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宁夏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灾害风险理论及气象灾害风险形成机制,收集宁夏暴雨、灾情资料、社会经济资料、地理信息及遥感数据,综合考虑在形成宁夏暴雨洪涝灾害过程中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体及当地的防灾减灾能力等因素,构建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价的框架、指标体系、方法与模型,对宁夏暴雨洪涝灾害风险程度进行评价并借助GIS技术进行等级划分和专家讨论,形成宁夏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成果。由研究成果得出了经济较发达的整个宁夏平原都属于暴雨洪涝灾害中等以上风险区等诸多结论,为本地区灾害规划与预案制定、重大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等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洛阳地区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分析洛阳地区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和区划,利用1961—2010年洛阳市气象观测资料,综合全市9个县(市)的气象、地理、社会经济与防灾抗灾等数据,应用GIS技术构建洛阳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价模型,定量分析洛阳市暴雨洪涝风险的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防灾抗灾能力多个因子,计算得到洛阳地区暴雨洪涝灾害综合风险指数,并绘制了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洛阳地区洛宁、偃师东部、孟津中东部、洛阳市区风险等级较低;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栾川南部、汝阳、伊川西部和宜阳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3.
根据邢台市1980—2019年逐日降水数据、1:25万高程数据以及相关社会、经济等基础资料,利用GIS技术构建邢台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综合评价模型,从致灾因子的危险等级、孕灾环境、承灾体、防灾减灾能力4个方面对研究区域暴雨洪涝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出全市范围暴雨洪涝灾害综合风险指数,得到邢台市暴雨洪涝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邢台县、沙河市、内丘县、临城县西部地区属于洪涝灾害风险最高的地区;邢台市辖区和沙河市、临城县、内丘县、柏乡县大部分地区属于次高风险地区;其余县市属于中等及以下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四川省单季稻暴雨洪涝灾害的风险水平,为调整当地水稻种植规划和防灾减灾提供参考。【方法】利用1961-2017年四川省单季稻主产区123个气象观测站观测数据,46个农业气象观测站30年(1986-2015年)观测资料,结合四川省气候区划结果将四川省单季稻主产区划分为7个区域,确定四川省单季稻暴雨洪涝灾害敏感期(拔节期-孕穗期、孕穗期-抽穗期和抽穗期-成熟期),最终根据农业气象灾害风险理论,从灾害风险的致灾危险性、承灾体脆弱性、承灾体暴露度和防灾减灾能力4个因子出发,构建四川省单季稻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指标体系,对四川省单季稻不同生育期的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和区划。【结果】四川省水稻暴雨洪涝灾害高风险区主要集中于暴雨日数及暴雨洪涝发生频率较高的3个区域,一是盆中丘陵区西南部,二是盆中丘陵区西北部,三是盆东平行岭谷区;低风险区主要位于四川省的南部和北部,该区域暴雨危险等级中等或偏轻,山地多,地形起伏大,当地水稻种植率低;其余地方为中等风险区。【结论】四川省水稻暴雨洪涝灾害以中、低风险区域为主,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四川三大暴雨区。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的东营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东营市气象数据、土地利用现状数据、TM影像、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从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孕灾环境敏感性、防灾减灾能力四方面构建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价模型。运用专家打分和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通过GIS空间分析技术实现各评价指标的栅格化,并利用加权综合评价法得到以100 m×100 m栅格为基本评价单元的东营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图,将东营市分为高、次高、中、次低和低5级风险区。结果表明:河口区东部和西部、利津县西部、东营区中部、广饶县南部风险较高;河口区中部、垦利县东部和东营大部分区域风险较低。总的来说,河口区暴发洪涝灾害的风险相对较高,垦利县的风险最低。  相似文献   

6.
构建水稻暴雨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脆弱性、防灾减灾能力评估模型,结合历史灾情数据建立富阳区水稻暴雨风险综合模型,利用Arc Gis进行空间叠加得到风险区划图,为布局富阳区水稻种植、政府部门合理分配人力物力资源进行水稻防灾减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防灾减灾能力4个方面着手,按照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技术规范要求,采用加权综合与自然断点法等方法,开展了淳安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及区划,并绘制了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汾口、中洲、大墅镇和鸠坑、浪川乡为极重度风险区,梓桐、临岐、威坪、枫树岭镇和安阳乡为重度风险区,其余为中度以下风险区。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三江平原地区防洪设施建设,降低因洪涝灾害导致的农业损失,建立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划定灾害风险等级,提出因地制宜的防灾措施建议。综合2010-2020年三江平原地区的水文、地理、气象及社会经济等数据资料,构建农业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加权几何平均法得出风险评估值,结合ArcGIS划立县域维度的洪涝风险等级分区并进行风险评估区划。结果表明,三江平原西部致灾因子危险性较低,承灾体易损性由东北到西南降低;三江平原孕灾环境敏感性在西南方向较高,东北方向较低,防灾减灾能力普遍较弱。三江平原地区农业洪涝灾害综合风险等级中部较低,东部和西部较高。基于致灾因子、承灾体、孕灾环境三方面的考量,提出洪涝灾害应对措施。通过建立三江平原农业洪涝灾害风险指标体系,利用空间分析模型划定三江平原农业洪涝灾害风险等级,依据风险区划结果为当地政府抗洪措施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利用会东县及周边县的历史气象资料,综合会东县自然、社会、经济与防灾减灾具体情况,对会东县的暴雨洪涝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载体易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等因子建立相关指标,利用加权综合评价与GIS自然断点法,得到会东县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暴雨洪涝灾害风险等级呈东—西向分布,最高和次高风险区基本集中在会东县的西部乡镇;此外,堵格镇、铁柳镇、大崇镇和铅锌镇的西部地区灾害风险等级也较高;中部、东南部地势较高的乡镇和东部地区灾害风险等级均较低;其余乡镇的暴雨洪涝灾害风险等级介于高、低值之间。  相似文献   

10.
应达  蔡河章  郑君亮  唐刚  刘隽  李丹 《贵州农业科学》2020,48(2):116-120,封2
为浦城县及类似地区早稻暴雨洪涝灾害天气的预警监测和农业气象服务工作提供参考,根据早稻的生长特性,选择浦城县1986-2015年气象、地理信息和社会经济数据,提取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4个灾害风险因子,采用GIS技术及统计学方法,评估浦城县早稻暴雨洪涝风险等级,并对其风险等级进行区划。结果表明:浦城早稻暴雨洪涝灾害风险的等级分为低风险区、中等风险区和高风险区,其中,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枫溪乡和河滨街道全区域,濠村乡、古楼乡、忠信镇、山下乡、永兴镇、水北街镇和九牧镇的部分区域,官路乡、盘亭乡、仙阳镇、管厝乡和富岭镇的少部分区域;中等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官路乡、盘亭乡、九牧镇、忠信镇、仙阳镇、管厝乡、富岭镇、万安乡、水北街镇、莲塘镇、临江镇、石陂镇、永兴镇和南浦街道的部分区域,古楼乡、山下乡和濠村乡的少部分区域;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南浦街道的中部区域,万安乡的西部区域,临江镇的中部区域和富岭镇的少部分区域。  相似文献   

11.
加拿大的农业科技及其组织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介绍了加拿大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及其组织,其总的研究发展方向由加拿大政府掌握.把科技政策、研究发展方向和国家需要结合起来通盘考虑,自上而下提出科研项目.  相似文献   

12.
保护地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及其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保护地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掌握综合防治方法,把病虫为害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达到优质、高产、低成本和农产品无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论现代农业,农业科技发展与高校教学和科研组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在论述世界家业发展的三个阶段和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特点及其对农业人才素质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高等农业教育应当处理好专与博关系、两络与教师关系、外在知识系统性与内在思维创造性关系,指出了在学校管理中,应当逐步克服传统弊端,哿横向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14.
朱宏斌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558-3559,3561
对秦汉时期中国与印度的交流进行考证,在丰富的史料基础上,研究了当时中印的交通状况与农业科技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5.
从发病猪的肺脏分离到1株细菌,经形态学检查、生化实验、卫星生长现象、溶血试验、动物实验证明该分离菌为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用该分离菌研制出自家灭活苗,预防效果良好,用康复猪制备自家血清同时配合敏感抗菌素使用,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王有俊 《农业与技术》2003,23(4):176-179
煤矿事故时有发生.分析认为发生事故的本质原因是工作人员缺乏有关的科学技术知识.发展、掌握、运用科学技术。提高人员的科学技术素质。不仅能促进经济发展,而且能保障人身安全,战胜灾害(包括煤矿灾害).  相似文献   

17.
18.
19.
近年来,在社会经济的不断推动之下,互联网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则是网络文化的兴起,这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冲击,但同时也是一种新的挑战;因而各高校要对网络文化树立正确的认知,将其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相互结合,因势利导,才能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不断深入。本文针对当前网络文化与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展开进一步的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