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6 毫秒
1.
连作障碍是蔬菜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本研究尝试在蔬菜种植冬季导入一季意大利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通过"黑麦草-蔬菜"轮作,探讨冬种黑麦草对蔬菜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冬种黑麦草能够提高土壤含水量(P0. 05)、土壤速效磷(P0. 05)、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电导率(P0. 05)、土壤速效钾含量(P0. 05);并缓解土壤速效氮的流失。试验结束时,种草(冬种意大利黑麦草)区、菜心(菜心连作)区和对照(冬闲)区土壤含水量分别较本底值升高231. 62%、67. 78%和140. 80%;土壤电导率则分别下降86. 36%、66. 67%和71. 43%,种草区和菜心区土壤速效磷含量分别升高11. 28%和3. 88%,而对照区降低1. 22%;土壤有效氮含量分别下降19. 43%、21. 26%和44. 01%;土壤速效钾分别降低71. 5%、2. 73%和48. 37%;种草区和对照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升高8. 63%和11. 28%,而菜心区则降低4. 6%。构建"黑麦草-蔬菜"轮作系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水田冬种意大利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am.)是近年来形成的冬闲田生产利用模式,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增加复种指数,生产大量的优质青饲料,缓解南方农区冬季青饲料紧缺问题,而且可以改善稻田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生态群落,增加天敌昆虫的多样性,抑制农田杂草数量及其种子库,从而促进后作水稻的生长发育,增加其产量。随着研究和应用的不断深入,南方地区意大利黑麦草的栽培管理技术也日臻成熟。本文从黑麦草品种的选择、播种方法、水肥管理、刈割利用,以及对土壤和后作水稻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旨在为意大利黑麦草在南方冬闲田种植技术的全面推广及黑麦草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更为系统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土壤理化性状是农业生产潜力的重要指标,不同耕作制度对土壤微生物的丰富度和数量及土壤肥力的变化有一定影响。为解决我国南方农区冬闲田的有效利用,采用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水稻(Oryza sativa)轮作技术,研究稻田冬种多花黑麦草对土壤肥力和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冬闲/水稻对照区相比,多花黑麦草/水稻处理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了8.50%,全氮含量增加了8.22%,全磷含量增加了7.58%,全钾含量增加了14.96%;与冬闲/水稻对照区相比,多花黑麦草/水稻处理区土壤中细菌菌群数量增加了13.03%,放线菌菌群数量增加了3.22%,真菌菌群数量增加了4.16%。可见在南方冬闲田种植多花黑麦草不仅能为农区养殖业提供大量饲草,还能改善土壤肥力,增加土壤养分,为后作水稻生长发育提供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4.
陇东黄土高原冬小麦地土壤杂草种子库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杂草种子库是农田发生杂草危害的主要根源,为了明确不同小气候条件和栽培管理措施对杂草种子库特征的影响,对庆阳市和天水市冬小麦地土壤种子库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庆阳市冬小麦土壤杂草种子有9科20种,其中田边、田中杂草量分别为2 520、1 964 株/m2,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数量较大,分别占47.54%和30.50%;天水市冬小麦土壤杂草种子有10科13种,其中田边、田中总出草数分别为3 873、3 506 株/m2,小蓟Breea arvensis、蚤缀Arenaria serpyllifolia数量较大,在田边、田中分别占34.68%、28.27%和32.29%、32.63%。两地田边杂草发生总数均高于田中发生总数。其中,稗草、狗尾草Setaria viridis、灰绿藜Chenopodium glaucum是两地区农田的主要杂草和当前防除的重点,稗草和小蓟、蚤缀分别是庆阳市和天水市冬小麦地的优势种。通过分析两地冬小麦地土壤杂草种子库发生原因,提出了麦田杂草的防除策略。  相似文献   

5.
水田冬种多花黑麦草对土壤氮磷环境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国荣  李剑  杨中艺 《草业学报》2011,20(6):118-125
研究以“黑麦草-水稻”草田轮作系统为基础,水田冬种多花黑麦草为研究对象,利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通过对土壤地下渗漏水中N、P含量变化的分析,研究稻田冬种黑麦草的N、P动态,把握在种植过程中N、P向环境原位释放的数量、规律和影响因素,有利于更加客观地评价“黑麦草-水稻”草田轮作系统的环境效应。结果表明,在不施肥的冬闲田,仍可发生N素和P素的损失,一个生长周期中随土壤下渗水的损失量平均为NO3--N 115.98 kg/hm2,NH4+-N 0.828 0 kg/hm2,P 0.028 5 kg/hm2。而冬种黑麦草降低了这种损失,其中施复合肥375 kg/hm2处理与冬闲处理相比,NO3--N、NH4+-N和P的淋失量分别降低了49.43%,48.59%,24.11%。施肥量750 kg/hm2处理的NO3--N和NH4+-N淋失量比冬闲处理分别降低了38.20%和15.57%,但P的淋失量比冬闲处理略高。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2005-2006年湖南双季稻区,6种不同土质的稻田土壤在晚稻收获后免耕种植黑麦草,其生产性能和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变化。结果表明,6种土壤都比较适宜冬季黑麦草生产,黑麦草总干物质产量河沙泥田(11.3)>紫泥田(11.1)>灰泥田(10.6)>麻沙泥(10.5)>红泥田(9.75)>黄泥田(9.64 t/hm2)。粗蛋白含量为12%~15%,黑麦草全年粗蛋白质总产量在河沙泥田最高,为1.53 t/hm2,各处理黑麦草可消化干物质采食量均大于60%,各处理黑麦草的相对饲用价值均明显大于100%。6种土壤冬季种植黑麦草后,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和土壤微生物量氮(SMBN)变化为,除灰泥田外,冬种黑麦草处理均大于冬闲田,其中在河沙泥田增加的最高。稻田冬种黑麦草不仅能产生大量的优质牧草,对改善稻田土壤生态环境,提高稻田耕地质量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利用冬闲田种植牧草的好处和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冬季青草缺乏是农民养牛的头痛问题。仅用稻草喂牛,连维持的营养也达不到,因此利用冬闲农田种草,给牛补充营养是值得提倡的。现在冬闲农田,已有一些种了绿肥或冬菜、但还有很多闲着,所以可以用来种草。一、好处冬闲农田种植优良牧草有下面几个好处: (一) 解决牛猪冬季的青料供应问题我区冬季有3~4个月的枯草期,枯草期里耕牛由于缺乏优质的饲草,掉膘严重,甚至因饥寒而死。为此阳朔县畜牧部门1990年在福利镇安排试种了270亩的黑麦草,种植面相当广,有的农户种半亩,有的种一  相似文献   

8.
2015~2016年在湘西水稻两熟制地区开展了冬种黑麦草对水稻纹枯病越冬病原菌存活力及后作水稻纹枯病发生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冬种黑麦草处理土表越冬菌核在冬春季轮作后,菌核萌发率到第二年5月显著下降至58. 49%,而冬季休闲处理萌发率达80. 0%;冬种黑麦草处理越冬稻兜上菌丝的存活率到5月显著下降至43. 0%,而冬闲田也有一定程度下降,但差异不显著,到第二年5月存活率仍可达68%。可见,冬种黑麦草田无论是越冬菌核萌发率还是越冬稻兜菌丝存活率均显著低于冬闲田。在后作水稻纹枯病发生方面,冬种黑麦草田发病初期,稻纹枯病病株率及病情指数分别比冬闲田低3. 60%和1. 25;水稻生长发育后期,冬种黑麦草田稻纹枯病病株率及病情指数与冬闲田差异程度增加,分别比冬闲田低24. 17%和6. 42。上述研究表明,冬种黑麦草可以显著降低土壤中越冬菌核的萌发率及残留于稻兜的菌丝体存活率,有效减轻后作水稻纹枯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前茬作物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e)地杂草种子库的影响,采用诱萌法,于2010年在内蒙古林西县研究青贮玉米(Zea mays)、尖叶胡枝子(Lespedeza hedysaroides)和沙打旺(Astragalus huangheensis)3种前茬作物下生长第2年的紫花苜蓿地土壤杂草种子库的特征。结果表明,前茬为青贮玉米时苜蓿地杂草主要是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和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前茬为尖叶胡枝子时主要是马齿苋、刺藜(Chenopodium aristatum)和反枝苋,前茬为沙打旺时主要是刺藜和反枝苋;前茬作物为尖叶胡枝子时,土壤杂草种子库的密度与其他两种前茬作物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土壤种子库杂草的种子主要集中在0~5 cm的土壤耕作层,下层分布较少。  相似文献   

10.
赵玉信  杨惠敏 《草业学报》2015,24(8):199-210
农田杂草的危害是阻碍农业生产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农田杂草的发生受到诸多自然因素的影响和人工措施的调控,而作物格局、土壤耕作和水肥管理是除施用除草剂外最基本的人工干扰措施。本文综述了作物种类和时空格局对杂草的影响,阐述了主要的作物种植模式防治杂草的效果,并比较了不同土壤耕作和水肥管理措施下杂草群落的变化,重点剖析了杂草发生的调控机制,探讨了通过作物与杂草的资源竞争、作物的他感作用及土壤种子库的变化来调控杂草发生的可能机理。综合相关研究发现,合理的轮作和间混套作表现出对田间杂草明显的抑制作用;免耕可以增加杂草的群落多样性,秸秆覆盖能降低杂草密度和生物量;施肥对杂草的影响因作物种类、施肥量和肥料类型等不同而不同,长期均衡施肥能降低杂草密度,增加杂草群落多样性;灌溉和提高自然降水利用效率能抑制旱地杂草,特定时间进行深水管理能够有效控制某些水田杂草。最后,针对目前研究和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展望了未来一段时间杂草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冬季种养结合对稻田土壤微生物量及有效碳氮库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双季稻冬闲田种植绿肥与养鸡结合的新型种养制度为平台,通过冬季绿肥和鸡粪还田,减少水稻生育期化肥用量,探讨“冬季绿肥-双季稻”轮作种植制度和“冬季种养结合-双季稻”种养制度下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碳、氮和可溶性有机碳、氮的影响。试验包括5个处理,分别为冬闲(F)、冬季种植黑麦草(R)、冬季种植紫云英(M)、冬季种植黑麦草与养鸡结合(RC)以及冬季种植紫云英与养鸡结合(MC)。结果表明,在整个试验的动态过程中,微生物量碳、氮及可溶性有机碳、氮含量高低总体趋势表现为绿肥养鸡>绿肥>冬闲,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冬季种养结合-双季稻”种养制度能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可溶性有机碳、氮。各处理微生物量碳、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在3月24日达到最大值,RC、MC、R和M处理微生物量碳最大值分别为492.22,464.91,432.34和435.48 mg/kg;微生物量氮的最大值分别为118.20,101.03,70.13和85.46 mg/kg;可溶性有机氮的最大值分别为1001.47,926.21,832.80和870.75 mg/kg;可溶性有机碳在早稻苗期达到最大值,RC、MC、R和M最大值分别为278.95,266.40,246.13和249.84 mg/kg。微生物量碳含量的高峰在早稻移栽初期、晚稻孕穗期和灌浆期,微生物量氮的高峰出现在早稻分蘖期、齐穗灌浆期和晚稻孕穗期,可溶性有机碳在稻田养鸡及成鸡出栏后较高。与冬闲田种植绿肥和休闲相比,冬闲稻田种植绿肥结合养鸡对增加微生物生物量的贡献更大,并显著提高土壤的可溶性有机碳氮,间接反映了种养制度能提高土壤有机碳、氮的矿化速率和土壤的活性有机碳氮以及满足水稻生长期间自身养分需求。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不同利用模式下的冬季稻田土壤活性碳氮变化和系统净碳交换变化特征。本研究对冬闲(F)、单种黑麦草(R)、单种紫云英(M)、种黑麦草养鸡(RC)以及种紫云英养鸡(MC)的冬季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可溶性碳氮及系统净碳交换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RC和MC短期内增加了系统净碳排放,在早稻播种前,白天总体表现为碳汇(RC为817.38 g/m2,MC为472.90 g/m2);且所有处理对CH4表现为弱汇(3.06~22.88 mg/m2)。2)R和M固碳量显著高于F和RC、MC处理。3)RC,MC,R和M与F相比显著提高了土壤活性碳氮含量。4)虽然RC和MC土壤微生物量碳平均值低于R和M,但其土壤可溶性碳含量平均值更高。5)R, M, RC, MC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了土壤碳汇。综上所述,种养结合既提高了土壤活性碳氮,同时增加了冬季稻田系统固碳量。  相似文献   

13.
威宁县适生优良牧草品种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威宁县人工草地建植及种草治理石漠化对优良牧草的要求,对收集和引进的20份草种的物候期、分蘖(分枝)能力、鲜草产量等主要性状进行了综合测定.结果表明:在参试的草种中,适应威宁县种植的多年生禾本科牧草品种有前进、普瑞纳、凤凰多年生黑麦草及鸭茅;一年生禾本科牧草有泰得、杰威、百盛多花黑麦草;豆科牧草有维多利亚紫花苜蓿、佛...  相似文献   

14.
田间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降水格局下填闲种植对冬小麦农田夏闲期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试验采用控制降水格局(自然降水和减半降水)和填闲作物(黑麦草单播、长武怀豆单播、黑麦草和怀豆混播、裸地对照)双因素处理设计, 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土壤CO2、N2O和CH4排放通量进行观测。结果表明:1)各处理土壤是CO2、N2O的排放源, 是CH4的弱吸收汇。2)降水格局和填闲种植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均具有显著影响。与自然降水相比, 减半降水的土壤CO2日均排放通量降低了33%, N2O日均排放通量降低了17.9%, 但对CH4通量影响不大。3)与裸地对照相比, 单播黑麦草、长武怀豆和二者混播日均CO2排放通量提高了140.8%、135.6%和137.7%, 不同填闲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而日均N2O排放通量分别降低了8.0%、21.8%和27.4%, 其中单播长武怀豆和混播处理与单播黑麦草处理差异显著。单播长武怀豆处理土壤日均CH4吸收通量较裸地对照、单播黑麦草和混播处理分别降低了65.8%、63.7%和68.9%。4)与自然降水相比, 减半降水农田综合增温潜势平均下降了26.1%, 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平均提高了47.2%。而与裸地对照相比, 单播黑麦草、单播长武怀豆和二者混播处理综合增温潜势平均分别提高了67.9%、65.5%和67.8%, 且各填闲作物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与单播黑麦草和混播处理相比, 在冬小麦夏闲期单播长武怀豆具有更高的地上生物量和更低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 在自然降水条件下能够兼顾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适宜在本地区加以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多花黑麦草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综述了国外对多花黑麦草(又名意大利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研究和利用现状,以及国内南方农区水田冬种多花黑麦草的主要生产利用模式。在国外,多花黑麦草除了被广泛应用于肉牛和奶牛的生产以外,还被应用于对磷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在国内,冬种黑麦草技术经过近20年的推广和应用,已经成为华南地区一种典型的生态农业种植模式,并发展形成了"稻-草-奶牛"、"稻-草-肉鹅"、"稻-草-猪"等一系列的黑麦草利用模式。探讨了生产黑麦草饲养草食畜禽在华南地区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主要限制因子,以及今后需要重点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随畜牧业发展,草田耕作制度在中国北方和南方发展迅速,我国南方逐步形成柱花草和一年生黑麦草为主的种植模式,我国北方呈现紫花苜蓿、黑麦草及沙打旺为主的种植模式。草田耕作具有提高土壤有机质、增加氮素供给、改善土壤物理特性、维持土壤养分平衡和防止土壤侵蚀等作用。草田耕作对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实现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草田耕作使用地和养地结合,实现由传统粮食/经济作物二元结构向粮食/牧草/经济作物三元结构过渡,有利于提高光、热、水和土地资源利用,提高系统生产力,达到既提高粮食产量,又提供蛋白质饲料,同时改善生态环境。同时,两种作物或牧草间作或混作可产生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对沙地种植黑麦的方式,利用效益及增产技术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沙土冬闲地的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及种植青饲黑麦的实际效益与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其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随着动物性食品需求的快速增长和“粮改饲”政策的实施,推进农区产业结构调整和草食畜牧业全面发展势在必行,江淮地区作为我国南方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畜牧业发展基地,可充分利用其冬闲田的生产潜力,推行粮草兼顾型种植模式,探索出适合当地冬季种植的牧草生产模式。江淮地区冬闲田种草现多以黑麦草(Lolium perenne)、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等单播为主,多花黑麦草+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燕麦(Avena sativa)+毛叶苕子(Vicia villosa)/金花菜(Medicago hispida)等冬闲田豆禾混播生产模式可以克服禾本科单播施肥较多、土地翻耕难、豆科单播产量较低和营养不全面等方面问题,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生产力,增强土地持久力,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江淮地区草食畜牧业发展,促进南方农业生态转型有着积极作用。本研究分析了江淮地区饲草种植的发展前景和现状,阐述了在江淮地区施行豆禾牧草混播生产模式的优势,并探讨了优质豆禾牧草混播模式及其生态经济效益,以期为江淮地区及类似地区的冬闲田牧草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