种作物都是施钾配合秸秆还田处理的产量最高,施钾或施钾配合秸杆还田对作物生长发育均有促进作用,并能减轻小麦、大豆的病虫危害。  相似文献   

4.
烤烟施钾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在皖东烟区,在速效钾含量高的土壤上,烤烟施钾量以施324kg/hm^2k2SO4为好;在速效钾含量低的土壤上,烤烟施钾量以施463.8kg/hm^2K2SO4为好。施钾方法以钾和氮磷混合施至土壤15cm深为好。  相似文献   

5.
介绍平顶山市土壤钾素现状及变化,并于2009—2012年连续4年在平顶山的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作物上进行了钾肥肥效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质地土壤增施钾肥增产效果不同,其顺序为砂壤土>中壤土>重壤土。在速效钾低于120 mg/kg时,施钾肥增产率在10%以上,速效钾含量越低增产效果越显著。从作物种类来看,钾肥增产效果大小顺序为大豆>小麦>玉米>水稻。最佳经济施钾量依作物不同而有差异,一般为75.0127.5 kg/hm2,其用量大小为砂壤土>中壤土>重壤土。  相似文献   

6.
试验表明,苗期是水稻需钾关键期;孕穗期一齐穗期是需钾大量期。水稻施钾肥一般可增产10%左右.生产上应推荐的施钾量为137kg/hm^2—160keg/hm^2。  相似文献   

7.
潮土、紫色土及黄壤上施钾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80多个田间对比试验和30多上区试验结果表明,施钾可增加小麦产量。土壤类型不同,其施钾效应不同,增产效应依次为:黄壤〉潮土〉紫色土。同一土类不同土属施钾效应有差异,紫色土类棕紫泥上施钾效应不显著。氮肥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小麦施钾效应,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小麦对钾的需求愈迫切,施钾边际效应增加。高氮施钾增产效应和经济效益好于低氮施钾效应。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测定值与小麦相对产量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可以作  相似文献   

8.
珠三角主菜区土壤速效钾状况调查及施钾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珠三角主菜区氮、磷营养状况调查的基础上,从宏观上评价了珠三角主菜区的速效钾分布,并通过对比试验初步得出珠三角主菜区的土壤速效钾丰缺指标,为有效提高钾肥增产效果奠定基础,同时也为测土配方施肥提供了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珠三角主菜区土壤以缺钾为主,且土壤钾素含量呈降低趋势。在低肥力条件下施钾增产效果极其显著,最低增幅24.5%,最高可达45.4%。中、高肥力菜田施钾增产幅度也均达到差异显著水平(P0.05)。总体来说,土壤速效钾含量低于79.0mg/kg时,施钾量控制在55~70kg/hm2时增产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酸性紫色土长期定位施钾效应及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酸性紫色土12年的稻,麦轮作,有机,无机定位施钾的研究证明:NPK或农NPK配施的产量高,效果好,施钾时间愈长,增产愈显著;施钾对下一季作物有后效。经测定,连续施钾的土壤容重降低,孔隙率提高,有机质和氮,磷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0.
姜文武  陈式谷  杨龙 《安徽农业科学》2000,28(4):482-483,500
结果表明 :在施钾与不施钾的情况下 ,大麻株高生长符合Logistic曲线方程 ;大麻施钾能显著提高麻皮产量 ,不同的施钾量和施肥方法增产效果有差异 ,以 30 0kg/hm2 氯化钾追施增产效果最好 ;钾肥追施能提高麻皮厚度 ,基肥和追肥并用能增加纤维长度和麻皮张力  相似文献   

11.
亚种间杂交稻施钾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亚种间杂交稻“F1 3 1S/G3 7”进行了 2种施钾量和 3种施钾法试验 ,结果表明 :施钾能明显提高其产量 ,且施钾量越多增产幅度越大。不同施钾法处理中 ,以 60 %分蘖肥加 40 %穗肥处理的增产效果最好 ,1 0 0 %作分蘖肥处理和 60 %分蘖肥加 40 %粒肥处理的增产效果相近。施钾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库容量扩大 ,抽穗期叶面积系数增加 ,干物质生产量增多。讨论了不同时期施钾的作用和施钾技术  相似文献   

12.
在不同土壤肥力(风沙土和黑土)条件下,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钾量对玉米产量、钾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丰水年,风沙土(低钾)的玉米产量高于黑土(中高钾);风沙土的玉米植株吸钾量明显高于黑土;施钾可导致收获后黑土速效钾含量明显升高,而对风沙土速效钾含量无明显影响;低中高肥力土壤的最佳施钾量分别为98.2 kg/hm2、39.5 kg/hm2和49.5 kg/hm2。  相似文献   

13.
在不同的供钾地块上,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作物的需钾水平.结果表明,在土壤速效钾为70 mg/kg的地块上,施用钾素化肥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土壤含钾量越低,施钾的增产效果越明显,在玉米、小麦等禾本科作物上增产尤为明显.试验土壤上,每667m2施用有机肥3000kg并施钾素6.23kg,可以补偿土壤中钾的亏损,达到钾素平衡.  相似文献   

14.
湖南不同地区早稻施钾效应及土壤速效钾丰缺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施钾对早稻的产量及经济效应的影响,并建立湖南省早稻土壤速效钾的丰缺指标,2005-2008年在湖南省双季稻主产区按湘北、湘中-湘东及湘南3个区域共布置110个钾肥早稻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早稻施钾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及经济效应,增产及增收效果均表现为:湘南中低山、丘陵区>湘北环洞庭湖平原、低山丘陵区>湘东-湘中丘陵、中低山区.研究还表明土壤速效钾对施钾增产效应及经济效益有显著影响,施钾增产幅度及经济回报均随土壤速效钾含量的提高而降低.最后建立了湖南省早稻种植体系这3个区域土壤速效钾"低"、"中"、"高"丰缺指标.  相似文献   

15.
安徽沿江地区水稻施钾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春艳  陶乐明  刘枫  赵俊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073-14074
[目的]为钾肥在安徽沿江地区的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在芜湖县进行田间试验以研究安徽沿江地区土壤的钾素状况和施钾效应。[结果]当氮肥施用量为220 kg/hm^2时,施钾处理的水稻分别比对照增产4.73%、9.46%和12.78%。当氮肥施用量为286 kg/hm^2时,施钾处理的水稻的最高产量比对照增加了15.61%。新复极差测验表明,高氮高钾处理的增产幅度极显著大于其他处理;同等施氮水平下,施钾处理的水稻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高氮高钾条件下,钾素利用率达52.56%,表观平衡出现微亏8.42 kg(K2O)/hm^2;常氮高钾条件下,钾素利用率明显下降,表观平衡出现盈余41.10 kg(K2O)/hm^2。水稻收获后土壤缓效钾含量有不同程度增加,水稻种植前后的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变化不一。[结论]在氮肥相应增加的基础上,该地区同等肥力土壤的推荐施钾量为169 kg/hm^2。  相似文献   

16.
本文总结了1989和1990两年內在山西省中、北部进行的钾肥肥效试验结果。大豆在怀仁试点、棉花在太谷试点、大白菜在太原南郊试点和孝义试点及茴子白在太原南郊试点施钾都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效果。进一步分析其增产效益得出,除怀仁试点大豆施钾亩增纯收入不大外,其余施钾增产效益特别明显,施钾亩增纯收入达30—200余元。同时施钾还能显著地提高大白菜和茴子白的抗病能力。而大豆在忻州试点及棉花和玉米在孝义试点施钾增产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近50年来我国棉花主产区钾肥的增产作用及其变化趋势、增产效应及施钾技术,阐述了钾对棉花的营养作用、抗性及品质方面的影响。钾肥对棉花的增产效应因不同的植棉区和不同的年代而不同。近年来,随着化学钾肥的推广与施用量的增加,某些棉区钾对棉花的增产作用在逐渐降低。因此,化学钾肥施用的必要性、施用期及施用量原则上应根据土壤钾素丰缺状况及棉花的需肥规律而定。  相似文献   

18.
棉花钾营养与钾肥施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近50年来我国棉花主产区钾肥的增产作用及其变化趋势、增产效应及施钾技术,阐述了钾对棉花的营养作用、抗性及品质方面的影响。钾肥对棉花的增产效应因不同的植棉区和不同的年代而不同。近年来,随着化学钾肥的推广与施用量的增加,某些棉区钾对棉花的增产作用在逐渐降低。因此,化学钾肥施用的必要性、施用期及施用量原则上应根据土壤钾素丰缺状况及棉花的需肥规律而定。  相似文献   

19.
喀斯特地区大豆接种根瘤菌与施钾对生物生产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喀斯特地区大豆接种根瘤菌与施钾都能增加大豆的有效分枝,提高有效荚百分率和大豆生物生产效率,接种根瘤菌同时施钾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0.
长期施钾对东北春玉米产量和土壤钾素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为探明长期施钾对大田玉米产量和耕层土壤钾素状况的影响。【方法】本文通过在东北三省的代表性土壤上连续13年的定位施钾试验进行研究。【结果】东北3个定位试验点在施用氮磷肥基础上长期施钾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差异较大,辽宁13年间(1993~2005)施钾效应不稳定,吉林自第3年(1995年)开始施钾显著增产,黑龙江自定位开始施钾显著增产;辽、吉、黑3点长期施钾条件下作物产量13年平均分别增加9.9%~10.3%、12.6%~13.6%和17.5%~21.7%。辽宁、吉林两点施K2O 112.5 kg•ha-1时土壤-作物系统内钾素处于较明显的亏缺状况,而施K2O 225.0 kg•ha-1时3个定位点钾素均有较多的盈余。长期施钾均能显著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且土壤速效钾含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而长期施钾对3个定位点缓效钾含量的影响有所不同。【结论】基于产量、效益和土壤钾素状况,3点的适宜钾(K2O)用量为112.5 kg•ha-1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