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中长期定位施肥的土壤钾素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25年的长期定位试验, 研究了非石灰性潮土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中长期定位施肥的土壤钾素变化。结果表明, 单施有机肥及有机肥配施无机氮肥, 都能明显提高土壤缓效钾的含量; 无机钾肥与氮肥配施能显著提高水溶态钾的含量。土壤速效钾与全钾呈显著正相关, 与土壤缓效钾、交换态钾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施氮肥的土壤, 速效钾、缓效钾含量均降低, 全钾含量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化肥与有机肥长期配施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水稻为试验材料,连续多年开展田间肥效试验,比较研究3种施肥处理(不施肥、单施化肥、化肥配施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有效提高了水稻产量,但单施化肥和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水稻产量差异不大。施肥处理逐年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其中,试验后期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单施化肥,但二者缓效钾含量差异不大。试验后期,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土壤pH值显著高于单施化肥,而单施化肥土壤pH值与不施肥接近。综上,施肥是增加水稻产量、改善土壤养分状况的有效手段,而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下作物增产和土壤培肥效果优于单施化肥。  相似文献   

3.
长期施肥土壤钾有效性与腐殖质组分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长期施用不同肥料对栗褐土钾有效性的影响,利用20 a的长期定位试验比较了8种施肥处理的土壤速效钾、缓效钾含量,并分析了二者与土壤腐殖质组分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长期单施氮肥和氮磷配施土壤速效钾、缓效钾含量以及速效钾与缓效钾的比例、速效钾和缓效钾占全钾的比例均无显著差异;施用有机肥的5个处理(M、M1N、M1NP、M2N、M2NP)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速效钾与缓效钾的比例、速效钾和缓效钾占全钾的比例大幅度提高,施高量有机肥的2个处理(M2N、M2NP)效果更佳;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与腐殖质总量及其组分间均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对于长期以来几乎不施钾肥的栗褐土来说,坚持施用有机肥是提高土壤供钾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通过连续20 a的氮磷化肥与有机肥配施的定位试验,研究了氮磷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对褐土耕层土壤钾素平衡、各形态钾素含量及其在全钾中的比例和全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氮磷化肥或与有机肥配施都可以增加作物产量,提高作物地上部对土壤钾素的吸收;土壤钾素除单施高量有机肥处理有所盈余外,其余处理都表现为亏缺,且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土壤钾素的亏缺量减少;只施用氮磷化肥处理,随着氮磷化肥施用量的增加,水溶性钾和非交换性钾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他钾素形态含量变化无明显规律,水溶性钾、非交换性钾和矿物钾在全钾中的比例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氮磷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处理,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钾素各种形态含量以及水溶性钾、非特殊吸附钾和特殊吸附钾比例均随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矿物钾的比例则呈下降趋势,非交换性钾变化规律不明显。长期氮磷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可以减缓土壤全钾含量的消耗。  相似文献   

5.
张静霞  李楠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132-10134,10305
[目的]研究不同有机物料与化肥配施对土壤钾素含量的影响。[方法]以北方春玉米旱地为对象,研究同一耕地上3种有机物料鹿粪、秸秆和树叶分别与化肥配施对土壤中钾素含量的影响,分析土壤中全钾、速效钾、缓效钾的含量及变化情况。[结果]3种有机物料和化肥配施处理中,土壤中的全钾、速效钾、缓效钾的含量增加幅度为鹿粪区〉秸秆区〉树叶区〉对照区;在同一有机物料区,与氮磷钾化肥配合施用的处理中,土壤中的全钾、速效钾、缓效钾的含量增加幅度最大。[结论]为保证土壤钾素肥力的可持续性,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是一项根本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连续5年进行不施肥、单施化肥和有机一无机肥配施对灰黄泥田地力变化及施肥效应定位监测。结果表明:不施肥区土壤生产能力逐年下降;有机——无机肥配施区早期的稻谷产量与单施化肥区的相差无几,随着种植年限延长,配施区表现出增产趋势。不施肥处理土壤全氮、有机质含量有所下降,而速效磷、钾含量急剧下降到缺乏水平;单施化肥区土壤全氮、有机质、有效磷、阳离子代换量都有所降低;有机——无机肥配施则提高了土壤全氮、有机质、有效磷、缓效钾含量及阳离子代换量,提高了土壤肥力。两个施肥处理全磷贮量都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7.
长期地膜覆盖与不同施肥处理对棕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长期地膜覆盖与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方法]采用KMnO4氧化法对沈阳农业大学棕壤长期定位实验站2003年玉米整个生长季内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的剖面变化进行了研究。试验设覆膜与裸地2种土壤。每种土壤设4个施肥水平,分别为CK、N、M、MNP。其中,CK为对照。N为单施氮肥处理,年施尿素N 270.0 kg/hm2。M为单施有机肥处理,施用的有机肥为厩肥,其有机肥含量为100.0 kg/g左右,全氮含量为10.0 kg/g左右,折合年施N量为270.0 kg/hm2。MNP为有机肥化肥配施处理,年施有机肥N 270.0 kg/hm2,化肥N 135.0 kg/hm2,P2O567.5 kg/hm2。[结果]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剖面分布随深度的增加而下降。长期地膜覆盖使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显著增加,而对深层影响不显著。无论覆膜与否,不同施肥处理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变化趋势为:M>MNP>CK>N。有机肥化肥配施和单施有机肥处理都能显著提高土壤表层活性有机碳含量,而单施氮肥则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影响不显著。[结论]地膜覆盖与施用有机肥是提高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长期地膜覆盖及不同施肥处理对棕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长期地膜覆盖及不同施肥处理的棕壤为研究对象,全面地阐述了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经过17年的耕作,无论是施有机肥还是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均能显著增加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覆膜栽培与裸地栽培比较,覆膜导致土壤有机碳消耗,有机碳含量降低。氮的变化情况:裸地各处理与有机碳的变化相似。氮肥处理(N4)覆膜土壤中全氮的含量比相应的裸地处理高;有机肥处理(M4)和有机肥与氮磷肥高量处理(M4N2P1)中,覆膜全氮的含量比相应的裸地低。无论是覆膜还是裸地,各施肥处理对土壤氮库的贡献大小依次为:有机无机配施〉有机肥〉单施化肥〉对照。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枸溶性钾肥配施在烤烟栽培上的应用效果,通过连续种植2季烤烟的盆栽试验,研究了枸溶性钾肥与硫酸钾配施对烤烟生物量、钾素吸收量、烤烟-土壤系统钾素平衡以及土壤速效钾、缓效钾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枸溶性钾肥配施硫酸钾较单施硫酸钾显著提高2季烤烟生物量和钾素吸收量,以T3处理(75%枸溶性钾肥+25%硫酸钾)效果较好,其中钾素吸收总量比单施硫酸钾增加33.05%;枸溶性钾肥配施硫酸钾处理烤烟生长后期枸溶态钾的分解供应缓解了土壤钾素亏缺,维持土壤钾素平衡,有利于烤烟生长,其中T3处理钾素平衡系数为1.06,优于其他配施比例;2季烤烟收获后,枸溶性钾肥配施硫酸钾处理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均高于单施硫酸钾肥处理。因此,枸溶性钾肥配施硫酸钾能更好地补充土壤中的有效钾素,缓解土壤钾素不足,促进烤烟生长,建议烤烟生长连作时配施一定比例的枸溶性钾肥,尤以75%枸溶性钾肥+25%硫酸钾配施比例较好。  相似文献   

10.
长期定位施肥条件下淮北潮土钾素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淮北潮土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结果表明,经过16年麦玉轮作后,长期不施钾肥的NP处理土壤速效钾及缓效钾含量均明显下降,但其速效钾含量基本稳定在32mg/kg左右,O、NPK、MNP处理的土壤速效钾含量略有降低;在不施有机肥的情况下,氮、磷、钾化肥配合施用可维持土壤钾库的基本稳定;有机肥、无机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可稳定提高土壤的供钾容量;速效钾及缓效钾在土壤剖面中的累积差别较大。总体来看,表层土壤积累的钾素越多,向下迁移的量也越多,但淮北潮土地区土壤钾素向下迁移能力不是很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