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干旱胁迫下刺槐无性系光合生理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皖1号(W1)、鲁1号(L1)、鲁59号(L59)和鲁78号(L78)4个刺槐无性系在持续土壤干旱胁迫下的光合生理适应性。结果表明:在土壤持续干旱胁迫下所有无性系的净光合速率都迅速降低。而无性系之间有着不同的适应方式,其中,W1和L1对干旱胁迫反应敏感,在胁迫初期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迅速下降,水分利用效率迅速增加,有着很强的水分控制能力;而L59和L78气孔导度在胁迫后期才明显降低,而且蒸腾速率下降幅度较低,但在整个胁迫过程中保持较高的净光合速率,说明有着高的光合能力。  相似文献   

2.
以3a生引种刺槐无性系对比试验林为材料,测定各无性系在人工冷冻处理下的相对电导率、酶活性、MDA含量变化,采用隶属函数值法对各项指标测定值用模糊数学隶属度公式进行定量转换,根据函数值的大小对8个无性系抗寒性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相对电导率、MDA含量随处理温度降低而逐步升高,SOD和POD酶活性则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无性系间在各项指标上均存在差异,且在-10℃-30℃范围内差异最明显。元性系抗寒性最强的是RCR,而2428的抗寒性最低。  相似文献   

3.
4.
刺槐无性系选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从事刺槐良种选育研究10几年,根据该树种的特性和经营方式,进行了不同育种途径的对比试验,肯定了刺槐无性系育种的速效性;选育出8个无性系,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增益显著;提出的刺槐无性系育种程序和无性繁殖系列技术,具有明显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干旱胁迫下刺槐无性系保护酶活性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4个刺槐无性系为研究对象,对土壤干旱胁迫条件下保护酶类的活性差异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对于持续的干旱胁迫,刺槐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但是不同的刺槐无性系具有不同的适应途径。W1和L1是依靠SOD,CAT,POD3种保护酶共同协调作用,而L59,L78依靠SOD和CAT2种保护酶共同作用。不同无性系对干旱胁迫的敏感性不同,W1和L1较敏感,L78和L59不敏感。  相似文献   

6.
刺槐对盐分胁迫的生理生化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刺槐进行3天盐胁迫处理和17天盐胁迫处理后,分析其结果。相关性分析显示: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叶绿素浓度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也存在极显著相关;SOD活性和叶绿素浓度成负相关。从逐步回归分析可以看出细胞膜透性是影响高生长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刺槐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刺槐种子为材料.初步研究了刺槐种子萌发过程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丙二醛(MDA)、脯氨酸、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刺槐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有不程度的升高,POD和PPO的活性都有大幅度升高。  相似文献   

8.
为了筛选出适合在我国辽西等气候干旱地区沙漠化治理中种植的刺槐品种,从外地引入了匈牙利刺槐7号、豫刺4号、香花槐、长叶刺槐、鲁刺68几个刺槐品种与本地普通刺槐品种进行造林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刺槐品种造林后的效果有所差异。造林当年成活率依次为匈牙利刺槐7号(84.2%)、豫刺4号(82.3%)、本地普通刺槐(80.0%)、长叶刺槐(60.2%)、鲁刺68(50.1%)、香花槐(47.4%);造林当年高径生长量均是匈牙利刺槐7号最大,分别达22.2 m和3.82 cm;造林后第2年萌芽后的抽梢长度以豫刺4号最长,为24.92 cm,显著长于本地普通刺槐品种。匈牙利刺槐7号、豫刺4号2个刺槐品种的无性系苗较适合本地生长。  相似文献   

9.
水分胁迫下5种地被植物的抗旱生理生化指标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人工气候箱,研究在水分胁迫条件下,5种地被植物佛甲草(Sedum lineare)、匍匐佛甲草(Sedum lineare‘Pu Fu’)、细叶景天(Sedum elatinoides)、葱兰(Zephyranthes candida)、矮生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的抗旱能力和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结果表明:(1)5种地被的抗旱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趋势不尽相同:水分饱和亏缺、相对电导率、超氧化歧化酶活性、丙二醛、脯氨酸含量呈上升趋势,叶绿素含量有上升也有下降,相对含水量呈下降变化。(2)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表明,抗旱能力从强到弱依次为:葱兰>细叶景天>佛甲草>匍匐佛甲草>矮生麦冬。  相似文献   

10.
水分胁迫下勘察加景天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勘察加景天对水分胁迫的反应和适应性,研究了干旱和水涝胁迫下勘察加景天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下质膜相对透性、丙二醛、可溶性糖含量及干旱胁迫下的RWD随胁迫时间的增加呈上升趋势;抗氧化保护酶中的SOD活性、叶绿素总含量及干旱胁迫下的相对含水量则呈下降趋势;CAT活性呈下降—上升—下降变化;可溶性蛋白含量为先下降而后上升。勘察加景天在20天的干旱和水涝胁迫其植株仍能生长良好,说明其对水分胁迫具有较强的忍耐能力。  相似文献   

11.
水分胁迫对杂种马褂木与双亲重要生理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水分胁迫状态下鹅掌楸属 (Liriodendron)种间正反交F1 杂种及双亲的一些重要生理性状的研究表明 :水分胁迫状态下亲本与杂种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蛋白质含量的降低速率和RNase活力的升高速率排序为马褂木 >北美鹅掌楸 >正交F1 >反交F1 ;短时间水分胁迫对马褂木伤害最大。3H Gly标记取得的直接证据证明 ,水分胁迫导致亲本与杂种RNase基因在翻译水平上表达而从头合成RNase ,RNase基因表达强度排序为马褂木 >北美鹅掌楸 >正交F1 >反交F1 。蛋白质生物合成抑制剂取得的间接证据表明 ,水分胁迫状态下双亲RNase活力升高除与细胞质mRNA翻译有关外 ,还可能涉及叶绿体和 或线粒体RNase的释放、活化和 或合成 ,而正反交杂种RNase活力升高可能主要来自细胞质mRNA的翻译而不涉及到叶绿体和 或线粒体。上述实验证据充分证明 ,杂种马褂木正反交F1 杂种具有对水分胁迫抗性的显著超亲杂种优势 ,而正反交杂种中反交F1 的抗性又强于正交F1 。研究结果从水分胁迫抗性差异角度揭示了杂种马褂木强大正向生长、适应性和抗性杂种优势现象形成的分子机理 ,并表明在杂种马褂木杂种优势固定利用实践中必须特别注意反交F1 杂种无性系的选育与开发  相似文献   

12.
兰考泡桐和刺槐幼苗最适营养需要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按稳态营养理论和方法,本文研究了兰考泡桐(Paulownia elongata)和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幼苗的最适营养需要。通过每天测定和调整培养液pH值和电导率,及时补偿消耗的营养物,幼苗体内营养状况和最大生长速率均保持稳定。兰考泡桐幼苗每天生长率高达25%以上,刺槐达15%。营养物利用率90%以上。确定兰考泡桐幼苗最适营养物比例为100N:75K:18P:7Ca:8.5Mg;刺槐为100N:60K:15P:8Ca:9Mg。本文还讨论了最适营养研究在育苗和林地施肥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树木水分胁迫生理与耐旱性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01,自引:5,他引:101  
水分亏缺是一制约树木生长的重要环境因子,尤其是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水分胁迫的影响表现在树木生长发育的许多方面,阐明在这些表现背后的生理生化、遗传、耐旱机制无疑有助于耐旱性品种选育。本文从DNA转录及表达、光系统Ⅰ、Ⅱ(PSⅠ、PSⅡ)、气孔运动、树木生长适应与响应、水分利用效率、抗旱机制、耐旱性指标筛选及转基因耐旱植物等方面,对近几年来国内外一些试验结果进行了评述和探讨,并对耐旱性指标筛选、耐旱性工程植物等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白杨双交杂种无性系抗旱性鉴定指标分析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3  
以白杨双交杂种无性系为材料 ,在水分胁迫条件下 ,对无性系生理和生长差异进行研究的基础上 ,建立了抗旱性筛选的指标体系 ,对无性系进行了抗旱性鉴定 ,并对代表干旱适应能力指标及抗旱生产力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 ,筛选出了叶片失水率、渗透调节能力、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苗高和单叶面积 6项指标 ,用于无性系对干旱适应性和抗旱生产力的综合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不同营养条件下杨树与刺槐混交植株含氮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植物根系吸收过程中氮素亏缺与补给及其影响,1994 ̄1995年,通过沙培盆栽试验,研究了2a生杨树、刺槐及两者混植在全营养、缺氮、缺钾和缺磷条件下根、茎、叶中氮素营养的变化特性。结果表明:刺槐根含氮量2% ̄3%,刺槐茎、叶以及杨树根、茎、叶含氮量均为0.1% ̄1%,刺槐和杨树的含氮量均按根〉茎〉叶〉〉根面土分布。正常营养条件下,混交杨根面土含氮量约等于混交槐根面土含氮量〉纯槐根面土含氮量〉纯  相似文献   

16.
黄芩种子在高温、高湿模拟条件下人工加速老化1-5 d,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其生活力和活力指标均发生明显变化。老化5 d后,种子丧失活力,发芽率为0。在老化过程中,电导率随老化程度的增大而呈平行关系;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随种子老化程度的增加呈规律性下降,丙二醛含量随老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7.
新疆杨树干破腐问题的结构及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天侦  陈聚恒 《林业科学》1992,28(5):390-396
新疆杨(Populus bollena)树干破腐现象十分严重,为林业生产中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调查中发现自然界存在一种皮孔较小、树皮光滑的小皮孔生理型新疆杨,其树干抗破腐性能远较另一种皮孔较大、树皮粗糙的大皮孔生理型新疆杨强。结合栽培试验,我们对两种生理型新疆杨的树皮含水量、细胞原生质膜透性、pH值、酚类化合物、糖、纤维素、蛋白质、脂肪含量及氧化酶活性等进行了测定。查明了小皮孔型新疆杨树干抗破腐性强的原因,为从树种本身解决新疆杨树干破腐问题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香椿试管苗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增殖速度明显不同,太行山香椿试管苗的最佳增殖条件为改良MS+6BA1.0+GA_32.0+IAA0.0;燕山香椿试管苗则为WPM+6BA1.0+GA_32.0+IAA0.0.试管苗的生根能力在IBA0.2~1.0的范围内逐渐提高,增殖倍数不同的试管苗,其K的摄人量,碳水化合物含量,以及POX和EST同工酶图谱亦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9.
杨文斌  杨茂仁 《林业科学》1991,27(5):545-549
1966年,Philip提出了比较完整的SPAC系统后,能够用统一的能量指标——“水势”来定量地研究整个系统中各个环节能量水平的变化,而且已经用来解决生产中比较综合、复杂的问题。本文拟从力和阻力两个方面研究7种树木蒸腾的水分关系。一、材料和方法本研究是在内蒙古林科院树木园内进行,海拔1056m左右;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土壤为冲积土,生长季内,土壤剖面2m深内的平均土壤水势变动在-0.04—-0.20MPa之间,地下水深11m。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片麻岩浅山区常用的几种水土保持工程模式进行了调查研究。认为水平沟与撩壕相结合的水土保持工程同水平沟、鱼鳞坑相比,可提高早春地温2℃左右,提高土壤含水量47.76%,比水平沟扩大根系营养空间2.7m~3,克服了“盆栽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