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试验以光叶紫花苕、箭筈豌豆和豌豆为材料,秋季补播于扁穗牛鞭草草地上,通过对补播草种物候期的观察、草地产草量的测定和牧草化学成分的分析,研究其对扁穗牛鞭草牧草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补播草种的出苗时间基本一致(6~7d),成熟期相近,均在五月中旬;在整个试验过程中,补播处理的产草量均高于对照,补播箭筈豌豆对草地产草量提高最大;随着刈割次数的增加,牧草粗蛋白含量降低,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增加,而光叶紫花苕和箭筈豌豆在提高牧草品质方面表现较好。综合分析,秋季在扁穗牛鞭草草地上补播光叶紫花苕、箭筈豌豆和豌豆后,全年干草产量分别为12.32、13.97、12.98t/hm2,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36.1%、54.4%、43.4%,并且补播一年生豆科牧草可明显提高春季牧草品质(P〈0.05)。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燕麦(Avena sativa)–豆草混播组合的增产提质效应,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干旱地区滴灌条件下燕麦与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 Roth)、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毛苕子(Vicia villosa)同行混播对牧草农艺性状、营养品质的影响,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进行综合评价,探寻燕麦与3种豆科牧草最佳混播组合.结果表明,各混播组合均对牧草生产性能有影响.其中,燕麦与光叶紫花苕混播干草产量最高,达9490.67 kg·hm?2;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组合牧草相对饲喂价值为108.61,仅低于豆科牧草单播.经PCA分析评价,燕麦与光叶紫花苕混播组合草地生产性能最好,可在干旱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燕麦(Avena sativa)–豆草混播组合的增产提质效应,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干旱地区滴灌条件下燕麦与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 Roth)、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毛苕子(Vicia villosa)同行混播对牧草农艺性状、营养品质的影响,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进行综合评价,探寻燕麦与3种豆科牧草最佳混播组合。结果表明,各混播组合均对牧草生产性能有影响。其中,燕麦与光叶紫花苕混播干草产量最高,达9 490.67 kg·hm~(-2);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组合牧草相对饲喂价值为108.61,仅低于豆科牧草单播。经PCA分析评价,燕麦与光叶紫花苕混播组合草地生产性能最好,可在干旱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2种禾本科牧草(一年生黑麦草和燕麦)分别与2种豆科牧草(光叶紫花苕和箭筈豌豆)混播组合的生产性能,结果表明,鲜草产量为一年生黑麦草与光叶紫花苕组合的总鲜草产量最高,达281 685.50kg/hm2;分蘖数或分枝数及死亡率、茎叶比和干鲜比,一年生黑麦草与光叶紫花苕组合均优于其他3个组合;4种牧草组合的最优混播比例有待进一步研究。综合分析,一年生黑麦草与光叶紫花苕组合适宜作为黔南地区刈割型牧草地种植利用。  相似文献   

5.
为充分利用冬闲田解决家畜冬春季饲草料缺乏问题,本研究采用不同比例混播扁穗雀麦和光叶紫花苕,以分析不同刈割时期的最佳混播比例。结果显示:在12月刈割利用时,光叶紫花苕混播占比70%以上,产量最大;在3月初刈割利用时,光叶紫花苕混播占比50%左右最佳;在4月中旬刈割时,光叶紫花苕混播占比低于50%最佳。从三次刈割总产草量来看,50%光叶紫花苕+50%扁穗雀麦的混播比例为最优组合,分别比光叶紫花苕单播高出31.19%~54.23%,比扁穗雀麦单播高出3.28%~21.45%。混播既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又为家畜提供了充足的草料,是一种高效高质的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在南方秋冬闲田种植多花黑麦草、燕麦、小麦、小黑麦、紫云英、箭筈豌豆、光叶紫花苕、绛三叶、箭三叶的产量情况以及刈割利用对燕麦、小麦、箭筈豌豆、光叶紫花苕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模式下多花黑麦草干草产量为0.629kg/m~2,显著高于除紫云英外的其他牧草(p0.05)";稻-稻-草"模式下燕麦(处理2)干草产量为0.494kg/m~2,与多花黑麦草(0.429kg/m~2)和小黑麦(0.410kg/m~2)产量无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其他牧草(p0.05)。在刈割利用方面,燕麦和小麦刈割1次的干草产量显著高于刈割2次的(p0.05),而箭筈豌豆和光叶紫花苕却正好相反,且箭筈豌豆2个处理间干草产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7.
扁穗牛鞭草是我国南方重要的饲草来源,但在与豆科牧草混播时却难以成功,因为它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和对其他植物的排斥作用。本研究通过牛鞭草根、茎、叶浸出液对豆科牧草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的影响,以寻找能与扁穗牛鞭草混播的草种,以提高牧草的产量和质量。试验结果表明,牛鞭草的根浸出液对所有试验豆科牧草种子(川引拉丁诺白三叶、Dory红三叶,Cherokee红三叶、巫溪红三叶、箭三叶)均有抑制作用,而茎、叶浸出液对豆科牧草种子的抑制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小黑麦与不同豆科牧草混播时草地土壤养分特征。【方法】研究了3个豆科牧草品种(青建1号饲用豌豆,青海箭筈豌豆和绿箭1号箭筈豌豆)与甘农2号小黑麦以不同混播比例(0∶100、20∶80、30∶70、40∶60、50∶50、60∶40、70∶30、80∶20、100∶0)混播对浅层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混播组合A1(小黑麦×青建1号)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和降低土壤pH值,A2(小黑麦×青海箭筈豌豆)和A3(小黑麦×绿箭1号)有利于提高土壤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混播比例随豆科牧草比例的增加,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全磷含量显著升高(P<0.05),土壤pH值和速效磷含量显著下降(P<0.05);混播组合与混播比例的交互作用表明,混播比小黑麦单播的土壤pH值降低0.55%~1.52%,有机质含量提高13.07%~18.30%,全氮含量提高20.24%~44.05%,碱解氮含量提高5.44%~12.5%,全磷含量提高12.77%~29.79%,速效磷含量下降17.15%~44.62%,速效钾含量提高6.61%~19.06%。【结论】与小黑麦单播相比,小...  相似文献   

9.
阎子盟  陈倩  张玉娟  潘利  黄顶  王堃 《草地学报》2016,24(1):178-183
为研究河北坝上天然割草地补播不同品种豆科牧草早期建植情况,试验选择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黄花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箭筈豌豆(Vicia sativa)、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6种豆科牧草在河北坝上天然割草地进行补播,对补播牧草当年幼苗生长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叶锦鸡儿出苗率及存活率最高,分别为60%和92%。紫花苜蓿、箭筈豌豆幼苗株高最高,分别为13.34和13.74cm;二者平均相对生长速率最大,分别为0.160cm·d-1和0.179cm·d-1;达乌里胡枝子出苗率和存活率最低,分别为6.67%和0%。天然割草地补播豆科牧草,其中紫花苜蓿和箭筈豌豆早期建植能力最强,其次是小叶锦鸡儿,达乌里胡枝子早期建植能力最差。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评价饲用油菜杂交种饲油36的饲草产量及差异显著性,品种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等综合指标,课题组于2015~2016年,选用饲用油菜饲油1号和豆科牧草兰箭3号箭筈豌豆、凉山光叶紫花苕为对照品种,分别在阿坝州红原县、甘孜州道孚县、凉山州布拖县共三个试验点进行了饲油36的区域试验。通过多点多年区域试验表明:饲油36饲草产量较对照表现优良,鲜草和干草产量分别平均为35 395.47kg/hm~2和5 381.84kg/hm~2,较对照品种饲油1号、兰箭3号箭筈豌豆、凉山光叶紫花苕分别增产16.1%、61.9%、50.8%和12.2%、20.7%、31.5%,均显著高于对照品种;饲油36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具有很好的丰产性和一定的稳定性,在阿坝红原、甘孜道孚和凉山布拖均能很好的适应。  相似文献   

11.
秦燕  刘勇  张永超  梁国玲  刘文辉 《草地学报》2020,28(6):1768-1774
本试验以不同混播比例燕麦(Avena sativa)和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混播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混播草地植物生物量、形态特征及种间关系的测定分析,探讨不同禾豆混播比例对植物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燕麦开花期(8月17日),混播系统相对产量总和显著小于1.0(P<0.05),两种植物表现出明显的种间竞争关系。不同混播处理草地生物量因生育期而异,在燕麦乳熟期(9月6日),燕麦和箭筈豌豆以2:1混播干物质产量最高(1 576.7 g·m-2),除与燕麦和箭筈豌豆以1:2混播处理差异不显著外,与其他各处理差异均显著(P<0.05);在燕麦成熟期(9月29日),燕麦单播处理干物质产量(1 766.7 g·m-2)最高。在燕麦蜡熟期(9月29日),混播较燕麦单播处理燕麦株高提高了12.7%~28.3%、分蘖数增加了1~2个;与之相反,混播使箭筈豌豆株高降低、分枝数减少。鉴于研究区人工草地多用于制备青干草的利用方式,饲草应兼具产量和品质的优势,我们推荐燕麦与箭筈豌豆以2:1的混作方式进行种植,并于燕麦乳熟期进行收获。  相似文献   

12.
邵春慧  徐强  史志强  杜文华  田新会 《草地学报》2022,30(10):2791-2801
为筛选适合于夏河农牧交错区小黑麦(Secale cereale L.)与豆科牧草的混播组合及比例,以及在不同肥力条件下生产性能的差异,本试验研究了'甘农2号’小黑麦('Gannong No. 2’ Triticale variety)与3种豆科牧草('加拿大’饲用豌豆('Canadian’ forage peas)、'青海’箭筈豌豆('Qinghai’ common vetch)和'绿箭1号’箭筈豌豆('Lvjian No.1’ common vetch))不同比例(100∶0,80∶20,70∶30,60∶40,50∶50,40∶60,30∶70,20∶80,0∶100)混播时的生产性能。结果表明:土壤肥力对小黑麦和豆科牧草混播草地的草产量有显著影响;土壤贫瘠条件下,'甘农2号’小黑麦与'绿箭1号’箭筈豌豆以50∶50的比例混播时干草产量最高(13.97 t·hm-2);土壤肥力状况较好时,'甘农2号’小黑麦与'青海’箭筈豌豆以80∶20的比例混播时,干草产量最高(16.45 t·hm-2)。该研究对于提高夏河农牧交错区禾-豆混播的生产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年生饲用作物最佳刈割期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高寒地区燕麦与豌豆(箭舌豌豆)混播草地5种播种比例3个不同刈割期的产草量,粗蛋白质含量及产量、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燕麦单播及其与豆科牧草混播的最佳刈割期应为燕麦乳熟末期至蜡熟早期,豌豆(箭舌豌豆)下部豆荚全充满时期。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我国半干旱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豆科牧草适宜间作模式,本研究采用完全随机设计,以紫花苜蓿单作为对照,研究紫花苜蓿/3种豆科牧草(毛苕子(Vicia villosa)、箭筈豌豆(Vicia sativa)和豌豆(Pisum sativum))间作对土壤水分、杂草、捕食性节肢动物、饲草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食物当量的影响。与紫花苜蓿单作相比,紫花苜蓿/毛苕子、紫花苜蓿/箭筈豌豆和紫花苜蓿/豌豆间作的紫花苜蓿全生育期干草产量分别提高30.2%,45.2%和61.3%;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6.1,8.8和12.1 kg·hm-2·mm-1,食物当量分别提高26.74%,19.96%和53.28%。紫花苜蓿/豆科牧草间作显著降低土壤贮水量(P<0.05)、杂草密度和生物量,显著提高田间捕食性节肢动物密度、饲草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食物当量,尤其紫花苜蓿/豌豆间作。紫花苜蓿/豌豆间作更有益于维持农田生态系统多样性和保持作物产量,可作为我国半干旱区可持续农业1种可行有效间作模式。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研究秋季补播多花黑麦草对扁穗牛鞭草草地产量、质量和植物组成的影响,为川西南丘陵山区及类似地区冬春季增加青绿饲料的供应提供最佳方案.结果表明,补播能显著增加产草量(P<0.05),补播时间显著影响牧草产量(P<0.05),早期补播(10月10日)牧草总产量达13 254.6 kg/hm2 DM,利用时间比其他补播时间提前2周.多花黑麦草补播量为22 kg/hm2时,牧草产量最高(13 080.7 kg/hm2 DM),粗蛋白产量比不补播处理增加750.9 kg/hm2 DM.补播改变了'广益'扁穗牛鞭草草地中的优势植物种类,在冬春季以多花黑麦草为主(占56%),并能有效抑制杂草.由此建议,在生产中采用22 kg/hm2的补播量,于10月10日前后播种,可提高'广益'扁穗牛鞭草草地全年牧草产量.  相似文献   

16.
采用饱和D -最优设计方法 ,研究燕麦与箭豌豆的混播比例与牧草产量的关系 ,通过测定两种牧草不同播种密度试验的各项参数 ,建立两种牧草不同播种密度对牧草产量的函数模型 ,同时确定了两种牧草的最佳混播比例为 ,燕麦 5 5 % ,箭豌豆 45 %。  相似文献   

17.
在高寒牧区用燕麦和箭筈豌豆通过混播、单播以及混播地灌溉、施用腐熟羊粪与尿素磷肥不同施量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混播(3:1和3.5:1)干草产量分别比燕麦和箭筈豌豆单播提高了4702.50kg、536.10kg、4329kg、4987.50kg,混播最佳比例为3:1;二次灌溉较一次灌溉干草产量提高946.5kg/hm2,增幅达到16%;每公顷施用腐熟羊粪15000kg时,投入产出比最高为每公斤腐熟羊粪产出4.2kg干草;每公顷投入112.50kg尿素时,投入产出比最高为每公斤尿素可获得435kg的青干草,每公顷投入225kg磷肥时,投入产出最多为每公斤磷肥可产出193.50kg青干草.  相似文献   

18.
燕麦间作箭筈豌豆效应对后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2007年,对燕麦(Avena sativa L.)与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L.)不同间作比例下的产量和氮素营养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间作对燕麦产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对箭筈豌豆产草量影响较小:燕麦与箭筈豌豆按3:1间作土地当量比大于1,具有明显产量优势(P<0.05),2006和2007年间作燕麦产量分别比单作提高12.2%和16.8%;燕麦植株的含量氮提高了1.6%~6.8%;间作后茬复种燕麦产量极显著高于连作(P<0.01),其产量是连作燕麦的1.1~1.5倍,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说明燕麦与箭筈豌豆间作,可改善土壤肥力,为后茬作物生产提供养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张伟珍  段廷玉 《草地学报》2019,27(6):1518-1525
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是危害箭筈豌豆的重要害虫,利用共生微生物的定殖可有效控制其危害。本研究以兰箭3号春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Lanjian No.3)为试验材料,在温室条件下探究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扭形球囊霉(Glomus tortuosum)是否可以影响箭筈豌豆对豌豆蚜的响应。结果发现:接种扭形球囊霉后豌豆蚜存活率显著低于未接种(NM)处理。扭形球囊霉显著促进了箭筈豌豆生长及氮(nitrogen,N)、磷(phosphorus,P)吸收,调节植物防御信号物质合成。菌根植物的茎叶干重、根干重、根长及根系面积分别较对照提高53.98%,179.69%,24.34%和38.85%;地上及地下N含量、地下P含量分别增加50.62%,113.07%和62.42%;AM真菌提高植物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48.64%,过氧化物酶活性72.04%,AM真菌与蚜虫互作,植物多酚氧化酶等防御酶活性提高20~30倍;脱落酸含量降低19.53%,茉莉酸、水杨酸含量和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分别增加52.74%,3.44%和95.95%。扭形球囊霉能够有效抑制豌豆蚜的存活,显著促进植株生长和养分吸收,调控植物抗逆指标,提高其抗虫性,因此可作为箭筈豌豆虫害防治潜在的生防菌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