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我国水资源短缺状况和水稻生物技术节水措施的利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国近20年来,由于依靠政策的调整、新技术的实施和市场的开放,粮食和水稻生产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由于人口的增加,2001年我国的人均粮食占有量仍然只有350kg,不仪远低于发达国家(如加拿大为1623kg、美国3267kg),也还不能满足国内人民的最基本需要(人均375kg)。到2030年,我国人口预计将达到16亿,以人均占有粮食400kg计算,粮食总需求量为6.4亿t。与此同时,我国的水资源和耕地资源却在小断减少,粮食生产面临严峻的挑战。除保护耕地外,珍惜水资源和研究科学用水,寻求节水的技术体系将显得十分迫切,发展节水型农业,推广以生物节水为主的新技术便成为我国特别是西部农业发展的最根本和基础性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中国水稻生产、市场与进出口贸易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水稻科技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单产连创新高,年人均稻谷占有量突破150 kg,稻米供求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平衡有余的历史性跨越,优质稻占比持续提高;市场从统购统销到合同定购,从保护价收购到托市收购,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国家宏观调控能力不断增强,稻米市场价格稳步上涨;国家持续加强对大米贸易的宏观调控,改革开放以来的大多数年份里我国都是大米净出口国,是国际市场重要的大米供应商,但2011年以来进口大米数量快速增加,大米逐步呈现净进口。长期看,我国水稻生产、市场、贸易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要加快培育推广优质高产专用水稻品种,推广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促进水稻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扬州市优质稻米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水稻生产历来是扬州粮食生产的重头戏 ,常年种植面积19.5万hm2,占粮食面积的50 %左右。长期以来 ,扬州市水稻生产以主攻单产、保障供给为目标。进入20世纪90年代 ,随着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 ,水稻单产快速上升 ,总产在种植面积减少的情况下稳步增长。但是 ,一味片面追求产量 ,忽视了品质的改善与提高 ,稻米出现了结构性过剩 ,导致普通大米、低档米积压 ,而优质米、高档米欠缺 ,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严重制约了水稻种植效益的提高。随着稻米买方市场的形成 ,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 ,国际、国内稻米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因此 ,迅…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水稻生产及其产业化现状、问题和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陈健 《中国稻米》2003,9(5):30-33
水稻是辽宁省重要的粮食作物。20世纪90年代以来 ,随着粮食购销形势和稻米市场消费结构的变化 ,辽宁省优质稻米生产迅速兴起 ,水稻产业化有了新的发展 ,无公害生产面积逐年扩大 ,绿色稻米、有机稻米开发方兴未艾。一、近几年辽宁省水稻生产现状1.水稻生产消费情况“九五”期间  相似文献   

5.
浅析节水农业与抗旱节水型水稻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我国水资源和农业用水现状,农业灌溉水利用率仅为发达国家的一半左右,一方水只能生产0.85kg的粮食,远低于2kg以上的世界发达国家水平;论述了国内外开展节水农业研究中所采用的新技术和新方法;指出干旱缺水始终是我国水稻生产面临的最大威胁。也是制约我国稻作面积扩大和产量提高的首要因子;培育耐旱、节水的稻作品种,发展节水稻生产,对水资源日益短缺,人口压力巨大,又以稻米为主食的中国21世纪“稻米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6.
重庆水稻产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国华  张宁 《中国稻米》2003,(4):38-39,44
水稻是重庆市的第一大粮食作物 ,也是全市最重要的农作物。综合分析表明 ,加入WTO后 ,重庆市水稻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机遇,我们应采取得力措施 ,扬长避短 ,努力培植做强这一优势产业。一、重庆市水稻生产、消费、流通概况2000年重庆市水稻种植面积77.66万hm2,单产451kg/667m2,总产525.43万t,全市人均稻谷占有量169.98kg。2001年 ,农村人均消费粮食218.04kg,其中稻谷177.97kg,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粮食71.4kg,其中稻谷50.9kg。照此计算 ,全市总计消费稻谷483.8万t。据市场调查 ,目前重庆市主城区销售的普通散装大米主要是本地产和市外调入的杂交…  相似文献   

7.
四川是水稻生产大省 ,稻谷产量居全国第3位 ,水稻常年种植面积220万hm2左右 ,占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的30 % ,总产量170亿kg,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50 % ,本应成为稻米外调乃至出口省份 ,但由于优质米生产落后 ,市场占有率低 ,使国内外大批具优质品牌的大米相继涌入四川市场 ,真可谓“守着金饭碗却没有饭吃”。大力发展优质水稻生产乃是当务之急 ,这是历史的选择。一、四川省优质稻生产的历史与发展四川省优质稻生产起步迟 ,发展慢 ,但潜力大、后劲足。1986年召开全省首次优质米评选会 ,揭开了优质稻生产的序幕 ,引进和选育了…  相似文献   

8.
江西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在全省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农业产值占全省GDP总值的20%左右。江西是国家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粮食总产居全国第三,也是南方稻区自1949年以来唯一未间断向国家提供商品粮的省份。有耕地面积233多万hm^2,其中水稻年种植面积约270万hm^2,居全国第二,年需水稻种子达1.2亿kg,水稻播种面积占粮食播种面积的85%,稻谷总产占粮食总产的93%;棉花年种植面积10万hm^2,年需棉花种子260万kg。水稻棉花产业的发展,对提升我省农产品价格,促进城乡二元结构调整、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农民增收、社会稳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由于各级政府的重视和科技水平的提高,水稻生产连年丰收,粮价下跌,粮食部门购销价格倒挂。分析稻米市场现状不难发现,目前粮食属结构性过剩,稻米市场存在着“劣质米严重压库,优质米俏销,饲料粮短缺及泰国米充斥市场”问题。金华地处浙江中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春季回温早,光温条件充足,十分适合早稻生产。进入90年代以来,早稻播种面积稳定在10.7万hm2以上,早稻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40%左右,早税稻是十分重要的一季高产稳产粮食作物。过去,作为“公粮稻”的早他稻生产,其品质问题一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1999年5…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水稻生产的发展及其对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几年来 ,黑龙江省水稻种植面积高速增长 ,成为我国北方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多和商品率最高的省份。本文的目的是在分析水稻生产发展原因的基础上 ,探讨水稻生产面临的新形势 ,以便实现水稻生产稳步持续发展。(一 )水稻生产发展现状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可大概分为两个阶段。 1 982年以前为低产不稳产阶段。当时 ,每年播种面积约占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的 3% ,总产量 70万 t左右 ,人均大米占有量 1 7~ 1 8kg。此阶段每公顷平均单产2 845.2 kg,年间波动幅度也大 ,大灾年比历史最高产年减产 64.5% ,变异系数达到 2 4 .1 %。尽管大米供应短缺 …  相似文献   

11.
矫江  姜莹  刘艳霞  黄峰华 《中国稻米》2021,27(4):117-121
随着肉、蛋、鱼等副食消费量的增加,我国人均大米消费量呈减少趋势。差异显著的高中低消费市场,使大米与烟、酒、茶一样,成为销售价格存在较大差异的特殊商品。本文研究介绍了我国食物消费变化和大米品牌发展历程,以及好大米的影响因素和大米品牌打造要点。要提升大米销售价格和经营效益,一是加工企业应重视产地环境,与当地政府一起共同打造产地品牌;二是针对“基地到餐桌”各环节采取综合措施,重视消费者可鉴别的市场标准及内在质量生产好大米,并注册商标打造企业品牌;三是各类安全大米、营养大米和功能大米等,应重视降低生产成本,在市场标准基础上打造特色品牌。提出了我国稻米产业发展建议:国家层面计划生产稻谷、建设“水旱转换田”和扩大优质粳稻米出口,对减少陈米损失和促进稻米产业发展都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农业正面临人均耕地面积减少、资源与环境约束加剧、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难度越来越大等问题,稻田综合种养是推动现代农业绿色高效生态发展的重要生产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在国家的助力下迅速发展,但目前综合种养技术相对粗放,各地区缺乏相应的技术标准,尤其是在稻渔(禽)共生模式下水产(禽)动物的规格和放养密度方面缺乏相关的标准,这严重制约了稻田综合种养产业的提档升级与提质增效。本文阐述了目前稻田综合种养产业的发展现状,探讨了稻渔(禽)共生模式下不同水产(禽)动物放养密度对水稻产量、稻米品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今后稻渔(禽)共生的发展方向,为提高稻渔(禽)共生模式的综合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国家政策支持下,2020年我国水稻面积恢复增长至3 007.6万hm2,比2019年增加38.2万hm2;受灾害偏重发生影响,水稻平均单产7 044.0 kg/hm2,降低15.0 kg/hm2,但仍为历史第2高;水稻总产2.1186亿t,增加225.0万t,连续10年稳定在2亿t以上.国内稻米市场价格持续上涨,特别...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水稻育种百年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中国最重要的口粮作物,新品种的培育与推广对水稻生产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现代水稻育种起步于20世纪20年代,已有百年历程,期间纯系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和分子育种等技术成为技术主体,成就了矮化育种、杂交稻育种和超级稻育种三次突破,推进了全国水稻平均单产从20世纪50年代的200 kg/667 m2平台跃上了当前的470 kg/667 m2平台。展望未来百年的水稻产业需求,培育C4水稻、固氮水稻、耐盐碱水稻、耐旱水稻和一系杂交稻是水稻育种面临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5.
胡兴明  钱前 《中国稻米》2021,27(4):9-11
杂交水稻研究与应用是中国科学家对全世界粮食安全保障做出的一项重要历史贡献。我国对杂交粳稻的研究虽迟于日本,但却后来居上,并领先于其他国家。更重要的是,中国杂交粳稻研究还推动了籼粳亚种间杂交亲和性的研究,选育了大量以“甬优”系列为代表的、利用亚种间优势的超高产籼粳杂交稻组合,为中国粮食安全提供了足够的种子“芯片”。本文回顾了中国杂交粳稻研究历程,重点分析了杂交粳稻研究中的每个创新思维,希望引起对杂交粳稻研究的讨论,“抛砖引玉”,寻找杂交粳稻实际育种规律,使大田真正育种效率得到更大地提高。  相似文献   

16.
姚秋艳  成其仓 《中国稻米》2021,27(4):133-136
粮食生产关系国计民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战略大局。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永康市农业部门在党的领导下,依靠科技进步,狠抓粮食生产,在水稻品种改良、单产提升和推广方式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总结永康市水稻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可以为确保粮食安全、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东北粳稻发展趋势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稻米市场对粳米的需求持续增长。东北稻区的粳稻生产直接影响着我国粳米市场的稳定和我国人民的口粮安全,承载着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历史重任。合理、适度地发展东北粳稻生产,增加优质粳稻总产量,对于确保我国口粮绝对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东北粳稻发展历史、现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2019年我国停止下调稻谷最低收购价,2020、2021年连续2年上调稻谷最低收购价并实行限量收购,我国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进入深化阶段。通过对江西省万年县12个乡镇600户粮农展开问卷调查,系统掌握不同粮食主体对粮食最低收购价上调的反应,认为地方政府仍应不断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粮食生产利益补偿机制、农业政策性保险机制,加强对中储粮系统引导、监管,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引导粮食经营主体主动适应市场,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19.
以湖北省荆州市为例,对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相关性作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以验证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影响,并据此对提高荆州市农民收入提出相关建议。通过模型分析得到结论:在农业内部结构中,农业生产结构累计变动率每增加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21%。其中,种植业产值的比重和牧业产值的比重增加将导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减少;而渔业产值的比重增加将导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在种植业内部结构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增加会导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减少;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增加会引起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