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人们对作为日常生活必需品的茶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名优绿茶越来越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众所周知,春茶是一年中质量最优的季节茶,滋味浓醇鲜爽,香气高雅而持久,而夏秋季节气温高、日照强,茶树体内碳代谢水平相对较高,氮代谢水平相对较低,从而造成夏秋茶多酚类物质含量较高,氨基酸含量偏低,制成的绿茶苦涩味重,口感稍差等不良状况。如何提高夏秋茶的品质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对夏秋茶的产量如何增加、品质如何提升上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对茶园的具体管理技术实施情况进行分析。在实施中,将茶园管理技术科学合理的应用,并且落实到实处,是保证夏秋茶产量增加、品质提升的重要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名茶生产的发展,我省各地茶农均有采摘夏秋茶的习惯。但茶树的大量病虫发生高峰均在夏秋季。为了夏秋茶品质达到无公害要求,提高茶园整体效益,特提出如下化学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茶-豆科间作对茶叶品质特性的影响,以‘桂热2号’茶园为对象,以单作茶园土壤为对照,探讨不同种植模式下的茶叶品质效应。结果表明:与单作茶园相比,茶园间作大豆或者花生能有效提高茶叶的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及水浸出物等品质成分含量,改善茶叶的品质。说明进行茶-豆科作物间作,对改善茶叶品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南方园艺》2021,32(4)
分析茶园间作桃树对夏季绿茶品质的影响,为夏茶的提质增收提供参考。以台茶12号茶园间作桃树为处理,单作茶园为对照,分别采摘夏季一芽二叶茶青制作绿茶,对茶样进行感官审评、游离氨基酸总量以及香气成分测定。结果表明,间作桃树处理的夏季绿茶的感官审评得分高于对照;间作桃树处理茶游离氨基酸总量比对照高,含量分别为5.00 g/100g、4.49 g/100g;检测出15种共同香气成分,间作桃树处理后绿茶共有11种香气成分出现不同程度增加,其中绿茶呈香物质香叶醇、(Z)-己酸-3-己烯酯、茉莉酮、β-紫罗兰酮含量增加程度突出,间作处理含量分别是对照的5.64、5.03、3.18、2.41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 0.01)。综上,茶园间作桃树可以提高夏季绿茶氨基酸含量和主要呈香物质相对含量,改善夏季绿茶的品质。  相似文献   

6.
从栽培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夏秋茶品质的主要原因:原料持嫩性差,采摘不及时;防治病虫害的农药使用的不规范,夏秋茶卫生质量风险增加;受生长环境和季节的影响而出现的内含成分及配比变化而造成的苦涩味重,滋味和香气品质明显低于春茶;并针对以上原因提出通过茶园管理机械化、茶树水肥管理调节、茶树遮荫等措施,以实现夏秋茶提质增值。  相似文献   

7.
茶-柿复合栽培对茶园生态环境及产品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浙江省天台县设置了茶、茶-柿2种栽培模式,对林地土壤、林地小环境及茶叶品质进行了分析,以期了解茶-柿复合栽培对土壤养分等环境因子、茶叶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纯茶园相比,茶-柿复合栽培模式夏季地表和近地30cm的湿度分别提高13.6%、18.6%;夏季地表和近地30cm的温度分别下降4.0、0.5℃;光照强度减少了660.22μmol.m-2·s-1;风速减弱了75%;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91.7%、150.0%。茶-柿栽培模式中春、夏茶的水浸出物、咖啡碱、氨基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高于纯茶园。  相似文献   

8.
以泰安小津口茶园土壤和茶树为试材对泰安茶园自然条件、土壤pH、土壤有机质、土壤元素含量、茶树元素含量等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泰安茶园具有高山气候特点的自然条件,是其茶叶品质优良的重要原因;泰安茶园土壤pH值、钙含量过高,有机质含量低,K的含量较低,Mn和Cu的含量处于缺乏水平;叶片中Ca过量积累,Cu的含量处于缺乏水平。因此,有待于对土壤进行进一步改良,并适时喷施叶面肥,以进一步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9.
茶树属亚热带常绿作物,是一种耐荫植物,茶树栽培中,传统的茶园栽培模式结构生态系统较简单,制约了茶树的生长与茶品质的提升,改变简单茶园的生态环境条件,利用生物配置优势,寻找有利的茶园生态环境的栽培模式,是茶叶生产关注的问题。研究了茶树栽培与茶园管理技术,为提升茶树栽培质量,提高茶叶品质,促进茶园管理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高档茶的产量,经过多年对常规的茶园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主攻茶叶优质鲜叶采收,实行早采、嫩采、及时采,从而提高了茶叶品质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基于茶基料栽培长根菇技术研究的前期工作,设计茶树和长根菇田间间作模式栽培试验。经春末2批次间作重复试验,结果表明,大棚内长根菇出菇时间相对集中,生物学效率平均为84%;茶园中出菇时间相对分散,生物学效率平均为73%。秋初试验表明,茶园间作长根菇受温度影响较大。茶树和长根菇间作模式具有可行性。茶树间作长根菇可明显提高茶鲜叶中茶多糖和土壤中速效氮、磷、钾含量,对土壤中有机质和pH暂无影响,茶树和长根菇间作模式对于土壤养分有短期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天目湖白茶种植区运用智能茶叶虫害防控技术有效防治茶园虫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在天目湖白茶种植区智能防控设备覆盖不同范围,考察茶叶中茶多酚、儿茶素含量、游离氨基酸、咖啡碱等指标,分析智能茶叶虫害防控技术对天目湖白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运用智能茶叶虫害防控技术,在减少化学农药使用的同时,提高了茶叶的品质。  相似文献   

13.
以台茶12号品种为试验材料,当6月中旬茶梢长至一芽四叶时进行分段采收与加工,先采摘一芽一叶初展原料制作高香红茶,再釆摘2~4叶原料制作冰鲜乌龙茶,与单次采摘一芽三叶鲜叶原料制作的红茶、冰鲜乌龙茶作对比,通过感官审评对比两种采摘方式制作的茶样品质,研究分段采摘与加工技术在广西茶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分段采摘、分别制作出的红茶与乌龙茶比传统采摘方式的品质高,适合广西茶园,有利于提高广西茶园的产量与效益,改善广西乌龙茶品质。  相似文献   

14.
以石硖龙眼为试材,通过花穗短截及疏除花穗等不同处理,对龙眼树叶营养及果实品质的影响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花穗短截+疏除花穗处理使石硖龙眼树体的氮、磷、钾元素的含量保持相对较高的水平,明显提高龙眼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还原糖含量,改善果实品质,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15.
《花卉》2017,(24)
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上茶叶主要盛产国之一,全国有许许多多个大小不一的茶园,分布范围极其广阔,但投入生产的茶园多数都存在着茶树老龄化严重、茶树品种单一、整体发展水平低、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对我国茶业的整体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制约。最近几年,我国在寻求茶叶新突破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努力带动茶叶的种植技术更先进更科学,在应用方面也使得无性系良种茶树的种植技术和生产技术能够得到更广泛的推广。无性系的良种茶树具有生长周期短、枝叶繁茂、长势比较均匀、品质都是统一的优良,且产量较高、成园速度快、采摘和管理省心又省力,因此无性系良种茶树的种植和推广吸引了越来越多茶叶种植商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为了进一步对人们进行无性系良种茶树种植知识的普及,本文从作为无性系良种茶种植栽培的前提条件之一的茶园建设开始分析,以此对茶园的建设提出了建议,诸如科学整地施肥等;并对如何提高茶苗的成活率发表了见解。  相似文献   

16.
正1选好良种在高纬度、高海拔地区引种茶树,必须注意定向引种,重视选育当地良种茶苗与选留当地产的茶籽扩种建园。提高茶树自身抗御低温的能力是防止茶树冻害的根本途径。2建好茶园应选背风向阳的地段建茶园,避免谷地和风口处建园。有条件的茶园可以在茶园周围栽植防风带,高山茶园在迎风口种植防护林带,能够有效阻挡冬季寒风和某些有害气体,提高茶园内的湿度和温度,保证茶树安全越冬。坡地种茶应修筑水平梯田,在茶园主要道  相似文献   

17.
<正>茶园间作梨树对茶树生长、茶叶产量与品质及生态影响如何?我们对宜春市的间作茶园进行了调查研究,对茶梨间作的生态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总结,提出如下浅识,以供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18.
漳平水仙是漳平市传统特色优势产品,其品质特征分为桂花香型和兰花香型2种类型。在生产上存在茶园老化、产量低,茶饼个体不一、质量不稳,技术落后、成本高等问题,应采取加强茶园管理、适时采摘,做好定型和烘焙等关键技术,进一步提高漳平水仙茶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云南保塘古茶园进行有机栽培管理,进行了免耕和耕作两种处理,在耕作中施用有机肥和经过无害化处理的农家肥、芟草;对茶园土壤分别进行了耕作前、后的养分分析,对茶叶蒸青样在耕作前后进行了常规分析和农残和重金属检测,对茶园害虫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前和试验后免耕处理和耕作处理的土壤有机质都增加;试验前和试验后免耕处理土壤磷含量增加,钾含量降低;耕处理磷含量减少,钾含量降低;茶叶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含量耕作比免耕处理的都有所增加;铜含量在处理前后分别为0.16和0.13mg/kg,均≤2mg/kg,铅含量在处理前后分别为6.1和6.0mg/kg,均≤30mg/kg;免耕茶园茶树上的害虫种类为25,耕作茶园害虫种类为19,两处理茶园优势种均为:假眼小绿叶蝉、茶蚜、蚧类、茶跗线螨、茶黄蓟马。耕作茶园害虫种类比免耕茶园害虫种类少。各处理茶园天敌都有蜘蛛、蜂。茶园耕作后害虫种类降低,数量减少。耕作茶园地表优势种为黑蚁和跳虫,天敌有蜘蛛。  相似文献   

20.
茶跗线螨俗名茶壁虱 ,属蜱螨目跗线螨科。国内茶区均有分布 ,西南茶区受害最重 ,可使茶树、蔬菜等约 2 9科 6 9种作物受害。该螨趋嫩性强 ,刺吸茶汁 ,使茶树新梢停止生长乃至叶片脱落 ,严重影响夏秋茶产量甚至无收。受害芽叶制成的干茶水浸出物大量减少 ,品质低劣。茶跗线螨年发生代数多 ,为害期长 ,抗药性强。为尽快找到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型杀螨剂 ,笔者于 1997~ 1998年使用赛丹乳油对该螨作了防治试验。  供试药剂为德国艾格福公司生产的 35%赛丹乳油和四川德阳农药厂生产德 4 0 %水胺硫磷。小区、大区试验茶园系历年茶跗线螨高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