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利用海东市6个台站1956—2015年观测资料统计分析霾、浮尘、扬沙、轻雾、雾天气,结果表明:浮尘和霾是影响海东市环境空气质量的首要天气,轻雾和扬沙次之;这些天气从中东部民和、乐都向西呈阶梯状递减;20世纪60—70年代属于多发时期,21世纪20年代初5年有所增加;其中霾、浮尘和扬沙冬、春季较多,霾冬季最多,浮尘和扬沙春季最多,轻雾和雾集中在夏、秋季,秋季最多;近年来海东市雾霾和沙尘天气有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2.
在介绍轻雾、烟、霾、浮尘定义的基础上,总结4种复杂天气现象的判断方法,指出可在气味、颜色、沉淀物、能见度、生消特点等方面进行区别和判断,由此可提高观测水平,为气象预报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陈志超  于怀征  赵娜 《现代农业科技》2009,(19):279-279,287
利用1971~2007年五莲县的能见度观测资料,分析了五莲县低劣能见度天气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低劣能见度(V≤4.0km)出现频率随年代变化呈明显上升趋势,其年变化规律与雾、轻雾的年变化规律相同;霾、扬沙、浮尘和烟等干质天气现象对低劣能见度的变化规律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辽宁省营口市的能见度、相对湿度、降水资料,对雾—霾天气的年、月、日分布特征和各等级雾—霾所占比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营口市近年来雾—霾天气的年际变化特征不明显,雾—霾天气以轻雾和轻微霾为主,雾占9.1%,年平均雾日为7 d,重度霾和中度霾很少,平均每年约为0.25、0.58 d。雾主要出现在9月至次年4月,轻雾和霾主要出现在7月至次年1月,轻雾和霾在1月和8月出现双高峰值,轻雾在8月最多,霾在1月最多,春冬季霾明显比轻雾多。雾在8:00出现的次数最多,其次是2:00,14:00最少;霾在8:00出现的次数最多,14:00次之,2:00最少。  相似文献   

5.
在日常地面测报工作中,天气现象中的轻雾与霾时常出现。从轻雾与霾的成因、颜色、出现时的天气条件、出现时间以及指示意义等方面分析两者的区别,并探讨这2种天气现象的观测记录,确保此类气象资料观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西安雾日和霾日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60~2012年西安区域7个气象站的历史地面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西安地区雾日、轻雾日及霾日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0~2012年西安区域雾日分布呈近山区多、平原区少的特点;轻雾日的分布呈城区多发、郊区少发的特征;霾日在城区为高发区,近郊次之,远郊最少。西安地区年平均雾日数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特征,轻雾日数以9.0 d/10a的速率呈波动性显著增加趋势,霾日以-7.7 d/10a的速率呈波动性显著减少趋势。西安地区雾日数在年内呈单谷型分布,全年最低值出现在夏季6月(0.2 d),冬季12月出现最高值(3.8 d);轻雾日数在年内呈"V"型分布,全年轻雾日数最低值出现在6月(7.6 d),冬季12月份出现最多(17.4 d);霾日数在年内呈"U"型分布,春末(5月)~初秋(9月)霾日出现频率在年内变化曲线上表现为一个宽广的"U"型底部,在冬季1月份上升至最高值(6.1 d)。  相似文献   

7.
王珊  孟小荣  金丽娜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3,(7):1037-1040,1048
利用1960~2012年西安区域7个气象站的历史地面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西安地区雾日、轻雾日及霾日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0~2012年西安区域雾日分布呈近山区多、平原区少的特点;轻雾日的分布呈城区多发、郊区少发的特征;霾日在城区为高发区,近郊次之,远郊最少。西安地区年平均雾日数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特征,轻雾日数以9.0d/10a的速率呈波动性显著增加趋势,霾日以-7.7d/10a的速率呈波动性显著减少趋势。西安地区雾日数在年内呈单谷型分布,全年最低值出现在夏季6月(0.2d),冬季12月出现最高值(3.8d);轻雾日数在年内呈"V"型分布,全年轻雾日数最低值出现在6月(7.6d),冬季12月份出现最多(17.4d);霾日数在年内呈"U"型分布,春末(5月)~初秋(9月)霾日出现频率在年内变化曲线上表现为一个宽广的"U"型底部,在冬季1月份上升至最高值(6.1d)。  相似文献   

8.
对2004—2013年抚顺市气象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抚顺市雾、霾天气均呈波动变化趋势。近10年,全年平均雾天气日数为152 d,其中以轻雾日数为主,占雾日的95%;大雾年总日数只占雾日的3%;2008年开始,抚顺市浓雾和强浓雾日数逐渐增多,特别是在2013年浓雾出现4次,强浓雾出现7次。轻雾天气夏季最多,秋冬次之,春季最少;而对于大雾、浓雾、强浓雾天气秋季最多,夏天次之。霾天气年平均出现日数为75 d,且以轻微霾天气为主,其占总霾天气日数的96%。但2012年开始轻度霾和中度霾的日数逐渐增加,2013年出现轻度霾和中度霾的日数分别为12、2 d。同时,冬季不仅轻微霾日数最多,且轻度霾、中度霾天气日数也最多,说明冬季是抚顺市霾天气的高影响季节。  相似文献   

9.
1971—2000年新安县日照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1971—2000年新安县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新安县日照时数的年、季、月变化趋势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并对云量、轻雾(雾)、霾、相对湿度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新安县近30年的年日照时数总体呈增加趋势,其倾向率为12.407 h/10年;总云量和低云量的增加会导致日照时数的减少,反之亦然;轻雾(雾)和霾日数的增加就会引起日照时数的减少;相对湿度越大,日照时数越小。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霾出现的天数越来越多,对空气质量好坏有着重要的指示意义,越来越多的受到公众的关注,气象业务中也将霾作为重要天气报。由于轻雾与霾在能见度影响方面存在着共性,对地面观测有时容易造成判断失误,因此结合二者的成因、特征及其相互转化方面进行了讨论,供地面观测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诸城市历年天气现象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方法]利用诸城市1958~2011年的逐日天气现象资料,采用曲线图、趋势图、频率等方法,对近54年诸城市出现的天气现象总日数、年平均日数、频率等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近54年诸城市共出现天气现象19种,总日数32 398 d;雪暴、烟幕、沙尘暴、极光、龙卷、尘卷风和冰针7种天气现象从未出现,露、轻雾、结冰、雨、霜、雾、雷暴、积雪、雪、大风10种天气现象出现较多,吹雪、飑、雨凇、冰雹、雾凇、霾、扬沙、闪电、浮尘9种天气现象出现较少;轻雾、雨等7种天气现象出现天数总体均呈递增趋势,露、结冰等12种天气现象出现天数均呈递减趋势。[结论]该研究为当地具体预报起到指导作用,更好地为农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确判断并记录各种天气现象是气象业务的基础,既能为研究气候变化提供基础信息,又能为气象预报、决策服务和灾害预警提供依据。对一些能见度低、易混淆的天气现象如雾与霾,如果原始记录不准确,则会对气候分析、气象预报等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该文介绍轻雾、雾、霾等复杂天气现象的判断方法,以提高观测水平。  相似文献   

13.
秋冬时节随着冷暖空气交替出现,出现雾和霾的几率也大大增高。随着时间的推移,轻雾、雾和霾的范围逐渐加大、程度逐渐加剧而霾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对人体和生态环境都有很严重的影响甚至是危害。  相似文献   

14.
选取德州市区2008年7月~2014年6月逐日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和同期的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分析近40年来气候变化特征和近6年德州市区空气质量变化特征,研究了气象要素与空气质量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德州市区空气质量与气象因子关系密切,最为密切的主要因子有相对湿度、能见度、雾、霾。通过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建立AQI预报模型,得出德州市区影响AQI的气象影响因子在4个季节中均有霾入选,秋季除了霾之外还有平均能见度、大雾,而全年、夏季、冬季除了平均能见度、大雾之外均有轻雾、霾、平均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明显加快,大气污染现象愈加严重,并日益受到广大民众的高度重视。为减轻大气污染造成的影响与损失,并为准确预报大雾、浮尘及霾提供重要依据,本文利用新绛县1973-2018年的气象观测资料,着重针对新绛县大雾、霾、浮尘等大气污染特征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以期能够为有效防治大气污染现象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魏青 《北京农业》2014,(27):178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霾的出现越来越频繁。地面气象观测中,由于轻雾和霾在能见度影响方面存在共性,使其辨认仍存在一定的难度,容易混淆。基于此,从轻雾与霾的成因、性质、颜色及与之相关的气象要素等方面分析两者的区别,并探讨这两种天气现象的观测记录,确保此类天气资料观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统计德州观测站1991—2015年雾霾天气出现日数,得出:轻雾7—8月出现次数较多,2—5月较少;大雾12月出现最多,3—7月较少;霾天气1月和12月出现次数较多,8—9月较少。25年来,大雾按0.046天/10年减少;轻雾按39.677天/10年增加;灰霾按63.246天/10年增加。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气象局观测司在2014年年初下发的文中要求:调整雾、霾天气现象观测判识方法,停止执行《霾的观测和预报等级》(QX/T113-2010)。能见度自动观测的台站将轻雾、霾的能见度判别阈值调整为7.5km,雾的能见度判别阈值调整为0.75km,能见度人工观测的台站保持能见度10km和1km判别阈值不变,空气相对湿度判别阈值恢复到台站历史观测阈值[1](下称2014标准)。笔者把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的霾天气在2种不同标准下的日数做了分析,就此次标准调整的必要性和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1971-2010年40 a山东省章丘市观测到的大风、雾、雷电、霾、霜和冰雹等灾害性天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章丘市40 a间出现的灾害性天气中霜、冰雹、沙尘暴和浮尘在减少,大风、雷暴、高温天气变化小,而暴雨和霾的出现次数明显增加,干旱性天气有所减少;而对当地造成损失的主要是强对流带来的一系列暴雨、雷暴、大风和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尤其是暴雨,出现频率在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20.
刘涛  任崇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3,(14):6395-6396
利用菏泽市2004年1月~2013年4月的历史气象资料,研究了菏泽市轻雾、雾、霾的季节变化规律,并分析了单个雾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菏泽市的轻雾发生概率分布较为均匀,12个月内皆有可能发生;雾主要集中在11月~次年1月,冬季为雾的多发季节,秋季为雾的第二多发季;菏泽市年出现雾日一般在25 d以下,菏泽市雾天气多为辐射雾。灰霾天气已经成为频发天气现象之一。雾出现时能见度不断下降,温度、湿度性质稳定,气压场稳定,风速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